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无田食破砚

来源 :东方艺术·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览时间:2017-12-22 2018-02-28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我生无田食破砚”,源自古代文人苏东坡的诗句,清代篆刻名家黄易曾以此句治印。齐白石习篆刻初期,曾专门临刻过黄易的这方印章。这句印语虽是齐白石早年仿刻的无心之举,但是在后人看来却成为他生艺术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此次展览将国内六家重要齐白石收藏机构的六十余件套精品汇聚堂,意在追溯齐白石书法发展演变的脉络,观者可详尽了解齐白石书法艺术的发展流变。齐白石的书法主要以行书和篆书见长,行书多用于画面题跋,偶为他人书写书名、题识等,日常的自由书写也多以行书。他的行书老辣奔放,线条行云流水又极具变化,与他的大写意画风意趣相通。他的篆书则多用于题写楹联中堂和横批,并与篆刻艺术融为一体。整体书风苍劲古拙、气势雄强,愈到晚年愈大开大合,自由奔放,观者无不被其气势所撼。展览中有两件《甑屋》作品,书写于其艺术上的“衰年变法”时期,堪称齐白石行书的代表作。
  佳墨名楮纷相随——何绍基书法与湖湘传脉
  展览时间2017-11-24 2018-01-25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佳墨名楮纷相随”,句出何绍基诗,乃何绍基对书坛前辈颜真卿的赞誉之辞。绝妙的是,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何体”的传人,不乏前仆后继。何氏脉,在中国书法史上,同样留下了不灭的足迹。此次展览展品汇集了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北京画院等七家机构的重要收藏,涵盖书法,绘画,古籍,古印,诗册,日记等诸多品类,分为“且自低头诵经史(综合学养),池边写字师前辈(皆为我师)、柔毫硬纸写无停(自成家)蝯翁门下萃群贤(书传湖湘)”四个板块。
  观者可欣赏何绍基雄逸超然之书风,了解湖湘书家继何绍基之后的传承与衍变。
  “王羲之与日本的书法”特别展
  展览时间:2018-02-10-2018-04-08
  展览地点: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
  该展览将展出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的拓本及唐摹法帖《丧乱帖》等。其中《丧乱贴》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曾于2006年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与中国“书圣”同台展出的是26件日本国宝,18件日本重要文化财产等,其中被誉为日本“平安三笔”之的书画家空海的真迹也在展出之列。
  宋代花笺特展
  展览时间2018-01-01 2018-03-25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次特展共计选展20组件,以宋代砑花笺纸为核心,观者可从这批笺纸中,一探宋代典雅的文化与时代审美风尚。
  例如蔡襄《致通理当世屯田尺牍》中的对蝶纹苏轼《致长官董侯尺牍》上的凤穿牡丹卷草纹,扬无咎《书尺牍》之折枝花卉等等。许多装饰纹样都未曾在宋代书画史上被发现与讨论,砑花笺纸背后所代表的艺术史与文化史意义,值得去深入探究,其中的龟甲纹饰,传递到日本后落地生根,对许多现代人而言,似乎已成为深具有东洋风味的装饰图案。
  天工与清新——徐州博物馆馆藏明清书画精品展 展览时间2017-11-24 2018-01-10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名人馆此次展览作品的时间跨度聚焦在明末至清末,回溯这时期中国画及书法的发展脉络,可谓丰富多变。不仅是朝代的更迭变换文化的碰撞融合对这时期的艺术影响深远,同时西方文化的进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这时期的书画艺术有了新的审美趣味。同时,绘画流派的增多亦是这时期艺术特征之,呈现出个人艺术高峰与流派因袭相承并存的局面。
  对于书法艺术而言,明末至清末的数百年间更可谓是中国书法的黄金时期,不仅有官方流行的“台阁体”“馆阁体”,别具一个,不落窠臼的卓然大家更是层出不穷,特别至清末篆隶再度复兴,碑学兴起,不只是艺术上书风的变化,更折射出社会审美风尚的转变。本次展览的作品的选择与呈现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上,基于艺术发展的重要节点和转折点进行作品的遴选。
  本次展览共展出明清书画精品三十五幅(册),均为徐州博物馆馆藏作品。
  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
  纪念大展
  展览时间2017-12-01 2018-01-14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本次展览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潘天寿作品展,共展出128件(组)代表作品,写生稿36件,文献作品29件。展览分为“高风峻骨”“饮水生涯”“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荡山花”“守常达变”。从艺术风骨,教育贡献,画学思想,笔墨成就,构图章法,中式写生,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出发,将画作、画论、诗词编织为一体,全方位地讲述作为艺术家、教育家的潘天寿,向观众展示潘天寿“传统出新”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和创新。
  4K——若啃肉青年艺术项目
  展览时间:2017-12-20-2018-02
  展览地点北京达美艺术中心
  参展艺术家曾健勇,杜春晖,陈亮,王牧羽,王煜,颜海蓉,祝铮鸣,黄红涛,陈子丰曹鑫,郭华卫,黄麒元,彭博,李骏逸,单鼎凯谭斐岳小飞、鹿野骋姚浩、王滢露,王大根,严瑁尘,萬朵云本次展览将纸本绘画作品与装置,雕塑,新媒体、行为等多种艺术形式揉合的大胆尝试,共展出了23位极具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他们的作品媒介各异,却都有着鲜明的面貌与独立的风格。这些作品的共处,也实现了种有别于传统绘画展览的新的展览视觉模式,即传统绘画语言与新视觉体验的碰撞与共生。
