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程控制网的合适精度、起点数据、测量方案的选择与网形设计、选点与埋石、观测与数据处理等五个方面就桥梁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作了的扼要论述。
关键词: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网的精度测量方案
桥梁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对于桥梁的设计施工到建成后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桥位勘测的骨架,骨架建立得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桥位后续勘测及设计和施工放样的质量,因此应当引起各方面给以足够的重视。否则会引发难以收拾的不良后果,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建立几个主要方面作肤浅扼要论述。
(一)桥位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1、桥位平面控制网布测的精度,按照《公路勘测规范》的规定是以桥轴线的控制桩间距离确定精度等级;按照《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是以特殊要求的桥梁、隧道等提出精度要求。目前长江上所建造的桥梁,在布测的桥位平面测量的精度已比《公路勘测规范》规定的精度提高了几倍,谈不上什么等级,有的建桥施工指挥部门和施工单位(包括施工监理)提出平面位置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mm,这种要求与上述规范规定的精度指标相差甚远,是没有必要的、不合适的。但考虑到施工放样(非构件放样)和将来的变形观测,适度提高精度是必要的,先进高精度测绘仪器的出现,提供了适度提高精度的有力条件。因此,对桥轴线长超过 1km 至 6km 复杂大桥桥位平面控制网最弱相邻的相对点位中误差提高为±5mm~10mm,桥轴线相对中误差由《公路勘测规范》规定的1/12万和原《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1991 年版)规定的1/13 万提高到1/40 万~1/70万(桥轴线的控制间距离为1km~6km),实践证明,在1km~6km的桥轴线长度范围左右,布测独立网是能达到上述精度指标的。如果施工单位认为桥位平面控制网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mm 是必须的,就应使用更高级的精密测量仪器和更严密的测量方法来实现,但是,如果是盲目追求过剩质量,则是不对的。
2、桥位高程控制网布测的精度。按《公路勘测规范》规定 2km 以上的特大桥梁应布测三等水准测量精度的高程控制网,并规定水准路线最大长度为50km,按照三等水准测量限差,采用 1/2MW√L或2MW√L /4估算公式推算得路线最弱点相对高级起算点高程中误差为21.21mm。这一规定比《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规定的精度提高了一个精度等级。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精度合适,有的设计人员说,最好是不差,而有的施工人员要求相邻点间相对高程中误差为毫米级(5mm 以内)。从上述计算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的公式不难看出,出现中误差的大小(当 MW采用同一值时)与路线长短关系直接。我们估算最弱点高程中误差是不超过±10mm,首先是缩短水准路线长度,如无法再缩短时,就要提高水准测量等级。如要求最弱点高程中不超过±10mm,MW为6mm(三等水准限差),水准路线只能是11km。如果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能放宽,唯一办法就是提高精度等级布测,若按二等水准要求布测,其水准路线长度可放至100km。大跨度的跨江、河或海峡高程传递测量,各种影响精度的因素很复杂,尤其是折光的影响,因此,不能按 MΔ√S来规定高差中数中误差的限差,可研究按2MΔ√S来作为限差较实际些。我们不能不计时间、不计效益、不计需要与否,盲目追求过剩精度,有一定的精度储备就可以了。
(二)桥位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1、桥位平面控制网的起算数据,桥位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在(一)节中已提出网中相邻间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这就只能布测成以一个国家三角点或一个GPS控制点为坐标起算点,以该点和另一个国家三角点或GPS点的一条边的方位角为方位起算的不受国家三角网或GPS网控制约束的独立网,这样布测的目的,一是使桥位平控网相邻点点位中误差小于±10mm;二是为了与 1954 北京坐标系或1980年西安坐标系发生联系。
