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大批农民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涌向了城市,出现了中国特色的“打工潮”,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出现了另一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大都由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看管,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这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埋下了人格扭曲的隐患。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家庭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孩子相对来说,读书资源匮乏,很少读书或读的书很少,他们的阅读能力很差。而学校中就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不用说,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更差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相反我觉得应该更加关注他们,从他们入手,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变方式,让留守儿童的家庭阅读生活“活”起来。
相对来说,我的班级中留守儿童数量更多,所以,我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上始终倾向留守儿童。多年的实践探索,对于留守儿童、对于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在此浅谈,望多提宝贵意见。
一、用父母般的爱关心他们,激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没有父爱母爱,失败时没人鼓励,成功时没人表扬,迷惑时没人指正……基本的课堂学习动力都不足,更别说课外去读书了。这就需要,老师要像父母一样时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想他们所想,解他们所困。要想方设法诱发、培養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兴趣。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留守儿童也是如此。要像父母一样多鼓励他们阅读,对他们阅读中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学会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创造课外阅读环境
国家比较重视留守儿童的发展,在很多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图书室”“留守儿童活动室”等,我们学校也不例外。那里面的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起来。要多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积极为留守儿童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一般都不太好,不可能买很多的书来读,于是,我积极地跑学校的图书室,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借来图书,让他们在书海里尽情遨游。借来的图书我把他们发给留守儿童,分散阅读,然后对阅读情况集中指导、分析,收效很好。“留守儿童之家”是孩子们阅读的又一天地,每天放晚学,留守儿童会自觉地来到“活动之家”进行阅读,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活动之家”资源,给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让他们尽情地吮吸知识的甘露。
为了弥补留守儿童书源的不足,我还动员家里书多的学生把书主动地借给留守儿童,互相交流,多种形式地扩展留守儿童的阅读面。
三、用教师的专业去引领,教给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有了很好的阅读资源,那还远远不够。如果人人读书,但时时处处都囫囵吞枣,那效果也是甚微的。必须要学会科学、合理的方法。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去引领他们,教给他们一种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首先要教会留守儿童学会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现在的书籍市场,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些书可以读,有些书不可读;有些书需要精读,有些可以略读,都要学会选择。其次要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留守儿童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提供的书都读一遍。方法不好,往往适得其反,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觉得应该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好文章、重点文章,指导他们逐字逐句地阅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一定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边读边思,读中有思,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些不重要的文章,学生可选择略读。另外,我们的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留守儿童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学会摘抄好词好句和写读后感,这都是很好的读书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大有收获。
四、多元评价。自主阅读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全面评价。因此我们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应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建立阅读小组,将学生按地域编组,让他们校内校外都相互督促、检查,并且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互评。又如建立报告制度,每天抽10分钟,在全班交流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积累以运用的好词好句以及心得体会。由于每位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就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更加勤奋阅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又借同学的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开拓了视野,让积累有了腾飞。
以上是我们在激活、改进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方面的一点思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生活更是这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师要努力地加以实践。持之以恒地训练,必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家庭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孩子相对来说,读书资源匮乏,很少读书或读的书很少,他们的阅读能力很差。而学校中就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不用说,他们的阅读能力就更差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相反我觉得应该更加关注他们,从他们入手,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变方式,让留守儿童的家庭阅读生活“活”起来。
相对来说,我的班级中留守儿童数量更多,所以,我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上始终倾向留守儿童。多年的实践探索,对于留守儿童、对于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在此浅谈,望多提宝贵意见。
一、用父母般的爱关心他们,激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没有父爱母爱,失败时没人鼓励,成功时没人表扬,迷惑时没人指正……基本的课堂学习动力都不足,更别说课外去读书了。这就需要,老师要像父母一样时刻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想他们所想,解他们所困。要想方设法诱发、培養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兴趣。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留守儿童也是如此。要像父母一样多鼓励他们阅读,对他们阅读中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学会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创造课外阅读环境
国家比较重视留守儿童的发展,在很多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图书室”“留守儿童活动室”等,我们学校也不例外。那里面的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起来。要多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积极为留守儿童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一般都不太好,不可能买很多的书来读,于是,我积极地跑学校的图书室,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借来图书,让他们在书海里尽情遨游。借来的图书我把他们发给留守儿童,分散阅读,然后对阅读情况集中指导、分析,收效很好。“留守儿童之家”是孩子们阅读的又一天地,每天放晚学,留守儿童会自觉地来到“活动之家”进行阅读,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活动之家”资源,给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让他们尽情地吮吸知识的甘露。
为了弥补留守儿童书源的不足,我还动员家里书多的学生把书主动地借给留守儿童,互相交流,多种形式地扩展留守儿童的阅读面。
三、用教师的专业去引领,教给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有了很好的阅读资源,那还远远不够。如果人人读书,但时时处处都囫囵吞枣,那效果也是甚微的。必须要学会科学、合理的方法。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去引领他们,教给他们一种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首先要教会留守儿童学会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现在的书籍市场,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些书可以读,有些书不可读;有些书需要精读,有些可以略读,都要学会选择。其次要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留守儿童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提供的书都读一遍。方法不好,往往适得其反,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觉得应该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好文章、重点文章,指导他们逐字逐句地阅读。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一定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边读边思,读中有思,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些不重要的文章,学生可选择略读。另外,我们的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留守儿童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学会摘抄好词好句和写读后感,这都是很好的读书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大有收获。
四、多元评价。自主阅读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全面评价。因此我们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应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建立阅读小组,将学生按地域编组,让他们校内校外都相互督促、检查,并且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互评。又如建立报告制度,每天抽10分钟,在全班交流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积累以运用的好词好句以及心得体会。由于每位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就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更加勤奋阅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又借同学的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开拓了视野,让积累有了腾飞。
以上是我们在激活、改进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方面的一点思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生活更是这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师要努力地加以实践。持之以恒地训练,必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