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影视剧中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噱头,强调阶层间差距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其“艺术化”地夸张所谓社会现实,挑逗受众的阶层敏感意识,以获得关注度和收视率。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热播电视剧《欢乐颂》为例,分析探讨影视剧阶层观念对受众在价值观、消费观、婚恋观、就业观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望可以为影视剧创作中的阶层刻画尺度提供參考。
近段时间文学作品翻拍热不断升温,许多网络热门小说被搬上电视荧屏,其中内容、制作水平良莠不齐。许多歪曲历史、传递负面价值观的泛娱乐化作品,充斥着影视剧市场。《欢乐颂》作为其中较为优秀的作品,虽然在阶层问题上引发了很大讨论,但凭借着原著粉丝的支持、强大的明星阵容和较为精良的制作水准,高举着“现实主义”的大旗,在收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关注度越高,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就会越大。正如有学者曾提出,电视剧作为当代最有效的叙述形式,也是当代的“说书人”。它正是以现代媒介的方式,重现了说书人的角色。它通过故事给予所谓常识性的日常生活以逻辑,而这个逻辑背后是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所以,当剧中人物设置阶层分化严重,剧情中又不断展示、强调所谓精英阶层坐拥特权与广大中间阶层摸爬滚打却难晋升间的差距,争议就会出现。当这种文本内容被创作团队冠以“现实再现”当今社会现象的同时,经过电视媒介的传播,跳脱文本意义,单就受众影响上讲,无形间将社会潜在矛盾放大,将阶层差异具象化地夸张呈现,对受众的认知和行为上都将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影视剧中阶层差异的体现
近些年,国内电视剧越来越强调对于阶层差异的描写,利用阶层对于钱、权的差距和冲突营造戏剧效果。
(一)强调“金钱至上”观念
影视剧中拜金主义思想的渗透,近年来愈演愈烈,大有主流趋势。《欢乐颂》中曲筱绡身为私营企业主阶层,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展现她的财富实力,习惯用钱摆平一切事情。例如,她将名片偷塞给白主管,稍加利益诱惑便使邱、白二人分手。而樊胜美、邱莹莹等中间阶层,因为家庭的缘故也将钱看得至关重要,透射出强烈的拜金心理。影视剧中金钱至上的观念,滋生不同阶层之间财富差距的无力感。
(二)渗透“权利为王”观念
《欢乐颂》中对于精英阶层的特权进行了强化渲染,剧中主角拥有广泛的人脉圈、利益网,肆意享受着超越现实社会公平的权利。例如,曲筱绡在地下车库发现安迪所开的车是保时捷911限量版的时候,因为好奇便利用阶层内的资源,一个电话便可以轻易调查出车主的详细情况。这种阶层内部利益交换、权利共享,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剧中多次强化阶层间所享权利的优势,无形中强化了受众对社会公平程度的焦虑。有学者研究得出,当今社会阶层存在意识被迅速强化,人们逐渐明显地甚至是强烈地感受到了阶层差别与社会不平等的存在。阶层存在意识被迅速强化。不可否认,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对贫富和阶层差距已经做到清楚的感知,国家也做着积极的调控,但是影视剧对此的艺术夸张会加剧社会的不安心理。
二、阶层观念产生的影响
太过鲜明的阶层设定,虽然可以带来很强的剧情矛盾冲突,使电视剧更具可看性,但是将对受众潜移默化间产生一系列不可控的影响。
(一)影响价值观
当今的影视剧中,充斥着对名牌奢侈品的追逐,这一部分源于制片方为追求回报而进行的广告植入,另一部分则纯粹是编剧为塑造阶层人物差距而运用的一个表现手段,不管是哪种原因都会错误引导青年受众的消费观。当这样一部“现实”的电视剧出现时,受众会自觉选择自身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即将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与自身所处阶层相联系。受众会联想到自身也是满怀抱负、奋斗努力却买不起更高阶层群体眼中的“鸽笼”大的一间房,无形间加强了自身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更有甚者,受众会给自己的惰性心理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想要突破阶层隔断太难,努力也无计可施。无论是哪一种想法都与媒体艺术本应要传达的积极理念不相符。影视剧应该宣传的是阶层不是固化的,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其背后的努力,创造条件改变既有的阶层属性,使受众观看后可以消减对权力不公平的焦虑。
