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舞蹈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社会舞蹈研究会理事,凉山州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馆(美术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其创作的舞蹈《我的弦》荣获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代表作品《云端上的朵洛荷》《幸福家园》《弦舞歌飞》《阿依妞妞》等曾荣获中央电视台CCTV舞蹈大赛群文群舞组“十佳作品奖”,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金奖)和最佳编导奖,中国文联民间艺术节“山花奖”,中国农民艺术节“金土地奖”,全国中老年舞蹈比赛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银奖”,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创作一等奖,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群星奖比赛一等奖,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金奖。
“月琴为什么会唱歌,因为指尖会唱歌,指尖为什么会唱歌,因为心儿会唱歌。”这首在凉山州广为流传的歌不仅感动着当地百姓,也感动了我。心里想着什么便通过音乐这种形式向人们述说,是凉山彝族的一种非常美妙的表达方式。彝族人民都知道“弦是阿妈的嘴,弦是女儿心里的歌”。
我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工作、生活了很多年,一直非常喜爱凉山彝族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为了收集更多的创作素材,我曾经多次深入到老凉山的腹心地带——美姑、布拖、昭觉等县体验生活。在我创作的作品中,大部分题材都是反映彝族民族风情的,如舞蹈《我的弦》《云端上的朵洛荷》《弦舞歌飞》《幸福家园》《阿普的长号》《阿依妞妞》等。彝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我创作的源泉,是我创作的根与动力,我一直怀着一颗最质朴、最崇敬的心去了解和探知彝民们的生活,用心创作。在所有的舞蹈作品中,《云端上的朵洛荷》与《我的弦》是我比较喜欢的两部作品,而实际上这两部作品的题材与形式都是大家非常了解和熟悉的。彝族朵洛荷和彝族月琴以它们自身的“绝世美艳”吸引着许多舞蹈编导纷纷去接近它们、了解它们,心甘情愿地为它们“奋不顾身”,只为找寻那灵光一现的神韵和惊世的“一笑回眸”。而我,只是这万千追随者中的一个。
最初创作舞蹈作品《我的弦》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去冲击 “群星奖”,当时的初衷非常单纯,就是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把彝族姑娘弹起月琴时最美的一颦一笑,用舞蹈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其实,这部作品最初的形态只是表现阳光下一群彝族姑娘盛装前行、阿娜多姿、翩翩而至的一个唯美优雅的纯情绪舞蹈,后来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提炼才成为今天这种表现形式,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偶然的机缘。
舞蹈《我的弦》是以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月琴为元素,通过月琴来讲述一个彝族老阿妈传承民族文化的故事。作品舞蹈由我编导,音乐由陶勇老师根据凉山彝族民歌改编而成。早在三年前我便萌生了创作一个很美的彝族女子舞蹈的想法,并且在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基本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总感觉这个舞蹈缺少了什么,一直找不到很合适的切入点。直到有一次,我与会理县文化馆的编创人员一起深入彝族地区采风,在了解民族风情、收集民族素材的过程中,我看见一个彝族老阿妈带着一个阿咪子在街上行走,阿咪子怀中抱着一把略显陈旧的月琴。显然,她十分喜爱这把月琴。时不时地拨弄几下琴弦,然后专注地倾听着悦耳的琴音。这一幕,让我的思绪一下子清晰起来并为之兴奋。于是,我重新对舞蹈的立意、题材、主题和音乐的使用进行了仔细的琢磨,我在舞蹈中加入了民族文化传承的主题思想,赋予了该作品更加深远的积极意义和更强的生命力。从此《我的弦》便从一个单一的情绪性舞蹈变成了一个有思想和层次感的作品。
历 程
