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上海闸北区367街坊彭浦十期C块(一期)就近安置动迁配套商品房地块建设项目的设计,从规划、户型、立面等方面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认识。
关键字:日照 完备的社区配套 多重需求的户型 耐久的立面
我国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曾经感慨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明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于良好的居住条件的向往,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家”,那是一定需要房子来作为保障的。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高速向前的今天,国家把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列为了重要的民生工程,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得民心之举。
在国际惯例中,世界各国将住房大多分为公屋或私屋。公屋是由政府买单的保障性住房。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叫“组屋”,既有出租,也有销售。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一方面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另外一方面,基于我国的国情,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又有自己的要求和特色。在保障性住房刚开始兴建之际的2008年,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闸北区367街坊彭浦十期C块(一期)就近安置动迁配套商品房地块建设项目的设计,从中初步学习了保障性住房从规划到建筑单体,从户内设计到室外环境布置。
马德里市政府秉承建造低成本、高质量并有设计感的房子,直接提升了马德里市政府社会保障型住宅计划的层次,并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笔者有
幸跟随院内总工到西班牙马德里考察了它著名的“望楼”。这个项目位于马德里北部,是一栋21层、高63.4米的建筑物。甫一看到这栋建筑物,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栋经过精心设计、雕塑感强烈的富有生机
的建筑。它的体量和形态已经成为该区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内部居住有300多户居民,但是在居民入住后,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物原本的形态,这与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已经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息息相关,在建筑投入使用后,能保持整洁优雅的外观。
走近了看,建筑所采用的材质又是经济耐用的材料,建筑细节处理精良,建筑师用价格低廉的材料,通过材质的变换——从涂料到面砖;色彩的变化——橙色、红色、蓝色、白色有机交替出现;体块的交错——大体量整体与局部小体量的凹进凸出。虚与实,冷和暖,轻盈与厚重,在这栋建筑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令人不禁钦佩,这样的保障房中,能让一个家庭住得进,也能住的好。
西班牙 马德里
40多年前的新加坡,曾被形容为一个“大贫民窟”,但是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组屋覆盖了新加坡82%的居民,其中80%的居民拥有组屋的所有权,2%的居民租住组屋,基本实现了“人人有房可居”。新加坡华人众多,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我国类似,借鉴新加坡组屋的模式,对于设计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具有更为实际的效果。
新加坡的组屋建设也是从小到大,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组屋的底层均不作住宅使用,而是空出来做居民的活动场所以及服务设施。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现在的组屋也越建越高,组屋集中成一个新镇,配备学校、幼儿园、购物中心、民众俱乐部,并且都与轨道交通相连接,
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通过对国外的保障房的学习和总结,在参与上海闸北区367街坊彭浦十期C块(一期)就近安置动迁配套商品房地块建设项目的设计时,笔者希望可以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块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上海地方特色,建造城市低收入者宜居的乐土。
闸北区367街坊彭浦十期C块(一期)就近安置动迁配套商品房地块建设项目,东至江杨南路、北临保德路、西至泗塘、南接临汾名城。建筑用地面积为66832.3平方米,容积率控制为3.5。在规划中,需要建造不少于2500户的住宅,配件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以及修建一个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的幼儿园。
在“造价不高水平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指导思想下,容积率要达到3.5,不可谓不高。因此在最初的构想中,这个地块一定是一个高层社区,那么重中之重就是需要满足高层住宅的日照需求,让每一户都能达到规定要求的日照标准。地块南侧为已建小区,北侧为一个中学,这都对是日照的不利条件。地块内需要建设约8000平方米的幼儿园,占地约为6000平方米,这就进一步缩小了住宅的可用地面积。经过初步的日照计算,决定将幼儿园用地放在地块东南侧,这里南侧已建住宅层高较低,对于幼儿园比较高标准的日照要求有利,缺点是靠近丁字路口,今后的交通组织会有混乱的可能。
经过初步的地块划分后,接下来要选定小区的出入口,在达到《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中车行出入口的设计要求:离道路交叉口不小于80米,将车行主入口放在幼儿园用地的北侧,一方面成为小区的主要车行出入口,一方面作为幼儿园的车行出入口,避免了之前提到的丁字路口设置车行口带来的交通的混乱。由于项目分2期实施,在本期的建设中,预留一个出入口在地块的最北端靠近江杨南路,待二期建设后这个口子作为消防出入口。
