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武隆山水之间的红色足迹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隆,一方神奇、梦幻、翩若惊鸿的山水,一片热情、奔放、生机勃勃的土地。曾经,有一行行深深的红色足印从这里走过、路过、奔跑过。
  后坪坝苏维埃政府
  时光,慢慢地松开。记忆,缓缓地苏醒。
  在后坪坝苏维埃政府史迹展览馆,我浏览“潮涌川东”“烽火后坪”“丰碑永存”“初心闪耀”这些篇章,翻开一页页后坪坝红色革命的历史,记忆在脑海泛起朵朵红色的浪花。
  90年前,在火红的6月,二路红军游击队挺进桐梓山,开辟根据地,成立农民协会,组织武装赤卫队,建立后坪坝苏维埃政府,开武隆红色革命政权之先河。
  在崇山峻岭,点燃了革命的烽火。红色的焰火燃烧在沙茶、中岭、牌坊、文凤庙、寺院堡、后坪坝。
  红色的种子在桐梓山开花,红色的浪潮此起彼伏。
  颁布红色纲领,宣传革命道理,唤醒广大民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自力更生,贩卖山货、药材、特产,发展壮大红色队伍;砸烂人民头上的枷锁,开粮仓,打富济贫,在地主恶霸头上动刀枪。
  这样,红色革命风生水起,红色火种不断燎原,红色基因不断衍生,红色边区精神不断传播。
  岁月沧桑,山河更新。
  在高峰槽,已经看不见当年的苏维埃政府大楼,仅有遗存下来的一堆方正的石头,这是当年大楼的基石。其中偌大的三块条石挺立着,一块间隔着一块呈一字形摆开。
  面对这些静静躺着的石头,我仿佛看见那些鲜活的生命、明亮的色彩、生龙活虎的场景。听见红色年代响彻云霄的呐喊、激荡的歌声、扣人心弦的故事。
  我終于明白:过去,正是这些坚硬的石头撑起一幢雄伟的苏维埃政府大楼。现在,人民共和国的大厦不正是由这样一块块基石筑砌而成的吗?
  一把菜刀
  在二路红军司令部游击队旧址,我掰开岁月的褶皱,取出一把锈迹斑驳的菜刀,追寻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
  当然,故事的主人翁姓许名少虞,是红军游击队炊事班普通的战士,故事的重点就是这把刀,来自当地老乡秦大爷家的一把菜刀。
  让我们将时钟的指针拨回1930年5月,这是一段特别的日子。
  初夏风吹过,仙女山绿草茵茵,山野翠绿,遍地开满多姿多彩的花儿。
  二路红军游击队走进仙女山,在双河场、梅子坳点燃革命的星火,发动统战攻势,建立农民赤卫队,壮大游击队伍。开仓济贫,打击土豪劣绅,开辟红色革命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片熊熊的烈火在仙女山这片热土蔓延开去。
  在双河坨田,游击队浴血奋战,反击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的夹击、偷袭、清剿。
  为防止反扑,保存实力,游击队边打边转移。抵达后山后,炊事班战士许少虞忽然发现,向老乡借的菜刀还留在原处,忘记带走,便跑回驻地取菜刀,却遭遇反扑的敌人。
  面对凶猛的豺狼,他无所畏惧,挥舞菜刀奋勇杀敌。最终,势单力薄,寡不敌众。
  一个年轻的战士、孤单的身躯倒在血泊之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可亲、可爱、可敬的英雄战士啊!你应该比谁更清楚、更明白、更知道。
  这一转身去,你将要面对的是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生死攸关。但你没有丝毫犹豫地大步流星去,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一个红军战士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赴汤蹈火。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这首红歌从秋收起义唱过来,砥砺着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前行,凝结成一种巨大的红军精神。