为了桥路很好衔接,桥位平控网应联测三个以上国家高级三角网点或国家A、B、C级GPS网点。联测的已知点中最好也都是接线公路勘测控制网联测的已知点。当桥位平控点已布测,在进行路线控制台网布测时,应联测桥位平控点。所联测的起算点基准点应基本相容,因此,在设计联测方案时,应考虑多联测几个点,以便有选取剔除的余地。这里提出两个应注意的问题。
①国家三角锁(网)分别建于20 世纪50年代初后期、中期和中后期经过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地物地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发生变化的地区,三角点的标志也将发生变化,而且不论是那个等级的三角点,当然变化的程度会有所不同,所以,凡是基准不相容的三角点不论其等级都可予以剔除。
②联已知点时,如既联测国家三角锁(网)点又同时联测国有A、B、C级GPS网点时,更要注意其基准的相容性,现已证实两者的尺度是不同的,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发现存在不能允许的影响时,不可强行平差导致网形产生明显的扭曲。
如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布测桥位平控网,其基线解算的起算数据,对于精度要求很高的平控网,应采用精密星历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算值。
2、桥位高程控制网的起算数据,桥位区的高程如不考虑接线也是属独立高程网,其起算点精度的高低无关紧要,而测定高程的各平控点间的相对高程精度,要求是很高的。为此,要作跨河水准测量(跨河高程传递测量)。将其纳入桥位高程网内,保证其相对精度较均匀的满足要求。 为桥路在高程上顺利衔接,要选择点位稳定(最好是真正的基岩水准点并经过检测或复测验证是稳定)的二等以上已知水准点作为起算点。
(三)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案的选择与网形设计
20 世纪 80年代以前,桥位平控网主要是采用经典传统的测量方案布设,光电测距仪问世后,则以边角同时直接测量的方案布设,进入90年代特别是到了90年代初中期,一般均采用先进高效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方案布设。但在90年代初期,也有个别单位和人对 GPS定位抱着怀疑非科学的心态试图否定 GPS定位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定位方案,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的GPS定位测量成果表明了其先进、高质和高效,这才被普遍的接受。无疑特大桥桥位平面控制网的布测应首选GPS定位测量的方案。
桥位平面控制网应以桥轴线为公共边向两侧各布设一个或两个连续大地四边形,并宜将两个或四个连续大地四边形看成一个大四边形再加两条对角线,以使网形结构更加坚强,精度更加均匀。如考虑到两端引桥,可分别加布若干个后排点,这些点可以三角形或大地四形组成;若桥位通过中间有较大些岛屿需建造方位不完全一致的两座大桥,则中间陆岛部分可以大地四边形或中心多边形相联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桥位GPS网,具体的设计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或规程进行。在设计网形时,应尽量使长短边不要相差太悬殊,以利数据处理的便捷。具体设计内容与要求在几个版本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规程和有关论文中都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了。
(四)高程控制网(包括跨河高程传递)测量方案与网形设计
结构复杂的大桥特别是特大桥对高程测量的精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根据前面提到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0mm的精度指标,高程控制网应采用至少在目前精度上属最高的几何水准测量方案,而几何水准测量方案在陆地上和河(江、海、湖)的水面宽度不超过100米时,是完全可以一般方法进行观测,超过100米但不超过1000米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和倾斜螺旋法及经纬仪倾角法观测,超1000米时,要采用经纬仪倾角法或测距三角高程法。另外,还有采连通管水准仪、激光水准仪以及静水面传递和GPS高程作跨河传递测量,但这些方法还缺少实践经验,有的也难以保证精度。因此,都未列入规范作具体规定,但连通管水准仪、激光水准仪以及GPS高程作跨河水準测量应当作为发展方向提出来进行研究。
