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予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引导和启发,并反复训练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本文结合自己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根据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谈谈对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传统教学 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培养创造性人才更是时代的要求。中学物理学科本身特点决定了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师,毫无理由回避积极寻找、探索一条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新路子。中学生的创造性是对中学生的成长而言的。重点应放在对其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上,而不在于对科学发现有多大的贡献。本文结合自己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根据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谈谈对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学物理传统教学的弊端。由于长期以来落后教学思想的影响和中学各门学科实行孤立教学的模式,使得中学物理教学产生了许多弊端。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陈旧、落后。中学物理教材对现代科技、物理前沿知识反应滞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与之相联系的新思维、新方法很少能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反映,物理教材缺少物理知识在现代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技术革新中的作用等内容。
(2)中学各种知识相互脱节,物理学与数学、化学、地理学等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得每一学科的教学都留下一批知识的空隙和有待深入认识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过分追求高考升学率,偏重知识传授,忽视高考不考的学科,再加之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造成知识局限。这与各学科综合交叉、整体化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不利于整体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
二、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更新。
为了适应全球综合科学的飞速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从中学基础学科开始,抓好学科综合的改革,以解决当前中学教育的弊端。根据我国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一要确保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单科教学系统,不打破原有的学科结构,避免学科重组可能带来的混乱:二要通过交叉、渗透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各门学科中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得到综合性的运用,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运用己知知识和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产品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利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新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发明,对性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后者主要是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的。但目前的教学只是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得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物理创造教育的内容。
物理创造教育的内容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不仅仅是学习前人的思维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展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设计创造教育内容时,首先要注意调整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的处理和加工,遘择利于开展创造性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创造型教学程序,使教材为创造教育服务。其次注意选编习题,即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或设计富有启发创造性的应用题、综合题、扩散性练习,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注意收集、编制物理史实资料.结合教学内容,吸收物理学史料和最新科技信息,提练、加工、编制短小精悍的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记或最新科技成果材料,通过讲座和指导学生阅读或穿插于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四、物理创造教育的途径和实施形式。
(1)创造教育的途径。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意识。志向是内在的強大动力,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创造志向,是实施创造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注意发掘学生创造意识的因素,积极培植、引导和鼓励,发挥主体的创造积极性。
(2)创造教育的实施形式。课堂教学形式。一是追踪发现式。教师选择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发现事例,经简化、设计,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只是介绍结论如:高一物理第二章的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高二物理第四章的法拉第在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和安培“安培定律”的基础上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高二物理第九章的玻尔建立玻尔原子模型的过程。这样做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发现”或“创造”,但教师引爹学生在短期内做了科学家多年呕心沥血才做成的事,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科学家那种奋发探索、勇于献身、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从中也学到了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思路。二是思路导引式,即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思路。
(3)课外活动形式。专题讲座式。专题讲座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开设“思维课”,给学生通俗而详细地讲一些科学思维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能。二是举办物理学史报告、讨论会,指导学生深入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如本校请创造专委会的陈锦涛老师到学校为全体师生作有关发明创造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参加省青科教协的创造发明班等等。创造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因此,教师的任务也应当是明确的,那就是要积极投身到创造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大潮中去,勇敢地做创造教育的弄潮儿,为促进我国创造教育体制的早日成熟、健康发展贡献自己能够贡献的聪明才智。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它决不是通过几节课,几次活动就能开发和成功培养出来的,它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开展的过程。教师在优化学生的创新环境,提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传统教学 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培养创造性人才更是时代的要求。中学物理学科本身特点决定了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师,毫无理由回避积极寻找、探索一条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新路子。中学生的创造性是对中学生的成长而言的。重点应放在对其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上,而不在于对科学发现有多大的贡献。本文结合自己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根据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谈谈对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学物理传统教学的弊端。由于长期以来落后教学思想的影响和中学各门学科实行孤立教学的模式,使得中学物理教学产生了许多弊端。
(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陈旧、落后。中学物理教材对现代科技、物理前沿知识反应滞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与之相联系的新思维、新方法很少能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反映,物理教材缺少物理知识在现代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技术革新中的作用等内容。
(2)中学各种知识相互脱节,物理学与数学、化学、地理学等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得每一学科的教学都留下一批知识的空隙和有待深入认识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过分追求高考升学率,偏重知识传授,忽视高考不考的学科,再加之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造成知识局限。这与各学科综合交叉、整体化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不利于整体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
二、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更新。
为了适应全球综合科学的飞速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从中学基础学科开始,抓好学科综合的改革,以解决当前中学教育的弊端。根据我国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一要确保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单科教学系统,不打破原有的学科结构,避免学科重组可能带来的混乱:二要通过交叉、渗透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各门学科中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得到综合性的运用,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是运用己知知识和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产品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利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新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发明,对性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后者主要是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的。但目前的教学只是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和研究得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很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物理创造教育的内容。
物理创造教育的内容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不仅仅是学习前人的思维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展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设计创造教育内容时,首先要注意调整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的处理和加工,遘择利于开展创造性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创造型教学程序,使教材为创造教育服务。其次注意选编习题,即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或设计富有启发创造性的应用题、综合题、扩散性练习,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注意收集、编制物理史实资料.结合教学内容,吸收物理学史料和最新科技信息,提练、加工、编制短小精悍的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记或最新科技成果材料,通过讲座和指导学生阅读或穿插于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四、物理创造教育的途径和实施形式。
(1)创造教育的途径。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意识。志向是内在的強大动力,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创造志向,是实施创造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注意发掘学生创造意识的因素,积极培植、引导和鼓励,发挥主体的创造积极性。
(2)创造教育的实施形式。课堂教学形式。一是追踪发现式。教师选择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发现事例,经简化、设计,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只是介绍结论如:高一物理第二章的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高二物理第四章的法拉第在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和安培“安培定律”的基础上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高二物理第九章的玻尔建立玻尔原子模型的过程。这样做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发现”或“创造”,但教师引爹学生在短期内做了科学家多年呕心沥血才做成的事,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科学家那种奋发探索、勇于献身、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从中也学到了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思路。二是思路导引式,即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思路。
(3)课外活动形式。专题讲座式。专题讲座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开设“思维课”,给学生通俗而详细地讲一些科学思维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能。二是举办物理学史报告、讨论会,指导学生深入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如本校请创造专委会的陈锦涛老师到学校为全体师生作有关发明创造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参加省青科教协的创造发明班等等。创造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因此,教师的任务也应当是明确的,那就是要积极投身到创造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大潮中去,勇敢地做创造教育的弄潮儿,为促进我国创造教育体制的早日成熟、健康发展贡献自己能够贡献的聪明才智。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它决不是通过几节课,几次活动就能开发和成功培养出来的,它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开展的过程。教师在优化学生的创新环境,提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