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倾向性仍然是绩优、白马、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和产品
当市场整体确定性较强的时候,朦胧是珍贵的;而整体市场如果相当朦胧,恐怕确定就变得更珍贵了
一段时间了,有关市场风格转换的话题被热烈讨论。也许正是由于讨论得多,但又始终不见真的转换,投资者甚至已经把股市上涨不充分的原因都归咎于大盘股。(见下图)
在投资圈里两股决定性的力量——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对到底投资哪种股票,是大盘绩优还是中小成长也是争论不休。听上去,双方的观点都很有趣,当然也都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来看支持传统行业中的绩优股的看法,其理由非常直接:绩优、确定增长,特别是今年随着经济整体上复苏利润增长会在20%左右。而且,传统行业提供了大众非常容易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这些产品赚钱与否,用常识都能有个基本的判断。
反对看好绩优股的人的道理也非常值得一听。但他们在表达他们的观点时,经常会圆滑地加上传统行业的定语。他们的看法完全是有针对性的,他们承认绩优股的业绩良好和确定地增长,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他们认为市场已经给予了这些公司股票价格上的认可,想像空间反而变小,去投入这样的股票要想获利、特别是获利超额收益的概率大大降低。
其中有一个意见是非常值得参考的,那就是,当传统行业的效益最大化时,也就意味着下降即将开始,至少不能继续预期其成长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当然也就是倾向于选择中小成长公司作为投资标的的人。他们的理由也几乎是相反的:中小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小”,当前效益低刚好意味着成长(会越来越好),大家了解少,这就增添了“神秘”、更容易朦胧中想像,投资收益也就更高了。
很多场合,这样两种观点经常争得面红耳赤。在这里,我一方面要对你说,我们同意这两种观点中的任何一个,它们都说出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且在投资理念的选择时确实很难做到二者兼顾,相反要从一而终。另一方面,我还是想告诉你,我们的倾向性和持这种倾向性的理由。
我们的倾向性仍然是绩优、白马、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和产品。请注意,这个倾向性决不意味着推荐这个观点同时又对另一观点的打压。
持这种倾向性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认为在投资时,第一考虑的是风险。我们知道,投资者中风险偏好高的人大有人在,还有人会说中国人的“赌性”更强。但是,我们认为风险偏好会随着资本金的增加而下降,那么,既然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扩大,投资者的财富在增加,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也会随之下降。
第二个原因更是我愿意提及的。如果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话,确定和朦胧不妨被看成是一对矛盾。当这个市场上整体确定性较强的时候,朦胧是珍贵的(或者说是值钱的),而整体市场如果是相当朦胧的时候,恐怕确定就变得更珍贵了。
如果参照美国市场,中国的市场显然朦胧得多吧(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和我来争辩这个问题)?在确定性非常强的美国市场,有纳斯达克市场上的成功,有微软公司、谷歌甚至百度这样的奇迹。即使如此,靠确定性成功的巴菲特仍被奉若神明。但在中国如此朦胧的市场里,人们还要朦胧之上再追朦胧,我就不太敢苟同了。
我们可以随便看一只股票。东方财富,这是一个新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上市两周时间,股价已经翻番到了80多元钱。按最新财年的盈利数据市盈率也达到了100多倍。如果你认真研究一下,你会发现这家公司非常赚钱,每年都有5000万元以上的利润。这样赚钱的公司为什么还要上市呢?难道这个老板想成全全国人民赚钱的愿望,把自己公司30%以上的股价让所有人有机会分享?对于现在这样赚钱的公司,他们再做什么事情、开展什么业务还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利润率,再发展什么新兴业务能让投资者长期保持足够高的回报呢?(见上表)
其实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非常简单,做公司赚的钱如果不如股东给的钱多(东方财富公司的老板理论上说已经把未来100年、以去年盈利能力相当而可能赚到的钱都赚完了),那么做公司就会变成次要的事情,把自己的公司打扮得朦胧,让投资者、股东感兴趣才是主要的事情。如果我们的市场只有这样的气氛,这不就成了一个疯了的市场吗?
