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赋能型”管理者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赋能,赋予“能量”与“能力”之谓也。学校秉持“人”“暖”“林”三字管理秘诀,从生态、生机、生长三方面着力,通过文化愿景培塑、机制平台优化、课题项目卷入等路径,实施“赋能型”管理,将为学校教育、师生发展赢来更多生机。
  关键词:文化赋能;愿景赋能;自我赋能;赋能他人;项目赋能;科研赋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A-0037-03
  赋能,赋予“能量”与“能力”之谓也。能量,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实则有迹可循:它藏在学校的文化、习惯、结构、机制、工作的流程里,藏在校园的空间与功能布局、美的场景营造、学习型组织、研究型团队的建设里,藏在精神充电、愉悦关系、减少无效会议、无效讲授、无效制度、无效活动等行动细节里。
  如何关注积极能量场营建、学会认知唤醒、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施正向引领?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洛小)的管理团队,以“人、暖、林”三字为管理要义和追求,即每一位管理者,心中装着“人”,人是管理的最高目的;践行一个“暖”字,管理即服务、激活、赋能与托举,让人暖心,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成事 成人”;管理工作,如同打造一片“生命的林子”,在这片林子中,“树与林同在”,既有“树”的各美其美,又有“树与树”之间的成人之美,更有“树与林”之间的美美与共、彼此成就。具体而言,我们从营建生态、注入生机、促进生长三大方面,实施“赋能型”管理。
  一、文化赋能、愿景赋能——营建学校文化生态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学校文化,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塑造每一个成员。
  百年洛小,坚定地将贤达文化(启发心智、引导向善为“贤”;顺应规律、随化至贤为“达”)作为立校哲学,贤达文化的承袭与核心是贤人,贤达文化的精神是流动与进化,贤达文化的时代土壤是现代奋进精神,贤达文化的未来在于以贤育贤,不断传续。办学哲学清晰后,我们进一步从办学定位、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多个维度,开展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多回合的深入追问、探讨,形成了学校文化的理念系统架构。学校以“随化至贤”为校训,以“聚贤成社,洛泽童年”为核心表达,遵循“教以贤、学以达”的办学理念,厚植“惟真·乐教·率导·养才”之教风、培塑“从善·博学·笃行·成才”之学风,全力以赴办一所随化育贤、协力共达的百年名校,聚贤能之人,育未来人才,培养“精气日足、德才渐进”的尚贤少年。
  贤达文化及办学愿景的确立,使洛小师生拥有了共同的“瞭望方向”,它有形无形地渗透于学校的物型环境和标志性活动之中。校门口,不锈钢大型雕塑发出热情的“世纪之邀”,“随化至贤”校训印章无声地传递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操场上,“身心舒展、精神明亮、智慧颖悟、人格站立”的标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学区,内容丰富的“校史连廊”诉说着百年洛小自强不息、蓬勃发展的创造史;“阅读长廊”感召着莘莘学子徜徉书海,在书香中浸润童年、充盈生命;“津梁桥”在默默诉说躬耕实践、甘为人梯、教人渡人的快乐;“惠风小道”“日知亭”“书山有路”等学习场景体现了互动、体验和展示的学习理念。学生在“优谷朗读亭”内诵读诗文、提升情怀,在“运河文化长廊”中探寻文脉、砥砺品格,在科技长廊学习社区中实践探索、求知创新……
  如果说,环境的力量在于“濡染”,那么,制度及行动的力量则在于“塑型”。我们出台“尚贤教师”“尚贤少年”修养守则、培养方案,开展“尚贤少年”“尚贤教师”“尚贤组室”年度评比、表彰活动,推进“探索者讲堂”“崇文尚贤·沐浴书香”系列读书活动,开展尚贤少年探运河、尚贤少年说校史、尚贤少年“诵读学传”等活动,使学校文化入耳、入脑、入心,最终以一种集体意识和行动方式弥漫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二、自我赋能、赋能他人——为学校管理注入生机
  学校管理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管理的全部努力,是为了激发每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管理工作要源源不断焕发出生机,离不开培养一支既能“自我赋能”又能“赋能他人”的中层管理队伍。
  中层队伍的“自我赋能”,重在葆有旺盛的学习力,通过持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更新思维模式,优化管理素养,升级“操作系统”,不断提升教育专业影响力;同时,以各自的条线分管工作为“岗位练兵场”,不断修炼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反思力、策划力和创新力。我们开展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做赋能型管理者”等系列研修,力促中层管理干部队伍从事务思维向学术思维、固定型思维向成长型思维、单兵作战思维向合作共赢思维、割裂思维向系统思维进行转型升级,并尝试在各自的管理工作中培养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好习惯。
  中层队伍的“赋能他人”,则要在优化机制、搭建平台和彼此托举上着力。以教学管理为例,如何变行政命令为专业引领,让教学管理的重心着力于研究并解决教学问题、共享并创生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在“考核工作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如何推进”“学科活动如何设计”等方面尝试变革机制、搭建平台。
  考核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如何变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等教学常规考核为“赋能型”考核?我们的做法有:变考核为研究,开展家常课集体听评研,教导处提前一周指定教材,教研组内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人人参与,学科组内开放式听课,学术委员会骨干教师全程卷入、组织评研;变考核为展示,一年级开展情境模块游考、综合素质汇报演出,其他各年级展出个性化作文集、童书、优秀作业、免试学生作品成果展等;变考核为提炼分享,请常规表现出色、学习习惯优秀的班级和学生介绍做法,分享经验,互学共享。   高品质的教研活动,对教师而言,是专业唤醒、能力升级、能量积蓄和彼此赋能的最佳载体。所以我们着力打造校本教研、校际联盟、省市名师工作室研修等层级递进的教研平台,有力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采用“专题引领—问题剖析—课例打磨—经验分享—学术点睛”深度研修模式,让教师团队合理分工、深度卷入,在学科研讨情境中同生共长;校际联盟活动、省市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对外示范辐射展示活动等则让教师拥有了更高的学术平台和更宽的学术视野,在学习研究与观点碰撞、交流分享与比较思辨中不断历练、更新和发展。
  在学科活动设计上,我们强调教学要凸显学科特色、彰显学科魅力、强化学生参与展示,营造仪式感。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等重大学科活动节,为学生构建了丰富多元的活动场、学习场、展示场和生长场。
  三、项目赋能、科研赋能——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持续生长,离不开真实教育场景中的问题聚焦、问题研究及解决。将问题提炼成课题,凝聚为项目,引领教师用教科研的思维和方法,展开问题剖析—文献研读—对话专家—实施架构—路径设计—行动研究—反思提炼的过程性研究,是对教师最好的赋能。
  我校推出尚贤教师成长“五字诀”:读、研、写、讲、创,编制《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教师成长增值表》,从阅读进阶、项目卷入、写作留痕、讲述精进、课堂(课程)创生五方面对老师提出具体要求,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真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阅读与研究、教学与写作、课堂与课程等相互融合,深入钻研,为自己的成长助力、赋能。
