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新品种豫红99的选育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豫红99是以自交系ZXH168为母本、自交系ZXL9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辣椒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露地种植表现为中早熟,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育期152.5 d。果实牛角形,果面光滑,果实纵径14.8 cm,果实横径4.7 cm,果肉厚度0.28 cm,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辣味中等,鲜果维生素C质量分数2 135.0 mg·kg-1,辣椒红素质量分数285.6 μg·g-1,坐果能力强,平均单株结果数23.5个,平均单果质量50.4 g,平均667 m2产量3 686.2 kg。田间对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的抗性较强。适宜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春季露地栽培。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关键词: 辣椒; 新品种; 豫红99; 杂交1代
  中图分类号: S6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1)10-116-03
  Breeding of a new hot pepper variety Yuhong 99
  WANG Zhen1, ZHAO Hongxing2, LI Yan2, WANG Yong2, JIANG Jun2, DAI Zixing3
  (1.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2. Zhumadi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3. Zhengyang County Daixing Seed Industry Co., Ltd,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Abstract:Yuhong 99 is a new F1 hybrid hot pepper variety developed by ZHX 168 as female parent and ZXL 99  as male parent. In Henan Province, this variety shows mid-early maturity, strong growth vigor and strong resistance to adversity.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is 152.5 days. The fruit is cow-horn shaped with smooth surface. Its fruit is 14.8 cm in length, 4.7 cm in width, 0.28 cm in pulp thickness. Its unmatured fruit is dark green in color, and the matured one is red in color.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fresh fruit is 2 135.0 mg·kg-1, the capsanthin content of fresh fruit is 285.6 μg·g-1 . The fruit setting ability is strong, each plant can produce 23.5 fruits, the average single fruit weight is about 50.4 g, with a yield of 3 686.2 kg per 667 m2. It is resistant to virus, Phytophthora blight and anthracnose. It is suitable for spring open field cultivation in Henan Province, Anhui Province and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Hot pepper; New variety; Yuhong 99; F1 Hybrid
  1 育種目标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果实富含辣椒红素、番茄红素、维生素C、辣椒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辣椒红素以保色时间长、色泽艳丽、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被作为A类食品色素不加限量使用[1]。“十三五”以来,我国辣椒年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占全国蔬菜总播种面积的8%~10%,播种面积和产值均居蔬菜首位[2]。
  截至目前,河南省辣椒种植面积21.7万hm2,其中露地种植面积17.9万hm2,鲜食辣椒6.2万hm2,占全省辣椒种植面积的28.6%,是辣椒产销大省[3-7]。针对生产上抗病性和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高辣椒红素品种缺乏等问题,笔者所在辣椒育种团队系统地开展了优异新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等工作,培育出了抗病性、抗逆性强及丰产性好的高辣椒红素辣椒新品种豫红99,以满足种植户、市场和消费者对高品质辣椒的需求[8-10]。
  2 选育经过
  2.1 亲本的来源及其特性
  母本ZXH168是2008年从山东传统辣椒品种益都红自交后代中优异株经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利用人工加倍,于2011年获得双单倍体纯合植株,编号ZXH168。该自交系生长势强,中早熟,早春露地种植全生育期145 d。果实牛角形,青熟期果实深绿色,成熟期果实深红色,果面光滑,果实纵径13.5 cm,横径3.8 cm,果肉厚度0.22 cm,平均单株结果数18.6个,平均单果质量54.5 g,辣椒红素含量高,抗病性强,连续坐果能力强,丰产性好。
