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福建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探讨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同时如何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树立生态文明榜样意识和培育特色生态文明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使自然保护区真正成为弘扬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引领者及重要场所和可视窗口。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生态文明 建设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广东省建立了第一个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开始。截至2012年底,据统计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341个,总面积14822.6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范围遍布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其中有14个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7个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2年《森林与人类》杂志社组织有关专家评选出20个中国最美森林,基本上都落在自然保护区里。所以自然保护区有两个价值是其他所无法替代,那就是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一)示范和窗口作用。
  1.成为弘扬生态文明的主要场所。自然保护区囊括了我国各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以及弘扬生态文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不仅能在观光游览过程中体验自然风光,感受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愉悦心情,还能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培养热爱森林、保护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愫。
  2.成为弘扬生态文明的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底蕴丰厚,是建立各类宣教基地的理想场所。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已经被有关部门先后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文明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生态文化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等基地。福建省在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中把生态文明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自然保护区建立宣教中心,设立生态展示馆,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活动,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传播和弘扬生态文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
  3. 成为弘扬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各类宣教基地建设,使人们在游览休闲过程中拓宽对自然的认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如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开发了一系列参与互动性、科普性强的项目,年接待参观者达3万人次,中小学生科普活动0.6万人次,成为市民与自然进行精神交往和心灵沟通的公众乐享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引领和推动作用。
  1.对现代林业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人类进入21世纪已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破坏而遭受的惩罚中觉醒,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回归到珍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理念已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是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也是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和信念的文明取代那种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自然界、自然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明,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为主体构成的文明体系,是一种先进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代表先进文明的前进方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先进文明前进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使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渗透到人们的行为意识中去,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才能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经过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促使人们对过去的林业建设进行深刻的反思,使现代林业建设朝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
  2.对现代林业建设具有推动作用。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所产生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明,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动力元素。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们从精神形态上转变思维方式,在全民全社会树立生态价值观、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把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三者统一起来,倡导和谐理性消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因此,林业建设的有效性不仅仅决定于技术水平本身,还决定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生态文明作为现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现代林业建设产生巨大推动力。
  3.对公众环保意识提高有促进作用。自然保护区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活动,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山川秀美和自然文化遗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自觉珍惜并主动参与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提升了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人们护林、爱护环境的意识明显提高。如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未建立前,周围农户对森林的盗伐现象非常严重,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农户逐渐开始从生态旅游经营项目活动中受益,昔日盗伐林木者如今都自然转化成护林人。
  二、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潜力分析
  我国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高品位人文景观资源,是国家特殊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垄断性资源,有着独特的、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科教审美等方面的价值,蕴含着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教育、生态艺术、生态宗教文化等各种生态文明要素,是我国生态文明中的精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正逐步成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扩大精神文明消费的热点,而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是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奥秘,感受各种生态文明的“知性之旅”,所以在自然保护区中挖掘和发展生态文明潜力大。   三、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要突出生态文明品味。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自然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自然保护区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整个林业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范畴加以推进,从各方面加以扶持和帮助,促使森林公园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要突出生态文明,使之与人文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二)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国家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各类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现有宣教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建立规范的解说词、宣传片、宣传牌、宣传标语和宣传画册等,不断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教育、自然科普宣传、弘扬生态文明等公益性功能。
