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现代化时代,必然要有相应较高素养的人才跟进。学科核心素养就在这种环境中“萌芽而扎根生成”。一个初中生是否具有核心素养,是左右其未来发展的重大要素。如何利用有限教学资源,立足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是语文教师需要践行的重要“课题”。在新时代教育下,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如何从七年级开始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实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本文作了以下研究。
一、确定七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对“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个大的转折——要面对新教材、新教法、新语文思维方式。要培养七年级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老师应主动做好与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减少新旧知识、教法的巨大“落差”,让其更有信心学习好语文,更有动力学好语文。七年级语文统编教材内容,有描绘绚丽多姿的四季美景、有抒发亲人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有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经历,其内容丰富且有教育意义。七年级新生一入学,在第一节课上,笔者就把六大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和“学会学习”,确定为七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与此同时,结合教材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适当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生活”和“生活实践”等方面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积极“开发”教材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内容
首先,“人文底蕴”素养。《散步》,内容虽是一家三代人日常散步的分歧,平淡无奇,但流淌着中国式浓浓的亲情,彰显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第一张极具“人文底蕴”的名片。《黄河颂》,民族存亡,热血男儿,“马革裹尸”,抗日卫国,烽火燃烧,诗人立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目睹渔民搏击风浪,歌声荡气回肠,萦绕心头,于是深情向黄河母亲“表白”,写了此颂歌。此颂歌完美展示了中华民族巨龙般的英雄形象,坚韧不拔,这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第二张极具“人文底蕴”的名片。《陋室铭》,简陋的屋子,“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德馨”这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第三张极具“人文底蕴”等。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发”这些课文中的“人文底蕴”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责任担当”的素养。七年级教材所选的诗词、散文、名著等,不仅含有丰厚的文学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可让学生体会教材中优秀历史人物的情感。以最鲜明的情感为突破口,培养其“责任担当”素养。曹操《观沧海》一诗,古人常云:“诗言志”,此诗虽全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诗人大获全胜,心情欢愉,壮心在胸,班师回朝,登高山望远海,挥毫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这是一种“建功立业”的“责任担当”等。这些所选取的典型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担当,并教会应如何去当担。如今,初中生因应试教育被迫接受知识而觉得阅读枯燥无味,应积极“开发”教材中所蕴含“责任担当”素养内容。
再次,“学会学习”的素养。教材中的读书方法很散,分布在导言、习题、名著导读中。特别是名著导读,都以选文介绍该名著的阅读方法。七年级上册阅读方法——朗读、诵读、默读、速读、跳读;七年级下册阅读方法——精读、熟读、略读、比较阅读、浏览。在课程上,教师可安排自己阅读分享课,简要介绍给学生:在阅读这部名著基本情况、采用某阅读方法,重点放在提示读“这一类书”的基本方法,以便有动力去感受阅读的“悦”。如学习名著导读《西游记》,备课时笔者就把教学重点定在教会学生跳读与精读。学生根据读书目的尝试运用这两种方法,提高读书效率,更让学生学会阅读。之后,检验“读书”成果,举办“学会阅读”报告会,让学生自己组织筹办。不论哪种读书活动,都让学生自己评与议,并做好相关记录。交流中,学生知不足,又能获新知,习得好的读书方法,从而巩固阅读兴趣,向更深层次地“学会学习”迈进。
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借助教具直观教学。以语文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只关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学生感触往往不深,效益也不高,久而久之就产生厌学情绪。如何让学生永保“新鲜感”,又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就是变革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渲染气氛,图文并茂,演示教材中所描述的抽象场面,揭示人物心理历程,展示教材上学生未曾到过的景点……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人底蕴丰厚,可从中培养“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如把黄河、老山界、关东平原的图片或影片,展示给学生,领略祖国奇丽风光,从内心激发爱国之情;讲授曹操击垮乌桓、红军翻越老山界,展示相关地图,把战争路线指明给学生,从学习中受到教益。
第二,正面诱导。世界万物需要温暖阳光,语文课堂更需要正能量,弘扬正能量,以德树人。七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精确而显明地跟学生传扬传统美德。将中华民族素有的“助人”的品质,通过具体事例,以小见大表现出来,培养学生此意识。例如,七年级学生间,常出现“事不关己”冷漠现象,教學《驿路梨花》一文时,课堂上笔者利用主题内容,因势而导精心安排一个拓展延伸环节——要不要搀扶摔倒的老人。笔者在“感恩的心”纯音乐作为背景,动情朗读诗歌《爱心》,情感渲染引入主题。全班各小组先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意见。共同讨论,启发学生认真思考,教师正面诱导,让他们自觉培养高尚情操,为“宣传中华传统美德”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三,情感熏陶,情贵于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身边事物、现象和喜欢的活动入手,或运用语文相关材料,辅之以情感渲染,熏陶学生,引起共鸣。如通过讲述屈原投江、文天祥不屈、毛泽东奉献等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学生在心上先萌发报国情怀,有初步的复兴我中华责任担当意识。或者,结合具体情境,精心设计某语文活动,注重情感熏陶,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笔者举办“爱国诗词朗诵会”,邀请其他班语文科代表当评委,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爱国的诗词,选好背景音乐,比赛时有技巧的抒发情感,一起感受爱国情怀。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一线教师作为执行层,需要对其理念、方法、技术甚至案例理解到位了,才能执行到位。有针对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知易行难的事。七年级语文教学是最直接的途径,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多渠道拓展培养方式,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
[2]王雯佳.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中华少年,2017(28):58-59.
