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际石油价格较大波动中,我国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要尽快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建设石油期货市场,加快国内油价市场化改革,以此来积极应对国际油价波动。
[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8-0039-02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较大。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基础生产原料,其国际价格的大幅波动必然对中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大国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仍在国际油价波动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要尽快寻求对策,积极应对国际油价波动。
一、加强国际间能源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建设
1 国际社会应联合打击国际投机行为。
眼下围绕石油能源展开的全球博弈,是一场对资源和利益的争夺。世界只有一个石油市场,无论是生产国还是消费国均无法单独保障一国的能源安全,必须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在保持与生产国合作的同时,与石油消费国的沟通也是必需的,这可以避免相互抢购或恶性竞争,以共同维护市场稳定。事实上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益处。而合作可以把正确的需求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才可能减少对石油需求的非理性预期,减少国际油价的投机行为,保证油价的平稳运行。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完善国际能源市场监测和应急机制,促进油气资源开发以增加供给,实现能源供应全球化和多元化,在能源需求和供给基本均衡的基础上确保稳定的可持续的国际能源供应及合理的国际能源价格,确保各国能源需求得到满足。未来可充分利用APEC能源工作组、国际能源论坛等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加强能源发展现状、政策取向、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交流,实施联合石油数据倡议(JODI),促进信息交流共享,使各国加深了解、增信释疑,也为市场提供高质量和及时的能源数据。
2 呼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未来既有不断增加石油需求的客观性,也有节能、探索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动力和压力。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是其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制约。为了整个石油市场的稳定,发达国家应加大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能源技术、清洁能源、新能源、节能等技术方面,在市场机制的形成、相关的管理机制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以及中国正在努力建设的战略储备和石油的海陆运输等各个方面。都可向中方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合作,而中国则有广阔的市场和资源,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空间。
二、从国内看,应加强我国的能源安全体系建设
能源安全是一个战略问题,它不仅包括能源供应的安全,能源价格的稳定也是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能源安全体系的建设应主要包括:
1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
目前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在50%以上,表明能源安全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这个国家能否生产石油以及能生产多少石油,而且还在于这个国家能否以合理的价格稳定地保障石油的供应。如美国石油消费量的60%多依赖进口,而日本则几乎不生产一滴石油。但是美、日两国的石油安全状况比我国要好得多。这与战略石油储备有更为紧密的关系。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一般可以维持90天,最高为118天,日本的储备能力更是长达169天。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目前刚刚起步,要在当前国际油价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
2 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石油替代能源战略。
建立能源的多元化格局,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度。除石油外,应当努力发展天然气、核能、水电等,并积极探索生物能源(如乙醇汽油)技术的市场化。在石油替代能源中,一是应重点发展天然气。二是稳步发展生物能源。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明确的可替代能源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3 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减少能源需求。
在当前我国的能耗水平下,如果我国单位GDP的能耗能降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就相当于增加两倍多的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效,可以减少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需求。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的政策措施。在贯彻落实已有激励政策的同时,在节能过程中,还应更多地引入市场力量,借鉴、学习和引进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节能投资新机制,如政府节能采购、合同能源管理(EPC)、需求侧管理(DSM)等,引导和促进节能向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方向转变,只有政府和市场联动,节能工作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和推广。
三、探讨建设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增加对国际油价形成的影响力
燃料油期货交易已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两年多,运行平稳,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初步具有了价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但由于燃料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燃料油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为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所以,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伐,进一步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种的期货交易。虽然推出原油期货需要政府放开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管制,理顺国内外油价这一条件,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逐步放弃以现货采购为主的进口贸易方式,通过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衍生手段,规避价格风险,增强我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还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此外,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运行监管机制,我们应在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监管的有效性。应该说,原油期货市场的严格监管是未来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完善财政补贴等配套机制建设,加快油价市场化改革步伐
在目前国际油价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成品油油价倒挂问题更为突出。在国际油价上涨时,由于国内外油价的联动机制被价格管制人为阻隔,国际原油价格高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使得国内炼油企业及相关行业不堪重负;但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家成品油价格主管部门不及时下调价格,又会导致民众的不满。所以,油价市场化改革一直是理论界较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应该说,在当前我国的成品油所处的政策环境下,如果单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我国的油价改革,显然有些操之过急。从中长期看,油价的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石油产业具有竞争性、基础性的双重特性,没有政府干预的完全的市场化改革是不现实的,深化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又要积极稳妥有序分步推进。
首先,油价市场化改革必须以完善的补贴机制为保障。财政补贴机制的建立是成品油市场价格改革的重要保障。为了保障补贴资金的可持续性。一方面是逐步扩大补贴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改革补贴方式,变暗补为明补,即随着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财政补贴方式应更直接,如取消对炼油企业的补贴,重点支持公益性行业和弱势群体,以此来提高财政补贴的有效性。
其次,要运用税收政策引导汽油柴油消费。在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改革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条件下,应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成品油消费,让有能力负担的消费者直接承受油价上涨的压力。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50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油耗几乎相当于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总量。我国刚刚出台的燃油税制度改革方案,是以税收手段引导汽油柴油消费的重要举措,其积极意义就在于:在协调各方利益的条件下,兼顾了税收的收入功能和调控功能,是长期的有效手段,是制度性建设的具体体现。
