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风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岔河口那边那块地,各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无奇不有。码头上的东西,一半是本地的特产,一半是南来北往的船捎来的新鲜货;外来的玩意儿招引当地人,本地的土产招引外来客。于是,走江湖卖艺的都跑到这儿来赚钱吃饭,吃饭赚钱。可是,要想在这儿立足就不易了。谁知道嘛时候忽然站出一位能人高人奇人,把你一脚踢一个跟斗。
  
  民国初年,一位打山东来的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猫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他爹是烧瓦缸的,开头叫他端小缸,天天端着缸在院里转;等他端缸赛端鸡笼子,便换大一号的缸,愈换愈大,直到端起荷花缸赛端木桶,再往里边加水,每十天加一瓢水,等到他端着一缸水在院里如闲逛,这门天下罕见的功夫就练成了。天津的好跤手挺多,可是没人想出能治他的法儿来。
  别以为这端缸的山东小子能在三岔口站住脚。一天,打河北沧州来了一位凶悍的汉子,这汉子是练铁砂掌的。人挺黑,穿一件夏布褂子,更显黑;乱糟糟连鬓大胡子,目光凶狠,一看就知不是善茬。这人过去谁也没见过,他在山东小子面前一站,嘛话没说,把夏布褂子脱下往后一扔,露出一身肉赛紫铜,黑红黑红,亮得出奇,肉怎么能这么亮?可是,端缸的山东小子没把他当回事,出手往他肩上一搭,跟手抓,怪事出来了,居然没抓住;再一抓,还是没抓住。这黑汉子肩上的肉滑不哧溜,赛琉璃。山东小子没遇到过这种肩膀这种肉,唰唰唰连抓三下,竟赛抓鱼,他忽觉不好—原来这黑汉子半个身子涂了挺厚的一层油,怪不得这么亮这么滑!可是抓不住对方的肩,端不起来,他的功夫就用不上了。就在他一惊一怔之间,这汉子双掌疾出,快如闪电,击在他的当胸,他还没明白过来,只觉胸膛一热,已经坐在五尺开外的地上,耳听围观的人一片叫好。
  从这天起,三岔河口这块地,这沧州来的黑汉子是爹。
  每天都有人不服,上来较量,个个叫这黑汉子打得像挨揍的儿子。这汉子双掌又快又重,能受他一掌的只待高人。
  没想到半个月后就有一位怪人站在他对面。
  这人赛个文人。清瘦小老头儿,穿件光溜溜蛋青色绸袍,一身清气立在那儿,眼角嘴角带着笑。没等黑汉子开口,他叫身边一个小伙子帮他脱去外边的长袍,跟着再把这长袍穿上。可再穿上长袍时,他就把两条胳膊套在袍子里面,只叫两条长长的袖子空空垂在肩膀两边,像两根布条。黑汉子说:“你这叫怎么一个打法?”
  小老头儿淡淡一笑,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我决不用手打你。”这话透着心里的傲气。
  黑汉子说:“真不用手?那么咱说好了,不是我不叫你用手,我可就不客气了。承让。”
  黑汉子上去呼呼几掌,只要扫上一掌,都叫小老头儿够呛。可是黑汉子居然一掌也没打上,全叫小老头儿躲闪过去。黑汉子运气使力,加快出掌,可是他出手愈快,小老头儿躲闪愈灵。一个上攻下击,一个闪转腾挪,围观的人看得出小老头儿躲闪的本领更高,尤其是那翻转、那腾跳、那扭摆,比戏台上跳舞的花旦好看。黑汉子打了半天,好像凭空出掌。拳掌这东西,打上了带劲,打不上泄劲。一会儿就累得黑汉子呼呼喘了。尤其小老头儿的空袖子,随身飞舞,在黑汉的眼里,哗哗的,花花的,渐渐觉得好赛和好几个小老头儿在打,直到打得他气短力竭,浑身冒汗,才住手,说:“我服您了。”
  小老头儿依旧刚才那样,垂着两条空袖笑吟吟、气定神闲地站在那里。他一招没使,没动手,就把黑汉子制服了。这小老头儿是谁,从哪儿来,谁也不知。但是打这天起,三岔河口又改名换姓,小老头儿称雄。有人不服,上来较量,小老头儿还是不出手,就凭着闪转腾挪和两条飞舞的空袖子,叫对手有劲没处使,自己把自己累趴下。看来小老头儿要在这块地立一阵子。
