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故我在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小学三年级第一次打开当时流行的那种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写下几行散句时,我就已经决定了,我想。
  我牢牢记得第一次打开印着紫色布熊的封面,在扉页上写下那种叫不上诗的句子:“走在雪地里/一步一个脚印。”
  上海的雪根本不至于积到如此厚度,何以写出这样的句子呢?
  也有在妈妈失信后写下的内心的失望和悲伤。歪歪扭扭的字,居然也可以承载这样的感情。谁都不记得的事情,再和妈妈提起她也只会笑着打哈哈。但我还是留下来了,有意无意地以那样的心情,留下来了。
  透过纸面可以看见那个眼眶里闪着光的、坐在书桌前的,小小的自己。当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心境呢?总是有许多惊异,要向谁人问,答案都走失在岁月里。
  后来被老师叫起来展示自己的作文,记得有一次写的是春。尚没有长成落落大方的小孩,但是窗外正是作文里写的那样春意盎然,恰到好处的莺歌燕舞给了我前所未有的笃定。有瞬间觉得,手里捧着的作文本,和外头的和煦春华一样,就是我的全世界了。
  加入文学社以后,坐在工作室里安安静静地敲打键盘,那真是生命里最最沉静的日子了。像极了每一个午后,从落地窗里不留余地地倾泻进来的阳光。敲下“该如何描述那样一种感动/大概是内心澎湃着的宁静”的时候,邻桌的学姐笑眯眯地拍了拍我。我歪过头去看她,她的手指白皙修长,与下面的灰黑色方块形成强烈对比,蜻蜓点水般的动作,好看得叫我恍了神,也让楼下马路上全部的熙熙攘攘都消失不见。
  在那样的时刻是不追求意义的。盛在眸子里的金色就已经是回报。老师总说我们在路上,可我却觉得,停在那一刻,哪怕还没到达终点,便已是莫大的幸运了。
  直到地被唤去参加作文比赛,挣扎过后大多退缩。那些原本我再亲切不过的字句和记忆,到了方方正正的比赛稿纸上就一一离我而去。枯坐在考场上,我像个众叛亲离的落魄君王。
  也是那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一定是个笨拙的人吧。笔记本里琐碎的心情、零散的想法不绝,却少有认真完整地写完一篇文章。最后终于明白,是没有勇气。
  写作也好,文学也罢,于我,不是一件可以轻易讲清楚的事。我不确定我擅长它,我只是站在山脚仰望。如果说学习了美术、音乐云云,可以很坦荡地说“我会”,可文学、写作不一样,我不愿意用“会”或者“不会”来定义它,它远没有这么容易和明确。它对我来说太过虔诚和庄重,所以我只敢写给自己,害怕遭受否定后再没有提起笔的勇气,害怕失去无趣生活里我这唯一的出口。
  常常想,这多让人难过呀。我热爱,可我不敢。好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爱而不得,只能兀自幻想着“钟鼓乐之,琴瑟友之”。想起陶潜那些个文人,他们也是苦苦争取而不得吧。只是写作是他们最后的退守和尊严,于我而言,却是我唯一的忠实和诚恳了。所以许多时候我更愿意称之为文字,我单纯地付诸笔尖的文字。没有强加在上面的附属价值,也可以不在乎有没有得到认可,这样它就能够完全属于我,抑或成为我。
  初三那段日子过得煎熬,散文集和小说被没收,自习课写东西差点被抽走。愈苦闷愈写,墨水透到纸张的背面也不在意,同桌时常提醒我莫要浪费学习时间,我为之放弃了许多无趣的集体娱乐,也因此收到了许多不理解的目光。那时候才懂得朱自清走在荷塘边的心境:“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去年写下了这段难捱的漫长夏日,恰是凤凰木正好,深绿的叶子油亮亮地泛起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花又是毫无征兆就迸出来的,不管不顾,拼尽全力。那样高大明亮的样子,连热烈都不足以形容。
  一直是喜欢这样的花树的,大概是因为它比我勇敢。
  于是思考我握住笔杆,把自己交给文字的意义——是坐在惨白灯光下的女孩最初的白月光,是讲台上声音细弱的小姑娘手里捧着的春色正好,也是面迎落地窗的少女拥抱的满怀金阳。我始终是那类笨拙的人吧,极少得到认可,也难以得到理解。甚至连我的热爱,我的文字、写作本身,我尚还在苦苦追求。
  可那又怎样呢?很难说最后的结局,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即便孤身苦苦追求,即便不得,我还是不会放弃,仿佛放弃这就将失去我人生的全部意义。
  曾经有很长一段日子起得很早,站在阳台看日出。太阳像一团火从对面的低山背后缓缓升起,空气比冰镇矿泉水还干净凛冽。这时候环山而上的公路上就走来一个老人,日复一日,步子跨得大而有力,嘴里唱著听不懂的民歌,沧浑的声音乘风而起,可达云霄。有时候觉得我就像这个老人,尽管我并不苍健有力,但确确实实日复一日走在我早已决定好的路上。还真应了小时写的,“一步一个脚印”。
  不明确写作的意义,至今仍是。很早就读到笛卡尔写“我思故我在”,却是一扫而过。直至读过村上《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在谈些什么》,他写时常跑入一种境界,就是我跑故我在。这时候我面前的墙才轰然倒塌,身体里所有的紊乱都降至统一标准,心里清晰得很——
  我写故我在。
  (指导老师:袁 冉)
  老师说:
  “写作是灵魂的表达”,唯有心细如发才能写出细致动人的文字。正是基于对写作的衷情,让作者在写作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即使踽踽独行,即使百转千回,也无怨无悔。但愿更多的孩子能喜欢上文字,喜欢上写作。
其他文献
从《陶庵梦忆》中我所看到的,是张岱对“彼都人士,狐裘煌煌。我不见兮,云何吁矣”的怀念与叹惋;是他在明亡清兴的种种矛盾之下,为了缓和痛楚所做的对过去的描写;是他年少游览与年长著书的对比;是他在回忆中,遗弃了时间地点所做的记录和他心中所感受到的记忆中的狂喜。  在明亡后的昏暗的时代基调里,他拾起自己的边角记忆,爱惜抚摩失而复得的心爱物件,以此抚慰沉重的对明朝的思慕感悼,以此平衡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直到他
