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以崭新的姿态迈入21世纪,教育行业也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新的世纪。今天的社会飞速发展。社会的多样性、快速性对教育正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中学英语教育,它正面临新的冲击与挑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面临的问题
  
  要讨论改革的必要性,我们先要清楚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据调查,英语是学生普遍吃力的问题。学生在英语方面灰心失望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这是为何呢?我们发现:
  1.英语学科的特殊性。首先英语是所有学科中唯一以国外文字为内容的学科,其他科目都是中文阐述。由此就会造成:对于其他学科,学生或多或少都能看懂,只不过深与浅的问题而以,而英语一旦不认识单词,就会看不懂,不能理解。这样下一步的学习就无法进行。
  2.英语的单词积累、语法掌握、运用是一个问题。前面我们提到语言环境问题,现在我们进一步讨论一下具体的基本方面的学习。学好英语,特别是高中阶段单词的积累以及语法的掌握起着基础性作用。因为我们的课本设计,试题设计,各种参考书设计等等都围绕这两项基础知识展开。这意味着词汇量不足,学生就会看不下去;语法不过关,就会影响理解。进而无法下一步学习,形成恶性循环,逐渐下降。
  此外,我们传统的单词记忆法限制了學生的学习,基本是靠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其实只有部分学生可以被动接受,大部分会逐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放弃;而至于语法的教授,也是抽出部分章节去讲,这种通过脱离它的整体性,而求其局部的断章取义的讲法,再加上很深的理论性,增加了英语这种语言的抽象性。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时代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无法阻止社会的发展,也无法阻止社会发展对语言的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去改革语言教学。在过去,特别是古代,教学往往有严格的礼教束缚,那时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而学生所做的就是俯首耳地听,否则就是无礼。而今天社会、家庭、教学已经发生变化。今天的学生不会那么“温顺”,他们对社会充满好奇,充满激情,充满参与性的欲望,他们抱着极大的兴趣了解社会。但我们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在思想上残留着这样想法:老师是正确的、权威的、不可挑战的。认为学生必须按老师说的做。这肯定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甚而不断激化。长期以往,学生失去信心、兴趣。其根源就是社会发展了,而教学方法却得不到更新。这种时代性的问题,驱使教学需要改革。
  4.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地区教学设施落后,以及学生入门时兴趣的培养都有关系。
  
  二、解决的想法
  
  新时代、国家、社会、家庭对教育提出新要求;学生对我们教师抱有极大希望。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英语,作为一门社会性学科,产生于社会中,并在社会中得到发展。因此社会是语言的温床。脱离社会它就失去意义。这意味着英语语言教学也必须放在社会中去进行。虽然学校是一个单一的场所,但是我们需要把教学内容社会化,设计教学环境也要贴近生活。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想着重谈一下高中英语教法改革。高中比初中节奏更快,因为它面临高考,从而致使应试教育程度进一步增强;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更容易忽视。但我们有没有办法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呢?是可以的。只要我们按照语言规律性和本质去把握就可以做到。语言是需要放在环境中去学的。环境的多样性就会促使语言的丰富性、随意性、趣味性呈现出来。而这种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正是学生的好奇心、参与性、积极性所需要的。我们都可能见过这样情形。学生迈入初中或高中时,往往兴趣高昂,他们充满好奇,充满激情,参与性很高。但是经过一学期左右,发现一大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了。为什么?可能与学生有一定关系,但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我们是一堂课的组织者,当我们的课对他们没有了吸引力,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时,就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当我们无法用巧妙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语法时,他们会失去兴趣;当我们无法令他们主动积极去扩充词汇时,他们会失去兴趣;当我们不能帮助他们了解各种精彩文章,形形色色的故事,以及外部世界时,他们会失去兴趣。但当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时,他们会越来越渴求,他们会喜欢英语,而不是讨厌英语。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应把英语作为一座桥梁,通过它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天文、地理等,而不是抽象的书面英语。比如可以把一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英文经典歌曲搬到课堂,歌曲也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把一些英文名篇佳作搬到课堂去欣赏。把一场足球比赛的英文报道,乒乓球赛的英文实况展示给学生。即时新闻、优秀文化、诗歌、小说、散文、绕口令、英文影片都可以用在这里。因为它们都是语言的不同形式,它们共同构成语言。这里我也不是说把这些内容当作搭配,而是作为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我们做到了,才算把握住了语言的真正本质,同时迎合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知识、信息、兴趣需求。学生就会主动去学。此时,我们是通过英语的本质而兼顾了应试,而非传统为应试忽视了英语本质。
  曾经有人说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确,在今天的新时代下,我们应与时俱进,因为教育已经落后了,而我们的学生太渴望了。我们不改革对不起自己的使命,对不起学生。
其他文献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他说:“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半夜起来小便,都要踞着脚才不会踩到蛇。”   父亲告诉我:“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   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传说,在很久以前,沙漠中什么植物也没有,更没有动物,整个沙漠看起来死气沉沉。   自然之神召集所有的树木来商量,看看谁愿意到沙漠里去。   几乎所有的树都吓得要命,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连连拒绝。只有最不起眼的骆驼刺挺身而出,说:“我愿意到沙漠中安家!”   白杨树大惊:“骆驼刺,你傻了吗?你不知道沙漠里的环境很糟糕吗?”   其他树也七嘴八舌地说:“沙漠中很难见到雨水,非常干旱,还有可怕的风
为什么说“冬宮和夏宫各有千秋”
期刊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嗎?
新教材(苏教版)在设计上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因此对比新(苏教版)老教材的设计与使用,其中不同点颇多,笔者仅就其中的感触最多的一项——化学实验部分的设计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苏教版)老教材中实验设计的不同点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论新老教材都十分重视化学实验部分,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老教材中实验部分设计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但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讲课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研究进行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备好每一节
“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对待学生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问题上,决不是让学生学习负担越轻越好,也不是让学生的压力越小越好。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科学的认识,要知道一定的负担量和一定的学习压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关键要做到适量、适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适量又适度地布置有效的“数学作业”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
夜深了,儿子想吃糖怎么办呢?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见他挂着梦游者的牌子从卧室走了出来,径直去取糖果。父亲见儿子如此良苦用心,不忍揭穿他。这下,儿子的小计谋便得逞啦!
一、课文背诵的实质及理论基础  语言的本质是一套声音系统,声音是语言的灵魂,文字是语言的标本。邓良平先生指出中国外语面临以下四个转变:①从以文字输入输出为中心到以声音输入和输出为中心;②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操练为中心;③以陈旧的语言材料为中心到以鲜活的语言材料为中心;④从以应付为中心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邓良平先生一样,诸多英语教育专家也认为语言学习的关键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背诵输入是声音输入
一、合作教学的特征    合作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1.合作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起“主导”“导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