(二)影响消费观
《欢乐颂》中出现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几乎每一个场景都有不同的品牌出现。剧中樊胜美作为低阶层代表,也会购买大量超A货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品位。影视剧中传达的这种追求名牌的享乐观念和只有名牌才可以彰显品位的过激暗示,对于受众的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近年来新闻中多次报道大学生为享受高阶层的奢侈生活,深陷低门槛高额贷骗局。这是一种一味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正如罗杰·西尔弗斯通所说,“电视融入日常生活的明显之处在于:它既是一个打扰者也是一个抚慰者,这是它的情感意义”。这也提醒电视剧制作者应该守住底线,把握情感、认知意义,合理植入品牌广告,角色的形象塑造也要更趋理性化、积极化。
(三)影响婚恋观
影视剧中婚恋观的刻画朝向功利化方向发展,经过艺术化手法呈现出的“拟态现实”,对受众人际交往、配偶选择上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电视剧带给人们很多感官上的娱乐,一种日常生活无法领略的空间,但是也会放大人们对社会公平的焦虑,放大人们的欲望。《欢乐颂》中,樊胜美作为一心渴望以婚姻为筹码,向上爬升从而获得更高阶层身份的“凤凰女”,她出身农村,取得学历后在大城市打拼奋斗,实属不易。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对配偶的要求特别高,这种社会小范围存在的现象通过影视剧的艺术化表现变得更加露骨。生活中确实有一心想嫁给“面包”的女性,她们渴望通过婚姻飞上枝头变凤凰,获得更高的阶层地位。大学生群体经过十几年的学校学习生活,与社会脱节,经验断层,影视剧中描写的社会现象,很轻易就可以混淆其视听,让其误以为社会大环境便是如此,这会助推本就浮躁、蠢蠢欲动、想着“学的好不如嫁得好”的年轻人的拜金心理。影视剧作为受众面积极广的传播媒介,更多的应该传达婚姻的建立不应该基于纯粹化的利益关系,应该强调“家”的观念,以爱为基础,守护婚姻的本质和道德的底线。
(四)影响就业观
影视剧中的人物大多拥有轻松光鲜又高薪的职业,拥有办公条件优越、领导同事友善的完美工作。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工作并非如此完美。在社会急速变革的漩涡里,普通人在许多现实面前常呈现某种无力感,产生生存与身份的焦虑。传统的、稳定的、核心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信仰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近年来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攀升,2016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人次,就业难度、竞争压力愈来愈大。其中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大,是导致就业率走低的一大原因。而这种期望很多来自电视剧中塑造的完美工作的憧憬,以致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与实际能力不对称,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要求太高。越是沉浸在幻想中,毕业生越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中。在浮躁与焦虑中,很多毕业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干脆在家“啃老”。而找到工作的这部分群体同时希望可以像影视剧中刻画的人物一样,晋升迅速、薪水翻倍。但现实情况则是已经找到工作的应届生当中,近四成的人没有储蓄,过着典型的“月光”生活。种种数据表明实际生活中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这与影视剧中塑造的相距甚远。所以,未来影视剧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多元化的现实状况,在理解、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创作剧本作品,以引导式的姿态向受众传达理性的就业价值观。
三、结语
