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就文取材,随文写话,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能力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 积累好词,连词成句
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之外,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有意识地积累丰富的词汇。
1. 课内课外,积累语言材料。苏教版的课文每篇都有许多好词,如描写优美景物、人物动作、品质等词语。我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让学生把精彩的词句背诵下来,课后指导他们摘抄到“采蜜本”上,再给其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好词。例如,一下《这儿真好》一文中,课文用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两个词语描写小岛,我又给学生推荐了“枝繁叶茂、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绿色海洋”等词语,作为“写话素材”。每天还用10分钟朗读记忆这些词汇,然后渐渐放手让同学们自己摘抄,我适时检查,及时鼓励。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这样,学生在写话时,就能选择较为准确的词语来表达了。
2. 连词成句,熟练运用。当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引导他们写句子了。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用一个词造句,然后,逐步提高难度,用两三个词写几句话。还以《这儿真好》一课为例,布置学生用课文中及我推荐的词语写“这儿”的“好”。一位学生写道:“远处,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到处郁郁葱葱,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果子,引来成群的小鸟欢快地品尝,多么迷人的自然风光呀!”通过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 巧用插图,说话写话
翻阅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让人浮想联翩,它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插图提升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1. 看插图说话,激活思维。每学一篇新课文,学生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先看插图,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看清插图内容,如插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谁,在哪里,做什么?了解基本的图意之后,再指导学生看清细节,启发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和表达,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
2. 看插图写话,内化课文。在教完课文之后,我会有意识地将精美的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譬如,苏教版二上《识字1》“水乡风光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节:有许多外国朋友要来参观游览水乡,请你来当小导游,向他们介绍一下美丽的江南水乡,尽可能恰当地用上课文中提供的12个优美词语。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写出了一篇篇佳作。
三、 仿写课文,拓展思维
“仿写”是引导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的重要途径和训练方式。
1. 利用重点词仿写句子。写好单句是学生写好句群的关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能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句子概念。许多课文都有好的词语可供学生仿写句子,如教学《陈毅探母》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体会陈毅看望母亲时的急切心情,引出了“一……就……”的关联词,我让他们随文模仿写话,于是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开了:
“放学了,我一回家就做作业,妈妈夸奖我学习真自觉。”
“妈妈一下班就干家务,妈妈你辛苦了。”
“同学们一进教室就安静了下来,等老师来上课。”
这样的仿写,既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语言特点,规范其语言表达,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提升了写话能力。
2. 仿写儿童诗。儿童诗以其节奏欢快,语言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浓厚,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其资源,让学生仿写,继而使学生创造出自己的儿童诗。学了《乡下孩子》一文,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仿写《城里孩子》。我说:乡下孩子真勤劳,真能干呀!我们作为城里的孩子,会做些什么事呢?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徐圣棋同学是这样写的:
踩一块活力板,能滑出帅气的姿势;/玩一个溜溜球,能拉出精彩的花样。/下一盘围棋,提高了我的棋艺;/读一本好书,增长了我的知识。
同学们大胆地想象,截取生活中的画面将其汇写成自己的诗,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深深地打动了自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破土而出,语文课才能散发出浓郁的生命气息。
3. 移花接木,介绍多彩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课文的范本作用,让学生借助课文的语言,借助课文的表达方式,“移花接木”仿写自己的生活。学了《春笋》和《春到梅花山》,让学生仿照描写春笋和梅花的方法来写小草和桃花:“一声春雷,唤醒了小草。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棵一棵从地里冒出来。”“满树的红色桃花竞相开放,盛开的桃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白色的桃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通过仿写,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写话的一些方法,他们读读说说、学学用用,不仅内化了文本,而且体验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 编写童话,发挥想象
低年级学生酷爱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联系课文编写童话故事,使学生适当“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体验其中的乐趣。
1. 续编童话。不少课文结尾很含蓄,常常会使人觉得意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让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了《狼和小羊》一课后,我让学生续编《狼和小羊》之后的故事。我这样引导学生:面对凶恶残暴的大灰狼,小羊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有没有成为大灰狼的美餐呢?假如你很同情这只小羊,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新编一个小羊战胜恶狼的故事。这样,学生那颗保护弱小的同情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写出的文章是那样的精彩,超出了我的想象。
2. 改编童话。除了续写童话故事,我还鼓励学生换个思路对故事进行改编,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学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后,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乌鸦,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什么方法喝到水呢?让学生对这个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一位学生写道:“……乌鸦看见附近有一块麦田,灵机一动,马上想出办法来了。乌鸦立刻飞过去,用嘴叼了一根长长的麦秆回来,把麦秆的两头啄断,一头插进瓶子里,另一头用嘴一吸,水就慢慢地流入乌鸦的嘴里了。乌鸦就这样喝到水了。”在给童话故事的续编、改编中,学生们富有个性的感情和想象力得以激发。在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这些充满灵性的小天使会煽动自己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作者单位:靖江外国语学校城南分校)
