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育课程体现了英美国家的文学史和文化史,具有浓厚文学价值的英美文学组成了世界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以其鲜明的文学内涵和艺术性备受人们的青睐。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非常注重营造文学环境和课堂教学情境,通过师生之间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讨论与互动,在多元语言文化语境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通过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高,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然生态情怀。作为高校英美文学教师要积极营造一定的生态化语言情境,注重生态语言的表达以实现英美文学高质量教学;还要不断深入研究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创新,积极构建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英美文学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将生态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英美文学教学当中,将师生、文学及环境作为其教育生态因子和主要因素,纳入到英美文学教育生态系统之中进行辩证考察,不断创新和探索高校英美文学教育新理念,分析生态语言学带给英美文学教学的启示和作用,为高校英美文学教育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以推动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语言学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育将生态学、语言学和文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发展。尤其在这个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跨文化交流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高校之所以重视英美文学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广大学生对世界文化知识的渴求,也是为了顺应时代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在努力完善英美文学教育体系的同时,还要在跨文化和生态视域下改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育水平的大力提升和创新发展。
由毕晟撰写的《生态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研究》一书,有助于开展生态背景下我国高校英美文学中常见自然意象和英美文学教育研究。在书中,作者首先对古代西方生态观进行了概述,重点论述了基督教平台上的自然伦理生死对话和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然观,还阐述了忒奥克里托斯最负盛名的牧歌和维吉尔的田园抒情诗。西方牧歌创始人忒奥克里托斯写过多种类别的抒情诗,他最负盛名的田园诗往往以牧人为角色彼此对歌,反映农村牧人纯朴的劳动生活。他的诗句具有感情真挚、朴素达观和幽默之特点,比较讲究辞藻和雕琢。忒奥克里托斯的诗歌犹如一场场喜剧精彩纷呈,活脱脱地展示了青年牧民的真实生活,作者充分吸取民间语言精华和生动鲜活的口语体,给人一种纯朴亲切、活泼诙谐之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古罗马伟大史诗诗人维吉尔最擅长田园抒情诗,他的代表之作《牧歌》《农事诗》和《埃涅阿斯纪》等重要作品语言严谨、画面动人,这些后世楷模之作情节严肃、哀婉而又富有戏剧性。以教诲为基本内容的《农事诗》穿插着各种神话传说,作品中描绘了葡萄和橄榄等植物种植,以及养蜂和放牧等畜牧业,诗人把这些农事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和情趣盎然,同时,还赞颂了意大利农村风光、农民生活与和平劳动。
