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对于提升大学生团队创业绩效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影响大学生创业团队合作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维的,除资金和创业环境这些外在因素,团队内部的创业资本也是重中之重。本文以大学生创业团队行为作为切入点,主要以研究创业团队心理和专业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行为的影响为主,结合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点,在大学生团队自主创业所倾向的领域研究,为创业团队的起步及发展提出建议并提出一系列创业心理模式,探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心理资本;教育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77.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其中很有兴趣的占31%,有创业实践的占13.4%,有创业计划的占60.2%。大学生创业团队认知推动创业团队研究,从关注团队行为理性化为团队认知理性化,揭示出团队行动背后所隐含的驱动机制和心理模式,逐渐成为创业学领域独立议题之一。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指出,中国青年创业相对于全员的创业活动更为活跃,在全球创业观察的70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在22位,活跃程度较高。近年来,我国青年创业团队大量涌现,但创业绩效与成功率却不容乐观,创业团体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旨在从调查数据中找到创业团队心理的共性与弊端,并指出大学生专业对其创业项目的帮助程度,更好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建设,大学教育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反馈思考,使专业基础知识能更好为学生服务,更具实际应用性。
此外,其创业团队是否能继续发展下去的不断改善。借助调查问卷,探查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细化分析专业对创业项目的影响程度,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主要有利于大学创业团队的构建并继续存活,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起步及发展提出建议。在大学生团队自主创业所偏好涉及领域的研究,提出一系列创业心理模式与专业搭配,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创业团队心理资本趋势分析及问题
(一)研究分析
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体在自我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一系列的积极心理能力,是组织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F.Luthans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将成为继传统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知识资本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后最具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本。主要包括信心(confidence)、乐观(optimism)、希望(hope)、韧性(resilience)。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考察团队或组织中的心理资本的增长显得尤为必要。美国学者 West 等人( 2009) 率先研究了团队层面的积极组织行为,研究发现,团队心理资本对团队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Walumbwa 等人( 2010) 进一步深化了团队心理资本的研究; Walumbwa 等人( 2011) 提出了集体心理资本的概念,认为集体心理资本包括集体效能感、期盼、集体乐观与豁达等四项积极心理状态。
(二)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诸多学者开始探究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例如,林萍从理论角度阐述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息息相关。励骅、曹杏田和吕兆华则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张玮等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信心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發现,研究者普遍认为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心理资本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是代际间物质生活条件差异在精神领域的折射。
(三)存在问题
创业信心缺乏。面对创新创业的大形势,大学生表现出创业热情不高。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顺风顺水,安于现状。创业意识不够。创业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48.23%的人对创业概念模糊,缺乏创业意识。
创业意志力薄弱。据调查数据显示,有35.71%的人在面对创业风险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害怕失败;有22.45%的人在创业时缺乏主见,在很多方面犹豫不决。
缺少创新精神。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据数据显示,大部分人都偏选风险较低的传统企业进行创业。如开厂开店等等,不敢冒险,缺乏创新精神。无疑,作为心理资本因素的个体心理资本与团队心理资本在创业团队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个体心理资本通过调节创业者的认知,引导个体的积极行为过程,继而改善个体及整个团队的绩效。反过来,团队心理资本诸要素通过调节效应,继而影响团队成员的个体心理资本,促使团队成员提升个体绩效。也就是说,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心理资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创业团队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使得心理资本形成螺旋。
三、团队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建设的影响