小区交通问题基本考虑完善之后,重点就是总平面的规划和布局。考虑到用地东侧为城市道路,可以沿路配置一部分社区配套商业,一方面能够满足社区活动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隔绝一部分城市噪音,对于小区内部的环境的改善带来良好的作用。在住宅的规划布局上,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不同在于。在保障性住房中,我们更希望能够达到景观朝向的均好性,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良好的环境,让社区的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因此在规划布局上,不单纯追求“大花园”“大景观”,而是更多的着眼于组团式绿地和各个景观节点的有机衔接。
住宅房型要满足保障房对于各个类型房屋数量的比例,又要满足各个房型对于日照、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要求。由于高容积率的要求,我们将户型设计为100米以下的高层住宅,而高层住宅本身规范限制,需要2部防烟疏散楼梯、2部电梯,这就带来了比较大的公摊面积,保障房本身对面积的要求比较严格,那我们希望在一个单元内有尽可能多的户数来均摊这个公用面积,经过一段时间的比选和调整,最终确定了一个主力的房型,为了尽量减少公摊面积,最终确定为一个单元4户,并且以2房为主。中间的2套房型,均有2个主要居住空间朝南,边套有一个主要空间朝南,户型都比较方正,同时,每户的卫生间、厨房都能做到直接采光通风,这样就极大的提升了居住品质。
在这个户型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总图的规划和布局。首先,满足间距0.5倍高度的要求,高层之间最少要距离50米。通过南侧住宅朝向的扭转,满足尽量小于15°的需求,为北侧住宅提供更大的采光间隙,通过天正日照TSUN7.5的初步多点分析,排布为4排高层住宅。
在公建配套上,提出“社区客厅”的理念,在居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小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更加渴望能拥有一处集体活动、邻里交往的场所,可以丰富晚年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为小区居民创造一个的共享空间,除了满足基本的物业、居委、业委会等管理功能外,更多的是提供休息休闲活动空间,老年人有棋牌室、乒乓球、阅览室、各种兴趣教室;年轻人有电脑房、健身房、活动室;儿童有游戏室、儿童阅览室等等,在室外还有儿童游乐设施。
在此小区的立面设计中,笔者也经历了从现代简约——古典折中的转变。从人们的心理需求的层次来看,保障房是为城市低收入者解决住房而设计的,对于城市低收入者来说,他们也希望保障房小区能在外形上与普通的商品房小区不要有太大的区别,这是满足人们在自尊方面的高层次心理需求。所以选择更加耐看和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风格,最终确定为ArtDeco风格为本小区的主导风格。一方面,在大的形体上,传承了ArtDeco风格的经典三段式设计,深色的底部作为沉稳大气的基础,配合线条流畅的中部,顶部局部拔高的墙体,将整体线条做了一个干脆的收尾,使建筑的挺拔感更加明显。阳台弧形与墙面的水平线条结合,使建筑整体形象比较突出,同时用比较经济的米黄色涂料作为外立面主要材料,确保其建设的经济性;另一方面,在建筑的底部使用了真石漆,虽然在造价上略微提高,但是可以明显提升建筑档次,并且可以加强对于底部外墙面的保护。
本项目从2008年初开始设计,历时2年半,于2010年底竣工,其间通过与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通力协作,最终此项目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
参考文献:《2008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集》
《新加坡组屋建设与管理考察总结》杨沐
关键字:日照 完备的社区配套 多重需求的户型 耐久的立面
我国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曾经感慨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明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于良好的居住条件的向往,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家”,那是一定需要房子来作为保障的。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高速向前的今天,国家把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列为了重要的民生工程,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得民心之举。
在国际惯例中,世界各国将住房大多分为公屋或私屋。公屋是由政府买单的保障性住房。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叫“组屋”,既有出租,也有销售。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一方面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另外一方面,基于我国的国情,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又有自己的要求和特色。在保障性住房刚开始兴建之际的2008年,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闸北区367街坊彭浦十期C块(一期)就近安置动迁配套商品房地块建设项目的设计,从中初步学习了保障性住房从规划到建筑单体,从户内设计到室外环境布置。
马德里市政府秉承建造低成本、高质量并有设计感的房子,直接提升了马德里市政府社会保障型住宅计划的层次,并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声名鹊起。笔者有
幸跟随院内总工到西班牙马德里考察了它著名的“望楼”。这个项目位于马德里北部,是一栋21层、高63.4米的建筑物。甫一看到这栋建筑物,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栋经过精心设计、雕塑感强烈的富有生机
的建筑。它的体量和形态已经成为该区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内部居住有300多户居民,但是在居民入住后,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物原本的形态,这与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已经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息息相关,在建筑投入使用后,能保持整洁优雅的外观。
走近了看,建筑所采用的材质又是经济耐用的材料,建筑细节处理精良,建筑师用价格低廉的材料,通过材质的变换——从涂料到面砖;色彩的变化——橙色、红色、蓝色、白色有机交替出现;体块的交错——大体量整体与局部小体量的凹进凸出。虚与实,冷和暖,轻盈与厚重,在这栋建筑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令人不禁钦佩,这样的保障房中,能让一个家庭住得进,也能住的好。
西班牙 马德里