                        一、 积累好词,连词成句
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之外,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有意识地积累丰富的词汇。
1. 课内课外,积累语言材料。苏教版的课文每篇都有许多好词,如描写优美景物、人物动作、品质等词语。我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让学生把精彩的词句背诵下来,课后指导他们摘抄到“采蜜本”上,再给其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好词。例如,一下《这儿真好》一文中,课文用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两个词语描写小岛,我又给学生推荐了“枝繁叶茂、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绿色海洋”等词语,作为“写话素材”。每天还用10分钟朗读记忆这些词汇,然后渐渐放手让同学们自己摘抄,我适时检查,及时鼓励。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这样,学生在写话时,就能选择较为准确的词语来表达了。
2. 连词成句,熟练运用。当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引导他们写句子了。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用一个词造句,然后,逐步提高难度,用两三个词写几句话。还以《这儿真好》一课为例,布置学生用课文中及我推荐的词语写“这儿”的“好”。一位学生写道:“远处,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到处郁郁葱葱,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枝繁叶茂的大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果子,引来成群的小鸟欢快地品尝,多么迷人的自然风光呀!”通过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 巧用插图,说话写话
翻阅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让人浮想联翩,它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插图提升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1. 看插图说话,激活思维。每学一篇新课文,学生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先看插图,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看清插图内容,如插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谁,在哪里,做什么?了解基本的图意之后,再指导学生看清细节,启发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和表达,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
2. 看插图写话,内化课文。在教完课文之后,我会有意识地将精美的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譬如,苏教版二上《识字1》“水乡风光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节:有许多外国朋友要来参观游览水乡,请你来当小导游,向他们介绍一下美丽的江南水乡,尽可能恰当地用上课文中提供的12个优美词语。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写出了一篇篇佳作。
三、 仿写课文,拓展思维
“仿写”是引导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的重要途径和训练方式。
1. 利用重点词仿写句子。写好单句是学生写好句群的关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这能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句子概念。许多课文都有好的词语可供学生仿写句子,如教学《陈毅探母》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体会陈毅看望母亲时的急切心情,引出了“一……就……”的关联词,我让他们随文模仿写话,于是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开了:
“放学了,我一回家就做作业,妈妈夸奖我学习真自觉。”
“妈妈一下班就干家务,妈妈你辛苦了。”
“同学们一进教室就安静了下来,等老师来上课。”
这样的仿写,既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语言特点,规范其语言表达,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提升了写话能力。
2. 仿写儿童诗。儿童诗以其节奏欢快,语言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浓厚,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其资源,让学生仿写,继而使学生创造出自己的儿童诗。学了《乡下孩子》一文,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仿写《城里孩子》。我说:乡下孩子真勤劳,真能干呀!我们作为城里的孩子,会做些什么事呢?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徐圣棋同学是这样写的:
踩一块活力板,能滑出帅气的姿势;/玩一个溜溜球,能拉出精彩的花样。/下一盘围棋,提高了我的棋艺;/读一本好书,增长了我的知识。
同学们大胆地想象,截取生活中的画面将其汇写成自己的诗,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深深地打动了自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破土而出,语文课才能散发出浓郁的生命气息。
3. 移花接木,介绍多彩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课文的范本作用,让学生借助课文的语言,借助课文的表达方式,“移花接木”仿写自己的生活。学了《春笋》和《春到梅花山》,让学生仿照描写春笋和梅花的方法来写小草和桃花:“一声春雷,唤醒了小草。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棵一棵从地里冒出来。”“满树的红色桃花竞相开放,盛开的桃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白色的桃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通过仿写,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写话的一些方法,他们读读说说、学学用用,不仅内化了文本,而且体验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 编写童话,发挥想象
低年级学生酷爱童话故事。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联系课文编写童话故事,使学生适当“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体验其中的乐趣。
1. 续编童话。不少课文结尾很含蓄,常常会使人觉得意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让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了《狼和小羊》一课后,我让学生续编《狼和小羊》之后的故事。我这样引导学生:面对凶恶残暴的大灰狼,小羊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有没有成为大灰狼的美餐呢?假如你很同情这只小羊,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新编一个小羊战胜恶狼的故事。这样,学生那颗保护弱小的同情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写出的文章是那样的精彩,超出了我的想象。
2. 改编童话。除了续写童话故事,我还鼓励学生换个思路对故事进行改编,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学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后,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乌鸦,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什么方法喝到水呢?让学生对这个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一位学生写道:“……乌鸦看见附近有一块麦田,灵机一动,马上想出办法来了。乌鸦立刻飞过去,用嘴叼了一根长长的麦秆回来,把麦秆的两头啄断,一头插进瓶子里,另一头用嘴一吸,水就慢慢地流入乌鸦的嘴里了。乌鸦就这样喝到水了。”在给童话故事的续编、改编中,学生们富有个性的感情和想象力得以激发。在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这些充满灵性的小天使会煽动自己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作者单位:靖江外国语学校城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