拥有积极心理资源也就是拥有了良好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具有更多的“潜在性”,但它们可以测量,开发和管理的心理状态。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有良好心理资本的成员会让团队有更好发展,让创业项目取得更加有效的业绩。
(一)良好的心理资本提供给团队成员强有力的支持
“小米”是国内知名创新型科技企业,其企业的产品概念是“为发烧而生”,引申含义也可用MI这个拼音作诠释:mission impossible。顾名思义,这个由8位创始人创办的企业公司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死磕到底也要达到预期效果。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团队充满斗志力呢?当团队成员们把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对目标有比较高的承诺并且目标成就是自我调节时,就很有可能实现绩效的提高。一个充满希望的创业团队可以充分激发内部成员的兴奋程度和探索精神,从而发挥整个团队的最优效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团队心理资本所发挥的正向作用。 (二)心理契约的断裂
团队成员情感融洽性会影响团队绩效,创业团队成员的相处融洽性会有利于创业的成功等。由职场排斥所引起的侮辱感、不受尊重感、愤怒感等低落情感融洽性的特征也对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而这些负面情绪都是个人不良心理素质产生的,这也论证了为何一个人产生的消极情绪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正常运作。就大学生而言,松散自由的校园生活环境容易造成大学生过于骄傲和依赖,看低基层创业,享受家庭和校园的宠爱,没有基本功还过于放纵自己,自制力低,容易被成功冲昏头脑,一遇挫折就悲观绝望,这些脆弱的心理都不利于创业团队的长期发展。
四、大学生专业影响团队的创业方向
(一)大学生依靠专业创业的优劣势
知识优势。大学生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是一个知识、智力和活力相对密集的群体,他们享受了专业领域的分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如计算机网络知识;活力优势。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心较强,对自己认准的事物会有激情去体验;创意优势。大学生有强的领悟力,自主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创意新颖,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快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
劣势。大学生的专业对创业发展有利有弊。由于学校管理存在封闭性,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他们在校学习多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尽管有的人利用兼职锻炼自己,但兼职经验和创业市场的经验不相适应,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缺乏经验是阻碍创业首要原因;创业注重复合型人才,要求善于整合多方面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手续、产品专利、财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沟通知识、心理知识等。有的学生在创业过程并不了解如何签协议、簽项目合同以及国家的基本优惠政策,有些同学创业计划书有所创新,但目的并不明确,目的明确的又不会写计划书,文字表达能力差。
(二)创业团队中大学生专业导向
经过分析大学生的专业对于创业发展的优劣势,我们可知,尽管大学生个人创业会有以上优势,但他们在专业知识、经验、时间、精力、资金等的限制,导致他们很难单独创业成功,所以团队创业便成为了大学生的首选。新东方的俞敏洪,他的团队成员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等人分别在出国咨询、基础英语、出版、网络等领域各尽所能,为新东方搭起了一条顺畅的产品链。徐小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的地理优势,开设了“美国签证哲学”课;王强是北大英语专业,他开创的“美语思维”训练法,突破了一对一的口语训练模式,大受欢迎;杜子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他制定了影响力较大的国内外语教学培训方法,充分利用自己学术所得为团队贡献力量。该团队的成功说明专业上的优势能化为团队创业的优势,利用好专业技能为创业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无一不说明专业决定这团队的创业导向。
(三)创业团队中大学生专业与创业相关性
根据2009年的统计,在全国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仅55.1%的人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有关,1.2%的人选择自主创业,28.6%的人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大多数原因是不喜欢、不认同自己的专业甚至觉得专业没前景而选择创业,他们认为创业可以扬长避短,避免专业局限,发挥自己其他优势,如吃苦耐劳、有团结协作精神等性格优势,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上海携程的季琦、沈南鹏、梁建章、范敏,他们都是硕士毕业,来自不同的专业,却都从事电子商务旅游业,一起自主创业。
总结:虽然大学生的专业对于创业发展有利有弊,但整体利大于弊,不过前提是在创业团队中,大学生专业的优势才能发挥到最大。
五、创业团队建设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潮涌现。但创业不是一蹴而就,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加上大学生创业环境特殊,初期市场多变、启动资金匮乏、创业事务繁多、存活压力巨大,因此,在组合成员创业时,仅仅考虑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或相关经验远远不够,综合考虑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其心理素质才是关键。
(一)提高团队成员心理资本。创业首要考虑团队成员每个人的利益,尽量取得每个团队成员家人朋友的支持,以此获得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团队成员的心理安全感,增强团队活力,提高团队满意度,使其表现出螺旋上升的积极趋势以及“传染性”。
(二)建立有效行动纲领和纪律制度。发展团队内部纪律性、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创业环境。即建立公平公正、奖惩分明、满足成员要求的行动纲领和纪律制度,尝试积极的工作绩效评估与激励体系,以此保障团队个人利益。
