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我区的龙胜、蒙山、合山三县(市)通过了国家的检查验收,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三县(市)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努力探索,精心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为全区带了个好头。
强化责任:党政领导带头,部门分工协作
画外音:“教育事业事关全局,把农村义务教育搞好,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合山市委书记曾广斌这样强调。
经验观察:合山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等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首要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同时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镇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了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蒙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规划和方案,明确各级部门的工作职责,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纳入政府相关部门、乡镇政府、中小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龙胜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步骤及保障措施,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建立了目标责任制,依法履行教育职责。
总结延伸: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龙胜、蒙山、合山不断强化政府责任,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经费保障:“小财政办大教育”
画外音:“我们始终坚持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协调,教育困难优先解决。”蒙山县县长宋彤宇说。
经验观察:蒙山用好每年400多万元的财政转移支付教育资金,同时足额征收教育附加、地方附加、土地收益计提等资金,全部用于教育。近年来,该县共统筹上级各项专项资金和县财政转移支付教育资金、教育附加等各项资金近3亿元,全部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龙胜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90%用于义务教育,县级财政每年投入近4 000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上上级专项建设资金,近五年该县共投入2.5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合山倾力投入,近五年用于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资金达1.02亿元,其中本级财政资金6 300多万元,校均投入近1 300万元,生均投入约1万元。
总结延伸:龙胜是国家重点扶持开发的少数民族贫困县;蒙山是自治区贫困县;合山是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享受国家级贫困县待遇。以2012年为例,龙胜财政收入4.13亿元,蒙山财政收入4.04亿元,合山财政收入3.00亿元,三者都属于较为贫困的县份,但他们“舍得花钱办教育”,走出了一条“小财政办大教育”的路子。
布局调整:注重规划,先建设后撤并
画外音:“能在这么美丽的校园读书,我真是好幸运。”龙胜初级中学初二学生沈菊敏是第一批进入县城最美校园读书的学生之一。沈菊敏的父母感慨地说:“没想到我们山里娃读初中,也可以跟城里人一样有这么好的条件,娃崽有福气啊!”
经验观察:龙胜在进行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按照“先建设,后撤并”的思路,用新建成的学校吸引生源,化解群众对“撤并”的误解。该县投资1.2亿元在县城新建了龙胜初级中学,投资5 000万元改扩建了龙胜民族中学,两所学校建成后,全县10个乡镇的学生可前往就读,从而使全县“小学集中乡镇办,中学集中县城办”的布局调整规划得以顺利推进。
蒙山也有类似做法。该县根据县域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状况,扩大县城初中、小学的办学规模,在县城新建初中、小学各1所,新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民办)1所,整合城乡接合部村级小学4所,使城乡教育资源实现最大优化,逐步形成了符合该县实际的义务教育整体布局。
合山注重规划,实施的是“11266”教育整合工程:全市办好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将原有的14所初中优化整合为2所初中;将原有的31所村级小学和69个教学点优化整合为6所完全小学,每个乡镇只办1所寄宿制中心小学;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通过改扩建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将公办幼儿园由1所扩大到6所。由此盘活了全市的教育资源。
总结延伸:龙胜、蒙山、合山审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坚持规划先行、群众认可、先建后撤等原则,有计划地撤并部分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的初中、村级小学及部分教学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集中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硬件建设:按标准化的要求改善办学条件
画外音:2012年,合山市岭南小学教师唐月铭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请求把自己调到最远的河里乡中心小学。面对不解,唐老师笑言:“我到河里中心校(即河里乡中心小学)支教后,和那里的孩子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再说,现在河里中心校的条件也这么好,在哪教书不一样!”
