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蔬菜是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蔬菜的需求呈品种多样化、品质高档化和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拟对东明县蔬菜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措施
在连续两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以后,东明县今年又面临增收难的新形势,全县上下普遍感到增收門路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从多年的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实际情况看,加快培植壮大蔬菜产业,是明智之举,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门路。
1、 东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东明县蔬菜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年均扩大10%以上,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面积翻了一番,产值翻了两番,成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上得最快,为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种植业品种。
1.1经济效益向好。从种植业内部耕地产出水平考察,蔬菜是唯一产值最高,效益最好的大宗品种。东明县除蔬菜、西瓜以外的种植业品种,包括粮、棉、油等,实际占用耕地50万亩(不计复种),现价产值6.5亿元,亩均产值1300元;而蔬菜实际占用耕地不到10万亩(不计复种),现价产值5亿元,亩均产值5000元,是其它种植品种的3.8倍,是粮棉油主产区农民收入的2倍以上。
1.2增收潜力大。蔬菜是种植业中科技含量潜力最大、工厂化生产最适宜的品种。大路菜与精细菜、常年菜与反季节菜、露地菜与温棚菜的效益反差很大。虽然露地菜亩效益是一般大田作物的2-3倍,但露地菜效益仅相当于简易大棚菜、钢架大棚菜的1/3和1/5。东明县目前仅有大棚面积5万亩左右,而且大多是简易大棚,如果东明县再增加10万亩温室大棚种菜,将可增加农业效益2亿元左右,仅此一项就可带动东明县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就可成长一大批靠种菜致富的农户。
1.3市场前景广。蔬菜生产从总体上讲是供过于求的。但品种短缺,季节性短缺是客观存在的。东明县的蔬菜,大约有2/3调出县外同时,还有1/3的需求量靠从县外调进。值得关注的是,东明县调出的大多是价格低廉的常规大路菜,如大春蔬菜等,调进的则是价格昂贵的紧俏反季节菜,如冬季的茄果类、豆类等。进出相抵,东明县是入不敷出,生产了大量蔬菜还需拿出大把钞票从外地购买引进反季节菜。
1.4产品附加值高。蔬菜是种植业产品加工深度相对较高的品种。精加工包括经过洁净、清洗、分级、整理、包装、预冷、保鲜、贮藏等环节,可使蔬菜升值30-50%;深加工包括生产脱水菜、菜汁饮料等产品,可使蔬菜升值2-3倍。而且经过精深加工的蔬菜体积变小、便于运输,不愁销路,有利于实现均衡供应,有效解决卖难问题。
1.5出口增汇多。食用菌已成为东明县第一大出口创汇品种,2015年出口创汇占农产品出口创汇的30%左右。东明县草腐菌生产的原料极为丰富,广大农民都能生产,进一步发展双孢菇、白灵菇、草菇、平菇、金针菇等生产,增加出口量,多创外汇还有很大潜力。同时,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特色蔬菜品种出口尚未破题,增加这类蔬菜产量,建立稳定的出口基地,扩大出口创汇,大有文章可做。
2、 东明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品种单一、技术水平落后。新技术、新棚型、新品种引进和推广、耕作制度改革、茬口安排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技术更新和发展滞后,导致设施蔬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茬口单一,重茬面积增多,单产效益下滑。
2.2 市场经营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近年来蔬菜需求市场日趋扩大,但是东明县对市场培育不够,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而且品牌培育滞后,靠品牌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加之由于全国蔬菜种植面积逐渐增大,南北气候差异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蔬菜市场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信息闭塞导致的市场滞销对东明县蔬菜的销售造成巨大的障碍。
