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组织间工作流的特点和基本要素,提出了基于客户视图的工作流交互模式,构建了协同工作流的实施框架,有助于保持和协调组织间工作流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工作流;协同;客户视图
一、引言
业务流程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企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工作流管理在业界被认为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实现对业务流程监管和优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顾客要求逐渐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为了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和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越组织界限寻求适当的合作伙伴,并在共同的经营目标下形成的动态战略联盟(例如虚拟企业),Internet等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也为地域分布各异的多企业间的合作创造了条件。通过Web技术,参与合作的各企业协同合作,各自内部的业务流程经过相互联接,组成协同式的跨组织工作流,把封闭在各企业系统中的“信息孤岛”集成在一起,彼此交互信息,从而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工作效率,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工作流管理系统(WfMC)集成的关键问题在于不同系统间的通讯标准和交互模式,其中前者属于建模技术的范畴,工作流管理联盟(WMC)已经提出了XP-DL,Wf-XML等一系列规范统一的流程描述语言;后者属于管理领域的内容,它是指各系统间相互协调,访问,操作的方式。许多学者认为相对工作流建模技术而言,工作流程的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其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根据工作流的基本要求,提出基于客户视图的交互模式,构建了组织间工作流动态合作的框架。
二、组织间工作流的形式及特点
组织间工作流是指连接不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分布式工作流集成架构,随着企业联盟的组织形式的不同,各企业间工作流的合作关系和相互操作方式也不尽相同。总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组织形式。(1)能力共享:在统一的工作流引擎调配控制下,需要执行的任务活动由各企业的资源共同完成;(2)链式执行:整个工作流被划分为一连串的子流程,每个子流程由不同的企业一个接一个地执行完成:(3)合同转包:一个企业把其工作流程中的部分外包,交给它的合作伙伴执行完成。该转包企业处于树状工作流的顶层;(4)实例转移:每个企业具有相同的工作流描述,当某企业流程内积有过多的实例。其中一部分可以转移到其它的组织以平衡系统负载:(5)松散耦合:整体的工作流被分割为若干组成部分,每个企业对其负责的部分流程具有独立的控制权,无需对外公开,只需根据合作协议的内容实现过程及其信息在合作伙伴间的通信和路由。其中松散耦合的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独立性,最适合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流的实施和管理。
组织间工作流与传统的组织内工作流的最大区别体现在它的跨组织边界性和分布式控制性,所以其特点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双面性”的并存和权衡。(1)独立性和合作性并存。每个组织仍然保持其独立的经济实体,但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需要尽最大程度地支持企业联盟中的协同。(2)分布式和相联性并存。地域位置各异,分散控制的各企业业务流程通过网络彼此联接,相互交叉,共同执行某项实例活动。(3)稳定性和动态性并存。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较为稳定,而企业问的工作流需要保持动态性和灵活性。在对各企业工作流进行集成的过程中,这些特点决定了构建跨组织工作流的必要元素。
三、协同工作流的基本要素
如何跨越组织边界,实现组织间工作流的有效合作,是信息系统领域中存在的重要挑战之一。其中关键的议题便是工作流之间的交互模型的构建。为了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交互的目的,哪部分流程需要交互,采用怎样的交互机制,交互过程的监管控制怎么实现。具体需要哪些步骤等问题都需要明确的解决,如此各企业中的业务流程才不是孤立的,才可以按照预先协议的方式进行通信,执行完成一致的经营目标。在提出具体的交互模型之前。为了较好地处理上述各特征的权衡关系,需要阐明有效的工作流协同交互需要满足的基本要素,