GPS高程作跨河高程传递,是个效率高、经费低且跨距可长可短的好方法,问题在于受区域性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及电离层延迟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由GPS测得的大地高拟合转换成正高或正常高,其精度满足不了特大侨设计,特别是满足不了施工对高程的精度要求。尤其是已早发现各级已知水准点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升沉(沉是主要普遍的),当已知点高程不可靠,拟合出的正高或正常高当然也是不可靠的。因此,特大桥高程控制网布测(包括跨河高程传递)至少是目前还不能采用GPS测得大地高以拟合转换为正高或正常高的方法来实现。跨河高程传递,现在还是采用国家水准测量规范中规定的几种方法进行,较为妥当。对于精度要求很高,水面跨距又大的高程传递,有下列六个问题应引起注意和认真研究:
① 照准标志的形式和制作的设计与测试;
② 观测台位置的选择、观测台的形式高度;
③ 观测季节与观测的气候条件;
④ 适合的观测测回数、时段及其在24小时内的分配;
⑤ 气象数据测定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⑥ 大气折光改正模型本身的模型误差;
以上六个问题中1、4、5、6是很关键也是很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宽水面气象数据测定的代表性问题和大气折光改正模型问题,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未能很好解决,望我国测绘工作者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研究时,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
(五)选点与埋石
A、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选定的主要原则:
1、点位的选下既能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各项要求,又要尽可能满足常规测量的要求,即相邻点间应直接通视利于加密和放样;
2、点位一定要选下在地层稳定,土质坚硬之处,点位绝对不能处在暗河、暗塘、软土(暗沼泽)、地下水位较高、流沙、孔洞、破碎带及各类地下管线和堆建仅数年或通行大车拖拉机以上车辆的江河的土堤上;
3、点位应处在利于强制观测墩台和水准标的建造,但距沟、河、塘、道路 5m至30m~50m(指新埋的水准点距道路和铁路的距离)以及不应选定在易受水淹、潮湿和易发生滑坡、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区和正在规划的建筑区内;
4、水准点选定的位置除满足第2、3两条外,还要离开大桥施工区域500~1000m。宜选定在机关、学校、公园内不受损坏之处,如设明暗标,则明标距暗标宜有 2m左右的距离。
B、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埋石的要求:
1、平面控制点的标石标志、造型规格、埋设基础深度以及埋设时间
① 由于特大复杂大桥对平面控制点的点位精度要求很高,所以,标石标志造型规格不是一般普通型的,其造型应是强制对中有基础底盘的梯形钢筋混凝土观测墩,墩顶面嵌入不被锈蚀的强制对中盘。观测墩的规格应根据控制点所处的具体位置而定,不是千篇一律的。其观测墩的高度,以安置仪器后能观测到江河的水面为原则。
② 埋设基础深度也是要根据控制点所处的地质地层等条件来考虑基础的形式材料以及处理手段和基础应具备的深度。
③ 观测墩的建造应选在汛期前,最好是梅雨前建造完成,并使其通过雨季得到稳定,秋末初冬或初春观测,当然这是最低要求,切勿采取边选点、边建墩、边观测,这种三边操作程序。多数观测墩要供大桥将来变形监测,所以必须稳固。
2、高程控制点标石标志造型规格、埋设深度以及埋设时间
①要想保持水准点基本稳定(升沉量微小),最好又最容易做到的的办法就是将水准点建立在原生基岩上;
②埋设时间同对平面控制点观测墩的埋设时间要求相同,尽可能使埋设时间距观测时间更长一点为好;
③标石标志的材料及其规格和埋设操作要求应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严格执行,若有所改变应在技术设计书中作出明确规定并经过一定程序审批后执行;
④ 水准点标石标志建成后,要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避免水准点受到雨水的浸泡;
⑤ 当平面控制点的观测墩距水面高度达不到4 S(S为跨河视线长度公里数。当水位受潮汐影响时,应按最高潮水位计算)时,应另建造两对稳固的观测台,观测台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台观测台较高宜采用角钢建造钢外架供观测者站立在钢架踏板上观测,观测台应用水准方法精密量测其高度。