(三)专业知识支撑。文化水平、经济政治、个体行为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塑造了创业的内涵、功能与边界。对于高校教育和一般创业活动来讲,它体现所在社会关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人类行为复杂性的认知、区域文化差异性的理解,因此每个人的专业都可获得知识、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实践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对不确定性环境的适应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运用。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主打产品还有项目的专业知识,还需学好企业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创业重点的转移,继而及时更新、顺势调整专业知识;加强管理企业、对接社会、沟通用户的交往能力,摸索、理解、研究世界或国家经济发展走势的能力;多接触其他专业,关注专业在创业中发挥的作用,协调团队成员不同专业的优势;建立专业内大学生团队激励机制以及学习型团队,深入分析团队问题、解决纠纷,以推动和扩大大学生进行团队创业的规模。
六、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面临巨大挑战,提高创业团队的竞争力,解决团队存活压力必须创造性地寻找所需合作成员。然而,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伦理观念的不断变化加剧了市场份额的流失和人才获取的难度,这就需要创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而作为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心理资本是重要因素之一。创业团队想要成功组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主动与优势地位,必须善用心理资本理论,整合团队心理资本,并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发团队成员的心理资本,同时,创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反馈思考,专业知识应更好地为创业实践服务,更具实际应用性,心理与专业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展创业。
参考文献:
【1】陈忠卫,陈传明.创业团队、心理契约与企业家精神传承【D】.江苏南京.南京大学管理学院.2008.
【2】王亚维.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育的探索【D】.辽宁大连.大连大学实验中心.2017.
【3】张红丽,胡成林.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创业团队构建与开发【D】.新疆.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
【4】邓丽芳,傅星雅,谢凌玲.青年创业团队的纵向研究—特质组合对绩效的影响【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5.
【5】路桑斯.心理资本【M】.李超平.中国.路桑斯.2008.
【6】邓丽芳,傅星雅.创业团队心理相容性对绩效的影响机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
【7】李新荣,张苏,赵含笑.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来自北京市调查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市海淀区学院.2015.
【8】李 玲,王珊珊.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专业建设的影响【D】.辽宁 抚顺.沈阳工学院.2018.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心理资本;教育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77.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其中很有兴趣的占31%,有创业实践的占13.4%,有创业计划的占60.2%。大学生创业团队认知推动创业团队研究,从关注团队行为理性化为团队认知理性化,揭示出团队行动背后所隐含的驱动机制和心理模式,逐渐成为创业学领域独立议题之一。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指出,中国青年创业相对于全员的创业活动更为活跃,在全球创业观察的70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在22位,活跃程度较高。近年来,我国青年创业团队大量涌现,但创业绩效与成功率却不容乐观,创业团体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旨在从调查数据中找到创业团队心理的共性与弊端,并指出大学生专业对其创业项目的帮助程度,更好地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建设,大学教育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反馈思考,使专业基础知识能更好为学生服务,更具实际应用性。
此外,其创业团队是否能继续发展下去的不断改善。借助调查问卷,探查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细化分析专业对创业项目的影响程度,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主要有利于大学创业团队的构建并继续存活,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起步及发展提出建议。在大学生团队自主创业所偏好涉及领域的研究,提出一系列创业心理模式与专业搭配,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创业团队心理资本趋势分析及问题
(一)研究分析
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体在自我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一系列的积极心理能力,是组织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F.Luthans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将成为继传统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知识资本及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后最具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本。主要包括信心(confidence)、乐观(optimism)、希望(hope)、韧性(resilience)。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考察团队或组织中的心理资本的增长显得尤为必要。美国学者 West 等人( 2009) 率先研究了团队层面的积极组织行为,研究发现,团队心理资本对团队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Walumbwa 等人( 2010) 进一步深化了团队心理资本的研究; Walumbwa 等人( 2011) 提出了集体心理资本的概念,认为集体心理资本包括集体效能感、期盼、集体乐观与豁达等四项积极心理状态。