1 灵活性的支持。由于企业联盟伙伴关系的建立是暂时的,当共同经营目标完成后,各企业可能会离开该联盟寻找新的合作。因此它们之间协同交互的结构应是动态的,而且随着合作伙伴的不断更换。相应的合作关系会发生改变,所以合作架构也应根据合作协议灵活地变化。此外,参与交互的流程结构信息需对外(包括合作伙伴和客户)保持透明,以便各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2 原有业务流程的保留。大多数跨组织工作流的架构建立在已有的工作流系统的基础上,在集成工作流的同时,也有必要保留原有的内部流程不变。这样有助于保持企业的自主竞争力,而且在企业参与下一次合作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业务流程再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3 顾客导向。相对于传统的流程导向的组织而言,虚拟企业联盟更多地表现为目标导向,其目标主要是指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当前业务流程管理(BPM)的发展趋势对企业面对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的顾客所指的不仅是外部的消费者,还包括外部的合作伙伴。
4 协议过程。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各企业彼此间的协商过程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动态的虚拟联盟的环境中。所有参与的组织应就整体工作流程的构建需要达成协议或契约,主要内容包括流程的共同目标,流程的技术支持,每个组织的角色及相应的权限和责任。彼此交互的模式,交互过程的监管和控制。利益分配的原则等等。通过协商过程,每个企业可以充分了解其他各方的关注需求,并作出相应调整,有利于整个工作流协作过程的顺利实施。
四、基于客户视图的协同工作流交互模式
客户视图(Customized View)是指在工作流协同过程中,企业通过与其他各方的协商。提出的反映客户需求的工作流交互的视窗和接口。由于每个参与合作的组织在发布流程结构信息时需要考虑两方面的权衡:一方面。为了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被学习和模仿,不愿过多透露内部业务流程的结构信息;另一方面,要实现组织间有机高效的协同,需要各方尽可能地提供合作所必须的工作流信息,所以决定各自业务流程的彼此可见程度是组织间工作流协同交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即哪些流程需要交互。本文引入客户视图的思想,维持企业中原有的业务流程不变,根据不同的合作需求,针对不同的客户抽取出相应的客户视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流协同交互的基本要素。提出基于客户视图的工作流协同交互模式的实施架构。(见图1)。
根据组织间协同工作流的动态性和暂时性的特点,每个组织把内部的业务流程封装成可以提供相应业务能力的服务,并发布到流程服务登记平台(指通过网络提供流 程服务的发布和查询功能的中介机构)。客户可以通过查询发现适当的合作目标,经过彼此间的协议过程,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每个企业具有各自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采用工作流引擎实现对业务流程的监管和控制,并通过多代理机制操作执行协同交互过程的一系列。图1列出了组织1作为流程提供方,组织2作为流程请求方的工作流交互模式。反之类似。首先组织1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抽取代理通过聚集浓缩算法。根据组织2的角色和权限。从内部工作流中抽取生成公开流程,反映在工作流交互接口(视图)中。在抽取过程中,本地流程中的一部分活动及其顺序作为流程交互的内容是必须保留在公开流程中的,称之为基本活动(Essential Activity),这些活动由流程定义工具自动生成最小基本活动集,而其它的活动则经过不同程度的浓缩和聚集,他们最后组成了用于交互的流程视图,视图中的流程结构顺序须与原有的业务流程保持一致。发布代理通过基于Web的交互平台。把公开流程的结构信息传递到组织2。组织2发现通过该公开流程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持有效的工作流合作过程,故向组织1提出请求,要求访问相关流程结构信息,组织基于组织2的访问权限。关于对方请求给予肯定的响应,同时,定制代理结合公开流程和对方请求的信息,创建定制化流程,并作为更新之后的公开流程再次发送到组织2。图示的步骤②、③、④可能是多次循环的过程,直到组织2的请求得到合理地满足。当然。循环的次数可能为0,即提供方最初提供的公开流程便满足请求方的获知需求。
由于最初流程视图的创建只是站在提供方的角度,而没有考虑企业外部的合作方或客户的需求,这可能导致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流程视图中的结构信息不足以支持协同工作流的顺利执行。这一点可以通过上述的循环过程逐渐完善;第二,流程视图所提供的流程信息相对外部的需求而言过于繁冗,部分的流程结构甚至成为噪音影响合作各方对整体流程的认知。此时,流程请求方(组织2)需要通过定制代理隐藏和消除视图中多余的流程信息,形成符合组织内需求的客户视图。最后,集成代理把本地流程和多个合作方提供的视图整合成为集成流程。它可以被看作是该组织关于整个协同工作流的个性化视图。对于相同的跨组织工作流。不同的组织可能产生不同的视角。工作流管理系统基于集成流程的定义和一致的交互模式实施对协同工作流的支持和监管。
