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小花戏音乐风格特征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小戏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体现,它不仅能展现出一个地方在历史长河中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更能体现一个地方的音乐文化、风土人情、人民生活的发展。早在先秦的典籍《吕氏春秋·仲夏季·古乐》中就有对小戏的介绍:“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部典籍体现出最初时期人们在祭祀时的舞蹈和音乐。左权小花戏的产生和发展也与当地的祭祀图腾文化以及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在造就地方小戏的同时,地方小戏也在记录着生活的变化。处于火神祝融图腾文化时,左权小花戏的内容为祭祀,到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内容也随之不断变化,左权小花戏是左权县人民生活和音乐文化的体现,也是左权民歌和舞蹈的完美融合。本文将以左权小花戏的音乐风格为方向,以《摘花椒》和《打樱桃》为例,从它的两大分类:“歌舞类”和“歌舞剧类”两个方向出发,分析它的产生发展、戏曲分类、曲调、歌词、演唱表演形式、音乐特征等,从另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左权民歌。
  关键词:《摘花椒》  《打樱桃》  左权小花戏
  一、左权小花戏的历史发展渊源
   民间小戏是我国各个地方民间衍生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除了歌唱还有舞蹈、念白合为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小戏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著名典籍《吕氏春秋·仲夏季·古乐》中,这部典籍记载:“昔有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体现出早期的小戏用于祭祀。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民间小戏逐渐从祭祀走向日常生活,根据生活中一些趣事、故事改编成小戏,供大家欣赏。以上提到,很多地方小戏的形成来源于当地的一些祭祀图腾文化,左权小花戏也不例外,它亦起源于当地的远古祭祀、图腾文化。在古辽县火神祝融就是当地的信仰,《辽州志》中记载:“辽阳故城为帝喾颛顼之子祝融所建。‘祝融’乃火神,是当地人民的信仰,所以当时的文化都是围绕着火,从左权县境内修建的祝融公园就可以看出,每年都有庙会祭拜以及一些歌舞的表演,还有每年的正月十五也有左权小花戏的表演,都要围绕火堆载歌载舞。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号召下,对左权小花戏传统的内容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小花戏内容由祭祀文化变成了宣传人民群众打击敌人,有人物、故事情节,例如之后所创作的《太行奶娘》就是描写战争中感人肺腑的故事。直至后来变成了当地人民自娱自乐的项目,内容一般多为生活中的事情再演绎,题材多是幽默、风趣的,也有对劳作的描写和对情感的倾诉,例如我们要分析的《打樱桃》,其就是以日常发生的趣事为题材,《摘花椒》就是以劳动人民劳作为题材。
  二、左权小花戏的戏曲形式分类
   左权小花戏在漫长的发展中演变成了两大类:“歌舞类”和“歌舞剧”类。歌舞类表演形式为载歌载舞,无念白,根据歌词的音乐和唱词来编排舞蹈动作,大部分没有故事情节,也有少许部分作品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如《摘花椒》《放风筝》等作品,描写日常生活、劳作等。歌舞类小花戏通过统一的舞蹈动作以及众多的人数表现出热闹、欢快的气氛,常用于节日歌舞表演,特别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时候围绕火堆表演。
   第二类歌舞剧类,除了歌舞,其表演内容具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我们主要介绍的就是左权小花戏中的“歌舞剧”类。表演时间为每年正月十五,各家各户垒起火堆,表演者就围绕火堆表演,有多种角色,常见的有生角、旦角和丑角,内容来源于生活,主要风格是逗趣、幽默,表演者载歌载舞,偶尔会有念白部分。由于内容贴近生活,形式多种多样,也多受当地民众喜爱,称之为“文社火”。
  三、左权小花戏的分类及作品分析
   我们在上文提到左权小花戏分为两大类:“歌舞类”和“歌舞剧类”,那么它们在音乐风格以及表现方式上也有着一定的异同点,我们通过几首代表作品加以分析。
