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概论课课堂教学的“环形模式”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传统的教、学、练、考的“线性模式”,提出围绕问题,解决问题,互动探究的“环形模式”。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看书研究、讨论交流、情感碰撞、思想激发等方法,使每个人都可能既是学生,又是教师;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美学知识不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带有生命,富有感情,充分体现这一教学模式的人本主义思想。
  关键词:线性模式;环形模式;交互平台;探讨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5-0098-03
  如何在大学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探究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品格?笔者以美学概论课堂教学为例,提出了“课本是地图,教师是向导,学生是探索者”的教学原则,并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线性模式”改为“环形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独立学习、探索学习、交流互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了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平台,在这样一个交互平台上,每个人都能围绕课程中心内容畅所欲言,平等自由地交流。
  一、“环形模式”教学的特点
  所谓“环形模式”教学,是针对传统的“线性模式”教学而言的。“线性模式”的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教学方式的统一性,教学效果的标准化,学生就像自动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是同一种模型,一个规格,以单一的“线性”的方式制作出来的。“线性模式”的教学适应于过去资源匮乏、信息单一、地域封闭的环境,具有知识传递的明确性、单一性、稳定性等特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已经让知识传播变得快捷、高效、无处不在。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习者,有着更丰富、更精彩、更个性、更生动的生命体验[1],教育的过程就是把这些体验激发出来,传达出来,通过交流互动体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每个学生的价值得到了实现,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研究,提出了教学的“环形模式”。
  “环形模式”的教学是针对无所不在的信息和个性化的学生而言的。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作业复习考试这样的流程,而是把课堂变成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舞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是自主地、平等的,同时,又是交流的、互动的。“环形模式”的教学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创新性的特点,在大学的人文类课堂教学上,实施环形模式教学,能有效地贯彻学科的学术性,探索性,创新性,充分体现其人文精神。从“线性模式”到“环形模式”的转变,使美学课堂教学产生了质的飞跃,使长期以来困扰在教学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美学概论课堂教学“环形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机结合
  通过电影、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聚焦现实生活中色彩斑斓的“美”的现象,运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加以探讨和研究。真正实现课本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学生学习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2]
  (二)个体思考和集体互动有机结合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从本质上讲,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情感世界。美学概论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让课堂学习成为一个开放的、活跃的互动平台,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整个课堂就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大舞台。
  (三)学生探索和教师指导有机结合
  一个好的教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教授了多少,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教学的目的不是给予学生现成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从问题中来,学习的乐趣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来,从而真正体现出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魅力所在。
  (四)课程论文和学术探讨有机结合
  人文素质类课程的特点就在于它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功利与非功利相结合,几乎每节课的教学都充满了问题和困惑,而这些问题和困惑不仅能写成课程论文,还可不断积累成为学术探讨的话题,为学生将来的毕业论文做准备,为他们今后在生活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担当打下良好的基础。[3]
  二、“环形模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流程
  (一)创设探索交流的平台
  在“环形模式”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美学概论课的课本为地图,通过多媒体和手机网络,选择和甄别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汇聚到课堂上来,充实了美学概论的相关知识,打破了台上与台下、老师与学生、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界限。整个课堂成为了一个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探索交流平台。
  (二)开展课堂辩论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展开辩论,才能使抽象的美学知识鲜活生动,富有情感。但学生一开始并不会主动参与,个别学生还对这种方式产生怀疑和抵触心理。对此,笔者先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想法传达给学生,并且提出一些困惑让学生与笔者一起探讨,学生开始有了想法,个别学生主动讲自己的观点,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有时课堂的争论很激烈,有时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反应出乎教师意料之外,而这样的时候,往往是学生积极性最高,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三)检验学习成效
  学期结束的考察作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一个“美的展示”,内容形式不限,把自己在生活中最感动、最能体现生命自由、创造的东西表现出来;二是写一篇关于美学学科的论文,在学术层面上对美学学科涉及到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由于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培养了一定的探讨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情感,捕捉心灵的律动。在学期结束的“美的展示”环节中,学生制作的PPT和各种表演展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亲情、爱情、友情之美;山水、自然、生态之美;艺术创意、文学语言、生活情趣之美都在作品的展示中有所体现。可以说,“美”熔铸在了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三、“环形模式”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知识来源于问题,问题产生学问”。学生首先熟悉课本知识,再借阅参考书籍,收集网上资料,经过了充分准备后进行课堂讨论,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美的现象和误区进行辩论。上课的原则是:课本是地图,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探索者。每个人既是导演又是观众,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和运用者,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和满足。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以美学概论课为例,开学的头几节课,并不是由老师讲授什么是美学?美学课的基本原理、方法是什么?而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美”出发,让大家思考思考自己心目中的“美的形象”、“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关于“美”你能够提出些什么问题。因为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限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带着问题看书学习,不再把课本上的内容作为标准答案死记硬背,而是以课本为核心,在老师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启迪心灵,情感升华
  美是什么?美是自然,美是自由,美是心灵深处的感动。正因为美没有定论,所以每个人都能是美的欣赏者和创造者。每个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情感,捕捉心灵的律动,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好,从而培养了对美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对美学理论也有了一定的兴趣。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是生命力的彰显和感动,人的生命历程,正是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每个人都是“美”的创造者,都可以传递发自内心的感动——这正是美学课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在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美学的理论启迪心灵,美学的实践让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思想情感的提升。[4]
  圆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图形,宇宙万物的生物圈在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圆,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自由和平等的,才能保证这个圆,既可以运动,又可以停止;周而复始,勇往直前。“环形模式”教学,就是这样一个丰满的、运动的圆,圆上的每个人围绕着一个圆心,自由、平等地互动交流。
  “环形模式”教学融问题教学,启发教学、互动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学术品德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训练为一体,打破台上与台下,老师与学生,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界限,不仅解放了教师,使教师从站在讲台上独自表演的“演员”,变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导演”;而且解放了学生,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思考者和创造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杨平.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转换[J].美与时代,2003(6):5-8.