  我很清楚,红军战士丢失的是一把普通菜刀,永远不会丢失的是坚定的信念、沉重的责任、敢为的担当。
  面对旧址的大门,那把刀已经搁置在心底,我掂量出了菜刀的重量和分量。
  浩口红军渡
  “通江河上船儿忙,千军万马河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红军啊!眼望江水断肝肠。”
  在芙蓉江的珠子溪,脚踏当年的红军渡口,我耳畔响起《十送红军》这首久远而熟悉、悠扬而凄婉的歌曲。
  眼前,浮现出1934年农历冬月二十九,仡佬族百姓送别红军的感人场景。
  天刚蒙蒙亮,晨曦照射浩口老场,红色的光芒洒在群山之间,映照在珠子溪的江面,波光粼粼。
  红军们即将离开生活、战斗的山寨,告别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踏上新的征程,奔向红色之城——遵义。
  当地父老乡亲成群结队,兴高采烈,扛着为红军渡江准备的自家木材扎成的木筏,纷纷前往渡口送别红军。
  军民鱼水情深,老乡跟红军紧紧地围在一起,一双双手握得很紧很紧,眼眶都涌出难分难舍的热泪,胜似亲人的离别是那样依依不舍。
  红日凌空,老乡挥舞着双手,目送一艘艘木筏划到对岸。
  一眨眼,一个个矫健的身影跳上江岸,迅速钻进密林,消失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
  我流连于红军渡,随着波澜起伏的流水,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追忆起这段峥嵘岁月。
  一群闪闪的红星,头顶着井冈山星火的红,身披湘江战役的烟火,捧着一颗矢志不移的初心,沿着偏远崎岖的小路,辗转千山万水,行走于湘鄂川黔之间。向武陵山进发,夜行昼宿,巧妙周旋,乔装打扮,蒙蔽了一双双贼眉鼠眼,躲过一个个哨卡,闯过一道道封锁线,摆脱围追堵截。
  在仡佬之乡,走进草房瓦屋,走进百姓人家,唤醒劳苦大众,壮大红色队伍。一粒粒红色的种子在生根、发芽、成长。
  在明净的天空下,大地上红星闪烁,青山绿水浸染红的颜色,珠子溪涂抹红的色彩,芙蓉江翻卷红的浪潮。
  荡舟珠子溪,我仿佛看见芙蓉江红色的焰苗,随着奔流的江水汇入千里乌江,汇入昼夜不舍的滚滚长江,托举起东方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
  ——选自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煤在我们老家叫作炭。神话传说,炭很有才华,而且满腔热情,只因浑身乌黑,个性颇强,没有屈尊权贵,所以就没有进入众神之列,甚至当时的世俗凡人也嫌他弄脏身手而只用他垛个鸡窝、垒个猪圈而已。反而柴夭因顺从温柔,又懂得世事人情,便成了生火之宠儿,一度成为柴米油盐之首。炭一气之下,便去深深的地层隐藏起来,表示抗议。  终于有一年,连续天阴降雨,地面上找不到了干柴可燃,人们被迫吃喝生冷,从而引发了许多疾病,怨气
期刊
不知从何时开始,鸡在苗族的习俗里成为了一个神圣的动物,这不仅是它的身体,也包括它的灵魂。穿越千年,如今在苗族的习俗里鸡依旧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也许是因为万物有灵,也或许是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一  古老的苗族祖先蚩尤因战败,带着族人从中原大地迁往南方。在中国的地理上,越往南方越热。特别是西南方,属于高原山区,很多地方形成了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因此,在地理条件上就为体温40.8~41
期刊
看到乡村飘散的袅袅炊烟,心中就会升腾起一股暖流,不由得会想起勤劳善良的母亲,想起儿时那个贫穷又快乐的家。  懵懂的记忆中,我们每天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那个狭小的土屋里,在那个杂乱的院子中,在那个泥泞的小巷边,一边玩耍,一边饥饿地等待着母亲回家。  每天一下班,母亲就会急匆匆地赶回家,一进门,顾不上喝一口水,就点燃了那盘连着大炕、被烟熏得黝黑、放着一大一小两口锅的灶臺的炉火,开始给我们做饭。  母亲一