40多年前的新加坡,曾被形容为一个“大贫民窟”,但是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组屋覆盖了新加坡82%的居民,其中80%的居民拥有组屋的所有权,2%的居民租住组屋,基本实现了“人人有房可居”。新加坡华人众多,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我国类似,借鉴新加坡组屋的模式,对于设计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具有更为实际的效果。
新加坡的组屋建设也是从小到大,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组屋的底层均不作住宅使用,而是空出来做居民的活动场所以及服务设施。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现在的组屋也越建越高,组屋集中成一个新镇,配备学校、幼儿园、购物中心、民众俱乐部,并且都与轨道交通相连接,
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通过对国外的保障房的学习和总结,在参与上海闸北区367街坊彭浦十期C块(一期)就近安置动迁配套商品房地块建设项目的设计时,笔者希望可以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块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上海地方特色,建造城市低收入者宜居的乐土。
闸北区367街坊彭浦十期C块(一期)就近安置动迁配套商品房地块建设项目,东至江杨南路、北临保德路、西至泗塘、南接临汾名城。建筑用地面积为66832.3平方米,容积率控制为3.5。在规划中,需要建造不少于2500户的住宅,配件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以及修建一个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的幼儿园。
在“造价不高水平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指导思想下,容积率要达到3.5,不可谓不高。因此在最初的构想中,这个地块一定是一个高层社区,那么重中之重就是需要满足高层住宅的日照需求,让每一户都能达到规定要求的日照标准。地块南侧为已建小区,北侧为一个中学,这都对是日照的不利条件。地块内需要建设约8000平方米的幼儿园,占地约为6000平方米,这就进一步缩小了住宅的可用地面积。经过初步的日照计算,决定将幼儿园用地放在地块东南侧,这里南侧已建住宅层高较低,对于幼儿园比较高标准的日照要求有利,缺点是靠近丁字路口,今后的交通组织会有混乱的可能。
经过初步的地块划分后,接下来要选定小区的出入口,在达到《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中车行出入口的设计要求:离道路交叉口不小于80米,将车行主入口放在幼儿园用地的北侧,一方面成为小区的主要车行出入口,一方面作为幼儿园的车行出入口,避免了之前提到的丁字路口设置车行口带来的交通的混乱。由于项目分2期实施,在本期的建设中,预留一个出入口在地块的最北端靠近江杨南路,待二期建设后这个口子作为消防出入口。
小区交通问题基本考虑完善之后,重点就是总平面的规划和布局。考虑到用地东侧为城市道路,可以沿路配置一部分社区配套商业,一方面能够满足社区活动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隔绝一部分城市噪音,对于小区内部的环境的改善带来良好的作用。在住宅的规划布局上,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不同在于。在保障性住房中,我们更希望能够达到景观朝向的均好性,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良好的环境,让社区的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因此在规划布局上,不单纯追求“大花园”“大景观”,而是更多的着眼于组团式绿地和各个景观节点的有机衔接。
住宅房型要满足保障房对于各个类型房屋数量的比例,又要满足各个房型对于日照、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要求。由于高容积率的要求,我们将户型设计为100米以下的高层住宅,而高层住宅本身规范限制,需要2部防烟疏散楼梯、2部电梯,这就带来了比较大的公摊面积,保障房本身对面积的要求比较严格,那我们希望在一个单元内有尽可能多的户数来均摊这个公用面积,经过一段时间的比选和调整,最终确定了一个主力的房型,为了尽量减少公摊面积,最终确定为一个单元4户,并且以2房为主。中间的2套房型,均有2个主要居住空间朝南,边套有一个主要空间朝南,户型都比较方正,同时,每户的卫生间、厨房都能做到直接采光通风,这样就极大的提升了居住品质。
在这个户型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总图的规划和布局。首先,满足间距0.5倍高度的要求,高层之间最少要距离50米。通过南侧住宅朝向的扭转,满足尽量小于15°的需求,为北侧住宅提供更大的采光间隙,通过天正日照TSUN7.5的初步多点分析,排布为4排高层住宅。
在公建配套上,提出“社区客厅”的理念,在居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小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更加渴望能拥有一处集体活动、邻里交往的场所,可以丰富晚年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为小区居民创造一个的共享空间,除了满足基本的物业、居委、业委会等管理功能外,更多的是提供休息休闲活动空间,老年人有棋牌室、乒乓球、阅览室、各种兴趣教室;年轻人有电脑房、健身房、活动室;儿童有游戏室、儿童阅览室等等,在室外还有儿童游乐设施。
在此小区的立面设计中,笔者也经历了从现代简约——古典折中的转变。从人们的心理需求的层次来看,保障房是为城市低收入者解决住房而设计的,对于城市低收入者来说,他们也希望保障房小区能在外形上与普通的商品房小区不要有太大的区别,这是满足人们在自尊方面的高层次心理需求。所以选择更加耐看和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风格,最终确定为ArtDeco风格为本小区的主导风格。一方面,在大的形体上,传承了ArtDeco风格的经典三段式设计,深色的底部作为沉稳大气的基础,配合线条流畅的中部,顶部局部拔高的墙体,将整体线条做了一个干脆的收尾,使建筑的挺拔感更加明显。阳台弧形与墙面的水平线条结合,使建筑整体形象比较突出,同时用比较经济的米黄色涂料作为外立面主要材料,确保其建设的经济性;另一方面,在建筑的底部使用了真石漆,虽然在造价上略微提高,但是可以明显提升建筑档次,并且可以加强对于底部外墙面的保护。
本项目从2008年初开始设计,历时2年半,于2010年底竣工,其间通过与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通力协作,最终此项目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
参考文献:《2008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设计方案竞赛获奖作品集》
《新加坡组屋建设与管理考察总结》杨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