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此带动、促进和适应新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能力;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习欲望,就会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互动方式:
(1)辩论会。“道理愈辩愈明”,在学科教学中,我们提倡“三论”(讨论、争论、辩论)的学习方式,达到思维互补;对学生“两欢迎、三允许”就是欢迎质疑、欢迎争议,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创设民主氛围。对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让学生针锋相对,你说我说,各抒已见,如“要不要重建圆明园”“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是已过时了”“如何看基层选举中的拉票问题”等。
(2)撰写小论文、倡议书。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用思政学科的知识原理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用学科术语进行科学表述,能很好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促成知、情、意、行的统一。如讲“一国两制”时,针对两岸关系的新材料,让学生给台湾的中学生写一封信等。结合安全教育周要求,写一份加强安全防范的倡议书;针对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发一份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倡议。
(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作为社会学科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活动前,由教师限定或学生自己拟定一个调查课题,围绕主题,通过采访、查阅资料、问卷、实地考察、座谈会等搜集到一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撰写调查报告。这一过程是学生克服困难、思考分析、认识社会、合作学习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升华。
(4)模拟法庭。根据案例的来源,分三类进行活动:一是古案今审。案例来自文学作品中,如:为窦娥冤案平反,用《婚姻法》为梁祝申诉,胡人状告塞翁等;二是热点问题审判。对媒体报道的一些引起社会讨论的典型事例,进行法庭审理。如做好事反成被告,见义勇为索报酬等;三是“法眼”看身边事。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听到、碰到的一些问题用法理来处理。通过学生搜集案例,到引发讨论,到写诉讼状、角色扮演、法庭辩论、法庭调查、法庭宣判的系列活动,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性,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取得了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效果。
(5)编演小品。思想政治课尽管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但它包括的范围很广,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选取比较生动、适宜表演的内容指导学生编演小品来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由于内容来源于生活,演员来自学生,使同学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并通过合作制作道具、创作排练和表演的生生互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求知欲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例如,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中有关“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的内容时,老师指导学生自导自演了一个课本剧:《晏子使楚》。由这个小故事导入,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明白了自尊的人是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是一个达观者,充满智慧、幽默,最后总结出如何尊重他人。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教学效果。
(6)小组竞赛。由于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同学熟练掌握,每学完一课,就把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写成纸条,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抽签答题积分,使个体进取意识融入小组争光的竞争式答问之中,不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在上“市场经济”这一框内容时,针对知识点较多、较易的特点,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进行角逐,引起学生的竞争,开启学生的学习动机。
(7)角色互换。在课程内容中,有一些是理论性较浅、情节性较强的内容,可以打破一言堂,让学生上台去讲,鼓励听讲的同学踊跃发言,形成一种民主氛围。即使同学讲得不全面或讲错了,在总结时,不仅要肯定积极的方面,而且要其他同学补充,让同学们在课堂的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在备课、参与教学环节中学习方式就会向自主学习转变。
(8)时政评论。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了解时事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必要补充和升华。平时选用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事热点,配合课文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时向学生介绍中东战乱局势,以此与中国安定团结相对照,使学生对“稳定压倒一切”有更深刻的理解。或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性的提高。如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基本方针和方法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多次升息,发展“假日经济”,目的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这与基本路线中讲的“艰苦创业”是否矛盾?我国不断扩大开放,加入贸组织与“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否违背?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捷径,也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如何更好地造就下一代,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求。
(责任编辑 张晓燕)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学习能力;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是推动能力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习欲望,就会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互动方式:
(1)辩论会。“道理愈辩愈明”,在学科教学中,我们提倡“三论”(讨论、争论、辩论)的学习方式,达到思维互补;对学生“两欢迎、三允许”就是欢迎质疑、欢迎争议,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创设民主氛围。对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让学生针锋相对,你说我说,各抒已见,如“要不要重建圆明园”“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是已过时了”“如何看基层选举中的拉票问题”等。
(2)撰写小论文、倡议书。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用思政学科的知识原理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用学科术语进行科学表述,能很好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促成知、情、意、行的统一。如讲“一国两制”时,针对两岸关系的新材料,让学生给台湾的中学生写一封信等。结合安全教育周要求,写一份加强安全防范的倡议书;针对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发一份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倡议。
(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作为社会学科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活动前,由教师限定或学生自己拟定一个调查课题,围绕主题,通过采访、查阅资料、问卷、实地考察、座谈会等搜集到一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撰写调查报告。这一过程是学生克服困难、思考分析、认识社会、合作学习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升华。
(4)模拟法庭。根据案例的来源,分三类进行活动:一是古案今审。案例来自文学作品中,如:为窦娥冤案平反,用《婚姻法》为梁祝申诉,胡人状告塞翁等;二是热点问题审判。对媒体报道的一些引起社会讨论的典型事例,进行法庭审理。如做好事反成被告,见义勇为索报酬等;三是“法眼”看身边事。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听到、碰到的一些问题用法理来处理。通过学生搜集案例,到引发讨论,到写诉讼状、角色扮演、法庭辩论、法庭调查、法庭宣判的系列活动,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性,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取得了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效果。
(5)编演小品。思想政治课尽管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但它包括的范围很广,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选取比较生动、适宜表演的内容指导学生编演小品来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由于内容来源于生活,演员来自学生,使同学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并通过合作制作道具、创作排练和表演的生生互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求知欲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例如,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中有关“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的内容时,老师指导学生自导自演了一个课本剧:《晏子使楚》。由这个小故事导入,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明白了自尊的人是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是一个达观者,充满智慧、幽默,最后总结出如何尊重他人。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教学效果。
(6)小组竞赛。由于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同学熟练掌握,每学完一课,就把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写成纸条,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抽签答题积分,使个体进取意识融入小组争光的竞争式答问之中,不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在上“市场经济”这一框内容时,针对知识点较多、较易的特点,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进行角逐,引起学生的竞争,开启学生的学习动机。
(7)角色互换。在课程内容中,有一些是理论性较浅、情节性较强的内容,可以打破一言堂,让学生上台去讲,鼓励听讲的同学踊跃发言,形成一种民主氛围。即使同学讲得不全面或讲错了,在总结时,不仅要肯定积极的方面,而且要其他同学补充,让同学们在课堂的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在备课、参与教学环节中学习方式就会向自主学习转变。
(8)时政评论。国际国内重大时事政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了解时事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必要补充和升华。平时选用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事热点,配合课文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时向学生介绍中东战乱局势,以此与中国安定团结相对照,使学生对“稳定压倒一切”有更深刻的理解。或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性的提高。如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基本方针和方法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多次升息,发展“假日经济”,目的是“刺激消费,拉动经济”,这与基本路线中讲的“艰苦创业”是否矛盾?我国不断扩大开放,加入贸组织与“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否违背?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捷径,也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如何更好地造就下一代,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求。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