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w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教师缺少教学实践经验、教材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教学互动、调整教学内容、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等途径进行电子商务法教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5-02
  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促进了电子商务法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法的保障[1-2]。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法是非常必要的,在电子商务法培养方案中,目前大多数高校把电子商务法列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电子商务法可以系统的掌握相关的理论、法律制度等,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电子商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4]。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设置担负着培养电子商务学生法律素养、法律意识的使命。目前电子商务法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没有完善的立法可供借鉴,要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对电子商务法课程进行优化改革,使课程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本文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对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广大高校的共同努力,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材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
  在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多以任课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育过程不是单向的传输,而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教学主体自由的交流、讨论,深化对知识要点的理解。电子商务法涉及的法律基本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如果一味的只注重教,而缺乏与被教对象的思想沟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容易产生疲劳、厌倦等负面的情绪,学生一旦失去对所学知识学习的激情,那么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教学案例时效性不强,部分老师使用的案例是七八年前的案例,教学案例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要。
  (二)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
  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仅开设电子商务法这一门法律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没有学习任何法律的相关课程,学生的法律知识十分欠缺,给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缺少法律常识,对一些法律术语难以理解,教师不得不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补充法律基本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只有36课时,教师花费太多时间讲解法律术语,介绍法律基本知识,这样必然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计划。有的高校电子商务法课程在大二开设,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然而电子商务法课程涉及电子商务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没有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情况下学习电子商务法显得尤为吃力。学生由于缺乏法律基本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课程十分吃力,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教会学生法律基本知识以及电子商务法知识变的十分困难,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三)教师缺少教学实践经验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电子商务法课程的开设历史较短,电子商务法课程的任课教师选择具有电子商务和法律教学经验的老师较为理想,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极少有教师同时具备电子商务和法律两个学科的教学背景。很多高校电子商务法任课教师是由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兼任,部分教师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缺少法律教学实践经验和相应知识储备,对相关法律术语不能讲解透彻,对学生的疑惑不能很好的给予解答。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电子商务教研室缺少师资进行电子商务法研究。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师生比例进一步下降,教师教学任务也在不断加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更是紧缺,有的老师同时承担四五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们没有时间学习电子商务法律知识来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
  (四)教材专业性不强
  目前可供电子商务专业选择的电子商务法教材较少,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而教材更新确很慢,教材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教材普遍忽略对电子商务法理的分析,仅仅对具体概念和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教材中涉及到实际电子商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时没能用相应的案例进行佐证,学生对所学知识仅处于感性认识,难以理解相应的法律条文。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是为了与电子商务实践的需要相联系,然而由于电子商务法教材专业性不强,教材时效性较差使得此课程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电子商务法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法保障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形势的挑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互动,双向沟通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不但教师辛苦,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也不高,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教学互动,双向沟通,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参与课堂的设计、参与问题的讨论、参与课程的总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的教学盲目,使得教学真正的做到教与学的结合。电子商务法课程宜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灵活多样的互动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及讨论,调动学生大胆探索其他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把电子商务法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要点。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中应精心设计案例讨论,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学习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调整电子商务法教学内容,鉴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法律知识薄弱,建议在开设电子商务法课程前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已经掌握了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电子商务法时就不会那么吃力。或者在电子商务法教材中添加法律基础知识章节,同时适当增加课时数,这样教师有较多的时间讲解法律基础知识,又不影响电子商务法课程的教学。电子商务法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高年级学生有了基本的专业素养,理解能力较强。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课时数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弹性设置,例如对法学专业学生可以适量减少课时数,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应增加课时数,上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任课教师的再学习、再教育。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高校教师走出去接触企业,与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向实践学习。电子商务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空暇时间,多关注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与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到知识。
  (四)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
  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材内容要具有时效性,能够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又符合教育规律。加强电子商务法教材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优秀教材供师生选择,国家政策上要鼓励出版社和高校在出版质量较高的教材,解决优秀教材短缺问题。电子商务法教材的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推进,借鉴国外优秀的教材,为我国教材的创新增添活力。教材建设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同时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别黎.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和微课的结合探讨[J].电子商务,2016,(2)
  [2]王文博.浅析电子商务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时代教育学理论,2011,(3)
  [3]刘善连.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法教材体例设计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方文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创新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6)
  作者简介:
  石森森(1989-),男,安徽淮北人,硕士,淮北师范大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探究能力培养要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开放教学模式,推动问题意识成为教学焦点,创新教学方法等,推动学生培强探究意识、挖掘探究潜能、形成探究能力,从而实现高中体育与健康培养探究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体育 探究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0-02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要学好民族舞蹈,除了需要良好的支配身体的能力、动作的模仿和记忆能力外,还需要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及民族心理有所了解和掌握,才能学习到民族民间舞蹈真正的精髓。民族心理学是以民族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研究一定条件下某一民族群体的生活、情感、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学科,本文希望能够找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民族心理学的切合点,把民族心理学理
【摘要】本文从中职质检专业传统教材存在问题、标准的含义和应用等方面着手,论述分析了标准在中职质检专业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标准 质检专业 应用型模块化 教材编写 中职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GXZZJG2015B258。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9-02 
【摘要】工作室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更为符合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教学形式,也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模式。文章以形象标志设计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工作教学流程、教学效果两个方面对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改革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 标志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1-02  工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7-01  美术教学中,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直接体现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方面。所谓“预设”,就是紧紧围绕这节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很明显“预设”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教学色彩。“生
推广生物絮凝技术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絮凝技术的关键在于成功构建具有高效转化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能力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传统上,生物絮凝技术是通过添加碳源
【摘要】把握区域经济区域人才需求的脉搏,正确定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生岗位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 专业转型 应用型  【基金项目】项目资助:校级教改项目-提高电信专业竞赛训练
【摘要】目的 探讨语言沟通联合心理管理在美容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校2015级学生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学生常规教学,研究组学生联合使用语言沟通以及心理管理;结果 研究组学生教学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P0.05)。  1.2方法  对照组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组联合使用语言沟通以及心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语言沟通措施。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摘要】分析了《化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课程网站与学生自学资料库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建设,使其成为“产出导向”(“OBE”)模式指导下的研讨型课程,加强了教学的过程管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OBE模式 研讨型 过程管理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2015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立项项目(项目编号:KG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深,使得教学管理领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教学理论,且被广泛的应用在管理教学中,其中多元智能理论是近年来应用效果较好的理论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笔者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物流管理教学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