  解篆——当代篆刻提名展之程风子
  展览时间2018-01-28 2018-03-16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粮仓美术馆本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近年创作的92件篆刻作品及相关篆刻印稿和边款拓片。程风子篆刻拙规矩于方圆,形简神具,得知自然,纵横正变,恣意,使铁如笔,又不落人之窠臼。他将篆刻所循的创作范式回溯至先秦时代,将诸多书法,篆刻史中被规范及人文化的形式舍末逐本。重构性被置于流变千年美学的传统与近四十年当代社会的剧烈变迁背景下,并在自身经验与历史语境的激荡中呈现出复杂的质朴。
  弘毅——王赫赫中国画作品巡回展(北京站)
  展览时间2018-01-20 2018-01-24
  展览地点北京炎黄艺术馆
  此次巡展是艺术家近年来学术思考和创作面貌的
  个总结。展出作品包括传统题材的中国画,写实性题材的绘画,以及部分书法作品。
  在对传统中国画的艺术实践中,王赫赫长期且大量学习和临摹古人,“意与古会”是评论者对其作品的看法。艺术家认为,“学习古人与自我挥洒是不可偏废的”。从拟古中求得变化,在变化中逐渐明晰自身艺术的个性和面目,这样个性的确立是既有“我”的存在,又与古代经典发生联系。展览中在传统古典绘画方面,主要以“罗汉”系列和“高土”系列展出,在创作过程中,“意与古会”但又融八了艺术家自己的思考。
  在地中心
  展览时间:2017-12-09 2017-12-31
  展览地点北京大宝堂
  参展艺术家黄孙增,梁幸仪,孙新宇,夏弢,余乐恩,张文伟
  本次参展的6位艺术家作品风格迥异,“在地中心”希望通过种新的思路实现古今艺术的对话。
  孙新宇从日常的见闻中汲取营养,不断推进抽象形式与画面质地的探索。夏弢在北京以“喝酒”联系起来的社会关系让他面临回国后的另一种文化震撼,他将自己的生存境遇投射到创作当中。张文伟此次展出的作品以木纹为媒介勾连起古董器物与当代作品之间的关联。余乐恩的“海洋系列”用精巧的造型和对釉料的创新使用,创造出一个精美又活泼的海底世界。黄孙增的作品描绘室外的空间场域,树林,草丛,湖边,画面的荒凉映射着艺术家本人的现实生活。梁幸仪多在iPad上画画,在电子文件中实现画面的效果,再在画布上用绘画,喷枪拼贴等手段折腾成画面最后的样子,数字化消弭了中心的体验,手工痕迹和科技感的交织成为对时代现实的准确反馈。
其他文献
王静:您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颇具研究价值的“新刻度小组”成员,您今天的作品思维方式具有“新刻度小组”时期研究方向的延续性。因此今天的对话,我想从您的小组艺术创作开始,谈一谈“新刻度小组”的一些工作方式。当时是什么样的创作背景,“新刻度小组”的前身是“解析艺术”还是“触觉艺术”?  王鲁炎:“新刻度小组”的前身是“解析”,“解析”之前是“触觉艺术”。“新刻度小组”的理性艺术方向,与当时的非理性
期刊
伦敦最近有几个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活动和展览。在Hayward美术馆展出了“艺术的改变:来自中国的新方向”,展出汪建伟、段英梅、陈箴、顾德新、徐震、孙原&彭禹、没顶公司的作品。此展览由该馆主策展人Stephanie组织,前后来中国多次,走访艺术家,收集资料,为做准备累计18个月。开展后,受到广泛关注,但也有争议。最大争议来自《卫报》上发表的艾未未的一篇文章,该文对此展览进行了严肃批评,认为他们不代
期刊
90年代以来,在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解释时,我们遵循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方式。从“政治波普”艺术、“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到“艳俗艺术”。虽然这之后中国当代艺术也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她的相对权威的解释还没有形成。而此前的现实主义的解释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掩盖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另一面。这一面却是和艺术自身有关,她反映在最前面的呼声不是要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的一种组合游戏中,而是试图去追问一个永恒的主题
期刊
原弓的工作室地处繁华的上海市长宁区古北路附近,闹中取静。工作室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是在2006年由一座国营的三层厂房改建而成的,现与周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公房建筑和原居民互为邻里,友好相处。  工作室的一楼空间由装置制作实验室和影像室两部分组成;二楼为阅读资料库及会客间,阳光植物长廊是助手们偷闲谈情说爱之处;三楼曾经发生火灾烧毁,修复后现为仓库与几十只流浪猫的安居窝,因为过去曾想在工作室内举办一次
期刊
叶红杏(1972- )出生于中国广西,1995年毕业于广西桂林教育学院美术系,1998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高研班。在2006年中国新锐  艺术家大奖中,叶红杏的作品从1100余份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  被加利福尼亚的亚洲美术馆馆长及科隆艺博会的总监  选为中国TOP20的新锐艺术家之一。  最近,随着她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现代艺术馆、  上海多伦美术馆,第七届威尼斯国际雕塑装置“
期刊
智美
期刊
王宏州
期刊
趙强
期刊
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  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乌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个展:  2013年,“青春作伴一阴澍雨作品展”(唐山
期刊
孫子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