(六)观测与数据处理
1、平面控制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
① 所用仪器必须经过专业的有权威的检定单位严格逐项检定;
② 观测时段宜分布于昼夜,最好是24小时连续观测;
③ 要想获得精度较高的GPS大地高,观测时间不能太短。一般要求观测时段宜不少于3个,每时段观测宜在3小时左右,总共至少观测6颗卫星,对于C、D级网可作相应减少;
④ 数据处理要采用可靠完善合理的软件进行,可能的话,再用另一种软件平差互校互检;
⑤ 卫星星历误差是 GPS定位中的一个主要误差源,高精度 GPS网测量应采用SIO精密星历,通常情况下精度要求不高且基线较短时,星历误差可以忽略。
2、高程控制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
高程控制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在水准测量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可按规定操作,下面提一下应注意的4点。
① 高精度水准测量路线在图上设计后,应进行现场踏勘考察其路线经过的地质、土质、气温变化和地面复盖物来确定采用合适的仪器、尺台或尺桩以及观测方法。观测路线的环境和观测所获得精度是有一定联系的;
② 所用仪器、标尺必須经过严格的检定,所有指标都完全合格,才能使用。自动安平水准要严检验安平精度,补偿器的完善程度;
③ 跨河高程传递测量对于视线较长的,应认真研究照准标志的形式和制作材料并经测试可行时,方可用于正式测量。观测开始,中间和结束均应测量气象数据(包括风速)。观测选在冬或春低水位季节进行为有利;
④ 数据处理在规范中有要求,平差要采用可靠完善的软件进行,在计算水准点概略高程时,所用的高差应加入的改正项不应少,而且要可靠合理,日月引力改正,如无条件可略去不考虑。
结束语
从长庆油田十字河桥和耿154井区大河沟桥桥位首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布测结果看,只要按照本文中所论述的作业要求布测,成果精度就能达到本文一开始提出的精度指标。这里要指出的是江河的水域宽度超过 2km 时,跨江高程传递测量技术难度较大,难在什么地方,文中已经指出。但是解决的方法即解决的技术措施尚不具体系统,需进一步通过实践总结,特别是气象数据测定的代表性和气象改正模型的可靠度,这两个世界上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值得认真探讨研究。
关键词: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网的精度测量方案
桥梁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对于桥梁的设计施工到建成后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桥位勘测的骨架,骨架建立得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桥位后续勘测及设计和施工放样的质量,因此应当引起各方面给以足够的重视。否则会引发难以收拾的不良后果,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建立几个主要方面作肤浅扼要论述。
(一)桥位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1、桥位平面控制网布测的精度,按照《公路勘测规范》的规定是以桥轴线的控制桩间距离确定精度等级;按照《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是以特殊要求的桥梁、隧道等提出精度要求。目前长江上所建造的桥梁,在布测的桥位平面测量的精度已比《公路勘测规范》规定的精度提高了几倍,谈不上什么等级,有的建桥施工指挥部门和施工单位(包括施工监理)提出平面位置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mm,这种要求与上述规范规定的精度指标相差甚远,是没有必要的、不合适的。但考虑到施工放样(非构件放样)和将来的变形观测,适度提高精度是必要的,先进高精度测绘仪器的出现,提供了适度提高精度的有力条件。因此,对桥轴线长超过 1km 至 6km 复杂大桥桥位平面控制网最弱相邻的相对点位中误差提高为±5mm~10mm,桥轴线相对中误差由《公路勘测规范》规定的1/12万和原《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1991 年版)规定的1/13 万提高到1/40 万~1/70万(桥轴线的控制间距离为1km~6km),实践证明,在1km~6km的桥轴线长度范围左右,布测独立网是能达到上述精度指标的。如果施工单位认为桥位平面控制网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mm 是必须的,就应使用更高级的精密测量仪器和更严密的测量方法来实现,但是,如果是盲目追求过剩质量,则是不对的。