   左权小花戏中的“歌舞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有《摘花椒》。《摘花椒》这首作品分为三个部分,整体音乐风格欢快热烈。第一部分描写劳动人民去摘花椒的一些景色,例如其中一句“花椒红来红似火”就是对一些眼前景色的描写。整段音乐活泼清丽,速度较快,旋律较为平稳,并有几个极少的三度和四度的跳进,节奏以双八、后附点以及后十六节奏型为主。这些音乐动机充分体现出了劳动人民对于丰收场景的喜悦之情。歌词整体是描写去往摘花椒路上的、对花椒树的和摘花椒时的场景的描写。歌词中体现了左权民歌的特有特点——衬词的使用,例如“呀”“哎哎咳哟”,衬词的使用没有任何实际意思,起到补全句式或者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使这首作品更加充满地道的左权风味。
   第二段整体音乐风格比较舒缓、柔和,速度平缓,旋律也根据速度的变化更加优美,变化较少。节奏型主要以双八和附点为主,主要是描写了年轻的小姑娘在摘花椒手被扎,细化描写摘花椒的场景,使这个作品更加的生动。
   第三段整个节奏比較欢快,采用左权民歌中特有的八三拍子,充满着动力,歌词描写现代生活幸福富裕,歌颂生活美好。《摘花椒》这个剧目作为“歌舞类”的代表,也充分凸显了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这一特点,这首作品简单描写日常劳作,虽然简单的几句歌词却描写出了丰收的欢乐、勤劳乐观的劳动人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整个剧目歌伴舞,歌曲简单欢快,加上舞蹈,突显出了热闹、欢快的氛围,加上左权民歌中的一些特有的处理方式,整首作品充满地方特色。
   歌舞剧类中的代表曲目是《打樱桃》。《打樱桃》这首作品是左权小花戏传统剧目中比较具有特色的一首剧目,主要人物有:农妇以及其丈夫,醉汉,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其主要讲述了一位农妇上山打樱桃,偶遇一个醉汉想吃樱桃却不慎骑毛驴将农妇采好的樱桃篮子踢翻,遂二人发生争执的故事,正当二人互不相让时,农妇丈夫山下归来看到这一幕便劝说妻子,其调解二人之间的矛盾,最后结尾处以醉汉向农妇道歉而结束,整首作品幽默诙谐,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掺杂了许多有趣的念白歌词。第一段开始描写了早晨起来以后农妇与丈夫一同准备去劳作,丈夫去买粮食,农妇上山打樱桃,整体音乐风格活泼、轻松、愉快,用音乐体现出人物的愉悦心情。第二段刚开始音乐节奏较缓慢,醉汉边唱边叙事,交代事情起因,后半部分音乐节奏开始变快,将醉汉与农妇争吵的情景显现出来,体现出了我们以上所提到的“歌舞剧类”的几个特点,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和内容贴近生活,幽默活泼的风格。中间有一段念白部分“我也能吃面,俺也切哩宽,我也能喝醋,俺也做哩酸”。这是左权开花调中创作手法的一种——“比兴”手法,看似与小戏表达内容并无关联,但是起到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三段以快速的节奏开始,讲述了丈夫卖粮食归来看到农妇与醉汉争吵,在中间劝和,最终小事化了,夫妻二人一起回家。整段音乐根据故事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变化,曲与故事融为一体。    这首作品以左权开花调为曲调,歌词用地道的左权方言演绎,作品轻松活泼,加上左权开花调的经典伴奏乐曲:二胡、笙、锣鼓、唢呐等,更是将气氛烘托得更加热闹、活泼。整首曲目叙事清晰,层次感强,并且加入了左权民歌中特殊的衬词“哎咳呀”“哎的好呀呀的好”等,更具有地方特色。
   两首作品《摘花椒》和《打樱桃》的风格特点截然不同,主要表现劳动人看到花椒丰收开心快乐的心情和左权人民勤劳勇敢的特点。《摘花椒》故事情节发展只描写了少女摘花椒时的场景,人物也比较单一,贴合之前讲过的歌舞类的作品是为了节日表演,而《打樱桃》是传统的剧目,有故事情节发展,有幽默诙谐的唱词和念白,整首剧目诙谐幽默,贴近现实却又让人捧腹,并且有三个主要人物构成故事的主角,让整个剧目更加丰满和实际。整个作品讲述和音乐紧紧相连,也与我们以上提到的歌舞剧类的特点相一致。那么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左权小花戏所使用的音乐都是左权开花调,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四、左权小花戏的音乐特色
   “歌舞类”与“歌舞剧类”在内容、角色、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有着一样的音乐——“左权开花调”,所以他们的音乐特征是相同的,两个作品都具有开花调的特征:优美、婉转、清丽,不同于北方音乐一些粗狂豪迈的特点,左权民歌充满着柔情,热烈中又饱含优美。还有一些文学创作上的特点,就是我们以上两大类都提到的“比兴”手法。简单来说就是“托物取意,寄意传情”。“左权开花调”中“比兴”的写作手法是非常常见的,我们刚才在《打樱桃》这首剧目中就有体现,例如当中的念白部分:“我也能吃面,我也切哩宽。我也能喝醋,我也做哩酸”。这句看似与上下文并没有什么关联,但是它却起到了一个以物传意引出下文的作用。还有一些左权民歌中也有许多比兴手法的应用,知名的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中的一句歌词“玻璃来你就开花,里呀么里外明,远远就照见俺圪蛋亲呀,啊个呀呀呆”。上句玻璃比兴,下句传情。