  父本ZXL99为2006年利用河南地方品种特大牛角椒自交后代中的优异株,经4 a(年)8代自交纯化、单株选择,于2009年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代号为ZXL99。该自交系生长势强,早熟,早春露地种植全生育期155 d。果实牛角形,果实绿色,果面光滑,果实纵径14.5 cm,横径4.4 cm,果肉厚度0.30 cm,平均单株结果数25.8个,平均单果质量51.4 g,抗病性强,商品性好。   2.2 选育过程
  2012年春季试配目标性状杂交组合85个,2013年进行早春露地新组合筛选鉴定试验,杂交组合2012-15F1(ZXH168×ZXL99)入选为优势新组合;2014—2015年开展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面光滑,商品性好,综合表现突出。2016—2017年在河南郑州、驻马店、平顶山、安阳、南阳、新乡等地进行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综合表现优异,2017年定名为豫红99,2018年9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辣椒(2018)411097。
  3 试验结果
  3.1 丰产性
  3.1.1 品种比较试验 2014—2015年,在黄淮学院试验地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采用早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对照选用中椒6号,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0.8 m2,单株定植,定植之后只治虫不治病。试验结果(表1)表明:2014年豫红99平均667 m2产量为3 641.6 kg,比对照中椒6号增产17.29%;2015年平均667 m2产量为3 549.8 kg,比对照增产16.44%;2 a平均667 m2产量为3 595.7 kg,比对照增产16.87%,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3.1.2 区域试验 2016—2017年在河南郑州、驻马店、平顶山、安阳、南阳、新乡等地进行多点区域试验,早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小区面积10.8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中椒6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2)表明:豫红99的始收期比对照早3 d,采收期比对照长5~8 d。豫红99平均667 m2产量为3 724.0 kg,较对照增产16.2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豫红99和中椒6号,田间均表现良好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3.1.3 生产试验示范 2017年在郑州、驻马店、平顶山、安阳、南阳、新乡等地进行了早春露地栽培生产试验。各试点试验采用随机排列的方式,以中椒6号为对照,不设重复,面积不少于40 m2,四周设保护行。各试点育苗时间、定植时间、种植密度及其田间管理措施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土壤肥力情况自行安排。结果(表3)表明:豫红99平均667 m2产量为3 648.4 kg,较对照中椒6号增产16.76%。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生长势中等、连续坐果能力强、抗病性和抗逆性强,果个大、果肩平齐、老熟果鲜红有光泽、商品性较好。
  3.2 品质
  2017年经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品质分析测定,豫红99鲜果维生素C质量分数为2 135.0 mg·kg-1,老熟果的辣椒红素质量分数为285.6 μg·g-1。
  3.3 抗病性
  2016—2017年,委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对豫红99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鉴定,该品种田间表现为高抗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9、2.3和1.4,均略低于对照品种中椒6号。
  4 品种特征特性
  豫红99属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52.5 d,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始花节位8节,株高82.5 cm,株幅50.6 cm。果实牛角形,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色泽亮,果面光滑;果实纵径14.8 cm,横径4.7 cm,果肉厚度0.28 cm,果实心室数2~3个。丰产性好,坐果能力强,单株结果数23.5个,平均单果质量50.4 g,平均667 m2产量3 686.2 kg。高抗病毒病、炭疽病和疫病。适宜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作露地辣椒栽培(详见彩插12)。
  5 栽培技术要点
  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于2月上旬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复合肥30 kg。小高畦覆膜栽培,株距30~35 cm,行距55~60 cm,单株定植,667 m2栽3700株左右;定植后加强中耕除草及肥水管理,促進秧苗早发棵、提早开花坐果;结果期追肥2~3次,补施钾肥,促进果实膨大;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参考文献
  [1] 时政,杨永菊,王莹,等.不同辣椒资源的营养保健成分研究[J].北方园艺,2011(8): 31-33.
  [2] 邹学校,马艳青,戴雄泽,等.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和产业发展[J].园艺学报,2020,47(9): 1715-1726.
  [3] 王立浩,张宝玺,张正海,等.“十三五”我国辣椒育种研究进展、产业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21(2): 21-29.
  [4] 丁海凤,范建光,贾长才,等.我国蔬菜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蔬菜,2019(8): 1-4.
  [5] 耿三省,陈斌,张晓芬,等.我国辣椒品种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及育种对策[J].中国蔬菜,2015(3): 1-5.
