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年的第三学期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就业率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具有办学特色的第三学期又开始了,我厂又有幸接待了一批实习生。这使我厂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是2008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和平机器有限公司夹模具分公司给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一封表扬信。
每年的6月末至8月中旬,正是全国各大高校放暑假的日子,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学生却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第三学期”。为了秉承“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校训,2003年,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提出变每学年两个学期为三个学期,将每年的6至8月设置为独立的实践教学学期,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课堂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零距离。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对于第三学期,一开始许多学生并不适应,老师们也有一些不理解,因为第三学期会带来影响假期休息,增加学习、工作任务和难度等问题。但学院领导经过认真研讨得出结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使教学实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动态的能力结构,而不是静态的知识水平,学生既要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又要适应技术更新和岗位迁徙的需要。第三学期旨在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是学生融入社会的最佳切入点。
从力排众议、艰难实施,到有口皆碑、慕名而来,“第三学期”已经成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打造先进办学理念的一个品牌。在2008年第三学期中,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共建立了367个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基地由本市扩展到全国;有28个专业实现了顶岗带薪实习,464名学生享受500—1500元不等的薪酬;有184名大二学生达成就业意向,部分大一学生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实现“订单培养”;在第三学期中,坚持专业实习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邀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一方面展示学生的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使实习单位进一步了解学生,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在第三学期中,学生收获了丰硕的实习成果,学生开发、完成的部分作品或被实习单位采用,或参加省级创作展,或作为教具使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通过辛勤劳动与真诚付出换来的精神嘉奖使学生备受鼓舞、受益匪浅。在第三学期中,学生进入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体验到了就业竞争的压力,观念发生了改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5年的第三学期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学校连续三年就业率在92%以上。事实证明,“第三学期”已经成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第三学期的管理机制
6月以来,外语系文秘专业06级学生邵冬然和其他两位同学一直在华威实业有限公司实习。这已是她所经历过的第二个“第三学期”了。在这一次的实习中,她所负责的工作是协助公司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近期主要工作则是整理包括华威实业有限公司下设的4个隶属公司(华威大厦、华威冷库、华威水泥厂、华威经贸)的档案。她说:“档案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区分材料、筛选材料到确定材料是否有价值等一系列工作程序不能有任何马虎差错。”
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邵冬然对每一个实习工作都很认真,很投入,对第三学期的学习目的有着很清晰的认识。这得益于学校制定了各学年度第三学期教学目标:大一第三学期,通过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熟悉职业环境,了解本专业岗位所需技能要求,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自身素质与社会所需的差距,在职业环境中找到努力方向、感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大二第三学期,通过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素质与社会所需的差距,完成专业岗位定向,基本掌握本专业岗位所需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领悟诚信等优秀品质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大三第三学期,通过实习,使学生能顺利适应职业环境,熟练掌握本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具有明显的专业特长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具有岗位迁徙能力和岗位创新能力。
与一般的暑期打工实习不同,学校认为,第三学期不是自发的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而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管理过程,学生具有顶岗工作的“岗位人员”和完成学校制定的实践教学任务书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双重身份,因此第三学期必须具有系统、完整的管理机制,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并按学期式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因此,由学校教务处制定了通用能力实习大纲,各系的专业负责人制定专业能力实习大纲。在此基础上,各专业负责人编排各年级的实习任务书,内容包括通用能力实习任务和若干项专业能力实习任务。与此同时,学校着手建立了第三学期教学组织机构,建立了专、兼职教师合作教学的机制,成立了实习队、实习小组,并建立了实习队长负责制。另外,还建立了第三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检查,确保教学质量,由教务处组织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建立实习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校领导走访实习基地制度。
共赢第三学期
“在华威实习,我们经历了很多事,也学会了很多知识,我们感觉在这里积累的经验非常珍贵,虽然时间不长,但感受很深,相信毕业以后步入社会时,这些职场经验将使我们受益匪浅。”像邵冬然一样,“酸甜苦辣皆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已是学生参加第三学期后的共同感受。按照惯例,每当第三学期结束,各系(班)都要组织召开总结会。在今年的总结会上,商务英语专业071班郭成安同学表示,同学们在不同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工作流程虽然不同,但大家同样都有所收获并且成长了很多。的确,在第三学期,学生参加的是“真刀真枪”的实际工作,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岗位技能。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市场的需求和职业的竞争,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做人和做事道理应用到实践中,历练了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对专业与职业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更加珍惜自己选择的职业和岗位。
对于学校来说,实施第三学期后,学校提高了专业建设对市场的适应程度,原来已设置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自动淘汰,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一些新专业新岗位也应运而生;促进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坚持能力和课程的对应性,并在课程内容上坚持整合思想,坚持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以实践操作训练为主的原则,从而使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适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使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学期还探索了一种产学合作的模式,学生和教师在第三学期中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人力支持提供了条件,实现了校企双赢,使产学合作有了生命力。学生社会实习岗位适宜采取就近原则,这就促进学校找准与地方经济建设或行业需求的结合点,有利于促进地方行业、企业对高职技术人才的理性选择,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开展第三学期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统筹各行业的力量,采取措施、制定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学合作教育,建立一批产学研合作教育社会实习基地,以供当地高职院校共同使用,帮助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短缺、实践环节薄弱及学生就业问题。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具有办学特色的第三学期又开始了,我厂又有幸接待了一批实习生。这使我厂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是2008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和平机器有限公司夹模具分公司给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一封表扬信。