   除了“比兴”手法的使用,最常见的就是左权开花调中“衬词、“叠词”“虚词”的使用。我们以上的曲目《摘花椒》中,可以体现出,例如“七月里来(呀)天气和”中就有衬词的使用,还有中间“哎哎咳哟”虚次的使用,很多左权民歌中也有频繁的使用,例如“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俺寻你来呀,啊个呀呀呆”。虚词在歌曲中一般没有实意,主要起到补充句式的作用,但是却成为了左权开花调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地方。
   左权方言也是左权开花调中的点睛之处。左权方言属于晋方言并州片,声母韵母保留了古老语言的变化特点以及一些儿化音,这些都是左权方言具有辨识度和特色的关键。
  五、左权小花戏音乐特色的艺术审美
   左权小花戏的歌曲都源于“左权开花调”。“左权开花调”作为山西众多地方音乐中的一部分,始终保持着其特有的地方特色,音乐清丽婉转、优美动听,和大家印象之中的北方音乐似乎大相径庭。也由于左权这座小县城很多年都交通闭塞,开花调一直都保留着较古老时候的风格与特征,流传至今。内容大多也是以表现人民生活,或者左权人民对于苦难生活的一种情绪倾诉,亦或对于爱情的向往和爱人的思念。内容形式上不管是“比兴”手法还是“衬词、叠词、虚词”的使用都赋予了一种独具左权特色的风格特点,音乐有特殊的三拍子节奏,音调有的活泼,有的舒缓平稳,和优美婉转的旋律相辅相成。
   同时左权开花调的优美旋律表达了当地人民的情感,是当地人民的心灵寄托,展现给听众的时候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容易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也可以排遣当地人民心中的一些情感。
   左权开花调都是通过代代口传心授传下来的,语言的特点、曲调的特点、演唱时的情感都是被动态的传承下来的,活态的传承让听众可以从左权开花调中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变迁、文化特色、语言特色、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左权开花调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鼓舞人心、宣传教育的作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民众的教化和鼓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现在的生活中,左权开花调也影响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左权人民,更多的人学习和欣赏左权开花调的同时,也在传播和传承我们的文化。
   左权开花调作为世界非遗文化之一,在现如今的社会之中我们更应该大力宣传和学习左权开花调,还要学习左权小花戏的舞蹈部分,它是与音乐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的,我们应该将它继续传承弘扬下去,这是作为一个本地人民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对于活态传承人我们更应该请他们到学校和各个地方教学,为传承发展左权小花戏而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熟知左权开花调和舞蹈,也要让更多人喜欢左权开花调和舞蹈,让左权开花调和舞蹈不仅仅就在左权亦或山西范围内知名,更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左权民歌。
  
  参考文献:
  [1]秦龙灿.论左权民歌开花调演唱特征及其艺术审美[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5年.
  [2]巨琳霞.左權小花戏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3]贺培培.谈左权小花戏《打樱桃》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3(12).
  [4]何健.山西左权民歌的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年.
  [5]王彩鹏.从审美的角度看左权民歌[D].太原:山西大学,2010年
  [6]翟玉欣.民歌的叙事因素研究——以左权民歌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10年.
  [7]杨凤鸣.左权文化志[M].左权文化馆内发行,1982.