2014年,舞蹈《我的弦》在凉山州第四届民族文化艺术节上以最高分荣获一等奖。随后在各地进行了多次惠民巡演与文化交流活动,所到之处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后来,经过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对作品进行提炼、加工后,同年,这个作品在攀枝花市举办的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上荣获非职业组创作一等奖。2014年赴达州市参加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群星奖”比赛,斩获群星奖一等奖并参加颁奖晚会演出。2016年初还受邀参加达州市举办的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开幕式演出,荣获“金土地”奖并得到高度评价和赞扬。同年,《我的弦》在四川省文化厅群星奖作品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并被报送文化部,最终它凭借其明确的主题思想、积极进取的立意、深远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清新脱俗的编排技巧和优美的舞蹈动律展现,受到文化部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的青睐,成为四川省唯一入围文化部第十七届“群星奖”比赛的舞蹈作品。
出 征
2016年第十七届“群星奖”是文化部文艺评奖改革后举行的第一次评奖,改革后参演的艺术门类和奖项、奖数均大为缩减,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门类的设奖数量从原来的200多个改为20个,其中舞蹈门类入围的21个作品只有5个作品能获奖,获奖难度可想而知。
接到任务后演员们就立刻进入了集中排练,从那一刻开始,全体演职人员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枯燥的排练当中。从全州8个县抽调出来的基层群众演员在领导和编导老师严酷的要求和热切的关爱下,拧成一股劲,做好每一个细节。其中有一个演员原本早已定了婚期,没想到却与演出档期相冲突,但她毅然说服父母和爱人坚持参加排练。婚礼当天请了半天婚假,第二天就又在父母和爱人的护送下来到排练现场,还给姐妹们递上了甜蜜的喜糖。就这样,在大家的祝福和掌声中,她又拿起了心爱的月琴,弹起了她心中最美丽、最幸福的爱的心弦。
终于经过枯燥重复的排练后,在这个既艰苦又充实的日子里,《我的弦》迎来了出征的时刻,队员们弹起月琴,唱着彝家祝酒歌向第十七届“群星奖”进军......
远 望
在评奖现场,群星奖舞蹈评委对参赛的21个舞蹈作品作了精准点评,评委们一致认为“舞蹈《我的弦》主题明确,画面美艳,线条简洁,调度娴熟,服装优美,编导手法新颖、独特,在柔和与宁静中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力与美。”中国文化报2016年11月2日的群星奖专栏中转载刊登了评委对舞蹈《我的弦》的评语:“作品保留了舞蹈本体最优美的特质,线条运用精致,调度含蓄、连贯、不着痕迹,服装、道具巧妙,把东方细腻、静谧、精致的神韵,在行云流水中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递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爱的源远流长。”
群星奖赛事一结束,《我的弦》立即就和其它参加决赛的艺术作品一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和榆林市绥德县等地进行了惠民演出,获得了當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巡演刚结束,舞蹈《我的弦》获奖的消息就扑面而来。全体演职人员不负众望,载誉而归,刚回到凉山就接到通知,《我的弦》成为十七届群星奖舞蹈作品中唯一入选参加全国历届群星奖精品展演活动的作品。2016年10月30日,第十七届群星奖颁奖仪式及历届群星奖获奖精品展演在陕西省西安市易俗大剧院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当演员们把奖牌高高举过头顶时,欢呼的声浪和喜讯便立即翻过秦岭,传遍了大小凉山和巴蜀大地。
这三年一路走来,舞蹈《我的弦》的获奖历程就像十月怀胎,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母亲”才能够体会。《我的弦》不仅仅只是一个纯粹的舞蹈,它讲述的是彝民族文化传承的一段历史和进程。对此,比赛现场一个评委评价道,“舞蹈《我的弦》是群星奖最典型的群星代表,它不炫技,朴实简洁,美丽易学,大家都可以跳。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这就是群众性,这才叫群星奖。”