  可没过十天,又一位高人冒出来了。谁也没留神,这些天一位高人一直扎在人群里,欣赏着小老头儿“动口不动手”的绝技,琢磨其中的诀窍,也找破绽。这人年轻健朗,穿个白布对襟褂,黑布裤,挽着裤腿,露出的腿肚子像块硬邦邦的圆石头。这种装束的人在三岔河口一带随处可见,船夫都这样。他们使桨掌舵扯缆扬帆,练达又敏捷,逢到黑风白浪,几下就爬到桅杆顶尖,比猴子还快。可是要想和练武的人—尤其小老头儿较量较量,胜负就难说了。
  看就看谁比谁绝。
  这船夫一上来双手拱一拱拳,就开打。小老头儿照例闪转腾挪,叫这船夫沾不上自己的边儿。小老头儿这双空袖子绝的是,舞起来叫人眼花缭乱,不知对他该往哪儿出拳使掌。袖子是空的,打上也没用。可是谁料这船夫要的正是这双长袖子。他忽地伸手抓住左边的衣袖,一阵风似的绕到小老头儿身后,再抓住右边的衣袖,飞快地跑到小老头儿身后,把两条袖子结个扣儿,这个扣儿是活扣儿,懂眼的人一看便知,这是系船的绳扣儿。别看是活扣儿,愈使劲挣,扣儿愈死。待这袖子赛绳子扎得死死,小老头儿可就跟棍子一样戳在地上。这船夫上去一步蹬上小老头儿,两脚站在小老头儿双肩上。小老头儿看出不妙,摇肩晃膀,想把这船夫甩下来。可是船夫任他左晃右晃,笑嘻嘻交盘着手臂,稳稳地一动不动。船夫整天在大风大浪的船板上,最不怕摇晃。一直等到小老头儿没劲再晃,站老实了,才跳下来,伸手两下给小老头儿解开衣袖,转身便走。
  从此,小老头儿人影不见,这船夫也不见再来。这船夫姓甚名谁,哪门哪派,家在何方呢?渐渐有了传闻,说这人家在北塘,没人知道他练过功夫,只说他是个好船夫,在白河里来来往往二十年,水性好,身手快,绰号一阵风。有人说前些天在大直沽那边碰见过他,问他为嘛不在三岔河口地上画个圈,显显身手,多弄点儿钱。一阵风说,天津这码头太大,藏龙卧虎,站在那儿不如站在船上更踏实。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1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在失去了子龙和孔明之后,刘禅的江山不久就丢掉了。厌战的刘禅没有做任何抵抗,他投降了。他不在乎世上的人如何议论他,他只知道这样会少死很多人。  他被当作战俘押送到了北方。司马昭密令手下在途中杀死刘禅。但是执行的将士都丢了大面子──他们发现根本就砍不到这个小胖子。即使将他的手脚捆住也不行。他居然可以依靠精准的微小闪避,让刀剑替他砍断绳索,却不会伤及皮毛。  “别费劲了,你们这些剑法,我了然于胸。”  
期刊
公元前43年秋天,汉元帝准备去宗庙祭祀,出了长安城的便门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他打算乘豪华楼船出游。御史大夫觉得这样做太劳民伤财了,而且与朝廷礼制不符。按照惯例皇帝祭祀出行应当乘马,于是迎上前来,脱下帽子,跪伏于地,说:“陛下应该乘马车去。”汉元帝很不高兴,愤愤地说:“御史大夫,你快戴上帽子,站起来吧。“言下之意自然是我今天已经打定主意乘船去了,你也不必多说。御史大夫当然明白皇上的意思,就大声说
期刊
后赵君主石勒举行国宴,邀请群臣参加。身为宰相,张宾每次参加这样的宴会,无论对方地位高低,他都要向对方敬酒。可当他捧着酒杯走到国丈、左仆射程遐的面前时,程遐因嫉妒他受宠,看也不看他一眼,而是与旁边的一位大臣谈笑风生,气氛顿时尴尬起来。不过张宾却丝毫不在意,而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到别处敬酒去了。    第二天的朝会上,石勒提出要修建一座新皇宫。程遐提出反对意见:“现在正值春耕,如果大兴土木,势必
期刊
临危托付  北宋末年,在长安有个酷爱茶道的人,人称赵公侯。他在花园里建了一个凉亭,常约三两好友,一边赏花一边品茶听书。  这天是赵公侯的生日,他约了几个老友吃罢饭,就移步到凉亭里喝茶听书,正听到热闹之处,突然从外面冲进来一班衙役,进府后就是一通乱翻乱砸,最后以惑乱人心的罪名强行把赵公侯给带走了。    临行前,赵公侯托付最好的朋友邓文替他照看家里。赵公侯对邓文再三叮咛,似乎有什么事放心不下。邓文心