期刊
一、自由的风  接到主办方———广西文学杂志社的邀请电话时我在工地,三层半的房屋装修接近了尾声,要外出远行,恰是时候。放下手机,阳光很好,我伸了伸懒腰,望向远处的大山。  一生,是奇妙而短暂的,我想。为什么要写作啊?因为文字是永恒的,我要向未知处去探寻。和许多伙伴一样,我没有文化,但这不是逃避的理由。省作协的会员名单已经公布,但是不多的终身会费让我一直没有跟作协联系,这次文学改稿会暨培训班是作协杂
期刊
初识“冢上寺”,确切地说是冢上寺学校,是1991年年底。新婚又逢春节,第一次跟先生去他农村老家过年,满眼新奇。  到家没多久,先生就迫不及待拉我去看他讲过无数次的母校。  距村三四百米西北方向,在一处四周低洼中间高耸的土崖上,围拢呈正方形的土墙青瓦房高高矗立在上。这便是“冢上寺”,村里人叫这里“寺上”。  通往“寺上”的是一段一米多宽的土路,路两侧匍匐着枯黄的野草。左边是一片宽阔的河滩,河滩里长满
期刊
要不怎么说时间是最伟大的魔术师呢?恍惚的日子可能过了许久吧,但感觉只是一眨眼,女儿就从襁褓里的肉团子变成了歪歪扭扭蹒跚学步的小孩。  许是厌倦了只能四肢着地爬着走,初春里的某天,她突然自己托住桌子,学着慢慢站起来。如是努力了一段时间后,她开始松手,自己直立地站着。当然,刚开始她只能晃晃悠悠地站一下,便朝前或是朝后倒下去了,不过随着尝试的次数越来越多,她能站立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虽然免不了东倒西歪时
期刊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4个年头了,他陪我走过了孩提时光,懵懵懂懂的少年,还有糟糕至极的青年,到了啥也不是的而立之年,唯独没有看到之后渐入佳境的我们。  1998年的深秋,地里的庄稼还没有开始收割,那时女儿刚刚两岁,父亲是因为胃病,没有及时手术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眼睁睁看着父亲穿着他亲手挑选的花花绿绿的寿衣躺在炕头摆放的棺盖之上,已经不能说话了,只能用眼神去交流,时而昏迷时而清醒,醒来的时候噘着嘴吸气示
期刊
叶子在微风中舒展了芽儿,在夏日中变得墨绿,变得厚实。翠冠如伞,在夏雨的洗礼中,变得更加楚楚动人。  潺潺的姚江与澄滢的小珠江汇集在一起,像两个手牵着手的少女。立在不远处的宝珠山,葱葱茏茏,旑旎无比。  我虽是贺州人,面对黄姚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人文历史,其实是陌生的。即使是同行中的许多文学界饱学诗书、满腹经纶的名家,他们都虚心地向当地土著打破砂锅问到底。每一个参观者都试图从他们身上,更深入地了解这
期刊
2020年岁末,我受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之邀,踩着冬的韵律,怀拥一腔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从南京坐了三个多小时的高铁,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参加2020年中国散文年会暨颁奖盛典,收获了冬日里一抹最温暖的阳光。  一年一度的中国散文年会是全国散文界最隆重、最权威的年会盛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作家梁晓声、阿成、王宗仁、刘庆邦、鲍尔吉原野、张锐峰、蒋建伟、巴根、蒋殊、俞胜等和与会作家们参加活动。就是在这样
期刊
那年夏天,初二放暑假,我与弟弟背上行囊,乘车来到离县城百余公里的大山里。那是父亲的老家,镇上的中心小学正在盖教学楼,我们兄弟俩被父亲送到工地上打工。  这对于新事物很好奇的我来说,正好是一次满足心理的机会。有点内向的弟弟不大情愿。我们在中心小学任教的姑父家住下,恰逢暑假学生都放假了,教学楼工地的工人们都住在同一个院子的教室里。  高山的夏夜,天气一点都不热,蚊子也不多,非常舒适。晚饭后,工人们泡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