經验观察:合山在完善校舍建设的基础上,近年来重点解决教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为全市的义务教育学校近170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设备,所有班级都建立了藏书近千册的班级图书角,尤其是投入600多万元,在农村的学校建起了标准的塑胶跑道,让农村的学生也能享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
龙胜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2011—2013年,全县投入1.3亿多元,新建校舍6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 500万元,为中小学添置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和图书,目前全县的小学和初中学校都用上了先进的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建设及技术装备等硬件建设任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蒙山狠抓学校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共投入资金近5 000万元,改扩建校舍119栋,校园设施完善率由2005年前的52%提高到2013年的99%;投入资金近3 000万元,用于改造实验室、装备多媒体教室、购置计算机、更新课桌椅等,使全县村级完小以上的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总结延伸:在龙胜、蒙山、合山,“农村学校条件变好了”是大家共同的感受,这三县(市)将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认真实施,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遵循“均衡发展、缩小差距、抬高底部”的原则,全面改善本县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缩小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师资均衡:多渠道提升教师素质
画外音:“竞争上岗,是一种公平的选拔方式,同时也(让我)挑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龙胜初级中学校长梁结说。2011年,梁结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龙胜初级中学校长。他告诉记者,布局调整后,共有240名教师通过竞聘到龙胜初级中学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经验观察:龙胜推行校长公开竞聘制,在县直学校、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实行岗位竞聘制度,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该县同时按照自治区相关文件的要求,科学均衡教师的编制配置,目前全县小学的生师比为10.07∶1,初中的生师比为10.14∶1,基本满足了山区学校对教师数量的需求。
蒙山完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区实行边远山区教师津贴制度,向边远山区教师每人每年发放1 200元津贴,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每年确保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的5%以上。近年来,该县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00万元,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育高端培训和全员培训,并为此聘请了6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蒙山讲学和培训,派出教师到省外参加课改研修培训达1 000多人次,县内培训达2万多人次,使全县教师受训率达到了100%。
合山建立健全了教师补充机制,2011年以来,按编制向社会公开招录教师和录用特岗教师,使农村学校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学科紧缺教师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五年来共有470名教师参与交流,交流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8%,高于自治区标准0.8个百分点。
总结延伸:龙胜、蒙山、合山均制定了相应的教师交流机制、激励机制、补充机制和素质提升计划,不断拓宽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发展。
确保公平:构筑特殊群体关爱体系
画外音:“妈妈,我在学校很好,您不用担心我!”在合山市河里乡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家园”里,一名学生正与在外地打工的妈妈通电话。该校是离合山市最远的一个乡镇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全校1 330名学生中有512名留守儿童,是合山市留守儿童最多的小学。为此,该校设立了“留守儿童家园”,黄色的墙体、可爱的卡通图案、五台崭新的电脑、一部电话,简单的陈设中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在这里,留守儿童不仅可以给妈妈打电话,还可以通过电脑和妈妈视频聊天。
经验观察:合山早在2005年就下发相关文件,制定了关爱特殊群体制度,几乎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都为特殊群体配备了关爱设施;多所学校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驿站”,开通了亲情电话,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此外,该县还全面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通过规范寄宿管理、丰富集体生活等方式,为这些孩子构建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龙胜在县城附近新建了一所既能容纳本辖区生源又兼顾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龙胜镇小学,并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了三类残疾儿童接纳班级,目前全县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1%以上;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200万元,用于对所有家校距离较远的学生发放路费补助,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蒙山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残疾儿童少年的确认、登记和入学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多年来,该县“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85%以上。
总结延伸:龙胜、蒙山、合山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要求,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将其作为民生工程和爱心工程,构筑了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学生四个关爱体系。
提升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画外音:“以往的学习是各学各的,是竞争不是合作。现在的课堂则体现了团队精神,我喜欢这样的课堂。”蒙山县蒙山镇第三小学的学生谭谅说。