责任编辑 史小今
[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8-0039-02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较大。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基础生产原料,其国际价格的大幅波动必然对中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大国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仍在国际油价波动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要尽快寻求对策,积极应对国际油价波动。
一、加强国际间能源的对话与合作机制建设
1 国际社会应联合打击国际投机行为。
眼下围绕石油能源展开的全球博弈,是一场对资源和利益的争夺。世界只有一个石油市场,无论是生产国还是消费国均无法单独保障一国的能源安全,必须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在保持与生产国合作的同时,与石油消费国的沟通也是必需的,这可以避免相互抢购或恶性竞争,以共同维护市场稳定。事实上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益处。而合作可以把正确的需求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才可能减少对石油需求的非理性预期,减少国际油价的投机行为,保证油价的平稳运行。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完善国际能源市场监测和应急机制,促进油气资源开发以增加供给,实现能源供应全球化和多元化,在能源需求和供给基本均衡的基础上确保稳定的可持续的国际能源供应及合理的国际能源价格,确保各国能源需求得到满足。未来可充分利用APEC能源工作组、国际能源论坛等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加强能源发展现状、政策取向、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交流,实施联合石油数据倡议(JODI),促进信息交流共享,使各国加深了解、增信释疑,也为市场提供高质量和及时的能源数据。
2 呼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未来既有不断增加石油需求的客观性,也有节能、探索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动力和压力。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技术和资金是其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制约。为了整个石油市场的稳定,发达国家应加大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能源技术、清洁能源、新能源、节能等技术方面,在市场机制的形成、相关的管理机制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以及中国正在努力建设的战略储备和石油的海陆运输等各个方面。都可向中方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合作,而中国则有广阔的市场和资源,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空间。
二、从国内看,应加强我国的能源安全体系建设
能源安全是一个战略问题,它不仅包括能源供应的安全,能源价格的稳定也是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能源安全体系的建设应主要包括:
1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
目前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在50%以上,表明能源安全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这个国家能否生产石油以及能生产多少石油,而且还在于这个国家能否以合理的价格稳定地保障石油的供应。如美国石油消费量的60%多依赖进口,而日本则几乎不生产一滴石油。但是美、日两国的石油安全状况比我国要好得多。这与战略石油储备有更为紧密的关系。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一般可以维持90天,最高为118天,日本的储备能力更是长达169天。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目前刚刚起步,要在当前国际油价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尽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
2 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石油替代能源战略。
建立能源的多元化格局,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度。除石油外,应当努力发展天然气、核能、水电等,并积极探索生物能源(如乙醇汽油)技术的市场化。在石油替代能源中,一是应重点发展天然气。二是稳步发展生物能源。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制订明确的可替代能源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3 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减少能源需求。
在当前我国的能耗水平下,如果我国单位GDP的能耗能降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就相当于增加两倍多的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效,可以减少中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需求。为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的政策措施。在贯彻落实已有激励政策的同时,在节能过程中,还应更多地引入市场力量,借鉴、学习和引进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节能投资新机制,如政府节能采购、合同能源管理(EPC)、需求侧管理(DSM)等,引导和促进节能向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方向转变,只有政府和市场联动,节能工作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和推广。
三、探讨建设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增加对国际油价形成的影响力
燃料油期货交易已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两年多,运行平稳,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燃料油期货市场初步具有了价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但由于燃料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燃料油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为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所以,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伐,进一步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种的期货交易。虽然推出原油期货需要政府放开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管制,理顺国内外油价这一条件,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逐步放弃以现货采购为主的进口贸易方式,通过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衍生手段,规避价格风险,增强我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还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此外,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运行监管机制,我们应在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监管的有效性。应该说,原油期货市场的严格监管是未来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完善财政补贴等配套机制建设,加快油价市场化改革步伐
在目前国际油价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成品油油价倒挂问题更为突出。在国际油价上涨时,由于国内外油价的联动机制被价格管制人为阻隔,国际原油价格高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使得国内炼油企业及相关行业不堪重负;但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家成品油价格主管部门不及时下调价格,又会导致民众的不满。所以,油价市场化改革一直是理论界较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应该说,在当前我国的成品油所处的政策环境下,如果单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我国的油价改革,显然有些操之过急。从中长期看,油价的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石油产业具有竞争性、基础性的双重特性,没有政府干预的完全的市场化改革是不现实的,深化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又要积极稳妥有序分步推进。
首先,油价市场化改革必须以完善的补贴机制为保障。财政补贴机制的建立是成品油市场价格改革的重要保障。为了保障补贴资金的可持续性。一方面是逐步扩大补贴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改革补贴方式,变暗补为明补,即随着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财政补贴方式应更直接,如取消对炼油企业的补贴,重点支持公益性行业和弱势群体,以此来提高财政补贴的有效性。
其次,要运用税收政策引导汽油柴油消费。在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改革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条件下,应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成品油消费,让有能力负担的消费者直接承受油价上涨的压力。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50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油耗几乎相当于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总量。我国刚刚出台的燃油税制度改革方案,是以税收手段引导汽油柴油消费的重要举措,其积极意义就在于:在协调各方利益的条件下,兼顾了税收的收入功能和调控功能,是长期的有效手段,是制度性建设的具体体现。
责任编辑 史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