2.3 蔬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蔬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低,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的带动,蔬菜的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大部分设施蔬菜产品集中在7―9月上市销售,蔬菜产业的发展过度依赖蔬菜的市场行情,抵制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2.4 设施蔬菜产业产品品质难以提升。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是蔬菜产业的宗旨,但由于多年的重茬种植,造成设施区域内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防治难度大,加之农药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农户随意使用农药,仍然存在使用禁用农药的情况,导致蔬菜产品的农残问题难以保证,已成为影响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最大制约因素。
3、蔬菜产业的发展措施
3.1建立稳定的反季节菜设施栽培基地。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题中应有之意,是缓解人地矛盾的治本之策,更是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现实选择。政府已确定五大蔬菜板块基地,建议从今冬起,在板块基地内,对新建设施栽培的蔬菜园,按大棚(固定钢架棚)实际投入的20%予以补助,争取用5年时间,使东明县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超过20万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
3.2大力推进蔬菜加工业的发展。东明县是蔬菜产量大县,蔬菜加工原料资源丰富,要引进扶持现代蔬菜加工企业,就地加工蔬菜汁,解决旺季过剩和不耐储存的矛盾,再将蔬菜汁加工成浓缩蔬菜汁、菜脯、菜泥、蔬菜婴幼儿食品、菜泥点心以及皮渣提取色素,大幅度提升蔬菜附加值。同时,引进新进技术,通过干燥工艺处理,生产脱水菜。这两方面的加工,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蔬菜效益,还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力争三、五年内实现大的突破。
3.3建立蔬菜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体系。要按照卫生标准、等级标准和加工包装、储运技术相配套,初级产品标准与加工产品标准相匹配,种植、加工、销售相结合,农艺和加工工艺相协调的要求,建立起与国际标准接轨,又具东明县特色的蔬菜标准体系。把五大蔬菜板块基地作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来建设,使蔬菜产品种植区域化,生产技术标准化。推行初级产品的重要农事作业档案,蔬菜制品生产者原料来源和工艺流程档案,蔬菜运销者有货源和流向档案。
【参考文献】:
[1] 梁聪.彭阳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与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7).
[2] 黄冬梅,钱春建,沙斌.浅谈如皋市设施蔬菜现状与发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0(10).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措施
在连续两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以后,东明县今年又面临增收难的新形势,全县上下普遍感到增收門路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从多年的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实际情况看,加快培植壮大蔬菜产业,是明智之举,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门路。
1、 东明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东明县蔬菜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蔬菜种植面积年均扩大10%以上,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面积翻了一番,产值翻了两番,成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上得最快,为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种植业品种。
1.1经济效益向好。从种植业内部耕地产出水平考察,蔬菜是唯一产值最高,效益最好的大宗品种。东明县除蔬菜、西瓜以外的种植业品种,包括粮、棉、油等,实际占用耕地50万亩(不计复种),现价产值6.5亿元,亩均产值1300元;而蔬菜实际占用耕地不到10万亩(不计复种),现价产值5亿元,亩均产值5000元,是其它种植品种的3.8倍,是粮棉油主产区农民收入的2倍以上。
1.2增收潜力大。蔬菜是种植业中科技含量潜力最大、工厂化生产最适宜的品种。大路菜与精细菜、常年菜与反季节菜、露地菜与温棚菜的效益反差很大。虽然露地菜亩效益是一般大田作物的2-3倍,但露地菜效益仅相当于简易大棚菜、钢架大棚菜的1/3和1/5。东明县目前仅有大棚面积5万亩左右,而且大多是简易大棚,如果东明县再增加10万亩温室大棚种菜,将可增加农业效益2亿元左右,仅此一项就可带动东明县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就可成长一大批靠种菜致富的农户。
1.3市场前景广。蔬菜生产从总体上讲是供过于求的。但品种短缺,季节性短缺是客观存在的。东明县的蔬菜,大约有2/3调出县外同时,还有1/3的需求量靠从县外调进。值得关注的是,东明县调出的大多是价格低廉的常规大路菜,如大春蔬菜等,调进的则是价格昂贵的紧俏反季节菜,如冬季的茄果类、豆类等。进出相抵,东明县是入不敷出,生产了大量蔬菜还需拿出大把钞票从外地购买引进反季节菜。