经验观察:蒙山县的课改早已在区内闻名,由此带动了该县的“教育旅游”。该县2009年开始探索中小学教学改革,采取了全面动员、出台方案、强化培训、试点探索、典型引领等措施,统筹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该县所有中学的所有班级和所有小学80%以上的班级都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导入目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总结拓展、反馈提升”6步为基本流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生命教育之高效化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该县狠抓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通过推进教育理念、办学方针、常规管理、督导评估、工作机制“五个一”管理体系,使城乡学校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合山近年来按照自治区相关文件的要求,淡化升学竞争,不下达升学指标,不公布升学率信息,不依据升学考试成绩进行排名,不以升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坚决不设重点学校、窗口学校或示范学校,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按照公开透明、全面覆蓋、相对稳定的原则,合理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服务范围,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龙胜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方案,开足、开齐、开好三级课程,抓好学校第二课堂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该县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将草龙草狮制作、推竹杠、踩石轮、民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课堂,并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不断深化民族文化教育内涵,不仅提升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力,还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延伸:龙胜、蒙山、合山紧紧围绕以质量为核心、以育人为目标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升育人水平,逐渐走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
结束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而漫长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区内各市县要充分学习借鉴典型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形成推进合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
(责编 白聪敏)
强化责任:党政领导带头,部门分工协作
画外音:“教育事业事关全局,把农村义务教育搞好,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合山市委书记曾广斌这样强调。
经验观察:合山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等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首要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同时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镇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了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蒙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规划和方案,明确各级部门的工作职责,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纳入政府相关部门、乡镇政府、中小学校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龙胜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步骤及保障措施,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建立了目标责任制,依法履行教育职责。
总结延伸: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龙胜、蒙山、合山不断强化政府责任,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经费保障:“小财政办大教育”
画外音:“我们始终坚持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协调,教育困难优先解决。”蒙山县县长宋彤宇说。
经验观察:蒙山用好每年400多万元的财政转移支付教育资金,同时足额征收教育附加、地方附加、土地收益计提等资金,全部用于教育。近年来,该县共统筹上级各项专项资金和县财政转移支付教育资金、教育附加等各项资金近3亿元,全部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龙胜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90%用于义务教育,县级财政每年投入近4 000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上上级专项建设资金,近五年该县共投入2.5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合山倾力投入,近五年用于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资金达1.02亿元,其中本级财政资金6 300多万元,校均投入近1 300万元,生均投入约1万元。
总结延伸:龙胜是国家重点扶持开发的少数民族贫困县;蒙山是自治区贫困县;合山是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享受国家级贫困县待遇。以2012年为例,龙胜财政收入4.13亿元,蒙山财政收入4.04亿元,合山财政收入3.00亿元,三者都属于较为贫困的县份,但他们“舍得花钱办教育”,走出了一条“小财政办大教育”的路子。
布局调整:注重规划,先建设后撤并
画外音:“能在这么美丽的校园读书,我真是好幸运。”龙胜初级中学初二学生沈菊敏是第一批进入县城最美校园读书的学生之一。沈菊敏的父母感慨地说:“没想到我们山里娃读初中,也可以跟城里人一样有这么好的条件,娃崽有福气啊!”
经验观察:龙胜在进行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按照“先建设,后撤并”的思路,用新建成的学校吸引生源,化解群众对“撤并”的误解。该县投资1.2亿元在县城新建了龙胜初级中学,投资5 000万元改扩建了龙胜民族中学,两所学校建成后,全县10个乡镇的学生可前往就读,从而使全县“小学集中乡镇办,中学集中县城办”的布局调整规划得以顺利推进。
蒙山也有类似做法。该县根据县域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状况,扩大县城初中、小学的办学规模,在县城新建初中、小学各1所,新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民办)1所,整合城乡接合部村级小学4所,使城乡教育资源实现最大优化,逐步形成了符合该县实际的义务教育整体布局。
合山注重规划,实施的是“11266”教育整合工程:全市办好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将原有的14所初中优化整合为2所初中;将原有的31所村级小学和69个教学点优化整合为6所完全小学,每个乡镇只办1所寄宿制中心小学;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通过改扩建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将公办幼儿园由1所扩大到6所。由此盘活了全市的教育资源。
总结延伸:龙胜、蒙山、合山审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坚持规划先行、群众认可、先建后撤等原则,有计划地撤并部分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的初中、村级小学及部分教学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集中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硬件建设:按标准化的要求改善办学条件
画外音:2012年,合山市岭南小学教师唐月铭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请求把自己调到最远的河里乡中心小学。面对不解,唐老师笑言:“我到河里中心校(即河里乡中心小学)支教后,和那里的孩子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再说,现在河里中心校的条件也这么好,在哪教书不一样!”
