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无态而具众美。
先秦金文、石鼓、瓦当、泥封、汉魏六朝的竹简、摩崖碑碣,大抵出于无名书家手笔,妙在无态,耐得反复咀嚼。达到这种火候极难。初习书法,虽然无态,是不知求态,仅有稚拙美。久写,渐成美态,大多胎息古人,无自己面目。或圆熟,或婉秀,或洒脱飘逸,或雄强道韧,或熟后回生,或老拙返童趣。常常陶醉自己所长,无限度追求,偏爱成癖,僵在途中,频年踏步难前。或急于成家,生硬化合,冰炭同炉,两败俱伤,或故求异味,内涵不足,脱师过早,无翼高飞,以病态为美,都成不了大器。
达于雄劲,转为平淡,形愈简而意愈繁,超忧喜,无得失,忘名利,无法而万法生,落笔不设计,无矫饰,真我立于字外,含蓄自然中见性情,是谓无态。篆意、隶味、楷情、草韵、碑的骨骼,帖的肌肤筋脉,诸家的长处吸收脱尽原形,丰富了血液神气,超迈刚柔、张敛、肥瘦,千姿百态的山河,支撑个民族几千年不断更新的人情、品德、书卷等等特征,投影于字的背后。写出天宇间众生皆有而唯独此人表达出来的感受,大我小我十分和谐,互不淹没,即是众美。老子说:“能婴儿乎?”字也样。这不光是临池挥毫可以达到的水准,功夫远在于字外多方面的修养。
弘一法师有这样造诣,写成他那样的字要经大繁华、大悲忧,达于大平静、大欢欣。
欣赏大师书法,要阅历和创造思维,包括辛勤的艺术准备。
弘
法师俗家姓李,名叔同,别号二百以上。
八八零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父亲李筱楼是李鸿章同科进士。人吏部供职数载即回天津经营钱店及慈善事业,在叔同五岁时去世。
叔同幼年即随常云庄先生读书,十二岁始习篆书,三年间摹《宣王猎碣》五百字,复随唐敬严先生学习绘画篆刻,写《张猛龙碑》、《张迁碑》、《张黑女碑》,接着又写《爨宝子碑》及《龙门二十品》,出入变化,寻找自己的个性。在他三十九岁出家的那一年,除去《清颂碑》以外,全部碑帖都赠给了学生们。唐敬严先生的友人中,创办南开大学的严修,以及王守恂、周啸麟,都精于鉴赏,与叔同为忘年交,常常在一起研究书画,使他获益。稍后接受康有为《书镜》中提出的碑学,广搜拓片,眼界大开。刻印“南海康君是吾师”,虽指维新意识,还包含着一些学术思想,为此被当局怀疑为康党,也非偶然。
奉母南迁上海后不久,他进了蔡元培主持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又与高邕之、乌目山僧宗仰、袁希濂等在福州路杨柳楼台故址组织成上海书画公会,每周与文友们在一起读书画挥毫,又出版《李庐印谱》,常常登台客串京戏,同诗妓李苹香、朱慧百唱和,过的是公子哥儿的文人生活。
二十六岁,母亲病故。改名李哀,留学日本,进上野美术学校习油画,又在音乐学校听课,讨了一位日本夫人,
九零七年粉墨登场演出《茶花女》,捐款救济淮河流域受灾同胞,为中国话剧运动的诞生尽到了历史的责任,获得日本观众佳评。
辛亥革命前夕,他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及直隶模范工业学校任教,书对联赠教育家杨白民先生“独念海之大,原随天与行。”“白云停险岗,丹葩曜荫林。”刚健,北碑本色。民国肇造,他又来到了上海,参加了南社,主编《太平洋报》附刊画报,与柳亚子、黄宾虹、陈师曾、苏曼殊友善。报纸停刊,即去杭州两级师范学校任教,兼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师,从事美育人才的培养,弟子中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等,都是著名艺术教育家。杭州的同事当中,经亨颐、马叙伦、夏丐尊均是学者。经、马二位还是书法名家,与叔同相处,鱼水尽欢。他创办《白阳》杂志,介绍英国文学,西方绘画及音乐,功在启蒙。
九八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寺,法名演音,号弘一,一代才人,归于黄卷,潜心研究佛学,弘扬律宗,在闽南、青岛等地讲学,此后的二十四年间除写过《清凉歌曲》及两次应酬性的音乐作品外,艺术活动限于书法。
九四二年九月四日在福建泉州圆寂。被佛教徒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代祖师”。(待续)