2、桥位高程控制网布测的精度。按《公路勘测规范》规定 2km 以上的特大桥梁应布测三等水准测量精度的高程控制网,并规定水准路线最大长度为50km,按照三等水准测量限差,采用 1/2MW√L或2MW√L /4估算公式推算得路线最弱点相对高级起算点高程中误差为21.21mm。这一规定比《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规定的精度提高了一个精度等级。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精度合适,有的设计人员说,最好是不差,而有的施工人员要求相邻点间相对高程中误差为毫米级(5mm 以内)。从上述计算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的公式不难看出,出现中误差的大小(当 MW采用同一值时)与路线长短关系直接。我们估算最弱点高程中误差是不超过±10mm,首先是缩短水准路线长度,如无法再缩短时,就要提高水准测量等级。如要求最弱点高程中不超过±10mm,MW为6mm(三等水准限差),水准路线只能是11km。如果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能放宽,唯一办法就是提高精度等级布测,若按二等水准要求布测,其水准路线长度可放至100km。大跨度的跨江、河或海峡高程传递测量,各种影响精度的因素很复杂,尤其是折光的影响,因此,不能按 MΔ√S来规定高差中数中误差的限差,可研究按2MΔ√S来作为限差较实际些。我们不能不计时间、不计效益、不计需要与否,盲目追求过剩精度,有一定的精度储备就可以了。
(二)桥位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1、桥位平面控制网的起算数据,桥位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在(一)节中已提出网中相邻间点位中误差不大于±10mm,这就只能布测成以一个国家三角点或一个GPS控制点为坐标起算点,以该点和另一个国家三角点或GPS点的一条边的方位角为方位起算的不受国家三角网或GPS网控制约束的独立网,这样布测的目的,一是使桥位平控网相邻点点位中误差小于±10mm;二是为了与 1954 北京坐标系或1980年西安坐标系发生联系。
为了桥路很好衔接,桥位平控网应联测三个以上国家高级三角网点或国家A、B、C级GPS网点。联测的已知点中最好也都是接线公路勘测控制网联测的已知点。当桥位平控点已布测,在进行路线控制台网布测时,应联测桥位平控点。所联测的起算点基准点应基本相容,因此,在设计联测方案时,应考虑多联测几个点,以便有选取剔除的余地。这里提出两个应注意的问题。
①国家三角锁(网)分别建于20 世纪50年代初后期、中期和中后期经过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地物地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发生变化的地区,三角点的标志也将发生变化,而且不论是那个等级的三角点,当然变化的程度会有所不同,所以,凡是基准不相容的三角点不论其等级都可予以剔除。
②联已知点时,如既联测国家三角锁(网)点又同时联测国有A、B、C级GPS网点时,更要注意其基准的相容性,现已证实两者的尺度是不同的,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发现存在不能允许的影响时,不可强行平差导致网形产生明显的扭曲。
如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布测桥位平控网,其基线解算的起算数据,对于精度要求很高的平控网,应采用精密星历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算值。
2、桥位高程控制网的起算数据,桥位区的高程如不考虑接线也是属独立高程网,其起算点精度的高低无关紧要,而测定高程的各平控点间的相对高程精度,要求是很高的。为此,要作跨河水准测量(跨河高程传递测量)。将其纳入桥位高程网内,保证其相对精度较均匀的满足要求。 为桥路在高程上顺利衔接,要选择点位稳定(最好是真正的基岩水准点并经过检测或复测验证是稳定)的二等以上已知水准点作为起算点。
(三)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案的选择与网形设计
20 世纪 80年代以前,桥位平控网主要是采用经典传统的测量方案布设,光电测距仪问世后,则以边角同时直接测量的方案布设,进入90年代特别是到了90年代初中期,一般均采用先进高效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方案布设。但在90年代初期,也有个别单位和人对 GPS定位抱着怀疑非科学的心态试图否定 GPS定位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定位方案,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的GPS定位测量成果表明了其先进、高质和高效,这才被普遍的接受。无疑特大桥桥位平面控制网的布测应首选GPS定位测量的方案。