經验观察:合山在完善校舍建设的基础上,近年来重点解决教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为全市的义务教育学校近170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设备,所有班级都建立了藏书近千册的班级图书角,尤其是投入600多万元,在农村的学校建起了标准的塑胶跑道,让农村的学生也能享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
龙胜加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2011—2013年,全县投入1.3亿多元,新建校舍60多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 500万元,为中小学添置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和图书,目前全县的小学和初中学校都用上了先进的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建设及技术装备等硬件建设任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蒙山狠抓学校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共投入资金近5 000万元,改扩建校舍119栋,校园设施完善率由2005年前的52%提高到2013年的99%;投入资金近3 000万元,用于改造实验室、装备多媒体教室、购置计算机、更新课桌椅等,使全县村级完小以上的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总结延伸:在龙胜、蒙山、合山,“农村学校条件变好了”是大家共同的感受,这三县(市)将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认真实施,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遵循“均衡发展、缩小差距、抬高底部”的原则,全面改善本县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缩小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师资均衡:多渠道提升教师素质
画外音:“竞争上岗,是一种公平的选拔方式,同时也(让我)挑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龙胜初级中学校长梁结说。2011年,梁结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龙胜初级中学校长。他告诉记者,布局调整后,共有240名教师通过竞聘到龙胜初级中学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经验观察:龙胜推行校长公开竞聘制,在县直学校、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实行岗位竞聘制度,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该县同时按照自治区相关文件的要求,科学均衡教师的编制配置,目前全县小学的生师比为10.07∶1,初中的生师比为10.14∶1,基本满足了山区学校对教师数量的需求。
蒙山完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区实行边远山区教师津贴制度,向边远山区教师每人每年发放1 200元津贴,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每年确保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的5%以上。近年来,该县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00万元,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育高端培训和全员培训,并为此聘请了6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蒙山讲学和培训,派出教师到省外参加课改研修培训达1 000多人次,县内培训达2万多人次,使全县教师受训率达到了100%。
合山建立健全了教师补充机制,2011年以来,按编制向社会公开招录教师和录用特岗教师,使农村学校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学科紧缺教师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五年来共有470名教师参与交流,交流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8%,高于自治区标准0.8个百分点。
总结延伸:龙胜、蒙山、合山均制定了相应的教师交流机制、激励机制、补充机制和素质提升计划,不断拓宽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师资队伍均衡发展。
确保公平:构筑特殊群体关爱体系
画外音:“妈妈,我在学校很好,您不用担心我!”在合山市河里乡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家园”里,一名学生正与在外地打工的妈妈通电话。该校是离合山市最远的一个乡镇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全校1 330名学生中有512名留守儿童,是合山市留守儿童最多的小学。为此,该校设立了“留守儿童家园”,黄色的墙体、可爱的卡通图案、五台崭新的电脑、一部电话,简单的陈设中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在这里,留守儿童不仅可以给妈妈打电话,还可以通过电脑和妈妈视频聊天。
经验观察:合山早在2005年就下发相关文件,制定了关爱特殊群体制度,几乎所有的义务教育学校都为特殊群体配备了关爱设施;多所学校设立了留守儿童“亲情驿站”,开通了亲情电话,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此外,该县还全面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平等入学,通过规范寄宿管理、丰富集体生活等方式,为这些孩子构建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龙胜在县城附近新建了一所既能容纳本辖区生源又兼顾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龙胜镇小学,并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了三类残疾儿童接纳班级,目前全县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1%以上;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200万元,用于对所有家校距离较远的学生发放路费补助,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蒙山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残疾儿童少年的确认、登记和入学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多年来,该县“三残”儿童入学率均达85%以上。
总结延伸:龙胜、蒙山、合山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要求,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将其作为民生工程和爱心工程,构筑了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学生四个关爱体系。
提升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画外音:“以往的学习是各学各的,是竞争不是合作。现在的课堂则体现了团队精神,我喜欢这样的课堂。”蒙山县蒙山镇第三小学的学生谭谅说。
经验观察:蒙山县的课改早已在区内闻名,由此带动了该县的“教育旅游”。该县2009年开始探索中小学教学改革,采取了全面动员、出台方案、强化培训、试点探索、典型引领等措施,统筹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该县所有中学的所有班级和所有小学80%以上的班级都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导入目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总结拓展、反馈提升”6步为基本流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生命教育之高效化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该县狠抓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通过推进教育理念、办学方针、常规管理、督导评估、工作机制“五个一”管理体系,使城乡学校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合山近年来按照自治区相关文件的要求,淡化升学竞争,不下达升学指标,不公布升学率信息,不依据升学考试成绩进行排名,不以升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坚决不设重点学校、窗口学校或示范学校,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按照公开透明、全面覆蓋、相对稳定的原则,合理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服务范围,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龙胜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方案,开足、开齐、开好三级课程,抓好学校第二课堂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该县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将草龙草狮制作、推竹杠、踩石轮、民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课堂,并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不断深化民族文化教育内涵,不仅提升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力,还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延伸:龙胜、蒙山、合山紧紧围绕以质量为核心、以育人为目标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升育人水平,逐渐走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
结束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而漫长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区内各市县要充分学习借鉴典型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形成推进合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让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