1.4产品附加值高。蔬菜是种植业产品加工深度相对较高的品种。精加工包括经过洁净、清洗、分级、整理、包装、预冷、保鲜、贮藏等环节,可使蔬菜升值30-50%;深加工包括生产脱水菜、菜汁饮料等产品,可使蔬菜升值2-3倍。而且经过精深加工的蔬菜体积变小、便于运输,不愁销路,有利于实现均衡供应,有效解决卖难问题。
1.5出口增汇多。食用菌已成为东明县第一大出口创汇品种,2015年出口创汇占农产品出口创汇的30%左右。东明县草腐菌生产的原料极为丰富,广大农民都能生产,进一步发展双孢菇、白灵菇、草菇、平菇、金针菇等生产,增加出口量,多创外汇还有很大潜力。同时,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特色蔬菜品种出口尚未破题,增加这类蔬菜产量,建立稳定的出口基地,扩大出口创汇,大有文章可做。
2、 东明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品种单一、技术水平落后。新技术、新棚型、新品种引进和推广、耕作制度改革、茬口安排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技术更新和发展滞后,导致设施蔬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茬口单一,重茬面积增多,单产效益下滑。
2.2 市场经营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近年来蔬菜需求市场日趋扩大,但是东明县对市场培育不够,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而且品牌培育滞后,靠品牌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加之由于全国蔬菜种植面积逐渐增大,南北气候差异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蔬菜市场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信息闭塞导致的市场滞销对东明县蔬菜的销售造成巨大的障碍。
2.3 蔬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蔬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低,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的带动,蔬菜的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大部分设施蔬菜产品集中在7―9月上市销售,蔬菜产业的发展过度依赖蔬菜的市场行情,抵制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2.4 设施蔬菜产业产品品质难以提升。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是蔬菜产业的宗旨,但由于多年的重茬种植,造成设施区域内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防治难度大,加之农药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农户随意使用农药,仍然存在使用禁用农药的情况,导致蔬菜产品的农残问题难以保证,已成为影响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最大制约因素。
3、蔬菜产业的发展措施
3.1建立稳定的反季节菜设施栽培基地。设施栽培是现代农业题中应有之意,是缓解人地矛盾的治本之策,更是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现实选择。政府已确定五大蔬菜板块基地,建议从今冬起,在板块基地内,对新建设施栽培的蔬菜园,按大棚(固定钢架棚)实际投入的20%予以补助,争取用5年时间,使东明县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超过20万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
3.2大力推进蔬菜加工业的发展。东明县是蔬菜产量大县,蔬菜加工原料资源丰富,要引进扶持现代蔬菜加工企业,就地加工蔬菜汁,解决旺季过剩和不耐储存的矛盾,再将蔬菜汁加工成浓缩蔬菜汁、菜脯、菜泥、蔬菜婴幼儿食品、菜泥点心以及皮渣提取色素,大幅度提升蔬菜附加值。同时,引进新进技术,通过干燥工艺处理,生产脱水菜。这两方面的加工,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蔬菜效益,还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力争三、五年内实现大的突破。
3.3建立蔬菜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体系。要按照卫生标准、等级标准和加工包装、储运技术相配套,初级产品标准与加工产品标准相匹配,种植、加工、销售相结合,农艺和加工工艺相协调的要求,建立起与国际标准接轨,又具东明县特色的蔬菜标准体系。把五大蔬菜板块基地作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来建设,使蔬菜产品种植区域化,生产技术标准化。推行初级产品的重要农事作业档案,蔬菜制品生产者原料来源和工艺流程档案,蔬菜运销者有货源和流向档案。
【参考文献】:
[1] 梁聪.彭阳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与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7).
[2] 黄冬梅,钱春建,沙斌.浅谈如皋市设施蔬菜现状与发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