  [2]万平,冯乃光.关于网络课程“美学概论”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2-3.
  [3]张一玮.《艺术概论》和《美学概论》:两门大学基础课教学的若干主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5):3-4.
  [4]郭玉生.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三创”教育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9):2-3.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s a linear model of teaching、learning、 practicing、testing.While another model of raising questions,thinking,reading and researching,discussing and communicating,emotional impact,inspired thinking is called “ring model”,which is an interactive inquiry-based teaching method that focuses on problem solving.In such a “ring model”,everyone may not only be students,but also teachers;not only be the one who raises questions,but also the one who solves problems.Knowledge is no longer stiff dogma,but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that full of life and inspiration.
  Key words:linear model;ring model;interactive platform;discuss the exchange
  责任编辑徐晶
其他文献
《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系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刘东皇副教授之专著,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该著作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从中国经济高出口(高不了)、高投资(不能高)和低消费(低的居民消费)的宏观背景下,研究中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效应和扩大居民消费途径。在扩大居民消费的问题上基于居民不敢消费、不能消费、不愿消费的考虑从未来不确定性、收入分配和公共支出三个视角系统地分析
期刊
摘要:本研究利用SECCLE和IBNC的口语语料库以连接词为例,对中国大学生口语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考察,以管窥中国学生口语语篇的构建能力和实际水平。研究发现,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总体上过度使用连接词,甚至有误用的情况存在。通过对一些常用连接词的使用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在连接词使用习惯上与本族语者有显著差异,使用种类较单一,口语的规范性还很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语口语的语篇构建能力还有
期刊
摘要:“左”右错误倾向都会危及党的事业。社会生活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界定“左”右倾向的标准具有多维性,如时间维度的“超越”与滞后、立场维度的坚持与发展、策略维度的斗争与联合等。正确对待和及时纠正“左”右错误倾向,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条件,也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左”右错误倾向;多维思考;思想路线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
期刊
摘要: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缺乏。为此,应以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为切入点,通过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创造外部支撑性环境及提倡反思实践等措施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标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赵怀玉,清代著名文人,“毗陵七子”之一,工诗古文词。《五世手迹跋》是其缕述祖德的一篇长文,字里行间,跃动着欲传先祖懿德嘉行之拳拳之心。赵怀玉另有一定数量的述祖诗文,于中可见其对待先祖的荣光与骄傲、守护与振拔的动力,还有挥之不去的压力与焦虑。其述祖诗文,提供了多种考察角度,从文学的角度看,其渊源流变值得关注;从历史的角度,家族私史与官史的关系颇堪玩味;从社会学的角度,可思考个体与家族的关系。 
期刊
摘要: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颜色用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楼梦》前后两部分在颜色用词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配对样本T检验;颜色;显著性;差异;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O2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5-0045-04  一、问题的提出  《红楼梦》[1]是我国历史最具文学价值的小说之一,是四大名著之首。历史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不断增长,在世界总出口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变化,汇率变动对外贸商品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选取1998—2013年江苏省出口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三种不同种类的商品出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及非市场机制GDP进行协整分析
期刊
摘要:科马克·麦卡锡乃极具人文情怀之作家,其“边境三部曲”蕴含深刻的生态人文主义思想。其书写自然是对自然之怀念,其歌咏自然则是对工业文明破坏人类家园之反思;其对生命之关爱与敬畏并将之扩展到自然万物,既凸显人类之伦理责任,亦说明人类与自然乃道德之共同体;其诗意栖居之思意味着自由与守护、与万物共处。麦卡锡生态人文主义思想将自然纬度纳入人文主义精神之中,更有益于解决当下人类所面临之环境危机与生态灾难等问
期刊
摘要: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了解常州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现状,并归纳其特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辅导活动,凝练家庭教育服务团队,创新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促使其高水准地融入城市生活与学习。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行为;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
期刊
摘要:范画一直被视为是幼儿美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关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宜出示范画,这引发了一线教师的困惑。离开范画的美术创作过程活动将如何组织?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对幼儿美术创作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提供支持来帮助幼儿从“依赖范画”转向“自主创作”,以期给广大幼儿美术工作者以借鉴。  关键词:艺术表现;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