岁月不老,艺术永恒,这是文艺工作者的梦想与追求。远望前景,《我的弦》将会继续在民族文化艺术的道路上一直前行。舞蹈《我的弦》不仅是凉山的弦,也是四川的弦,是群众的弦,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心弦,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弹好这根弦。
其创作的舞蹈《我的弦》荣获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代表作品《云端上的朵洛荷》《幸福家园》《弦舞歌飞》《阿依妞妞》等曾荣获中央电视台CCTV舞蹈大赛群文群舞组“十佳作品奖”,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金奖)和最佳编导奖,中国文联民间艺术节“山花奖”,中国农民艺术节“金土地奖”,全国中老年舞蹈比赛一等奖,优秀创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银奖”,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创作一等奖,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群星奖比赛一等奖,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金奖。
“月琴为什么会唱歌,因为指尖会唱歌,指尖为什么会唱歌,因为心儿会唱歌。”这首在凉山州广为流传的歌不仅感动着当地百姓,也感动了我。心里想着什么便通过音乐这种形式向人们述说,是凉山彝族的一种非常美妙的表达方式。彝族人民都知道“弦是阿妈的嘴,弦是女儿心里的歌”。
我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工作、生活了很多年,一直非常喜爱凉山彝族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为了收集更多的创作素材,我曾经多次深入到老凉山的腹心地带——美姑、布拖、昭觉等县体验生活。在我创作的作品中,大部分题材都是反映彝族民族风情的,如舞蹈《我的弦》《云端上的朵洛荷》《弦舞歌飞》《幸福家园》《阿普的长号》《阿依妞妞》等。彝族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我创作的源泉,是我创作的根与动力,我一直怀着一颗最质朴、最崇敬的心去了解和探知彝民们的生活,用心创作。在所有的舞蹈作品中,《云端上的朵洛荷》与《我的弦》是我比较喜欢的两部作品,而实际上这两部作品的题材与形式都是大家非常了解和熟悉的。彝族朵洛荷和彝族月琴以它们自身的“绝世美艳”吸引着许多舞蹈编导纷纷去接近它们、了解它们,心甘情愿地为它们“奋不顾身”,只为找寻那灵光一现的神韵和惊世的“一笑回眸”。而我,只是这万千追随者中的一个。
最初创作舞蹈作品《我的弦》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去冲击 “群星奖”,当时的初衷非常单纯,就是希望通过这部作品把彝族姑娘弹起月琴时最美的一颦一笑,用舞蹈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其实,这部作品最初的形态只是表现阳光下一群彝族姑娘盛装前行、阿娜多姿、翩翩而至的一个唯美优雅的纯情绪舞蹈,后来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提炼才成为今天这种表现形式,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偶然的机缘。
舞蹈《我的弦》是以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月琴为元素,通过月琴来讲述一个彝族老阿妈传承民族文化的故事。作品舞蹈由我编导,音乐由陶勇老师根据凉山彝族民歌改编而成。早在三年前我便萌生了创作一个很美的彝族女子舞蹈的想法,并且在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基本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总感觉这个舞蹈缺少了什么,一直找不到很合适的切入点。直到有一次,我与会理县文化馆的编创人员一起深入彝族地区采风,在了解民族风情、收集民族素材的过程中,我看见一个彝族老阿妈带着一个阿咪子在街上行走,阿咪子怀中抱着一把略显陈旧的月琴。显然,她十分喜爱这把月琴。时不时地拨弄几下琴弦,然后专注地倾听着悦耳的琴音。这一幕,让我的思绪一下子清晰起来并为之兴奋。于是,我重新对舞蹈的立意、题材、主题和音乐的使用进行了仔细的琢磨,我在舞蹈中加入了民族文化传承的主题思想,赋予了该作品更加深远的积极意义和更强的生命力。从此《我的弦》便从一个单一的情绪性舞蹈变成了一个有思想和层次感的作品。
历 程
