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多数学生惧怕作文,作文中胡编乱造现象严重,很难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的目的。其原因无外乎3个:一是学生多作文的认识模糊,把作文看的过于神秘,往往是为作文而作文。二是学生不留心观察、不善于发现、所以写作文时缺“材”少“料”无从下手。三是课外阅读太少,没有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即使心中有话也难以表达。为此,我做里这方面的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方法探究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敢说、想说
根据我班学生作文的现状,大多数学生“无话可说”、“没啥可写”,我首先从学生思想上做文章,让学生从潜意识认识作文的内涵,如果从理论上大讲特讲,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这一点上,我奉行一句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如声”也就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认识作文,学会作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有意无意的给学生创设一些说话和写话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说、去写,在说和写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作文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或经历等表达出来。
一个星期天,我无意间发现,几个同学正在兴高采烈地谈论“星期天见闻的话题”我就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将原来准备的可放下,特别安排了一节“说话”课,“同学们,你们星期天过得愉快吗?”“愉快”“不愉快”,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星期天没有和你们在一块,感到遗憾。”“大家愿意吧自己的见闻或者经历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愿意”。同学们的兴趣极高,一节课,大家滔滔不绝,抢着表达,效果特别好。下课时我安排“同学们将自己这节课说的整理一下,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自己拟一个题目。”结果同学们有的写了“愉快的星期天”也有“不轻松的星期天”还有“无聊的星期天”所写内容非常真实,贴近自己的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这次作文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如果老师善于抓住机会,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氛围、学生以需要而说话,因需要而写作文,自然没有“无话可说”“没啥可写”的现象了。
二、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学生作文中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1、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习惯。例如:“同学们,你们发现老师今天有什么变化吗?”“你们没有发现刘畅同学最近表现和原来不一样吗?”“最近我们的校园卫生变化很大,你们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星期天你帮家里干了什么?怎样做的,你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同学们总能围绕话题说出心里话,表达不准的,当场有学生和老师指导,慢慢的,学生养成了爱好作文的习惯。
2、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名胜古迹要赏。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三、将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到作文中
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借助“看图写话”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出示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画面吸引,边观察边议论。然后就指名用一、二句话说说图意,用上好词好句的给予表扬。这样,既完成了组织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时,我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在幻灯片上打出一段词句优美的文字,让学生用快速识记。经过训练,发现许多好词好句已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从而使文章生动起来。
(2)借助阅读课,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給大家听。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我们的教改收获
一是学生又怕作文转向了爱作文,又不爱表达转向了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二是学生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了,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三是学生多生活的体验能力、观察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2012年我班学生郭倩同学的作文参加全是作文大赛,《我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一文获一等奖;同时刘娜同学的作文《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小调查》一文获二等奖。学校领导也给了我班高度评价。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方法探究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敢说、想说
根据我班学生作文的现状,大多数学生“无话可说”、“没啥可写”,我首先从学生思想上做文章,让学生从潜意识认识作文的内涵,如果从理论上大讲特讲,只能是事倍功半。在这一点上,我奉行一句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如声”也就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认识作文,学会作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有意无意的给学生创设一些说话和写话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说、去写,在说和写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作文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或经历等表达出来。
一个星期天,我无意间发现,几个同学正在兴高采烈地谈论“星期天见闻的话题”我就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将原来准备的可放下,特别安排了一节“说话”课,“同学们,你们星期天过得愉快吗?”“愉快”“不愉快”,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星期天没有和你们在一块,感到遗憾。”“大家愿意吧自己的见闻或者经历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愿意”。同学们的兴趣极高,一节课,大家滔滔不绝,抢着表达,效果特别好。下课时我安排“同学们将自己这节课说的整理一下,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自己拟一个题目。”结果同学们有的写了“愉快的星期天”也有“不轻松的星期天”还有“无聊的星期天”所写内容非常真实,贴近自己的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这次作文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如果老师善于抓住机会,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氛围、学生以需要而说话,因需要而写作文,自然没有“无话可说”“没啥可写”的现象了。
二、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学生作文中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1、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习惯。例如:“同学们,你们发现老师今天有什么变化吗?”“你们没有发现刘畅同学最近表现和原来不一样吗?”“最近我们的校园卫生变化很大,你们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星期天你帮家里干了什么?怎样做的,你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同学们总能围绕话题说出心里话,表达不准的,当场有学生和老师指导,慢慢的,学生养成了爱好作文的习惯。
2、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名胜古迹要赏。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三、将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到作文中
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借助“看图写话”训练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出示色彩鲜艳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画面吸引,边观察边议论。然后就指名用一、二句话说说图意,用上好词好句的给予表扬。这样,既完成了组织教学,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大意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时,我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在幻灯片上打出一段词句优美的文字,让学生用快速识记。经过训练,发现许多好词好句已在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从而使文章生动起来。
(2)借助阅读课,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給大家听。一个学期下来,明显收到了效果。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我们的教改收获
一是学生又怕作文转向了爱作文,又不爱表达转向了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二是学生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了,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三是学生多生活的体验能力、观察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2012年我班学生郭倩同学的作文参加全是作文大赛,《我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一文获一等奖;同时刘娜同学的作文《对校园周边环境的小调查》一文获二等奖。学校领导也给了我班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