其次,作者详细分析了英美生态文学中的主要意象。在英美文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多样艺术手法,描绘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意象,通过大量的自然意象描绘出作者复杂抽象的心理感受。有的运用丰富的联想描绘新颖独特的意象,对个体事物的意象描写中,如英美现代派诗歌莫基人、意象派运动的倡导者EzraPound运用一片片花瓣意象,暗示一张张美丽的脸庞所唤起来的一种美感。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采用了一系列意象手法,生动描绘了球拍子打球的声音,如用泉水叮咚滴入碗中的画面,来衬托绘声绘色的视听兼备的声音,给人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之感。自然意象描写甚至还可以用于味觉和嗅觉等感觉,这种味觉意象代表诗人美国的William就运用得非常出色。在对群体事物的意象描写中不是针对单一孤立的事物,而是把周围事物联系起来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意象反映出文学作品的主题。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JohnKeats在诗篇《圣爱尼节前夜》中罗列了一系列群体事物,如寒冷的猫头鹰、颤抖的兔子和缩成一团的羊群等,来渲染一种寒冷气氛和感觉,从而为全诗设置了背景并确定了基调,也起到了渲染和加重主题的效果。在对自然景物的意象描写中,通过田野花香、皓月星空、乍泄春光等自然意象描写,来揭示自然界与现实社会的对立和冲突,渲染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摧残和身心压抑的气氛。如英格蘭田园诗人及作家ThomasHardy的作品,就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他往往借用日月、山水、蓝天白云、彩虹和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来烘托人们幽微的潜意识活动。还有的作家常把自然环境与人融为一体以揭示人物的品质,如才华横溢的美国作家Ernest Hemingway,最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意象描写来渲染气氛,他通过寓情于景和情景并茂的意象描绘抒发感情,如在《战地春梦》中不露痕迹地渲染了春天带来的胜利和秋雨带来的凄凉失败。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最具典型的“夜莺”意象,它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在诗歌中诗人直接描写夜莺实则是为了抒怀,神话中的夜莺歌声婉转优美、悦耳悠长和动人心弦,夜莺的忧怨哀婉歌声往往又给人一种哀怨缠绵之感。“夜莺”的意象表征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一个美丽动人、凄婉哀怨的神话传说,传说中夜莺是古希腊雅典国王潘狄翁的美丽女儿菲洛米拉的化身。菲洛米拉曾被姐夫色雷斯国王特拉斯奸污和囚禁在森林深处,后被姐姐普罗克尼救出,最后姐妹两设计报仇雪恨,复仇之后的两姐妹分别被天神变成了夜莺和燕子。从此,古老的森林中每逢夜间就有了夜莺凄凉的叫声,好像在向世人控诉特拉斯的暴行和她的哀怨,夜莺的歌声是人类的感情和痛苦的体现。在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所作的《夜莺颂》中,表面看是把夜莺当作欢乐意象加以歌颂,实则抒发诗人的哀愁痛苦和内心的哀伤。夜莺意象是悲中之乐,英国诗人罗伯特像济慈一样听到夜莺的美妙歌声,心神便会被带到一个山清水秀、林静谷幽和百芳争妍的奇妙理想境界之中。诗人在天朗气清景色中和淙淙清泉旁学唱夜莺凄婉的歌声,表露自己听到夜莺歌声后的喜悦心情。总之,英美文学中夜莺意象使读者在感情和理智上,能够接受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诠释。夜莺意象表明美源于痛苦、忧戚和期望,诗人借助“夜莺”意象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英美文学中一个重要技巧就是意象描写手法,特别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和意象派等,都常常运用这种意象手法更加具体化地揭示主题和渲染气氛,从而使文学作品产生非凡的艺术效果和魅力,可以说每一自然现象,都能被艺术家赋予某种特定的精神现象的表征。在书中,作者通过大自然涌现出来的各种意象描绘,用以表达对田园与荒野的诗意向往,通过各种自然意象的描绘以呼唤灵魂深处对家园与乡愁的呼唤;同时,还有对大都市异化的焦虑,以及彰显对动植物生命的无限眷顾。 在英美文學中还有最为常见的夕阳和大海这些典型意象。面对夕阳西下的诗人会产生赞美或伤感等不同的审美情感心理。朗吉努斯和康德等西方美学家,对诗歌中的夕阳意象所呈现出来的崇高之美,进行过深入探讨与分析,诗人们对太阳有着特殊的崇拜意识,他们将夕阳镶入作品中以寄托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展现深层的精神世界,不同的心态和审美情趣使得夕阳情结呈现出多种意蕴,如因时光流逝、忧国忧民、羁旅行役和离愁别绪而导致的伤感情感心理。但在具有胸襟宽广和拼搏精神者眼中夕阳与朝霞一样美丽和壮观,面对柔和宁静的夕阳,诗人依然满怀美好的理想与希望。大海意象在英美文学中反映了英美民族的爱情观和对大海的驾驭征服感,海风特性引发诗人强烈的爱情舒畅感受,也体现出英美文化精神中那种勇于开拓进取和热情开朗的个性特征。在对海的情感体验中有对个体生命活力的追求,有对自由情感的期待,以及征服和占有大海的豪情壮志,这种心灵产物是典型的海洋民族自然观。大海意象作为文学艺术符号不仅体认海洋的艺术思维和价值取向,更能折射出英美海洋诗人的艺术创造倾向和价值关怀。例如在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大海被赋予女性化,将大海意象与爱情表达联姻了起来。美国诗人惠特曼极为偏爱大海意象,他在作品《从滚滚的人海中》中将海比况人生,这种自然观集中体现了西方人的审美取向和思维方式。