每年的6月末至8月中旬,正是全国各大高校放暑假的日子,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学生却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第三学期”。为了秉承“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校训,2003年,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提出变每学年两个学期为三个学期,将每年的6至8月设置为独立的实践教学学期,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课堂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零距离。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对于第三学期,一开始许多学生并不适应,老师们也有一些不理解,因为第三学期会带来影响假期休息,增加学习、工作任务和难度等问题。但学院领导经过认真研讨得出结论: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使教学实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动态的能力结构,而不是静态的知识水平,学生既要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又要适应技术更新和岗位迁徙的需要。第三学期旨在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是学生融入社会的最佳切入点。
从力排众议、艰难实施,到有口皆碑、慕名而来,“第三学期”已经成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打造先进办学理念的一个品牌。在2008年第三学期中,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共建立了367个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基地由本市扩展到全国;有28个专业实现了顶岗带薪实习,464名学生享受500—1500元不等的薪酬;有184名大二学生达成就业意向,部分大一学生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实现“订单培养”;在第三学期中,坚持专业实习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邀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一方面展示学生的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使实习单位进一步了解学生,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在第三学期中,学生收获了丰硕的实习成果,学生开发、完成的部分作品或被实习单位采用,或参加省级创作展,或作为教具使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通过辛勤劳动与真诚付出换来的精神嘉奖使学生备受鼓舞、受益匪浅。在第三学期中,学生进入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体验到了就业竞争的压力,观念发生了改变,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5年的第三学期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学校连续三年就业率在92%以上。事实证明,“第三学期”已经成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第三学期的管理机制
6月以来,外语系文秘专业06级学生邵冬然和其他两位同学一直在华威实业有限公司实习。这已是她所经历过的第二个“第三学期”了。在这一次的实习中,她所负责的工作是协助公司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近期主要工作则是整理包括华威实业有限公司下设的4个隶属公司(华威大厦、华威冷库、华威水泥厂、华威经贸)的档案。她说:“档案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区分材料、筛选材料到确定材料是否有价值等一系列工作程序不能有任何马虎差错。”
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邵冬然对每一个实习工作都很认真,很投入,对第三学期的学习目的有着很清晰的认识。这得益于学校制定了各学年度第三学期教学目标:大一第三学期,通过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熟悉职业环境,了解本专业岗位所需技能要求,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使学生了解自身素质与社会所需的差距,在职业环境中找到努力方向、感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大二第三学期,通过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素质与社会所需的差距,完成专业岗位定向,基本掌握本专业岗位所需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领悟诚信等优秀品质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大三第三学期,通过实习,使学生能顺利适应职业环境,熟练掌握本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具有明显的专业特长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具有岗位迁徙能力和岗位创新能力。
与一般的暑期打工实习不同,学校认为,第三学期不是自发的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活动,而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管理过程,学生具有顶岗工作的“岗位人员”和完成学校制定的实践教学任务书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双重身份,因此第三学期必须具有系统、完整的管理机制,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并按学期式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因此,由学校教务处制定了通用能力实习大纲,各系的专业负责人制定专业能力实习大纲。在此基础上,各专业负责人编排各年级的实习任务书,内容包括通用能力实习任务和若干项专业能力实习任务。与此同时,学校着手建立了第三学期教学组织机构,建立了专、兼职教师合作教学的机制,成立了实习队、实习小组,并建立了实习队长负责制。另外,还建立了第三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检查,确保教学质量,由教务处组织期初、期中、期末三次教学检查;建立实习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校领导走访实习基地制度。
共赢第三学期
“在华威实习,我们经历了很多事,也学会了很多知识,我们感觉在这里积累的经验非常珍贵,虽然时间不长,但感受很深,相信毕业以后步入社会时,这些职场经验将使我们受益匪浅。”像邵冬然一样,“酸甜苦辣皆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已是学生参加第三学期后的共同感受。按照惯例,每当第三学期结束,各系(班)都要组织召开总结会。在今年的总结会上,商务英语专业071班郭成安同学表示,同学们在不同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工作流程虽然不同,但大家同样都有所收获并且成长了很多。的确,在第三学期,学生参加的是“真刀真枪”的实际工作,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岗位技能。学生亲身感受到了市场的需求和职业的竞争,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做人和做事道理应用到实践中,历练了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对专业与职业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更加珍惜自己选择的职业和岗位。
对于学校来说,实施第三学期后,学校提高了专业建设对市场的适应程度,原来已设置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自动淘汰,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一些新专业新岗位也应运而生;促进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坚持能力和课程的对应性,并在课程内容上坚持整合思想,坚持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以实践操作训练为主的原则,从而使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适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使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学期还探索了一种产学合作的模式,学生和教师在第三学期中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人力支持提供了条件,实现了校企双赢,使产学合作有了生命力。学生社会实习岗位适宜采取就近原则,这就促进学校找准与地方经济建设或行业需求的结合点,有利于促进地方行业、企业对高职技术人才的理性选择,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开展第三学期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统筹各行业的力量,采取措施、制定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学合作教育,建立一批产学研合作教育社会实习基地,以供当地高职院校共同使用,帮助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短缺、实践环节薄弱及学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