2014年,舞蹈《我的弦》在凉山州第四届民族文化艺术节上以最高分荣获一等奖。随后在各地进行了多次惠民巡演与文化交流活动,所到之处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后来,经过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对作品进行提炼、加工后,同年,这个作品在攀枝花市举办的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上荣获非职业组创作一等奖。2014年赴达州市参加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群星奖”比赛,斩获群星奖一等奖并参加颁奖晚会演出。2016年初还受邀参加达州市举办的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开幕式演出,荣获“金土地”奖并得到高度评价和赞扬。同年,《我的弦》在四川省文化厅群星奖作品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并被报送文化部,最终它凭借其明确的主题思想、积极进取的立意、深远的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清新脱俗的编排技巧和优美的舞蹈动律展现,受到文化部专家评委和群众评委的青睐,成为四川省唯一入围文化部第十七届“群星奖”比赛的舞蹈作品。
出 征
2016年第十七届“群星奖”是文化部文艺评奖改革后举行的第一次评奖,改革后参演的艺术门类和奖项、奖数均大为缩减,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门类的设奖数量从原来的200多个改为20个,其中舞蹈门类入围的21个作品只有5个作品能获奖,获奖难度可想而知。
接到任务后演员们就立刻进入了集中排练,从那一刻开始,全体演职人员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枯燥的排练当中。从全州8个县抽调出来的基层群众演员在领导和编导老师严酷的要求和热切的关爱下,拧成一股劲,做好每一个细节。其中有一个演员原本早已定了婚期,没想到却与演出档期相冲突,但她毅然说服父母和爱人坚持参加排练。婚礼当天请了半天婚假,第二天就又在父母和爱人的护送下来到排练现场,还给姐妹们递上了甜蜜的喜糖。就这样,在大家的祝福和掌声中,她又拿起了心爱的月琴,弹起了她心中最美丽、最幸福的爱的心弦。
终于经过枯燥重复的排练后,在这个既艰苦又充实的日子里,《我的弦》迎来了出征的时刻,队员们弹起月琴,唱着彝家祝酒歌向第十七届“群星奖”进军......
远 望
在评奖现场,群星奖舞蹈评委对参赛的21个舞蹈作品作了精准点评,评委们一致认为“舞蹈《我的弦》主题明确,画面美艳,线条简洁,调度娴熟,服装优美,编导手法新颖、独特,在柔和与宁静中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力与美。”中国文化报2016年11月2日的群星奖专栏中转载刊登了评委对舞蹈《我的弦》的评语:“作品保留了舞蹈本体最优美的特质,线条运用精致,调度含蓄、连贯、不着痕迹,服装、道具巧妙,把东方细腻、静谧、精致的神韵,在行云流水中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递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爱的源远流长。”
群星奖赛事一结束,《我的弦》立即就和其它参加决赛的艺术作品一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和榆林市绥德县等地进行了惠民演出,获得了當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巡演刚结束,舞蹈《我的弦》获奖的消息就扑面而来。全体演职人员不负众望,载誉而归,刚回到凉山就接到通知,《我的弦》成为十七届群星奖舞蹈作品中唯一入选参加全国历届群星奖精品展演活动的作品。2016年10月30日,第十七届群星奖颁奖仪式及历届群星奖获奖精品展演在陕西省西安市易俗大剧院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当演员们把奖牌高高举过头顶时,欢呼的声浪和喜讯便立即翻过秦岭,传遍了大小凉山和巴蜀大地。
这三年一路走来,舞蹈《我的弦》的获奖历程就像十月怀胎,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母亲”才能够体会。《我的弦》不仅仅只是一个纯粹的舞蹈,它讲述的是彝民族文化传承的一段历史和进程。对此,比赛现场一个评委评价道,“舞蹈《我的弦》是群星奖最典型的群星代表,它不炫技,朴实简洁,美丽易学,大家都可以跳。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这就是群众性,这才叫群星奖。”
岁月不老,艺术永恒,这是文艺工作者的梦想与追求。远望前景,《我的弦》将会继续在民族文化艺术的道路上一直前行。舞蹈《我的弦》不仅是凉山的弦,也是四川的弦,是群众的弦,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心弦,我们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弹好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