接着,论述了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着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一种人文精神的批评,当今工业和科技文明带给大自然的是一种戕害和毁灭,过度享受大自然资源的人类在不断征服和统治自然过程中,留给大自然的是千疮百洞,人类不断膨胀的欲望将会毁灭大自然的各种生灵,也在酝酿着大自然灾难。很多作者对工业与科技文明带来的伤害是深恶痛绝和批判的,对人类无休止的掠夺自然资源和无穷的欲望进行了无情批判。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生态保护责任,希望人类具有真正的人文情怀和生态整体观,能够重返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因此,在书中作者还专门研究了生态视域下的英国经典文学,并重点论述了彭斯诗歌的自然意识与生态价值、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伦理思想、济慈诗歌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小说中的生态观等重要问题。
最后,作者从生态视角论述了美国的经典文学和当代英美生态文学。该书重点介绍了梭罗的生态散文、约翰·缪尔的“山之王国”、约翰·巴勒斯的“鸟之王国”、阿尔多·利奥波德的《沙郡年记》、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自由》和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主义,以及当代英美生态文学中的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蕾切尔·卡森和自然抒情诗人与散文作家。
乔纳森·弗兰岑作品《自由》一度引发“弗兰岑热”,作品通过人类所面临的自由困境分析和自由的实现问题,探讨了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环境保护、战争和人口过剩等,探讨了道德与人性在规避动物性方面的重要意义,作者甚至认为消极逃避也是一种积极的回归与自我实现的方式。弗兰岑以其知识分子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美国社会危机和全人类亟待解决的生存危机问题,深刻体现了其道德使命感和人文关怀。小说《自由》中的主人公们通过构建场域,以实现个人的政治蓝图,然而这种失败的政治自由设想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小说揭示了当今美国各种政治议题所面临的悲观前景,表达了弗兰岑对于个人自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思考,也表达了深刻的自由伦理观。真正的人类个体自由不是毫无克制的求索攫取,而是要肩负起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伦理关系中才能谋求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严肃作家,弗兰岑把追求个人自由与道德成长有机结合起来,艺术性地拷问了自由的真正含义,直面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冲突。总之,在生态视域下深入研究英美文学教育,将生态语言学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当中,全面审视英美文学教育生态环境,以推动英美文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乔纳森 弗兰岑小说的道德主题研究与启示”(HB16WX031 )
书评人简介:赵英俊,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教学法。
蔡玉侠,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由毕晟撰写的《生态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研究》一书,有助于开展生态背景下我国高校英美文学中常见自然意象和英美文学教育研究。在书中,作者首先对古代西方生态观进行了概述,重点论述了基督教平台上的自然伦理生死对话和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然观,还阐述了忒奥克里托斯最负盛名的牧歌和维吉尔的田园抒情诗。西方牧歌创始人忒奥克里托斯写过多种类别的抒情诗,他最负盛名的田园诗往往以牧人为角色彼此对歌,反映农村牧人纯朴的劳动生活。他的诗句具有感情真挚、朴素达观和幽默之特点,比较讲究辞藻和雕琢。忒奥克里托斯的诗歌犹如一场场喜剧精彩纷呈,活脱脱地展示了青年牧民的真实生活,作者充分吸取民间语言精华和生动鲜活的口语体,给人一种纯朴亲切、活泼诙谐之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古罗马伟大史诗诗人维吉尔最擅长田园抒情诗,他的代表之作《牧歌》《农事诗》和《埃涅阿斯纪》等重要作品语言严谨、画面动人,这些后世楷模之作情节严肃、哀婉而又富有戏剧性。以教诲为基本内容的《农事诗》穿插着各种神话传说,作品中描绘了葡萄和橄榄等植物种植,以及养蜂和放牧等畜牧业,诗人把这些农事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和情趣盎然,同时,还赞颂了意大利农村风光、农民生活与和平劳动。