当市场整体确定性较强的时候,朦胧是珍贵的;而整体市场如果相当朦胧,恐怕确定就变得更珍贵了
一段时间了,有关市场风格转换的话题被热烈讨论。也许正是由于讨论得多,但又始终不见真的转换,投资者甚至已经把股市上涨不充分的原因都归咎于大盘股。(见下图)
在投资圈里两股决定性的力量——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对到底投资哪种股票,是大盘绩优还是中小成长也是争论不休。听上去,双方的观点都很有趣,当然也都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来看支持传统行业中的绩优股的看法,其理由非常直接:绩优、确定增长,特别是今年随着经济整体上复苏利润增长会在20%左右。而且,传统行业提供了大众非常容易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这些产品赚钱与否,用常识都能有个基本的判断。
反对看好绩优股的人的道理也非常值得一听。但他们在表达他们的观点时,经常会圆滑地加上传统行业的定语。他们的看法完全是有针对性的,他们承认绩优股的业绩良好和确定地增长,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他们认为市场已经给予了这些公司股票价格上的认可,想像空间反而变小,去投入这样的股票要想获利、特别是获利超额收益的概率大大降低。
其中有一个意见是非常值得参考的,那就是,当传统行业的效益最大化时,也就意味着下降即将开始,至少不能继续预期其成长了。
持这种观点的人当然也就是倾向于选择中小成长公司作为投资标的的人。他们的理由也几乎是相反的:中小企业的优势就在于“小”,当前效益低刚好意味着成长(会越来越好),大家了解少,这就增添了“神秘”、更容易朦胧中想像,投资收益也就更高了。
很多场合,这样两种观点经常争得面红耳赤。在这里,我一方面要对你说,我们同意这两种观点中的任何一个,它们都说出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且在投资理念的选择时确实很难做到二者兼顾,相反要从一而终。另一方面,我还是想告诉你,我们的倾向性和持这种倾向性的理由。
我们的倾向性仍然是绩优、白马、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和产品。请注意,这个倾向性决不意味着推荐这个观点同时又对另一观点的打压。
持这种倾向性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认为在投资时,第一考虑的是风险。我们知道,投资者中风险偏好高的人大有人在,还有人会说中国人的“赌性”更强。但是,我们认为风险偏好会随着资本金的增加而下降,那么,既然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步扩大,投资者的财富在增加,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也会随之下降。
第二个原因更是我愿意提及的。如果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话,确定和朦胧不妨被看成是一对矛盾。当这个市场上整体确定性较强的时候,朦胧是珍贵的(或者说是值钱的),而整体市场如果是相当朦胧的时候,恐怕确定就变得更珍贵了。
如果参照美国市场,中国的市场显然朦胧得多吧(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和我来争辩这个问题)?在确定性非常强的美国市场,有纳斯达克市场上的成功,有微软公司、谷歌甚至百度这样的奇迹。即使如此,靠确定性成功的巴菲特仍被奉若神明。但在中国如此朦胧的市场里,人们还要朦胧之上再追朦胧,我就不太敢苟同了。
我们可以随便看一只股票。东方财富,这是一个新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上市两周时间,股价已经翻番到了80多元钱。按最新财年的盈利数据市盈率也达到了100多倍。如果你认真研究一下,你会发现这家公司非常赚钱,每年都有5000万元以上的利润。这样赚钱的公司为什么还要上市呢?难道这个老板想成全全国人民赚钱的愿望,把自己公司30%以上的股价让所有人有机会分享?对于现在这样赚钱的公司,他们再做什么事情、开展什么业务还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利润率,再发展什么新兴业务能让投资者长期保持足够高的回报呢?(见上表)
其实这个问题回答起来非常简单,做公司赚的钱如果不如股东给的钱多(东方财富公司的老板理论上说已经把未来100年、以去年盈利能力相当而可能赚到的钱都赚完了),那么做公司就会变成次要的事情,把自己的公司打扮得朦胧,让投资者、股东感兴趣才是主要的事情。如果我们的市场只有这样的气氛,这不就成了一个疯了的市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