  (三)要树立生态文明样板意识。自然保护区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和典范,要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作用,要充分发掘其美学价值、认知价值和教育价值,开展“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提供场所和条件,使之成为生态文明的样板,这对于从整体上推进自然保护区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条有效途径。
  (四)要不断开发生态文化产品。重视对自然保护区中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开发一系列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向社会提供更多、更精彩、更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扩大林业对社会的影响。
  (五)要加强生态文明队伍人才培养。加强自然保护区中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才,要加强对导游员、解说员及管理人员等的培训,提高其文明素养;要与各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专业社团等合作,聘请一些专家、教授和知明人士等担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顾问,也可向社会招募一些志愿者作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知识义务讲解员、宣传员,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要有自己特色生态文明体系。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主要是要树立现代生态和谐理念,建设繁荣的生态文明体系,加强生态道德伦理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结合本地实际,依托现有自然保护区资源自身优势,加强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挖掘和保护自然和历史生态文明遗产,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增加丰富内涵,彰显当地特色的生态文化以弘扬和传承生态文明,为现代林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小结
  总之,我国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效,发挥了不少的效益。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潜力仍然很大,若采取多种形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使之真正成为弘扬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引领者及重要场所和可视窗口,做到既向社会展示林业建设的风采和成就,又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亲近和了解自然,使人们的思想和境界升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
  【参考文献】
  [1] 王九龄主编.中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2] 苏孝同.生态文明的林业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
  [3] 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年9月6日
  [4]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的若干意见.2014年3月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逐渐变成一个农业大国强国,农作物的种植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转变。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马铃薯的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当地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马铃薯的病虫危害,病虫害的种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农业发展 马铃薯 病虫害种类 治理 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小龙洞乡山区、二半山区的气候特点,并结合我乡马铃薯生产的现状,就马铃薯双行垄作栽培技术要点作分析。  【关键词】:马铃薯;双行垄作;栽培;技术  小龙洞乡属高二半山区,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780毫米,无霜期220天,日照数1900~2000小时,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马铃薯种植面积已成为全乡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我乡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产业,随着人们对马铃薯
期刊
【内容摘要】:近年来,得益于现代机械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逐渐走向机械化、现代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但是,机械油耗则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经济压力。要想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正面效益,就要掌握农业机械节油技术,控制机械生产成本,从而创造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业机械 节油技术 探究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提出,农业科学技术、
期刊
【内容摘要】:由于新疆地区大多数养殖户缺少科学养殖理念养殖不够专业化,从而导致牛养殖场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寄生虫的感染,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作者以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对养殖场牛寄生虫病发生的危害以及综合防治进行了全面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牛 寄生虫病 综合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养殖行业日趋良好。对于部分地区来说,养牛已成为养殖行业的主导地位。牛感染寄生虫病一直存
期刊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林果富民”和“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靖安果业发展新路。经过多年的转型与发展,靖安果业逐步摆脱原本传统而单一的发展模式,先后建成了绿色有机果品面积10.5万亩,现代果业示范园区2000亩,草莓、蓝莓、葡萄等6个休闲果业采摘游示范基地,形成了多品种开花、各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现代果业发展新格局。  然而,强劲的发
期刊
【内容摘要】:市民农园是现代休闲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 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度较高阶段的产物,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讲,日本开设市民农园的历史并不是最长,但发展快、效果好。本文以北海道札幌市为中心介绍了日本市民农园发展的历史, 并重点说明了札幌市市民农园的主要类型及其经营管理模式, 旨在为中国现代休闲农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 北海道 市民农园 农业  
期刊
【内容摘要】:该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况、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并展望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 应用  自1934年生长素(吲哚乙酸)问世以来,植物激素在农、林、园艺、蔬菜、花卉等许多作物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繁多,应用技术复杂,并且应用效果与作物种类、品种、生长发育状况、环境条件(气
期刊
【内容摘要】:羊龄与嫩化方法影响烤羊腿的嫩度。研究结果表明:6~12月龄羊的分割腿加工的烤羊腿嫩度适中;13~18月龄羊的分割羊腿采用CaCl2法嫩化后,加工的烤羊腿嫩度适中;19~30月龄羊的分割羊腿则需要注射0.01%的木瓜蛋白酶嫩化,31~34月龄羊的分割羊腿必须注射0.015%的木瓜蛋白酶嫩化,烤羊腿的嫩度适中。  【关键词】:羊龄 嫩化方法 烤羊腿  烤羊腿是蒙古族的传统食品,据有关资料
期刊
【内容摘要】:加强森林培育,是人与自然共存且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因此,切实做好森林培育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文章以我国北方森林为例,对森林培育工作的现状加以阐述,并提出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方森林 培育质量 途经  森林培育,即在太阳能或其他物质的帮助下,树木、森林进行生物性转化,继而生产出人们所需各种物质(生物能源、工业原料以
期刊
增施有机肥料能改土培肥,改善农产品品质,但由于传统有机肥料积制方式落后、经济效益较低、施用不方便而成为农民重视化肥轻视有机肥的根本原因。有机肥施用比例的下降,一方面造成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大量堆积,养分流失,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土壤因长期缺乏有机肥料,养分失衡,地力下降。通过商品有机肥推广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土壤疏松肥沃,有利于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