桥位平面控制网应以桥轴线为公共边向两侧各布设一个或两个连续大地四边形,并宜将两个或四个连续大地四边形看成一个大四边形再加两条对角线,以使网形结构更加坚强,精度更加均匀。如考虑到两端引桥,可分别加布若干个后排点,这些点可以三角形或大地四形组成;若桥位通过中间有较大些岛屿需建造方位不完全一致的两座大桥,则中间陆岛部分可以大地四边形或中心多边形相联结形成一个完整的桥位GPS网,具体的设计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或规程进行。在设计网形时,应尽量使长短边不要相差太悬殊,以利数据处理的便捷。具体设计内容与要求在几个版本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规程和有关论文中都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了。
(四)高程控制网(包括跨河高程传递)测量方案与网形设计
结构复杂的大桥特别是特大桥对高程测量的精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根据前面提到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0mm的精度指标,高程控制网应采用至少在目前精度上属最高的几何水准测量方案,而几何水准测量方案在陆地上和河(江、海、湖)的水面宽度不超过100米时,是完全可以一般方法进行观测,超过100米但不超过1000米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和倾斜螺旋法及经纬仪倾角法观测,超1000米时,要采用经纬仪倾角法或测距三角高程法。另外,还有采连通管水准仪、激光水准仪以及静水面传递和GPS高程作跨河传递测量,但这些方法还缺少实践经验,有的也难以保证精度。因此,都未列入规范作具体规定,但连通管水准仪、激光水准仪以及GPS高程作跨河水準测量应当作为发展方向提出来进行研究。
GPS高程作跨河高程传递,是个效率高、经费低且跨距可长可短的好方法,问题在于受区域性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及电离层延迟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由GPS测得的大地高拟合转换成正高或正常高,其精度满足不了特大侨设计,特别是满足不了施工对高程的精度要求。尤其是已早发现各级已知水准点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升沉(沉是主要普遍的),当已知点高程不可靠,拟合出的正高或正常高当然也是不可靠的。因此,特大桥高程控制网布测(包括跨河高程传递)至少是目前还不能采用GPS测得大地高以拟合转换为正高或正常高的方法来实现。跨河高程传递,现在还是采用国家水准测量规范中规定的几种方法进行,较为妥当。对于精度要求很高,水面跨距又大的高程传递,有下列六个问题应引起注意和认真研究:
① 照准标志的形式和制作的设计与测试;
② 观测台位置的选择、观测台的形式高度;
③ 观测季节与观测的气候条件;
④ 适合的观测测回数、时段及其在24小时内的分配;
⑤ 气象数据测定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⑥ 大气折光改正模型本身的模型误差;
以上六个问题中1、4、5、6是很关键也是很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宽水面气象数据测定的代表性问题和大气折光改正模型问题,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未能很好解决,望我国测绘工作者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研究时,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
(五)选点与埋石
A、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选定的主要原则:
1、点位的选下既能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各项要求,又要尽可能满足常规测量的要求,即相邻点间应直接通视利于加密和放样;
2、点位一定要选下在地层稳定,土质坚硬之处,点位绝对不能处在暗河、暗塘、软土(暗沼泽)、地下水位较高、流沙、孔洞、破碎带及各类地下管线和堆建仅数年或通行大车拖拉机以上车辆的江河的土堤上;
