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牛顿吧?他的全名叫艾萨克·牛顿,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世界级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自然哲学家、神学家……纵观古今中外,能集如此众多的“家”于一身的,古往今来可能只有牛顿一人。可以说,牛顿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那么,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到底有哪些贡献呢?那真可以用“多如牛毛”来比喻,但我们今天不说他提出的著名的牛顿运动三定律,不说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也不说他创立的微积分等,我们就重点来聊聊牛顿关于光学的一些主要观点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回牛顿的那个时代,看看他怎么说——
牛顿:
看到大家用这么多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我,还真是有些不好意思。本人在光学方面的确是有些研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色散现象,我认为,光是由一颗颗像小弹丸一样的机械微粒所组成的粒子流。发光物体接连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射高速直线飞行的光粒子流,一旦这些光粒子进入人的眼睛,冲击视网膜,就引起了视觉神经的反应。简单点儿说,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媒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这就是“光的微粒说”。
牛顿:
我们都知道,如果用弹性小球撞击平面,小球会发生反弹现象,这个现象能很好地解释光的反射现象。而当光从空气进入透明介质时,由于介质对光微粒的吸引,使它们的速度發生变化,即造成了光的折射现象。
按照牛顿的这种解释,应该假设介质中的光速大于真空中的光速。当时,人们不能用实验方法测出光速,并且由于“微粒说”通俗易懂,又能解释常见的一些光学现象,所以很快获得了人们的承认和支持。但是“微粒说”并不是“万能”的,比如,为什么几束在空间交叉的光线能彼此互不干扰地独立前进?为什么光线并不是永远走直线,而是可以绕过障碍物的边缘拐弯传播?对这些现象,“微粒说”在解释时就遇到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和牛顿同时代还有一位物理学家叫惠更斯,荷兰人,他提出了与“微粒说”相对立的“波动说”。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观点。
惠更斯:
大家好!能和伟大的牛顿先生对话,对我来说是一种荣幸。我个人认为,光与声具有某些相似性,光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物体的振动引起,依靠一种特殊的叫做“以太”的弹性媒质来传播。你可能要问我“以太”是什么?三两句话说不清楚,你只要记住:它是一种假想的弹性介质,充满整个宇宙空间。
牛顿:
你确定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惠更斯:
是的,牛顿先生。按照我的学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几束光线在空间相遇不发生干扰而独立传播,并且我还成功地推导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在解释折射现象时,惠更斯假设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这与牛顿的解释正好相反。尽管“波动说”可以解释不少光学现象,但由于它很不完善,解释不了人们最熟悉的光的直进和颜色的起源等问题,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再加上当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无法测出水中的光速,便无法判断牛顿和惠更斯关于折射现象的假设谁对谁错。尤其是牛顿在学术界久负盛名,他的拥护者对“波动说”横加指责,全盘否定,终于把“波动说”压了下去。而“微粒说”盛极一时,居然在光学界称雄了整个18世纪。谁是谁非,拉开了近代科学史上关于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动的激烈争论的序幕。
牛顿:
看到大家用这么多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我,还真是有些不好意思。本人在光学方面的确是有些研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色散现象,我认为,光是由一颗颗像小弹丸一样的机械微粒所组成的粒子流。发光物体接连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射高速直线飞行的光粒子流,一旦这些光粒子进入人的眼睛,冲击视网膜,就引起了视觉神经的反应。简单点儿说,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媒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这就是“光的微粒说”。
牛顿:
我们都知道,如果用弹性小球撞击平面,小球会发生反弹现象,这个现象能很好地解释光的反射现象。而当光从空气进入透明介质时,由于介质对光微粒的吸引,使它们的速度發生变化,即造成了光的折射现象。
按照牛顿的这种解释,应该假设介质中的光速大于真空中的光速。当时,人们不能用实验方法测出光速,并且由于“微粒说”通俗易懂,又能解释常见的一些光学现象,所以很快获得了人们的承认和支持。但是“微粒说”并不是“万能”的,比如,为什么几束在空间交叉的光线能彼此互不干扰地独立前进?为什么光线并不是永远走直线,而是可以绕过障碍物的边缘拐弯传播?对这些现象,“微粒说”在解释时就遇到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和牛顿同时代还有一位物理学家叫惠更斯,荷兰人,他提出了与“微粒说”相对立的“波动说”。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观点。
惠更斯:
大家好!能和伟大的牛顿先生对话,对我来说是一种荣幸。我个人认为,光与声具有某些相似性,光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物体的振动引起,依靠一种特殊的叫做“以太”的弹性媒质来传播。你可能要问我“以太”是什么?三两句话说不清楚,你只要记住:它是一种假想的弹性介质,充满整个宇宙空间。
牛顿:
你确定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惠更斯:
是的,牛顿先生。按照我的学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几束光线在空间相遇不发生干扰而独立传播,并且我还成功地推导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在解释折射现象时,惠更斯假设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这与牛顿的解释正好相反。尽管“波动说”可以解释不少光学现象,但由于它很不完善,解释不了人们最熟悉的光的直进和颜色的起源等问题,所以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再加上当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无法测出水中的光速,便无法判断牛顿和惠更斯关于折射现象的假设谁对谁错。尤其是牛顿在学术界久负盛名,他的拥护者对“波动说”横加指责,全盘否定,终于把“波动说”压了下去。而“微粒说”盛极一时,居然在光学界称雄了整个18世纪。谁是谁非,拉开了近代科学史上关于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动的激烈争论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