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心肺复苏(CPR)的基石之一,通气在过去十几年中受到争议和挑战。2000年至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CPR指南的变化显示通气相对于心脏按压地位在逐渐下降。近年来单纯胸外按压CPR得到了大力提倡,特别是对于有目击者的心源性心搏骤停(CA)患者。被动给氧、心脑复苏(CCR)在心源性CA复苏早期亦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仍需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临床验证。阻力阀(ITD)装置在按压放松期阻止气流进入肺部,降低胸腔压力,从而促进静脉回流,增加冠状动脉(冠脉)血流,但目前有关ITD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因此指南不推荐常规应用。正压通气可升高胸腔压力,从而影响冠脉灌注压(CPP)和脑灌注,因而在CPR最初几分钟内被认为可能不仅无用,还会产生不良结果。这种观点被许多学者所接受。然而在延迟开始的CPR、延长CPR及非心源性CA等情况下,通气是必不可少的。机械通气特别是针对CPR的特殊通气模式显示出一定的发展前景。目前正压通气仍是标准CPR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研究表明,过度通气可明显降低复苏成功率,因而避免过度通气已成为共识。但目前关于CPR时通气研究的数量非常有限,且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故未来仍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来进一步阐明通气在CPR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