  [6] 王立浩,马艳青,张宝玺.我国辣椒品种市场需求与育种趋势[J].中国蔬菜,2019(8):1-4.
  [7] 杨中周.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J].中国瓜菜,2017,30(5): 1-6.
  [8] 王立浩,张宝玺,张正海,等.辣椒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20,47(9): 1727-1740.
  [9] 戈伟,王述彬,刘金兵,等.辣椒新品种‘苏椒25号’[J].园艺学报,2017,44(5): 1015-1016.
  [10] 张秀荣,刘亮希,刘铮,等.早熟辣椒新品种辣美早的选育[J].中国瓜菜,2021,34(4): 133-135.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明确甘肃皋兰地区甜瓜根腐病的病菌,通过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采用真菌形态学结合基因序列分析对该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甜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lonis,FOM)及引起黑点根腐病的子囊真菌(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致病性分析表明,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及M. cannonba
摘 要:为明确甜瓜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了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甜瓜粉霉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损伤接种法测定病菌在室内条件下对寄主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甜瓜粉霉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PDA、PDA+CMF或PSA培养基,果胶为碳源,甘氨酸或牛肉膏为氮源,温度28 ℃,pH 5.0~9.0,全黑暗培养;最佳产孢条件为PDA
摘 要:我国鲜食番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而番茄病毒病是限制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新型流行性番茄病毒病日益增多,常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番茄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尽管危害番茄的病毒种类比较多,但是目前对番茄产业危害潜力最大的分别来自于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毛形病毒属、番茄斑萎病毒属和烟草花叶病毒属。从危害我国番茄的病毒种类、危害番茄生产的4种重要病毒及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
摘 要:为快速获取与鉴定黄瓜基因组DNA,建立一种基于纤维素膜吸附的黄瓜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以市售华北型黄瓜为材料,制备纤维素膜片,筛选黄瓜裂解试剂,优化提取反应条件,建立了包括黄瓜裂解、膜片吸附、膜片清洗、核酸洗脱等步骤的黄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可以在5 min内从黄瓜果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于PCR扩增。黄瓜果实的表皮、表层果肉和中心果肉都可以实现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最少可
摘 要:以大蒜为材料,测定不同处理下蒜氨酸和大蒜素含量并检测大蒜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为开发大蒜天然抑菌药物和高效防腐保鲜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用蚓粪和化肥的大蒜蒜氨酸含量(w,后同)分別为44.05 mg·g-1 和33.86 mg·g-1,大蒜素含量分别为0.33 mg·g-1和0.13 mg·g-1,施用蚓粪的大蒜蒜氨酸和大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处理;施用蚓粪的大
摘 要:为了探究薄皮甜瓜最佳的优化施肥与蚯蚓粪有机肥配施组合,以千玉6号甜瓜为试验材料,在优化施肥基础上配施7个梯度蚯蚓粪有机肥处理:T1、T2、T3、T4、T5、T6、T7,以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为对照,并综合分析了薄皮甜瓜的田间生长、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处理,适当的配施组合可以提高薄皮甜瓜的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含量、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
摘 要:为构建西瓜突变体库并创制优异突变新材料,以西瓜种质M08为试材,设置6个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φ)(0%、0.5%、1.0%、1.5%、2.0%和2.5%)和3个诱变时间(12 h、18 h和24 h)的处理组合,根据相对成苗率来筛选最佳EMS诱变条件。结果表明,西瓜种质M08对EMS具有较强耐受性;M1代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诱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为了获得较大
摘 要:為探究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释放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防治甜瓜蚜虫(Aphis gossypii Glover)的综合效果,按不同益害比释放异色瓢虫,评价其在设施条件下对甜瓜蚜虫的防控效果以及天敌和害虫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于甜瓜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特别是长期防控效果优于化学农药,益害比1∶5与益害比1∶10的投放密度对蚜虫的防控效果好,两者比较差异未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