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发展水平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应运而生,在满足市民需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和经济大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具备明显优势,但也面临诸多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形势、阐明意义,研究提出推动山东省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对策;山东
中图分类号:F323(2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12-0108-03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顺应城市化建设要求和农业发展水平提升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它以满足城乡居民要求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模式为载体,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具有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显著特性。当前,山东省正处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以城市需求为导向,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山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对再创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1.1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需求
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是推动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再创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山东省2010年1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实现由注重农产品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种养业为主向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与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农业形态,这种融合最终会使农业实现工厂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实行多产业一体化经营。发展都市型、城郊型现代农业将成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1.2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互动互促,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经济走向繁荣,实现城乡产业全面融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促使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良性流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缩小城乡差距。都市型现代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较强的工业技术和科学技术,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条件等综合优势,实现集约化、设施化、工厂化和规模化,与城市其它产业之间相互利用、相互补充。都市农业的发展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1.3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城郊型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都是为城市服务。但二者之间有区别,都市型现代农业在空间布局、体制结构、功能结构、建设理念、产业结构、技术体系、投入重点等方面都较城郊型农业有显著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呈下降趋势。对于城郊农民而言,再种植一般的农作物和单纯靠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收入要求。都市型现代农业以都市市场需求为经营导向,较农村市场的需求规模更大,所需商品的附加值更高。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供应城市居民需要或者出口创汇,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并通过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民收入。
1.4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和多元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需求的多样性发展,城市居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加大了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追求,对郊区旅游、文化娱乐等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都市型现代农业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多功能的需要,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可为城乡居民提供具有个性特色的产品;通过发展精品农业,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营养、高品质的农产品;通过发展旅游农业,可为城乡居民提供增长知识、回归自然的旅游环境。可以说,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的提高,直接带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2 山东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2.1基础条件
山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优越。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主要农业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产品出口额、肉类、水产、蔬菜、水果产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农业基础条件雄厚。同时,山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农副产品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市场,外向型农业优势明显,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十年全国第一。而且,山东省农业科研体系比较健全。拥有100多个县级以上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研队伍4800余人,并建有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良好的资源基础优势、科技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山东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2.2发展成效
山东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提升传统农林牧渔业水平的同时,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开发观光旅游农业、花卉业、生态农业等新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十年发展,山东省逐步探索建立了生态景观型农业、体验参与型农业、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特色精品型农业、物流会展型农业等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了多处农业产业化基地,既实现了农民增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社会效益。如,济南市既强调都市农业必须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也强调重视生态、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同时依托济南历史文化积淀较深、名胜古迹较多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按照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济南市分为近郊、远郊和南部山区三个经济圈层布局,大力开发观光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兴农业,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15%左右上升到30%以上,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2.3类型多样,特色鲜明
山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都市农业。主要表现为以黄河文明为依托,以黄河、平原农田为特色,融“水、田、花、草、滩”于一体的沿黄休闲型都市农业;以海疆文化为主线,以渔业休闲和现代农业为特色,融“海、渔、山、滩、丘”于一体的沿海观光型都市农业;以都市文化为主线,以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和农村文明为特色,融“泉、园、洞、风筝、海”于一体的特色型都市农业;以古文化为内涵,以名胜古迹为依托,融现代农业文明与古文明于一体的传承型都市农业。
2.4存在问题
2.4.1农业功能单一山东都市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观光旅游上,而与之紧密相连且经济效益更高的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尚未发展成熟。
2.4.2区域特色尚不明显农业品种和农业经营形式没有特色,没有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缺乏名、优、珍、稀品种。
2.4.3缺乏整体规划项目建设过于分散、重点 不够突出,形成了缺乏重点、遍地开花的局面,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普遍。
2.4.4服务体系不健全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构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的落后,形成了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极大制约,阻碍了经营效益的提高。
3 山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对策
3.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种高科技农业,只有从源头上强化农业自主创新,才能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大力研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如农业生物工程和农业信息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栽培管理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现代化信息传播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3.2构筑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体系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支撑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积极引导农民分产业组建专业协会,建立技术培训、生产服务、产品销售、利益共享的新型经营机制。理顺流通体制,建设好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市场,构筑起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特点的多层次市场与流通体系。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经纪人队伍,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搞活流通。
3.3创新发展形式,打造特色优势
根据山东省总体规划和各地区功能定位,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利用现代化的物质手段,开发和生产“名、优、特”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打造区域优势特色,推动各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特色鲜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围绕山东省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等重点区域战略实施,明确各区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全面推动山东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3.4着力培训新型农民,提升劳动力科学素养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提高认识,完善农民培训设施,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形式,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和培训要求,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多层次、多专业、多规格的学历教育,充分满足不同文化层次农民的需求,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对策;山东