期刊
一旦摆脱不幸,迎接你的可能并非光明。  “它足有五六寸长,从嘴唇上方一直耷拉到下颌,形状上下一般粗细,酷似一根香肠从面门中央垂下。”这就是芥川先生对《鼻子》中的主人公禅智内供的描写。读来字字滑稽却又逼真非常,惹人发笑又句句见血。  文中的禅智内供生而不幸,长鼻怪异。平日里最忌惮“鼻子”二字,恐遭哂笑。寺中弟子见他可怜,不禁生起惻隐之心,替他觅得了治鼻子的法子。不得不提的是,所谓的法子也十分荒谬可笑
期刊
春节是祝福的节日。往日,我们沉浸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和父母殷殷的期望里。今天,我们邀请到《新作文》全国的老师读者,为自己亲爱的学生献上一份新年祝福。  聆听彼此的祝福,不分你我,新的一年,我们共同成长。  广州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三(11)(12)班的孩子们,新年好!2018年于你们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注定是精彩绝伦的。六月你们将走进高考的考场,祝愿你们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蟾宫折桂,考入理想的大学
期刊
忍,《说文解字》上说是“心气不足需积蓄能量,在信念力的支撑下持续积聚能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中华民族深得“忍”字真谛,“忍”所蕴含的精神已经完美融入我们的民族血液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气质。  首先,忍是一种使人生更加完美的特质。  古往今来,凡是彪炳青史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忍,是成大事的前提,是超越他人的基础,是以退为进的技巧。  忍,不為风平浪静,只为积水成渊。  当年韩信喜
期刊
在英雄的世界里,“忍”似乎不是真汉子的表现。路见不平就该一声吼,拔刀相助绝无二话——忍,似乎是弱者才会采取的行动。  然而,“忍”,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忍,不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理智。  生活在社会之中,人处于法律道德的约束之下,忍,有时候是一种被动的举措。当个人的利益受到侵犯,但不能马上得到公平的裁决时,人们往往会忍不住挥出那“将自己推到与对方同样的作恶境地”的拳头,将真理推得离自己越来越远。
期刊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为君子必先学会忍耐,忍受住流言蜚语,在艰难险阻中迈向巅峰。  小不忍,则乱大谋。战国时期,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屡次挑衅,以国家为重,始终忍让。这忍让的背后是克制与自我的反省。最终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国家无恙。在大局面前,蔺相如权衡得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不做“两虎相斗”的蠢事。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
期刊
“且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许痛苦,雪尽后,复闻梅花香。”  ——题记  对“忍”一字的诠释有千种百种,不同的人对忍的理解也不同,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吴汝纶先生的这句话。是啊,且宁愿多挨几个寒冬,也要在雪尽后,复闻那沁人心脾的梅花香。吴汝纶先生心中的“忍”是苦尽甘来的豁达。这,也是我心中对“忍”最好的诠释。  是仲夏之梦,是九月繁花,是一生心甘情愿的沉沦,是一生一次的勇敢与倔强。  徐志摩一生的三个女
期刊
卢梭说:“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在高中最紧张的冲刺阶段,身后黑板右上角倒计时的数字每天都在减少。我总是避开从后门进出教室,不愿看到那个飞速减少的数字,压迫感却持续在心里筑起更高的墙,封闭所有出口。更多时候,我会在放下笔活动手腕的间隙默默注视那个数字,然后重新投入刷题的状态中,剩下疲惫的咖啡香味以及笔尖在试题纸上留下的蚕食树叶般的沙沙声响。  备考状态,切断了所有退路。我默不作声,
期刊
这世上当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忍耐看作一件可耻的事,一心想着成为龙凤,高居于世人之上便不必去忍耐别人的言语行事,而能真正随心所欲,放荡于世。但是,德国的康德曾这样说:“忍并不是苟且偷生,忍是胸怀信仰的坚持,是积蓄力量的过程。”这话不无道理,只有拥有足够的胸怀用以容忍万物,才能蓄满力量,只待时机便会一鸣惊人。  忍,意指心气不足需积聚力量,而现如今,它似乎充斥到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忍住沾沾自喜,你会收
期刊
忍字头上一把刀,令人痛得刻骨铭心,却又受益匪浅。  受尽侮辱,默不作声,追寻的是风雨后的阳光。“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坚定的信念中,司马迁在受了常人所最不能忍受的腐刑后,苟且偷生,即使是曾于他有恩的仁安请求“尽其所职”,他也默不作声,以“忍”待之!悠悠倾尽了13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皇皇巨著得以流传。这不仅是一座伟大丰碑,更是长眠于地底的先驱的精神化身。忍,不计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