一、确定七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对“小升初”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个大的转折——要面对新教材、新教法、新语文思维方式。要培养七年级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老师应主动做好与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减少新旧知识、教法的巨大“落差”,让其更有信心学习好语文,更有动力学好语文。七年级语文统编教材内容,有描绘绚丽多姿的四季美景、有抒发亲人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有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经历,其内容丰富且有教育意义。七年级新生一入学,在第一节课上,笔者就把六大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和“学会学习”,确定为七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与此同时,结合教材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适当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生活”和“生活实践”等方面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积极“开发”教材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内容
首先,“人文底蕴”素养。《散步》,内容虽是一家三代人日常散步的分歧,平淡无奇,但流淌着中国式浓浓的亲情,彰显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第一张极具“人文底蕴”的名片。《黄河颂》,民族存亡,热血男儿,“马革裹尸”,抗日卫国,烽火燃烧,诗人立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目睹渔民搏击风浪,歌声荡气回肠,萦绕心头,于是深情向黄河母亲“表白”,写了此颂歌。此颂歌完美展示了中华民族巨龙般的英雄形象,坚韧不拔,这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第二张极具“人文底蕴”的名片。《陋室铭》,简陋的屋子,“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德馨”这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第三张极具“人文底蕴”等。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发”这些课文中的“人文底蕴”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责任担当”的素养。七年级教材所选的诗词、散文、名著等,不仅含有丰厚的文学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可让学生体会教材中优秀历史人物的情感。以最鲜明的情感为突破口,培养其“责任担当”素养。曹操《观沧海》一诗,古人常云:“诗言志”,此诗虽全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诗人大获全胜,心情欢愉,壮心在胸,班师回朝,登高山望远海,挥毫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这是一种“建功立业”的“责任担当”等。这些所选取的典型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担当,并教会应如何去当担。如今,初中生因应试教育被迫接受知识而觉得阅读枯燥无味,应积极“开发”教材中所蕴含“责任担当”素养内容。
再次,“学会学习”的素养。教材中的读书方法很散,分布在导言、习题、名著导读中。特别是名著导读,都以选文介绍该名著的阅读方法。七年级上册阅读方法——朗读、诵读、默读、速读、跳读;七年级下册阅读方法——精读、熟读、略读、比较阅读、浏览。在课程上,教师可安排自己阅读分享课,简要介绍给学生:在阅读这部名著基本情况、采用某阅读方法,重点放在提示读“这一类书”的基本方法,以便有动力去感受阅读的“悦”。如学习名著导读《西游记》,备课时笔者就把教学重点定在教会学生跳读与精读。学生根据读书目的尝试运用这两种方法,提高读书效率,更让学生学会阅读。之后,检验“读书”成果,举办“学会阅读”报告会,让学生自己组织筹办。不论哪种读书活动,都让学生自己评与议,并做好相关记录。交流中,学生知不足,又能获新知,习得好的读书方法,从而巩固阅读兴趣,向更深层次地“学会学习”迈进。
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借助教具直观教学。以语文老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只关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学生感触往往不深,效益也不高,久而久之就产生厌学情绪。如何让学生永保“新鲜感”,又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就是变革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渲染气氛,图文并茂,演示教材中所描述的抽象场面,揭示人物心理历程,展示教材上学生未曾到过的景点……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人底蕴丰厚,可从中培养“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如把黄河、老山界、关东平原的图片或影片,展示给学生,领略祖国奇丽风光,从内心激发爱国之情;讲授曹操击垮乌桓、红军翻越老山界,展示相关地图,把战争路线指明给学生,从学习中受到教益。
第二,正面诱导。世界万物需要温暖阳光,语文课堂更需要正能量,弘扬正能量,以德树人。七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精确而显明地跟学生传扬传统美德。将中华民族素有的“助人”的品质,通过具体事例,以小见大表现出来,培养学生此意识。例如,七年级学生间,常出现“事不关己”冷漠现象,教學《驿路梨花》一文时,课堂上笔者利用主题内容,因势而导精心安排一个拓展延伸环节——要不要搀扶摔倒的老人。笔者在“感恩的心”纯音乐作为背景,动情朗读诗歌《爱心》,情感渲染引入主题。全班各小组先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意见。共同讨论,启发学生认真思考,教师正面诱导,让他们自觉培养高尚情操,为“宣传中华传统美德”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三,情感熏陶,情贵于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身边事物、现象和喜欢的活动入手,或运用语文相关材料,辅之以情感渲染,熏陶学生,引起共鸣。如通过讲述屈原投江、文天祥不屈、毛泽东奉献等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学生在心上先萌发报国情怀,有初步的复兴我中华责任担当意识。或者,结合具体情境,精心设计某语文活动,注重情感熏陶,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笔者举办“爱国诗词朗诵会”,邀请其他班语文科代表当评委,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爱国的诗词,选好背景音乐,比赛时有技巧的抒发情感,一起感受爱国情怀。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一线教师作为执行层,需要对其理念、方法、技术甚至案例理解到位了,才能执行到位。有针对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知易行难的事。七年级语文教学是最直接的途径,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多渠道拓展培养方式,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
[2]王雯佳.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中华少年,2017(2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