3、点位应处在利于强制观测墩台和水准标的建造,但距沟、河、塘、道路 5m至30m~50m(指新埋的水准点距道路和铁路的距离)以及不应选定在易受水淹、潮湿和易发生滑坡、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区和正在规划的建筑区内;
4、水准点选定的位置除满足第2、3两条外,还要离开大桥施工区域500~1000m。宜选定在机关、学校、公园内不受损坏之处,如设明暗标,则明标距暗标宜有 2m左右的距离。
B、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埋石的要求:
1、平面控制点的标石标志、造型规格、埋设基础深度以及埋设时间
① 由于特大复杂大桥对平面控制点的点位精度要求很高,所以,标石标志造型规格不是一般普通型的,其造型应是强制对中有基础底盘的梯形钢筋混凝土观测墩,墩顶面嵌入不被锈蚀的强制对中盘。观测墩的规格应根据控制点所处的具体位置而定,不是千篇一律的。其观测墩的高度,以安置仪器后能观测到江河的水面为原则。
② 埋设基础深度也是要根据控制点所处的地质地层等条件来考虑基础的形式材料以及处理手段和基础应具备的深度。
③ 观测墩的建造应选在汛期前,最好是梅雨前建造完成,并使其通过雨季得到稳定,秋末初冬或初春观测,当然这是最低要求,切勿采取边选点、边建墩、边观测,这种三边操作程序。多数观测墩要供大桥将来变形监测,所以必须稳固。
2、高程控制点标石标志造型规格、埋设深度以及埋设时间
①要想保持水准点基本稳定(升沉量微小),最好又最容易做到的的办法就是将水准点建立在原生基岩上;
②埋设时间同对平面控制点观测墩的埋设时间要求相同,尽可能使埋设时间距观测时间更长一点为好;
③标石标志的材料及其规格和埋设操作要求应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严格执行,若有所改变应在技术设计书中作出明确规定并经过一定程序审批后执行;
④ 水准点标石标志建成后,要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避免水准点受到雨水的浸泡;
⑤ 当平面控制点的观测墩距水面高度达不到4 S(S为跨河视线长度公里数。当水位受潮汐影响时,应按最高潮水位计算)时,应另建造两对稳固的观测台,观测台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台观测台较高宜采用角钢建造钢外架供观测者站立在钢架踏板上观测,观测台应用水准方法精密量测其高度。
(六)观测与数据处理
1、平面控制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
① 所用仪器必须经过专业的有权威的检定单位严格逐项检定;
② 观测时段宜分布于昼夜,最好是24小时连续观测;
③ 要想获得精度较高的GPS大地高,观测时间不能太短。一般要求观测时段宜不少于3个,每时段观测宜在3小时左右,总共至少观测6颗卫星,对于C、D级网可作相应减少;
④ 数据处理要采用可靠完善合理的软件进行,可能的话,再用另一种软件平差互校互检;
⑤ 卫星星历误差是 GPS定位中的一个主要误差源,高精度 GPS网测量应采用SIO精密星历,通常情况下精度要求不高且基线较短时,星历误差可以忽略。
2、高程控制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
高程控制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在水准测量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可按规定操作,下面提一下应注意的4点。
① 高精度水准测量路线在图上设计后,应进行现场踏勘考察其路线经过的地质、土质、气温变化和地面复盖物来确定采用合适的仪器、尺台或尺桩以及观测方法。观测路线的环境和观测所获得精度是有一定联系的;
② 所用仪器、标尺必須经过严格的检定,所有指标都完全合格,才能使用。自动安平水准要严检验安平精度,补偿器的完善程度;
③ 跨河高程传递测量对于视线较长的,应认真研究照准标志的形式和制作材料并经测试可行时,方可用于正式测量。观测开始,中间和结束均应测量气象数据(包括风速)。观测选在冬或春低水位季节进行为有利;
④ 数据处理在规范中有要求,平差要采用可靠完善的软件进行,在计算水准点概略高程时,所用的高差应加入的改正项不应少,而且要可靠合理,日月引力改正,如无条件可略去不考虑。
结束语
从长庆油田十字河桥和耿154井区大河沟桥桥位首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布测结果看,只要按照本文中所论述的作业要求布测,成果精度就能达到本文一开始提出的精度指标。这里要指出的是江河的水域宽度超过 2km 时,跨江高程传递测量技术难度较大,难在什么地方,文中已经指出。但是解决的方法即解决的技术措施尚不具体系统,需进一步通过实践总结,特别是气象数据测定的代表性和气象改正模型的可靠度,这两个世界上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值得认真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