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让课堂教学精彩无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y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看过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画说教育》,大意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教育就像一个造人的“模子”,教师是操作这个“模子”的“泥匠”,学生则是“泥匠”利用这个“模子”铸造出的“泥人”。一个多么俏皮的玩笑和比喻——千人一面出自同一个模子。
  丰子恺先生用诙谐生动的漫画语言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其结果只能是扼杀了千千万万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千篇一律的“克隆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教师要敢于张扬独特的教学个性
  
  对教师而言,张扬个性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运作中,展示蕴藏的知识资源、沉积的经验财富、鲜明的前沿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良好的语言技巧、独特的个人风范,从而提升“教学流程”的高质效和“教学过程”的含优量。其表现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既不刻意,又不演戏,而是视教学的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强化点拨、调控、辅佐功能,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设置铺垫,并促其拓展视野,引发其求知欲和奇异思维。
  作为一名有个性的教师,我们不能盲从教材、教参,要敢于大胆取舍教材上的内容,敢于超越和创新教参上的分析。参加本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时,笔者教学的《黄河的主人》一课就打破常规,没有盲从教参中所提示的教学建议,而是充分张扬自己“有情有感”的教学个性,以情入手,以感收尾,整节课始终紧扣“艄公的情、乘客的感”这一条情感线,没有支离的分析,只有情感的交流,课堂中师生间、生生间无时无处不呈现着真挚的感情,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充满活力呢?因此,要做一名有教学个性的教师,千万不要成为拜倒在名家脚下的奴隶,演绎教材、教参的道具和某种僵化教学模式的工匠。
  
  二、教师要勇于追求教学内容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观点。”因此,笔者认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门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价值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更应有自己的个性。
  一篇行云流水般的文章,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词语解释和语法分析、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上,拆来拆去地搞训练,读一遍明白如话,却非要神秘兮兮地剖析个天翻地覆,甚至超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弄得学生不知所云,这样的教学错误地把课文当成了“牛顿定律”和“勾股定理”,总希望课文像数理化公式、定理那样能举一反三,以一当十,显然扼杀了语文教学的个性。
  第一次教郭沫若先生的《白鹭》,笔者就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学生反应平淡,课堂如一潭没有丝毫涟漪的死水。而第二次教这课时,我从这篇文章形美、意美、情美的个性出发,注重意境的创设和诵读品味,让学生自始至终沉醉在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之中,整个课堂情景交融,文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思维活跃。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笔者深切地感到,要想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与活力,应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应追求教学内容的个性化,让语文课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让语文课真正姓“语”。
  
  三、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对学生而言,张扬个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着力于自主学习方式的养成,在多向互动的氛围中,启动潜能,勇于求异,萌生超越自我、挑战客体的意识,取最佳角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其思想基础是确立“学生是认识主体”的理念。其表现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显现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性,敢于实践、迁移发展的独立性;坚持“再创造”原则,内化实践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培养学生个性,教师不必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认识,也不必对所有问题都“讲深讲透”,由此来做“终极性”的评判。笔者曾经借班教学一年级国标本教材中《乌鸦喝水》一课,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在课尾处有意设了一个疑问: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乌鸦吗?“乌鸦你真聪明!”“乌鸦你真棒!”等话语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出乎意料的是一位学生站起来却说:“乌鸦你可不能骄傲,如果是想喝一口井里的水,你就不能再这样丢石子了。”多么与众不同的想法,但却是这样的精妙!学生已经认识到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用更准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面对这富有创造力的精彩回答、具有独特体验的灵气,我们又怎能去抹杀?因此,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不仅要培养,更要保护。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总是带有鲜明的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有了它,才能充满生机,富有魅力。语文课堂教学泯灭了个性,就像花儿少了雨露,即使开着也不会鲜艳。让我们一齐去张扬教学个性,培养个性化的人才,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展现个性的舞台,让我们的教学洋溢无限的精彩!
其他文献
《柳笛和榆钱》是语文S版第六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北方的故乡,那里春天里的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
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是否所有的情境都是好情境?  1.创设“虚构式”情境。  一位教师在教学“有趣的图形”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始,课件出示一片草地和一棵树,然后教师点击鼠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相继从草地上冒出来“长”到树上。教师边点击边问学生图形的名称,然后把这些图形缩小、放大、旋转,问学生是否还认识。最后问学生:“这些
目前,农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影响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本文对农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上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对问题产生的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去年1500亿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等教育战线的战斗堡垒,是学校党委与广大党员、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新时期,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给语文教学和改革带来了的生机和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阅读理解与自主表达的能力。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贴近生活,开发主题    实践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