先秦金文、石鼓、瓦当、泥封、汉魏六朝的竹简、摩崖碑碣,大抵出于无名书家手笔,妙在无态,耐得反复咀嚼。达到这种火候极难。初习书法,虽然无态,是不知求态,仅有稚拙美。久写,渐成美态,大多胎息古人,无自己面目。或圆熟,或婉秀,或洒脱飘逸,或雄强道韧,或熟后回生,或老拙返童趣。常常陶醉自己所长,无限度追求,偏爱成癖,僵在途中,频年踏步难前。或急于成家,生硬化合,冰炭同炉,两败俱伤,或故求异味,内涵不足,脱师过早,无翼高飞,以病态为美,都成不了大器。
达于雄劲,转为平淡,形愈简而意愈繁,超忧喜,无得失,忘名利,无法而万法生,落笔不设计,无矫饰,真我立于字外,含蓄自然中见性情,是谓无态。篆意、隶味、楷情、草韵、碑的骨骼,帖的肌肤筋脉,诸家的长处吸收脱尽原形,丰富了血液神气,超迈刚柔、张敛、肥瘦,千姿百态的山河,支撑个民族几千年不断更新的人情、品德、书卷等等特征,投影于字的背后。写出天宇间众生皆有而唯独此人表达出来的感受,大我小我十分和谐,互不淹没,即是众美。老子说:“能婴儿乎?”字也样。这不光是临池挥毫可以达到的水准,功夫远在于字外多方面的修养。
弘一法师有这样造诣,写成他那样的字要经大繁华、大悲忧,达于大平静、大欢欣。
欣赏大师书法,要阅历和创造思维,包括辛勤的艺术准备。
弘
法师俗家姓李,名叔同,别号二百以上。
八八零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父亲李筱楼是李鸿章同科进士。人吏部供职数载即回天津经营钱店及慈善事业,在叔同五岁时去世。
叔同幼年即随常云庄先生读书,十二岁始习篆书,三年间摹《宣王猎碣》五百字,复随唐敬严先生学习绘画篆刻,写《张猛龙碑》、《张迁碑》、《张黑女碑》,接着又写《爨宝子碑》及《龙门二十品》,出入变化,寻找自己的个性。在他三十九岁出家的那一年,除去《清颂碑》以外,全部碑帖都赠给了学生们。唐敬严先生的友人中,创办南开大学的严修,以及王守恂、周啸麟,都精于鉴赏,与叔同为忘年交,常常在一起研究书画,使他获益。稍后接受康有为《书镜》中提出的碑学,广搜拓片,眼界大开。刻印“南海康君是吾师”,虽指维新意识,还包含着一些学术思想,为此被当局怀疑为康党,也非偶然。
奉母南迁上海后不久,他进了蔡元培主持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又与高邕之、乌目山僧宗仰、袁希濂等在福州路杨柳楼台故址组织成上海书画公会,每周与文友们在一起读书画挥毫,又出版《李庐印谱》,常常登台客串京戏,同诗妓李苹香、朱慧百唱和,过的是公子哥儿的文人生活。
二十六岁,母亲病故。改名李哀,留学日本,进上野美术学校习油画,又在音乐学校听课,讨了一位日本夫人,
九零七年粉墨登场演出《茶花女》,捐款救济淮河流域受灾同胞,为中国话剧运动的诞生尽到了历史的责任,获得日本观众佳评。
辛亥革命前夕,他在天津工业专门学校及直隶模范工业学校任教,书对联赠教育家杨白民先生“独念海之大,原随天与行。”“白云停险岗,丹葩曜荫林。”刚健,北碑本色。民国肇造,他又来到了上海,参加了南社,主编《太平洋报》附刊画报,与柳亚子、黄宾虹、陈师曾、苏曼殊友善。报纸停刊,即去杭州两级师范学校任教,兼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师,从事美育人才的培养,弟子中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等,都是著名艺术教育家。杭州的同事当中,经亨颐、马叙伦、夏丐尊均是学者。经、马二位还是书法名家,与叔同相处,鱼水尽欢。他创办《白阳》杂志,介绍英国文学,西方绘画及音乐,功在启蒙。
九八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寺,法名演音,号弘一,一代才人,归于黄卷,潜心研究佛学,弘扬律宗,在闽南、青岛等地讲学,此后的二十四年间除写过《清凉歌曲》及两次应酬性的音乐作品外,艺术活动限于书法。
九四二年九月四日在福建泉州圆寂。被佛教徒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代祖师”。(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