关键词:工作流;协同;客户视图
一、引言
业务流程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企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工作流管理在业界被认为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实现对业务流程监管和优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顾客要求逐渐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为了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和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越组织界限寻求适当的合作伙伴,并在共同的经营目标下形成的动态战略联盟(例如虚拟企业),Internet等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也为地域分布各异的多企业间的合作创造了条件。通过Web技术,参与合作的各企业协同合作,各自内部的业务流程经过相互联接,组成协同式的跨组织工作流,把封闭在各企业系统中的“信息孤岛”集成在一起,彼此交互信息,从而提高整个业务流程的工作效率,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工作流管理系统(WfMC)集成的关键问题在于不同系统间的通讯标准和交互模式,其中前者属于建模技术的范畴,工作流管理联盟(WMC)已经提出了XP-DL,Wf-XML等一系列规范统一的流程描述语言;后者属于管理领域的内容,它是指各系统间相互协调,访问,操作的方式。许多学者认为相对工作流建模技术而言,工作流程的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其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根据工作流的基本要求,提出基于客户视图的交互模式,构建了组织间工作流动态合作的框架。
二、组织间工作流的形式及特点
组织间工作流是指连接不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分布式工作流集成架构,随着企业联盟的组织形式的不同,各企业间工作流的合作关系和相互操作方式也不尽相同。总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组织形式。(1)能力共享:在统一的工作流引擎调配控制下,需要执行的任务活动由各企业的资源共同完成;(2)链式执行:整个工作流被划分为一连串的子流程,每个子流程由不同的企业一个接一个地执行完成:(3)合同转包:一个企业把其工作流程中的部分外包,交给它的合作伙伴执行完成。该转包企业处于树状工作流的顶层;(4)实例转移:每个企业具有相同的工作流描述,当某企业流程内积有过多的实例。其中一部分可以转移到其它的组织以平衡系统负载:(5)松散耦合:整体的工作流被分割为若干组成部分,每个企业对其负责的部分流程具有独立的控制权,无需对外公开,只需根据合作协议的内容实现过程及其信息在合作伙伴间的通信和路由。其中松散耦合的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独立性,最适合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流的实施和管理。
组织间工作流与传统的组织内工作流的最大区别体现在它的跨组织边界性和分布式控制性,所以其特点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双面性”的并存和权衡。(1)独立性和合作性并存。每个组织仍然保持其独立的经济实体,但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需要尽最大程度地支持企业联盟中的协同。(2)分布式和相联性并存。地域位置各异,分散控制的各企业业务流程通过网络彼此联接,相互交叉,共同执行某项实例活动。(3)稳定性和动态性并存。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较为稳定,而企业问的工作流需要保持动态性和灵活性。在对各企业工作流进行集成的过程中,这些特点决定了构建跨组织工作流的必要元素。
三、协同工作流的基本要素
如何跨越组织边界,实现组织间工作流的有效合作,是信息系统领域中存在的重要挑战之一。其中关键的议题便是工作流之间的交互模型的构建。为了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交互的目的,哪部分流程需要交互,采用怎样的交互机制,交互过程的监管控制怎么实现。具体需要哪些步骤等问题都需要明确的解决,如此各企业中的业务流程才不是孤立的,才可以按照预先协议的方式进行通信,执行完成一致的经营目标。在提出具体的交互模型之前。为了较好地处理上述各特征的权衡关系,需要阐明有效的工作流协同交互需要满足的基本要素,