(二)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诸多学者开始探究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例如,林萍从理论角度阐述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息息相关。励骅、曹杏田和吕兆华则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张玮等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信心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可以發现,研究者普遍认为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心理资本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是代际间物质生活条件差异在精神领域的折射。
(三)存在问题
创业信心缺乏。面对创新创业的大形势,大学生表现出创业热情不高。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顺风顺水,安于现状。创业意识不够。创业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48.23%的人对创业概念模糊,缺乏创业意识。
创业意志力薄弱。据调查数据显示,有35.71%的人在面对创业风险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害怕失败;有22.45%的人在创业时缺乏主见,在很多方面犹豫不决。
缺少创新精神。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据数据显示,大部分人都偏选风险较低的传统企业进行创业。如开厂开店等等,不敢冒险,缺乏创新精神。无疑,作为心理资本因素的个体心理资本与团队心理资本在创业团队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个体心理资本通过调节创业者的认知,引导个体的积极行为过程,继而改善个体及整个团队的绩效。反过来,团队心理资本诸要素通过调节效应,继而影响团队成员的个体心理资本,促使团队成员提升个体绩效。也就是说,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心理资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创业团队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使得心理资本形成螺旋。
三、团队心理资本对创业团队建设的影响
拥有积极心理资源也就是拥有了良好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具有更多的“潜在性”,但它们可以测量,开发和管理的心理状态。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有良好心理资本的成员会让团队有更好发展,让创业项目取得更加有效的业绩。
(一)良好的心理资本提供给团队成员强有力的支持
“小米”是国内知名创新型科技企业,其企业的产品概念是“为发烧而生”,引申含义也可用MI这个拼音作诠释:mission impossible。顾名思义,这个由8位创始人创办的企业公司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死磕到底也要达到预期效果。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团队充满斗志力呢?当团队成员们把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对目标有比较高的承诺并且目标成就是自我调节时,就很有可能实现绩效的提高。一个充满希望的创业团队可以充分激发内部成员的兴奋程度和探索精神,从而发挥整个团队的最优效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团队心理资本所发挥的正向作用。 (二)心理契约的断裂
团队成员情感融洽性会影响团队绩效,创业团队成员的相处融洽性会有利于创业的成功等。由职场排斥所引起的侮辱感、不受尊重感、愤怒感等低落情感融洽性的特征也对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而这些负面情绪都是个人不良心理素质产生的,这也论证了为何一个人产生的消极情绪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正常运作。就大学生而言,松散自由的校园生活环境容易造成大学生过于骄傲和依赖,看低基层创业,享受家庭和校园的宠爱,没有基本功还过于放纵自己,自制力低,容易被成功冲昏头脑,一遇挫折就悲观绝望,这些脆弱的心理都不利于创业团队的长期发展。
四、大学生专业影响团队的创业方向
(一)大学生依靠专业创业的优劣势
知识优势。大学生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是一个知识、智力和活力相对密集的群体,他们享受了专业领域的分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如计算机网络知识;活力优势。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信心较强,对自己认准的事物会有激情去体验;创意优势。大学生有强的领悟力,自主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创意新颖,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快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
劣势。大学生的专业对创业发展有利有弊。由于学校管理存在封闭性,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他们在校学习多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尽管有的人利用兼职锻炼自己,但兼职经验和创业市场的经验不相适应,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缺乏经验是阻碍创业首要原因;创业注重复合型人才,要求善于整合多方面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手续、产品专利、财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沟通知识、心理知识等。有的学生在创业过程并不了解如何签协议、簽项目合同以及国家的基本优惠政策,有些同学创业计划书有所创新,但目的并不明确,目的明确的又不会写计划书,文字表达能力差。
(二)创业团队中大学生专业导向