中图分类号:F323(2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1)12-0108-03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顺应城市化建设要求和农业发展水平提升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它以满足城乡居民要求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模式为载体,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具有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显著特性。当前,山东省正处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以城市需求为导向,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山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对再创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1.1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需求
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是推动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再创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山东省2010年1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实现由注重农产品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种养业为主向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与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农业形态,这种融合最终会使农业实现工厂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实行多产业一体化经营。发展都市型、城郊型现代农业将成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1.2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互动互促,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经济走向繁荣,实现城乡产业全面融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促使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良性流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缩小城乡差距。都市型现代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较强的工业技术和科学技术,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条件等综合优势,实现集约化、设施化、工厂化和规模化,与城市其它产业之间相互利用、相互补充。都市农业的发展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1.3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城郊型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都是为城市服务。但二者之间有区别,都市型现代农业在空间布局、体制结构、功能结构、建设理念、产业结构、技术体系、投入重点等方面都较城郊型农业有显著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呈下降趋势。对于城郊农民而言,再种植一般的农作物和单纯靠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收入要求。都市型现代农业以都市市场需求为经营导向,较农村市场的需求规模更大,所需商品的附加值更高。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供应城市居民需要或者出口创汇,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并通过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民收入。
1.4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和多元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需求的多样性发展,城市居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加大了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追求,对郊区旅游、文化娱乐等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都市型现代农业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多功能的需要,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可为城乡居民提供具有个性特色的产品;通过发展精品农业,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营养、高品质的农产品;通过发展旅游农业,可为城乡居民提供增长知识、回归自然的旅游环境。可以说,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的提高,直接带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2 山东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2.1基础条件
山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优越。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主要农业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产品出口额、肉类、水产、蔬菜、水果产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农业基础条件雄厚。同时,山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农副产品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市场,外向型农业优势明显,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十年全国第一。而且,山东省农业科研体系比较健全。拥有100多个县级以上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研队伍4800余人,并建有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良好的资源基础优势、科技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山东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2.2发展成效
山东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提升传统农林牧渔业水平的同时,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开发观光旅游农业、花卉业、生态农业等新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十年发展,山东省逐步探索建立了生态景观型农业、体验参与型农业、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特色精品型农业、物流会展型农业等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了多处农业产业化基地,既实现了农民增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社会效益。如,济南市既强调都市农业必须以生产、经济功能为主,也强调重视生态、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同时依托济南历史文化积淀较深、名胜古迹较多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按照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济南市分为近郊、远郊和南部山区三个经济圈层布局,大力开发观光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兴农业,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15%左右上升到30%以上,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2.3类型多样,特色鲜明
山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都市农业。主要表现为以黄河文明为依托,以黄河、平原农田为特色,融“水、田、花、草、滩”于一体的沿黄休闲型都市农业;以海疆文化为主线,以渔业休闲和现代农业为特色,融“海、渔、山、滩、丘”于一体的沿海观光型都市农业;以都市文化为主线,以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和农村文明为特色,融“泉、园、洞、风筝、海”于一体的特色型都市农业;以古文化为内涵,以名胜古迹为依托,融现代农业文明与古文明于一体的传承型都市农业。
2.4存在问题
2.4.1农业功能单一山东都市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观光旅游上,而与之紧密相连且经济效益更高的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尚未发展成熟。
2.4.2区域特色尚不明显农业品种和农业经营形式没有特色,没有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缺乏名、优、珍、稀品种。
2.4.3缺乏整体规划项目建设过于分散、重点 不够突出,形成了缺乏重点、遍地开花的局面,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普遍。
2.4.4服务体系不健全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构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的落后,形成了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极大制约,阻碍了经营效益的提高。
3 山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对策
3.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种高科技农业,只有从源头上强化农业自主创新,才能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大力研发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如农业生物工程和农业信息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栽培管理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现代化信息传播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体系,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3.2构筑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体系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支撑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积极引导农民分产业组建专业协会,建立技术培训、生产服务、产品销售、利益共享的新型经营机制。理顺流通体制,建设好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市场,构筑起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特点的多层次市场与流通体系。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经纪人队伍,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搞活流通。
3.3创新发展形式,打造特色优势
根据山东省总体规划和各地区功能定位,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利用现代化的物质手段,开发和生产“名、优、特”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打造区域优势特色,推动各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特色鲜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围绕山东省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等重点区域战略实施,明确各区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和特点,全面推动山东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3.4着力培训新型农民,提升劳动力科学素养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提高认识,完善农民培训设施,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形式,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和培训要求,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多层次、多专业、多规格的学历教育,充分满足不同文化层次农民的需求,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