社会阶层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不需要忽略这种存在,营造同质化的缺乏现实基础的艺术剧本,但并不鼓励以强调、夸张阶层存在而博取眼球取得高收视率。影视艺术的媒体影响力对于受众的影响,值得每位编剧思考,社会需要正能量的作品,受众也渴望看到更多优秀作品出现在荧幕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电视人有责任、有使命努力为受众创造出精品力作,从而引导受众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广西艺术学院)
近段时间文学作品翻拍热不断升温,许多网络热门小说被搬上电视荧屏,其中内容、制作水平良莠不齐。许多歪曲历史、传递负面价值观的泛娱乐化作品,充斥着影视剧市场。《欢乐颂》作为其中较为优秀的作品,虽然在阶层问题上引发了很大讨论,但凭借着原著粉丝的支持、强大的明星阵容和较为精良的制作水准,高举着“现实主义”的大旗,在收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关注度越高,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就会越大。正如有学者曾提出,电视剧作为当代最有效的叙述形式,也是当代的“说书人”。它正是以现代媒介的方式,重现了说书人的角色。它通过故事给予所谓常识性的日常生活以逻辑,而这个逻辑背后是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所以,当剧中人物设置阶层分化严重,剧情中又不断展示、强调所谓精英阶层坐拥特权与广大中间阶层摸爬滚打却难晋升间的差距,争议就会出现。当这种文本内容被创作团队冠以“现实再现”当今社会现象的同时,经过电视媒介的传播,跳脱文本意义,单就受众影响上讲,无形间将社会潜在矛盾放大,将阶层差异具象化地夸张呈现,对受众的认知和行为上都将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影视剧中阶层差异的体现
近些年,国内电视剧越来越强调对于阶层差异的描写,利用阶层对于钱、权的差距和冲突营造戏剧效果。
(一)强调“金钱至上”观念
影视剧中拜金主义思想的渗透,近年来愈演愈烈,大有主流趋势。《欢乐颂》中曲筱绡身为私营企业主阶层,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展现她的财富实力,习惯用钱摆平一切事情。例如,她将名片偷塞给白主管,稍加利益诱惑便使邱、白二人分手。而樊胜美、邱莹莹等中间阶层,因为家庭的缘故也将钱看得至关重要,透射出强烈的拜金心理。影视剧中金钱至上的观念,滋生不同阶层之间财富差距的无力感。
(二)渗透“权利为王”观念
《欢乐颂》中对于精英阶层的特权进行了强化渲染,剧中主角拥有广泛的人脉圈、利益网,肆意享受着超越现实社会公平的权利。例如,曲筱绡在地下车库发现安迪所开的车是保时捷911限量版的时候,因为好奇便利用阶层内的资源,一个电话便可以轻易调查出车主的详细情况。这种阶层内部利益交换、权利共享,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剧中多次强化阶层间所享权利的优势,无形中强化了受众对社会公平程度的焦虑。有学者研究得出,当今社会阶层存在意识被迅速强化,人们逐渐明显地甚至是强烈地感受到了阶层差别与社会不平等的存在。阶层存在意识被迅速强化。不可否认,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对贫富和阶层差距已经做到清楚的感知,国家也做着积极的调控,但是影视剧对此的艺术夸张会加剧社会的不安心理。
二、阶层观念产生的影响
太过鲜明的阶层设定,虽然可以带来很强的剧情矛盾冲突,使电视剧更具可看性,但是将对受众潜移默化间产生一系列不可控的影响。
(一)影响价值观
当今的影视剧中,充斥着对名牌奢侈品的追逐,这一部分源于制片方为追求回报而进行的广告植入,另一部分则纯粹是编剧为塑造阶层人物差距而运用的一个表现手段,不管是哪种原因都会错误引导青年受众的消费观。当这样一部“现实”的电视剧出现时,受众会自觉选择自身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即将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与自身所处阶层相联系。受众会联想到自身也是满怀抱负、奋斗努力却买不起更高阶层群体眼中的“鸽笼”大的一间房,无形间加强了自身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更有甚者,受众会给自己的惰性心理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借口:想要突破阶层隔断太难,努力也无计可施。无论是哪一种想法都与媒体艺术本应要传达的积极理念不相符。影视剧应该宣传的是阶层不是固化的,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其背后的努力,创造条件改变既有的阶层属性,使受众观看后可以消减对权力不公平的焦虑。
(二)影响消费观