经过分析大学生的专业对于创业发展的优劣势,我们可知,尽管大学生个人创业会有以上优势,但他们在专业知识、经验、时间、精力、资金等的限制,导致他们很难单独创业成功,所以团队创业便成为了大学生的首选。新东方的俞敏洪,他的团队成员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等人分别在出国咨询、基础英语、出版、网络等领域各尽所能,为新东方搭起了一条顺畅的产品链。徐小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的地理优势,开设了“美国签证哲学”课;王强是北大英语专业,他开创的“美语思维”训练法,突破了一对一的口语训练模式,大受欢迎;杜子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他制定了影响力较大的国内外语教学培训方法,充分利用自己学术所得为团队贡献力量。该团队的成功说明专业上的优势能化为团队创业的优势,利用好专业技能为创业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无一不说明专业决定这团队的创业导向。
(三)创业团队中大学生专业与创业相关性
根据2009年的统计,在全国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仅55.1%的人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有关,1.2%的人选择自主创业,28.6%的人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大多数原因是不喜欢、不认同自己的专业甚至觉得专业没前景而选择创业,他们认为创业可以扬长避短,避免专业局限,发挥自己其他优势,如吃苦耐劳、有团结协作精神等性格优势,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上海携程的季琦、沈南鹏、梁建章、范敏,他们都是硕士毕业,来自不同的专业,却都从事电子商务旅游业,一起自主创业。
总结:虽然大学生的专业对于创业发展有利有弊,但整体利大于弊,不过前提是在创业团队中,大学生专业的优势才能发挥到最大。
五、创业团队建设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潮涌现。但创业不是一蹴而就,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加上大学生创业环境特殊,初期市场多变、启动资金匮乏、创业事务繁多、存活压力巨大,因此,在组合成员创业时,仅仅考虑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或相关经验远远不够,综合考虑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其心理素质才是关键。
(一)提高团队成员心理资本。创业首要考虑团队成员每个人的利益,尽量取得每个团队成员家人朋友的支持,以此获得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团队成员的心理安全感,增强团队活力,提高团队满意度,使其表现出螺旋上升的积极趋势以及“传染性”。
(二)建立有效行动纲领和纪律制度。发展团队内部纪律性、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创业环境。即建立公平公正、奖惩分明、满足成员要求的行动纲领和纪律制度,尝试积极的工作绩效评估与激励体系,以此保障团队个人利益。
(三)专业知识支撑。文化水平、经济政治、个体行为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塑造了创业的内涵、功能与边界。对于高校教育和一般创业活动来讲,它体现所在社会关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人类行为复杂性的认知、区域文化差异性的理解,因此每个人的专业都可获得知识、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实践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对不确定性环境的适应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运用。
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主打产品还有项目的专业知识,还需学好企业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创业重点的转移,继而及时更新、顺势调整专业知识;加强管理企业、对接社会、沟通用户的交往能力,摸索、理解、研究世界或国家经济发展走势的能力;多接触其他专业,关注专业在创业中发挥的作用,协调团队成员不同专业的优势;建立专业内大学生团队激励机制以及学习型团队,深入分析团队问题、解决纠纷,以推动和扩大大学生进行团队创业的规模。
六、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业面临巨大挑战,提高创业团队的竞争力,解决团队存活压力必须创造性地寻找所需合作成员。然而,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伦理观念的不断变化加剧了市场份额的流失和人才获取的难度,这就需要创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而作为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心理资本是重要因素之一。创业团队想要成功组建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主动与优势地位,必须善用心理资本理论,整合团队心理资本,并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发团队成员的心理资本,同时,创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反馈思考,专业知识应更好地为创业实践服务,更具实际应用性,心理与专业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展创业。
参考文献:
【1】陈忠卫,陈传明.创业团队、心理契约与企业家精神传承【D】.江苏南京.南京大学管理学院.2008.
【2】王亚维.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育的探索【D】.辽宁大连.大连大学实验中心.2017.
【3】张红丽,胡成林.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创业团队构建与开发【D】.新疆.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
【4】邓丽芳,傅星雅,谢凌玲.青年创业团队的纵向研究—特质组合对绩效的影响【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5.
【5】路桑斯.心理资本【M】.李超平.中国.路桑斯.2008.
【6】邓丽芳,傅星雅.创业团队心理相容性对绩效的影响机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
【7】李新荣,张苏,赵含笑.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来自北京市调查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市海淀区学院.2015.
【8】李 玲,王珊珊.大学生创新创业对专业建设的影响【D】.辽宁 抚顺.沈阳工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