其他文献
摘要:妆靥是古代女子妆容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敦煌壁画因其有着丰富的图像,故成为研究古代女子妆饰艺术的重要资料。本文以敦煌藏经洞《父母恩重经变相图》中“女三娘子”面部的凤鸟纹妆靥为研究点,探讨妆靥与上古图腾之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以及凤鸟纹妆靥所代表的阶级观念和社会历史发展。  关键词:敦煌 妆靥 图腾 凤鸟纹 阶级观念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
期刊
摘要:《阿瓦尔古丽》是一首经典新疆民歌,它的曲调深情悠长,情感丰富,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广泛的传唱。这首歌曾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演唱的形式、风格,被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录制发行,至今仍然热度不减。它的旋律、歌词被改编后还应用于当下流行的电视剧、音乐节目当中,更好地传播了新疆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本文在介绍《阿瓦尔古丽》这首歌曲的同时,从雷佳博士的学理思考、演唱风格、改编创新等角度多层次赏析这首经典新疆民族
期刊
摘要:古筝独奏曲《长相思》是作曲家王建民先生读李白同名诗篇有感而发谱写而成的,乐曲基于传统的音乐元素与当代作曲手法结合创作而成,旋律清丽雅致,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洒脱意境的现代筝曲作品。乐曲的创作与诗作水乳相融、相得益彰,本文通过对《长相思》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诗意解读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借以帮助读者对乐曲诗意进行解读。  关键词:古筝 长相思 诗意解读  中图分类号:J632.32文
期刊
摘要:打嘟与哼鸣练习虽然都是声乐技术训练中的常规练习方法,在目前的声乐文论中尚无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的实践训练呈示。这一训练方法在学习初期虽有一定难度,但长久的坚持学习对气息与共鸣的有效融合具有较大的作用,对学习者气息与共鸣的同步提高具有单纯的打嘟练习、哼鸣练习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打嘟;哼鸣;有效融合  对于演唱者来讲,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古到近,从国外到国内,不论是声乐专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介的不断更新发展,促使着教育环境的迭代更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大数据信息化以及未来5G运营的即将开始,不断更迭的新媒介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短视频在教育领域应用类的研究近五年来呈现指数性增长趋势,在众多学科都有广泛的涉及。目前我国线上舞蹈教学中短视频应用的理论与实践层面仍呈现相对薄弱的样态。对此,本研究选取对于大学生群体最为普及的短视频应用为切入点,探讨高校舞蹈教学中短视频应用
期刊
摘要:壶关秧歌,又俗称“干板秧歌”或“地圪圈秧歌”,是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它以民间故事、传说及家庭琐事为题材,具有较强的娱乐与教育功能。本文从壶关地理位置、文化渊源、壶关秧歌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形象性和艺术性、角色的性格化和人物化、情节的生活性和趣味性、音乐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曲目的传奇性和多样性、濒危状况、保护与开发价值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深入研究分析其本质和风格特点,着重剖析了壶关秧歌
期刊
摘要:琵琶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积淀历史,它是中国民乐的主要弹拨乐器之一。随着近些年各个流派的艺术家对琵琶艺术的不断发展,对左右手技法的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丰富了这件乐器的艺术表演力。近百年来,许许多多的艺术家们为琵琶艺术无论是演奏技法的完善还是作品创作的扩展都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得这块文化隗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繁荣。丰富的技法使乐曲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节、立意更加立体。本篇文章想立
期刊
摘要:当代的教育理念普遍倾向于打破固有思维,崇尚多元思维能力,进行教育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对比研究,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更富有吸引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效率。运用发散创新思维,将小提琴的教学与管理学层面的高效工作团队的模式相结合,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度,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高效,老师在教学中
期刊
摘要:全民K歌是一款手机专属歌唱软件,作为移动时代的电子娱乐产品,涵盖了唱歌、朗读、戏曲等海量曲库,甚至可以在其中建立自己独立的歌房,为网民们搭建起便捷的娱乐通道。本文通过笔者自身实践经验,从良好的歌唱素养、敏锐的视听能力、歌曲后期编辑制作能力、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出发,融合声乐理论与演唱实践,集自身使用软件与课堂授课体会,具体阐述歌唱App在歌曲录制中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实际运用,对进一步
期刊
摘要:古筝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受地方音乐文化影响,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演奏风格。随着古筝的发展,作曲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筝曲,而是开始尝试创作一些打破传统五声音阶,多采用人工调式定弦的筝曲,增加了许多新的调式色彩以及创新的演奏技法。本文将以筝曲《西部主题畅想曲》为例,探讨新疆音乐在古筝中的运用,以及对古筝的创作和演奏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新疆音乐 古筝曲 音乐文化 影响   新疆位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