1 灵活性的支持。由于企业联盟伙伴关系的建立是暂时的,当共同经营目标完成后,各企业可能会离开该联盟寻找新的合作。因此它们之间协同交互的结构应是动态的,而且随着合作伙伴的不断更换。相应的合作关系会发生改变,所以合作架构也应根据合作协议灵活地变化。此外,参与交互的流程结构信息需对外(包括合作伙伴和客户)保持透明,以便各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2 原有业务流程的保留。大多数跨组织工作流的架构建立在已有的工作流系统的基础上,在集成工作流的同时,也有必要保留原有的内部流程不变。这样有助于保持企业的自主竞争力,而且在企业参与下一次合作时,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业务流程再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3 顾客导向。相对于传统的流程导向的组织而言,虚拟企业联盟更多地表现为目标导向,其目标主要是指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当前业务流程管理(BPM)的发展趋势对企业面对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的顾客所指的不仅是外部的消费者,还包括外部的合作伙伴。
4 协议过程。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各企业彼此间的协商过程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动态的虚拟联盟的环境中。所有参与的组织应就整体工作流程的构建需要达成协议或契约,主要内容包括流程的共同目标,流程的技术支持,每个组织的角色及相应的权限和责任。彼此交互的模式,交互过程的监管和控制。利益分配的原则等等。通过协商过程,每个企业可以充分了解其他各方的关注需求,并作出相应调整,有利于整个工作流协作过程的顺利实施。
四、基于客户视图的协同工作流交互模式
客户视图(Customized View)是指在工作流协同过程中,企业通过与其他各方的协商。提出的反映客户需求的工作流交互的视窗和接口。由于每个参与合作的组织在发布流程结构信息时需要考虑两方面的权衡:一方面。为了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被学习和模仿,不愿过多透露内部业务流程的结构信息;另一方面,要实现组织间有机高效的协同,需要各方尽可能地提供合作所必须的工作流信息,所以决定各自业务流程的彼此可见程度是组织间工作流协同交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即哪些流程需要交互。本文引入客户视图的思想,维持企业中原有的业务流程不变,根据不同的合作需求,针对不同的客户抽取出相应的客户视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流协同交互的基本要素。提出基于客户视图的工作流协同交互模式的实施架构。(见图1)。
根据组织间协同工作流的动态性和暂时性的特点,每个组织把内部的业务流程封装成可以提供相应业务能力的服务,并发布到流程服务登记平台(指通过网络提供流 程服务的发布和查询功能的中介机构)。客户可以通过查询发现适当的合作目标,经过彼此间的协议过程,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每个企业具有各自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采用工作流引擎实现对业务流程的监管和控制,并通过多代理机制操作执行协同交互过程的一系列。图1列出了组织1作为流程提供方,组织2作为流程请求方的工作流交互模式。反之类似。首先组织1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抽取代理通过聚集浓缩算法。根据组织2的角色和权限。从内部工作流中抽取生成公开流程,反映在工作流交互接口(视图)中。在抽取过程中,本地流程中的一部分活动及其顺序作为流程交互的内容是必须保留在公开流程中的,称之为基本活动(Essential Activity),这些活动由流程定义工具自动生成最小基本活动集,而其它的活动则经过不同程度的浓缩和聚集,他们最后组成了用于交互的流程视图,视图中的流程结构顺序须与原有的业务流程保持一致。发布代理通过基于Web的交互平台。把公开流程的结构信息传递到组织2。组织2发现通过该公开流程提供的信息不足以支持有效的工作流合作过程,故向组织1提出请求,要求访问相关流程结构信息,组织基于组织2的访问权限。关于对方请求给予肯定的响应,同时,定制代理结合公开流程和对方请求的信息,创建定制化流程,并作为更新之后的公开流程再次发送到组织2。图示的步骤②、③、④可能是多次循环的过程,直到组织2的请求得到合理地满足。当然。循环的次数可能为0,即提供方最初提供的公开流程便满足请求方的获知需求。
由于最初流程视图的创建只是站在提供方的角度,而没有考虑企业外部的合作方或客户的需求,这可能导致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流程视图中的结构信息不足以支持协同工作流的顺利执行。这一点可以通过上述的循环过程逐渐完善;第二,流程视图所提供的流程信息相对外部的需求而言过于繁冗,部分的流程结构甚至成为噪音影响合作各方对整体流程的认知。此时,流程请求方(组织2)需要通过定制代理隐藏和消除视图中多余的流程信息,形成符合组织内需求的客户视图。最后,集成代理把本地流程和多个合作方提供的视图整合成为集成流程。它可以被看作是该组织关于整个协同工作流的个性化视图。对于相同的跨组织工作流。不同的组织可能产生不同的视角。工作流管理系统基于集成流程的定义和一致的交互模式实施对协同工作流的支持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