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让“朗读”更给力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huil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在农村初中任教,发现一个普遍的怪现象:目前不少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很难听到琅琅书声,有时即使有读书声,也是毫无生气的,那硬邦邦的声音里,找不到半点动人的因素。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就是走个过场,更有甚者,朗读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零余者”!
  一、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1.借鉴经验,弥补不足
  语文没有口语和听力考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就被无情地抛弃了。与之明显对比的是,英语学科因为要考查口语和听力,所以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视朗读教学。师生不仅在课堂上投入大量精力去朗读,而且课后不少学生也会自觉地去朗读。现实让人尴尬,语文是母语,但它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如英语。
  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想,肯定不是。英语朗读教学的成功,固然有考试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视必然也是重要因素。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促使学生学习英语,已经养成了从朗读开始的学习习惯。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师生一堂课里绝大多数时间都纠缠在纷繁复杂的理性分析中,教师的“一言堂”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教师就像一个解剖者,将一篇文章分割为字、词、句、段,逐一进行所谓的理性剖析。即使开展朗读教学,顶多也就是教师范读或者学生朗读课文某些片段而已,而那样的课文片段往往都是考试的重点片段。说白了,教师就是为“考”而“教”。殊不知,如此教学,学生最终很难有所收获,更别提激起学生朗读的热情,从而亲近语文,亲近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试问学生上了一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语文课,最终能有多少收获?答案显而易见。应该回归本真,从朗读教学开始,循序渐进。
  2.换位思考多理解
  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来的,是所谓的过来人,处在今天忆过去,上过那么多语文课,其中不乏精彩的教学,但是细思当时老师教授的内容,很难想起什么具体知识来。留在记忆中的,反而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记得我上初一时,第一篇课文叫做《这不是一颗流星》,文章讲述一个孩子在看马戏时想到要为疼爱他的阿婆做一副熊皮手套,让阿婆冬天再也不会长冻疮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孩子一颗淳朴、无瑕的童心。当年老师在课堂上深情的朗读,至今记忆深刻,正是老师入情入理的朗读,为我开启了文学之门。
  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才是硬道理。教师不能因为“考”而“教”,语文教学应该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念的“活水”,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体验、感悟和体会文章的实质,进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增强语感,提升写作水平,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只有教师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改变原有应试的教学理念,重视朗读教学,学生才会被带动起来,参与朗读,习惯朗读,热爱朗读。
  二、教师要制定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
  1.明确不同类型朗读的目的
  例如,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有些学生读小序“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直读破句,究其原因,关键是不理解,不能正确断句朗读。这时的朗读就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反馈。巩固性朗读,目的是读出情韵。贺敬之的《回延安》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学生在同一时期学习的两首现代诗歌经典,虽然两首诗歌都是诗人回归故地后所写,但两诗的感情基调完全不同,听学生的朗读,就能知道他们有没有抓住诗歌的内蕴,这时的朗读就是对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反馈。
  2.依据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朗读形式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最喜欢采用学生集体齐读的形式。齐读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减少课堂上的沉闷。但是齐读弊端也不少,在齐读的过程中,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的,不认真的,甚至“滥竽充数”的都有,教师不便通过齐读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不易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由于篇幅较长,教师往往让学生齐读重点片段或者在问答环节中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这样课堂时间节约了,但是经典的文本也被肢解了,学生是为“答”而“读”,被动参与朗读,自然缺少兴趣。小说通过菲利普一家对待于勒的态度变化,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人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是冷酷的现金交易。学生即使无法把握小说主旨是揭露资本主义金钱的罪恶,但对于决定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关键还是能看透的,因此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也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表象看来分角色朗读花费的時间多于齐读、默读,但它的效果是显著的,不仅能使学生记住这篇经典,还能让学生对朗读更多经典产生兴趣。
  “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还是应该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不要为“考”而“教”,抛弃朗读教学,扼杀学生朗读的兴趣。语文教学须回归本真,从基本的朗读抓起,让琅琅书声重回课堂!
其他文献
语感是学生对语文的一种独特的感受,它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全凭学生敏锐的感知力。语感是语文的灵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遗憾的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语感能力,他们不能完整流畅的朗读文本内容,也不能正确理解文本传达的情感体验。随着语文教学  的发展,如何提升学生语感能力便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在朗读中获取语感  俗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如今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
为获得适用于电子封装的W-Cu材料,实验对60W-40Cu,70W-30Cu,75W-25Cu和80W-5Ni-15Cu四种合金进行选区激光熔化。研究了W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致密度、导热率、热膨胀系数、粗
富强4L-120型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富强4L-120型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经在益阳市资阳区富强农机厂反复研制、试验和改进,终于获得成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型号:4L-120型式:乘坐自走式割幅宽度:1200mm最小转弯半
生态价值观是指处理生态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价值观。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生态价值观培养的研究,深入落实培养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学生关爱环境、亲近自然、感恩万物,逐步养成简朴节制、慈心于物、悦纳宽容的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开发课程资源,把握正确途径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的教学素材,其中有对自然景色之美的细腻描
随着移动通信科技的发展,我国将实现5G通信。与3G、4G时代相比,5G的智能化更高,安全性更高。要实现5G时期的数据传输,需要依靠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绿色通信技术和毫
在领带中有效团的近似,用简单二参数的波浪功能并且一一个维(1D ) 相等的潜在的模型,我们计算激子的有约束力的精力绑了在一个中立施主的变化联盟者(D~0, X ) 在有限 GaAs-Al_xG
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不仅能使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审题、立意,还能使他们将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素材、想象内容等合理、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促进学生习作质量的有效提高。故而,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和学习能力,以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从“引导学生强化阅读,促进写作素材的积累”“鼓励学生读书时多摘抄,培养其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优化读写结
阅读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对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发挥。笔者就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实践探究,从情境入手激发兴趣,再运用多媒体结合活用教材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主动质疑和思考,仅仅被动接受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