期刊
丞相祖坟被挖  狄仁杰刚出任胡州刺史,这里就陆续出了几起盗墓案。先是隋朝大将宇文德的陵墓被盗,接着又是当朝宰辅郑良弼的祖坟被挖。狄仁杰下令各地县令加派人手,一边查案件线索,一边清点失物。  宰辅郑良弼对自家祖坟被挖一事很是恼火,前来质问狄仁杰何时破案,狄仁杰说:“启禀丞相,三个月不破案,下官提帽来见。”郑良弼听到狄仁杰这么说,也不敢再逼。  随后,案发地的两个县令来到衙门回禀案情。滨河县县令经过一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泾县城里,有位男子名叫周志松,以画画卖画为生。这年秋天,他忽然不画画了,却迷上了斗蛐蛐。  周志松以前从未斗过蛐蛐,为了尽快学会斗蛐蛐,他一看见别人斗蛐蛐,就会一路小跑赶过去,仔细观察。日子一长,他便看出了一些门道,也能像模像样地斗蛐蛐了。    大概因他刚入行不久,斗蛐蛐的经验少,他总是输多赢少,很快便得了个“常败将军”的绰号,但正因为如此,愿意同他斗蛐蛐的人越来越多。  转眼
期刊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和诗人,也是位教子有方的父亲。  他在潍县任知县的时候,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上门求亲的名门望族很多,但他为女儿选中一个即将辞官回乡的小官吏的儿子,看中其老实本分。女儿出嫁的时候,郑板桥送的嫁妆是一个竹匾,竹匾中盛着做针线的工具,他告诉女儿,以后要勤劳节俭。  郑板桥到52岁时有了儿子小宝,他对小宝十分喜欢,但绝不溺爱。儿子年幼时,他在潍县做知县,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
期刊
在《三国演义》里,许褚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好像是个愣头青,好勇斗狠,就知道打仗,上了战场就不要命—他跟马超斗得兴起,连衣服也扔掉了,赤膊上阵,斗得天昏地暗,于是大家送给他一个绰号“虎痴”。曹操的首席谋士荀还曾嘲笑他说:“许将军勇则勇矣,却不知用谋。”  其实,历史上的许褚一点儿都不痴,相反,他还很有智慧。  许褚和曹操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许褚的老家也遭到了
期刊
明朝万历年间,江苏江阴地方,有位青年学者,熟知天文,深谙地理,饱读五经四书,甚解诸子百家典籍,此人名叫徐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为人心地善良,性格旷达、豪放,广交贤达,不慕名利。他见明朝末年,天下忧患频仍,百姓度日恰似釜鼎煎熬,时值辛亥年,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了满足荒淫挥霍谋图充盈空虚库府,陆续派遣宦官赴各州府县搜刮民间金银。时值年景南涝北旱千里荒芜,百姓被迫卖儿鬻女,俗话说“官逼民反”,齐鲁、两广
期刊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天早朝,大部分群臣没到的时候,乾隆爷问先到的大臣汪文瑞和刘文举:“两位爱卿这么早来,可在家里吃过燕窝汤和点心?”    汪文瑞诚惶诚恐地抢先答道:“臣家里人口众多,开支颇大,吃燕窝汤和点心只是偶尔,平时每天早上不过吃碗水饺、面条或喝碗豆汁,吃几个鸡蛋而已。”  见汪文瑞在皇上面前显示自己清廉,刘文举也说他家早餐经常只喝一碗豆汁,吃几个鸡蛋。  乾隆听了汪文瑞和刘文举这番话,瞪了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