《欢乐颂》中出现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几乎每一个场景都有不同的品牌出现。剧中樊胜美作为低阶层代表,也会购买大量超A货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品位。影视剧中传达的这种追求名牌的享乐观念和只有名牌才可以彰显品位的过激暗示,对于受众的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近年来新闻中多次报道大学生为享受高阶层的奢侈生活,深陷低门槛高额贷骗局。这是一种一味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正如罗杰·西尔弗斯通所说,“电视融入日常生活的明显之处在于:它既是一个打扰者也是一个抚慰者,这是它的情感意义”。这也提醒电视剧制作者应该守住底线,把握情感、认知意义,合理植入品牌广告,角色的形象塑造也要更趋理性化、积极化。
(三)影响婚恋观
影视剧中婚恋观的刻画朝向功利化方向发展,经过艺术化手法呈现出的“拟态现实”,对受众人际交往、配偶选择上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电视剧带给人们很多感官上的娱乐,一种日常生活无法领略的空间,但是也会放大人们对社会公平的焦虑,放大人们的欲望。《欢乐颂》中,樊胜美作为一心渴望以婚姻为筹码,向上爬升从而获得更高阶层身份的“凤凰女”,她出身农村,取得学历后在大城市打拼奋斗,实属不易。这类人最大的特点是对配偶的要求特别高,这种社会小范围存在的现象通过影视剧的艺术化表现变得更加露骨。生活中确实有一心想嫁给“面包”的女性,她们渴望通过婚姻飞上枝头变凤凰,获得更高的阶层地位。大学生群体经过十几年的学校学习生活,与社会脱节,经验断层,影视剧中描写的社会现象,很轻易就可以混淆其视听,让其误以为社会大环境便是如此,这会助推本就浮躁、蠢蠢欲动、想着“学的好不如嫁得好”的年轻人的拜金心理。影视剧作为受众面积极广的传播媒介,更多的应该传达婚姻的建立不应该基于纯粹化的利益关系,应该强调“家”的观念,以爱为基础,守护婚姻的本质和道德的底线。
(四)影响就业观
影视剧中的人物大多拥有轻松光鲜又高薪的职业,拥有办公条件优越、领导同事友善的完美工作。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工作并非如此完美。在社会急速变革的漩涡里,普通人在许多现实面前常呈现某种无力感,产生生存与身份的焦虑。传统的、稳定的、核心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信仰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近年来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攀升,2016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人次,就业难度、竞争压力愈来愈大。其中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大,是导致就业率走低的一大原因。而这种期望很多来自电视剧中塑造的完美工作的憧憬,以致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与实际能力不对称,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要求太高。越是沉浸在幻想中,毕业生越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中。在浮躁与焦虑中,很多毕业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干脆在家“啃老”。而找到工作的这部分群体同时希望可以像影视剧中刻画的人物一样,晋升迅速、薪水翻倍。但现实情况则是已经找到工作的应届生当中,近四成的人没有储蓄,过着典型的“月光”生活。种种数据表明实际生活中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这与影视剧中塑造的相距甚远。所以,未来影视剧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多元化的现实状况,在理解、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创作剧本作品,以引导式的姿态向受众传达理性的就业价值观。
三、结语
社会阶层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不需要忽略这种存在,营造同质化的缺乏现实基础的艺术剧本,但并不鼓励以强调、夸张阶层存在而博取眼球取得高收视率。影视艺术的媒体影响力对于受众的影响,值得每位编剧思考,社会需要正能量的作品,受众也渴望看到更多优秀作品出现在荧幕上。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电视人有责任、有使命努力为受众创造出精品力作,从而引导受众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