其次,作者详细分析了英美生态文学中的主要意象。在英美文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多样艺术手法,描绘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意象,通过大量的自然意象描绘出作者复杂抽象的心理感受。有的运用丰富的联想描绘新颖独特的意象,对个体事物的意象描写中,如英美现代派诗歌莫基人、意象派运动的倡导者EzraPound运用一片片花瓣意象,暗示一张张美丽的脸庞所唤起来的一种美感。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采用了一系列意象手法,生动描绘了球拍子打球的声音,如用泉水叮咚滴入碗中的画面,来衬托绘声绘色的视听兼备的声音,给人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之感。自然意象描写甚至还可以用于味觉和嗅觉等感觉,这种味觉意象代表诗人美国的William就运用得非常出色。在对群体事物的意象描写中不是针对单一孤立的事物,而是把周围事物联系起来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意象反映出文学作品的主题。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JohnKeats在诗篇《圣爱尼节前夜》中罗列了一系列群体事物,如寒冷的猫头鹰、颤抖的兔子和缩成一团的羊群等,来渲染一种寒冷气氛和感觉,从而为全诗设置了背景并确定了基调,也起到了渲染和加重主题的效果。在对自然景物的意象描写中,通过田野花香、皓月星空、乍泄春光等自然意象描写,来揭示自然界与现实社会的对立和冲突,渲染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摧残和身心压抑的气氛。如英格蘭田园诗人及作家ThomasHardy的作品,就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他往往借用日月、山水、蓝天白云、彩虹和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来烘托人们幽微的潜意识活动。还有的作家常把自然环境与人融为一体以揭示人物的品质,如才华横溢的美国作家Ernest Hemingway,最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意象描写来渲染气氛,他通过寓情于景和情景并茂的意象描绘抒发感情,如在《战地春梦》中不露痕迹地渲染了春天带来的胜利和秋雨带来的凄凉失败。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最具典型的“夜莺”意象,它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在诗歌中诗人直接描写夜莺实则是为了抒怀,神话中的夜莺歌声婉转优美、悦耳悠长和动人心弦,夜莺的忧怨哀婉歌声往往又给人一种哀怨缠绵之感。“夜莺”的意象表征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一个美丽动人、凄婉哀怨的神话传说,传说中夜莺是古希腊雅典国王潘狄翁的美丽女儿菲洛米拉的化身。菲洛米拉曾被姐夫色雷斯国王特拉斯奸污和囚禁在森林深处,后被姐姐普罗克尼救出,最后姐妹两设计报仇雪恨,复仇之后的两姐妹分别被天神变成了夜莺和燕子。从此,古老的森林中每逢夜间就有了夜莺凄凉的叫声,好像在向世人控诉特拉斯的暴行和她的哀怨,夜莺的歌声是人类的感情和痛苦的体现。在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所作的《夜莺颂》中,表面看是把夜莺当作欢乐意象加以歌颂,实则抒发诗人的哀愁痛苦和内心的哀伤。夜莺意象是悲中之乐,英国诗人罗伯特像济慈一样听到夜莺的美妙歌声,心神便会被带到一个山清水秀、林静谷幽和百芳争妍的奇妙理想境界之中。诗人在天朗气清景色中和淙淙清泉旁学唱夜莺凄婉的歌声,表露自己听到夜莺歌声后的喜悦心情。总之,英美文学中夜莺意象使读者在感情和理智上,能够接受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诠释。夜莺意象表明美源于痛苦、忧戚和期望,诗人借助“夜莺”意象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英美文学中一个重要技巧就是意象描写手法,特别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和意象派等,都常常运用这种意象手法更加具体化地揭示主题和渲染气氛,从而使文学作品产生非凡的艺术效果和魅力,可以说每一自然现象,都能被艺术家赋予某种特定的精神现象的表征。在书中,作者通过大自然涌现出来的各种意象描绘,用以表达对田园与荒野的诗意向往,通过各种自然意象的描绘以呼唤灵魂深处对家园与乡愁的呼唤;同时,还有对大都市异化的焦虑,以及彰显对动植物生命的无限眷顾。 在英美文學中还有最为常见的夕阳和大海这些典型意象。面对夕阳西下的诗人会产生赞美或伤感等不同的审美情感心理。