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幼儿同伴关系是幼儿必须要掌握的一种社交能力,也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早期同伴交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关系到今后心理的发展,经研究发现,若该能力弱则很难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商并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为此,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便是发展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关键词】幼儿 同伴交往 家园教育 关系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46-02
同伴关系作为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是幼儿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之一。实际上幼儿所生活的世界主要有两个,即成人世界(父母、教师)、同伴世界。其中同伴关系特别是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在幼儿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幼儿与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问题
第一,自我中心。日常生活中幼儿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不喜欢自己的玩具,反倒对于同伴的比较喜欢,在不告知或者与同伴商量的情况下,自行拿他们的玩具;某些幼儿会将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藏起来,不善于分享给同伴。上述表现均显示了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多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重视自己的利益,很少给予同伴帮助以及关心,从而很难和睦的与同伴相处。
第二,孤僻的性格,很難合群。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多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待着,低着头闷闷不乐,不愿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当同伴和老师主动拉他们一起游戏时,他们多表现为很难为情、十分不愿意,甚至还会哭泣。
第三,存在明显的攻击型行为。如打骂、踢人、推人、抢夺玩具和向别人吐口水等,针对上述明显的攻击行为,若不能进行及时的纠正,则会养成幼儿众多不良情绪,如冷酷无情和骄横无理等。
1.2原因
第一,家庭因素。少数家长片面的以为幼儿们一起玩玩具没有任何的意义,还会消磨时间,因此会有意的干预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出去玩会被其他人欺负、受委屈,与其这样不如关起门来在家玩。家长对于他们的过于保护,不利于幼儿与他人交往。
第二,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喜欢那些具有较强交往能力、性格开朗、活泼的幼儿,不能充分的关心爱护那些交往能力差、性格胆小内向的幼儿,甚至不理解,持冷漠的态度,进而幼儿会找不到安全感,出现心理压力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对于他们今后交往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
2.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措施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但是因他们家庭、幼教环境和先天个性的不同,致使每个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参差不齐。为此,家长与幼儿园需要分别采取有效的策略,致力于该能力的培养、提高。
2.1家庭方面
第一,教养态度和方法的改变,良好家庭人际关系的建立。家长先从转变观念开始,不要过分的保护与溺爱孩子,带他们多出去走走 ,接触外面的世界,让他们能够与同伴玩在一起;学会分享,引导他们能够主动愿意将好吃、好玩、好看的分给同伴或家长;面对矛盾时引导他们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另外,家长需要发挥榜样的力量,不要在他们面前争吵,营造良好的关系。
第二,及时肯定幼儿。当幼儿具有良好合作性行为和交往技能时,家长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如拥抱、鼓励和抚摸等,从而可以巩固良好行为。
2.2幼儿园方面
第一,教导幼儿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与同伴和谐相处。由于幼儿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所以时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为此,教师可以多教给他们一些语言技巧,多用一些“请”、“谢谢”“你好”等礼貌用语,有事时要尽量采用商量的口吻,如“可不可以,能不能”等;教导他们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难过、喜爱时互相拥抱,成功时相互击掌等。
第二,良好交往环境的营造。在良好的交往环境与实践中可以有效的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为此可以建设一些区角活动。如:幼儿在建构区通过相互交往,可以促进共同合作能力的显著提高;在音乐区可以一边找朋友,一边评价,从而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娃娃家可以锻炼他们讲话的能力,改变胆小、内向的个性。
第三,重视家园同步教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家园联系,积极的向家长就幼儿交往的重要性进行积极的宣传,如家长会和开放日等。同时,将培养方法与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家长,鼓励家长多与教师交流,从而有助于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步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家长与教师之间配合密切,为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他们的交往能力与素质,需要营造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相信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保证人格的健全。
参考文献:
[1]刘亚玲.结合幼儿心理特点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科学大众,2007,(04).
[2]张琳,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及交往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0,(30).
【关键词】幼儿 同伴交往 家园教育 关系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46-02
同伴关系作为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是幼儿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之一。实际上幼儿所生活的世界主要有两个,即成人世界(父母、教师)、同伴世界。其中同伴关系特别是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在幼儿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幼儿与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问题
第一,自我中心。日常生活中幼儿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不喜欢自己的玩具,反倒对于同伴的比较喜欢,在不告知或者与同伴商量的情况下,自行拿他们的玩具;某些幼儿会将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藏起来,不善于分享给同伴。上述表现均显示了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多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重视自己的利益,很少给予同伴帮助以及关心,从而很难和睦的与同伴相处。
第二,孤僻的性格,很難合群。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多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待着,低着头闷闷不乐,不愿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当同伴和老师主动拉他们一起游戏时,他们多表现为很难为情、十分不愿意,甚至还会哭泣。
第三,存在明显的攻击型行为。如打骂、踢人、推人、抢夺玩具和向别人吐口水等,针对上述明显的攻击行为,若不能进行及时的纠正,则会养成幼儿众多不良情绪,如冷酷无情和骄横无理等。
1.2原因
第一,家庭因素。少数家长片面的以为幼儿们一起玩玩具没有任何的意义,还会消磨时间,因此会有意的干预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幼儿出去玩会被其他人欺负、受委屈,与其这样不如关起门来在家玩。家长对于他们的过于保护,不利于幼儿与他人交往。
第二,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喜欢那些具有较强交往能力、性格开朗、活泼的幼儿,不能充分的关心爱护那些交往能力差、性格胆小内向的幼儿,甚至不理解,持冷漠的态度,进而幼儿会找不到安全感,出现心理压力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对于他们今后交往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
2.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措施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但是因他们家庭、幼教环境和先天个性的不同,致使每个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参差不齐。为此,家长与幼儿园需要分别采取有效的策略,致力于该能力的培养、提高。
2.1家庭方面
第一,教养态度和方法的改变,良好家庭人际关系的建立。家长先从转变观念开始,不要过分的保护与溺爱孩子,带他们多出去走走 ,接触外面的世界,让他们能够与同伴玩在一起;学会分享,引导他们能够主动愿意将好吃、好玩、好看的分给同伴或家长;面对矛盾时引导他们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另外,家长需要发挥榜样的力量,不要在他们面前争吵,营造良好的关系。
第二,及时肯定幼儿。当幼儿具有良好合作性行为和交往技能时,家长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如拥抱、鼓励和抚摸等,从而可以巩固良好行为。
2.2幼儿园方面
第一,教导幼儿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与同伴和谐相处。由于幼儿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所以时常会出现争吵的现象。为此,教师可以多教给他们一些语言技巧,多用一些“请”、“谢谢”“你好”等礼貌用语,有事时要尽量采用商量的口吻,如“可不可以,能不能”等;教导他们掌握一定的动作技能,难过、喜爱时互相拥抱,成功时相互击掌等。
第二,良好交往环境的营造。在良好的交往环境与实践中可以有效的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为此可以建设一些区角活动。如:幼儿在建构区通过相互交往,可以促进共同合作能力的显著提高;在音乐区可以一边找朋友,一边评价,从而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娃娃家可以锻炼他们讲话的能力,改变胆小、内向的个性。
第三,重视家园同步教育。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家园联系,积极的向家长就幼儿交往的重要性进行积极的宣传,如家长会和开放日等。同时,将培养方法与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家长,鼓励家长多与教师交流,从而有助于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步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家长与教师之间配合密切,为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他们的交往能力与素质,需要营造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相信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保证人格的健全。
参考文献:
[1]刘亚玲.结合幼儿心理特点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科学大众,2007,(04).
[2]张琳,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及交往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