  如围绕我校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儿童具身学习的实践研究”,教师们梳理离身学习与具身学习在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人际关系、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差异,归纳具身学习体知性、情境性、动态性、生成性、高效性等本质特点,提炼出具身学习的操作要素——解放儿童身体、创设学习情境、创生学习经验、变革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改造学习环境、建立学习机制等,有力地推动了具身学习的课堂样态建构、主题活动设计以及支持系统建设,以一种更契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新型学习范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融入项目或课题研究,能让教师从“座中学”变为“做中学”,从“一人学”变为“一起学”,从“碎片学”变为“系统学”,且学、思、研、建高度融合,积极转化,实现了“原视界”与“现视界”的“视界融合”,不断建立起更高水平的“新视界”。
  做“赋能型”管理者,赋个人及团队以“能量”,使之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有热情、有信念、有状态;赋个人及团队以“能力”,使之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有方法、有水平、有效果;赋个人及团队以好的“环境”,使“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有机会、有条件、有支持。
  責任编辑:颜莹
  收稿日期:2021-07-14
  作者简介:李勤,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187 )校长、党支部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以及文化认知、文化理解、文化表达和文化迁移四个维度,研制调查问卷。通过对2507份学生问卷、439份教师问卷分析,师生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认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认同度都比较高,但也反映出诸如制度带有一定的强制化倾向性、教学行为存在“学为教让步”的倾向性、精神文化存在浮于表面的倾向性以及学校课程设置带有成人化倾向性、课堂教学还存在“一讲
摘要:作后指导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教在儿童的起点上。课堂要关注语言形式,更要围绕习作主题的要素,设计结构化任务,指导儿童写好同类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儿童练习的时间,重视儿童自我评价和修改,从夸习作走向夸儿童,让儿童真正爱上习作。  关键词:作后指导;儿童习作;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1B-0066-03  笔者
【项目简介】   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是苏州市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学校。从2013年起,学校立足乡情,不断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研学旅行活动,致力于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游中学、行中研”的研学旅行模式。2017年6月,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行走课程:研学旅行中的品格提升”。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根植吴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挥各联盟校的德育优势,依托中小学综合实
摘要:苏州的劳动教育以朴素、低调、坚韧的样态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长期以来,苏州的劳动教育坚持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劳动观念,激发劳动情感;在基地活动中开展劳动实践,获得职业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操作技能,提升劳动能力;在特色建设中涵育劳动素养,优化劳动品质,逐步走向新常态。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育样态;文化积淀  中图分类号:C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如何向教育智库转型是目前教育研究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共建“南京教育智库”暨“新時代基础教育科研的使命”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主要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科研的内涵与使命以及现代教育智库的定位与特点、研究内容与工作重点、发展与期待等议题展开讨论,对南京教育智库建设与新时代教科研品质提升有很大的助益。  关键词:南京教育智库;基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转型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0-0027-03  沈柏平,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苏派盆景造型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WBFF世界盆景友好联盟中国区执委、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赏石分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培训中心技术总监、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市盆景协会副会长等。创办现代盆景俱乐部,任董事兼技术总监。受聘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
摘要:通过概述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内涵和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和结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结构;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102-03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初次就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可以引导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带得走的学习能力。以《黄鹤楼送别》教学为例,课前运用思维导图预学,可以呈现已知与未知;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研学,可以丰富学习内容;课后运用思维导图延学,可以建构整体知识框架。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习力;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B-0
摘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深度融合实践研究,从培养形式、课程建构、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和教学实施等方面不断拓展校企沟通渠道,共建基地,提升质量,打造令学生终身受益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63-03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
摘要: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力量。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层原动力,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内在凝聚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通过聚焦“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助推“三段五步式”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涵养大气”的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有效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践行“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的学校文化理念。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观;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