朗吉努斯和康德等西方美学家,对诗歌中的夕阳意象所呈现出来的崇高之美,进行过深入探讨与分析,诗人们对太阳有着特殊的崇拜意识,他们将夕阳镶入作品中以寄托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展现深层的精神世界,不同的心态和审美情趣使得夕阳情结呈现出多种意蕴,如因时光流逝、忧国忧民、羁旅行役和离愁别绪而导致的伤感情感心理。但在具有胸襟宽广和拼搏精神者眼中夕阳与朝霞一样美丽和壮观,面对柔和宁静的夕阳,诗人依然满怀美好的理想与希望。大海意象在英美文学中反映了英美民族的爱情观和对大海的驾驭征服感,海风特性引发诗人强烈的爱情舒畅感受,也体现出英美文化精神中那种勇于开拓进取和热情开朗的个性特征。在对海的情感体验中有对个体生命活力的追求,有对自由情感的期待,以及征服和占有大海的豪情壮志,这种心灵产物是典型的海洋民族自然观。大海意象作为文学艺术符号不仅体认海洋的艺术思维和价值取向,更能折射出英美海洋诗人的艺术创造倾向和价值关怀。例如在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大海被赋予女性化,将大海意象与爱情表达联姻了起来。美国诗人惠特曼极为偏爱大海意象,他在作品《从滚滚的人海中》中将海比况人生,这种自然观集中体现了西方人的审美取向和思维方式。
接着,论述了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着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一种人文精神的批评,当今工业和科技文明带给大自然的是一种戕害和毁灭,过度享受大自然资源的人类在不断征服和统治自然过程中,留给大自然的是千疮百洞,人类不断膨胀的欲望将会毁灭大自然的各种生灵,也在酝酿着大自然灾难。很多作者对工业与科技文明带来的伤害是深恶痛绝和批判的,对人类无休止的掠夺自然资源和无穷的欲望进行了无情批判。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生态保护责任,希望人类具有真正的人文情怀和生态整体观,能够重返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因此,在书中作者还专门研究了生态视域下的英国经典文学,并重点论述了彭斯诗歌的自然意识与生态价值、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伦理思想、济慈诗歌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小说中的生态观等重要问题。
最后,作者从生态视角论述了美国的经典文学和当代英美生态文学。该书重点介绍了梭罗的生态散文、约翰·缪尔的“山之王国”、约翰·巴勒斯的“鸟之王国”、阿尔多·利奥波德的《沙郡年记》、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自由》和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主义,以及当代英美生态文学中的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蕾切尔·卡森和自然抒情诗人与散文作家。
乔纳森·弗兰岑作品《自由》一度引发“弗兰岑热”,作品通过人类所面临的自由困境分析和自由的实现问题,探讨了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环境保护、战争和人口过剩等,探讨了道德与人性在规避动物性方面的重要意义,作者甚至认为消极逃避也是一种积极的回归与自我实现的方式。弗兰岑以其知识分子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美国社会危机和全人类亟待解决的生存危机问题,深刻体现了其道德使命感和人文关怀。小说《自由》中的主人公们通过构建场域,以实现个人的政治蓝图,然而这种失败的政治自由设想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小说揭示了当今美国各种政治议题所面临的悲观前景,表达了弗兰岑对于个人自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思考,也表达了深刻的自由伦理观。真正的人类个体自由不是毫无克制的求索攫取,而是要肩负起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伦理关系中才能谋求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严肃作家,弗兰岑把追求个人自由与道德成长有机结合起来,艺术性地拷问了自由的真正含义,直面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冲突。总之,在生态视域下深入研究英美文学教育,将生态语言学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当中,全面审视英美文学教育生态环境,以推动英美文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乔纳森 弗兰岑小说的道德主题研究与启示”(HB16WX031 )
书评人简介:赵英俊,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教学法。
蔡玉侠,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