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兰仕老总通过不断写信——送信,再造“情感资源”,在企业内营造出血浓于水的感情氛围。
由于在格兰仕总裁办工作,常常有朋友问我:“梁总平时有什么爱好?比如打高尔夫?比如旅游什么的?”每次我都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根据我对董事长梁庆德、执行总裁梁昭贤的了解,他们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爱好。但这样的回答往往又不能使喜欢刨根问底的朋友满意。经过近3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了“德叔”与“贤哥”的一个独特爱好:写信。
再造“情感资源”
可口可乐前首席营销官齐曼写过一本《首席营销官的忠告》:一个公司的广告有50%是浪费的,但首席营销官常常不知道浪费在哪里。因此,齐曼提出了一个观点:营销无处不在,一切皆可传播。从两位梁总身上,我看出“广告的漏斗”在哪里。
如果说企业是由同心圆构成,那么同心圆的第一层就是股东与员工,第二层就是各级供应商与经销商,第三层就是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由于受流行的理论诱导,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犯“王明主义”错误,片面地照搬照套西方营销理论,天上打广告,地面铺通道,舍得在央视一掷千金争标王,舍不得花点小钱给员工发个小红包,给员工家属写封慰问信,最后大把大把的银子花了,市场占有率还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内部营销做得不够。
营销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面对内部,要营造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一块是面向市场,要提高竞争力和战斗力。营销的科学与艺术就是掌握好“度”,如果将资源过多投放到外部市场,失去内部员工的支持,即使能轰轰烈烈领先一时,也难以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中国的家电企业竞争激烈,所有的企业都感到资源不足,但普遍忽视一种“再生资源”——情感资源。如何再造“情感资源”?格兰仕两位梁总就是通过不断写信——送信,不断地给员工、营销人员、商家输送信心,将心比心,以情换情,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血浓于水、情深似海的感情氛围。
给感情一个“保温瓶”
执行总裁梁昭贤可以说是一个写信的“偏执狂”:营销团队在市场取得了业绩,他要写信鼓励;经销商市场有起色,他会发去贺信;重要员工离开公司,不能面谈的,他要写信联系;海外市场有了突破,他要写信嘉奖;业务团队召开重要会议,不能亲自参加,他要写信表示关注;在部下送批的报告中,他会附上自己的便条,不时加以鼓励。他有一句名言:“做不好人,做不好事,不是聪明不够,而是笨得不够彻底。”
举一个例子,今年五一前夕,我到成都走访市场,当晚就住在营销中心。第二天早晨起床,发现在营销中心白勇刚经理的桌上有一面镶着金边的小镜框,里面装的不是一面镜子,而是梁昭贤的一封亲笔信。信的大意是:四川营销中心制定的营销方案很有针对性,这几年白经理在四川进步很大,希望白经理不仅要带好“兄弟连”,还要带好“娘子军”(促销员队伍),团结商家,把四川市场做大做强。下面还有一行白经理的读后感:过去成绩已经过去,一切从零开始,要把“贤哥”的鼓励化作动力,用新思维炒“新川菜”,将业绩再翻一番,努力向亿元大省冲刺。
2004年春节期间,格兰仕中国营销团队开展了“打捞春节市场”活动,梁昭贤在马不停蹄的拜年途中,仍然挤出时间写了三封亲笔信,为那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经销商、业务员、促销员打气鼓劲:
1月19日,第一封信发出——《用我们的感情、亲情和激情铸创新佳绩——致中国市场销售部一线全体营销人员的一封慰问信》。
1月25日,第二封信发出——《战胜自我,再接再厉——感谢战斗在中国市场第一线的兄弟姐妹》。
1月30日,第三封信发出——《大调整 大超越 大发展——致格兰仕中国市场全体经销商的一封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信”这一古老的方式越来越少被采用,打电话、发短信、电子邮件越来越“格式化”。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大诗人杜甫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现代通信方便快捷的背后是个性的流失,人性的淡薄,书信有着其他联系方式无法取代的“不可替代性”。
梁昭贤认为,写亲笔信就好像在与对方谈话,能感觉到对方的音容笑貌,能缩短时空的距离,拉近与对方的感情。因此,在条件允许下,他总是坚持写信,长则千字,短则几十个字。这种沟通虽然简单,却非常实用:其一,表示写信人很重视收信人,出于真情才会写信;其二,表示对收信人的肯定和鼓励;其三,收信人会珍惜这份感情,更加努力回报对方;其四,书信便于保留,等于给感情加了一个“保温瓶”,特别是收信人经常会重读回味,热情更持久。
送出写信人的心
从“信”字的构成看,人言为信,人有心才叫信,人有心才会写信。送去的是信,实际是写信人的心,对方接到的是信,其实也是写信人的心。所以,当一个人接到一大堆邮件的时候,最想先打开的就是信。
大约从1997年开始,董事长梁庆德在每个年末岁尾都写一封《致格兰仕全体员工及家属的一封信》,这已经成为“德叔”的“规定动作”:一方面,总结当年公司经营情况;另一方面,回顾一年来员工们的感人事迹,表达自己对员工与家属们支持的心意,然后通过企业报刊登,作为员工春节带回家的“精神红包”。
1997年——《艰难困苦我们一起背》
1998年——《给全体员工拜个年》
1999年——《接受我最真诚的祝福》
2000年——《努力了,心血就不会白费》
2001年——《那些欢笑与泪水同行的日子》
2002年——《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一些》
2003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2004年5月9日。母亲节。格兰仕总裁办开展了一次“母亲节给母亲写封信”的征文活动,“德叔”知道后,也给企业报写来了《致格兰仕人母亲们的一封信》,代表公司表达了对员工母亲们的感谢、问候与关怀之情。
收到这封信的母亲们都十分感动,特别是许多生活在农村的母亲,她们还不知道母亲节这个来自西方的洋节日,更没有想到一个年销售突破百亿的大企业老总会给她们写来感谢信,有的生活在偏远山区的母亲一辈子都没有收到过外面的信。一位在湖北山村当教师的母亲在给女儿回信中写道:“过去,我反对你去广东打工,今天看了梁总和你的来信,我觉得格兰仕是一个可靠的企业,好好干,不要跳槽了,珍惜这份感情!”
执行总裁梁昭贤从市场考察回来,知道此事后,当即指示:今后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公司可以开通几条热线,免费供员工与家乡亲人通话,虽然公司倡导“干毛巾里拧出水”,用好每一分钱,但是该投入的一分不能少花,不该浪费的一分不能多花。
格兰仕的“仕”就是:人气+士气。一个人如果动了真情去工作,他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一切困难,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办不到”变成“办得到”。格兰仕最大的财富是经营了25年的“情感经济”和“感情富矿”,所以,格兰仕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就是首先让员工感动。员工感动了,他们就会高效率去工作,只有员工高效率工作,产品才能有“产品力”,销售才能有“销售力”,“品牌”才有“品牌力”,企业才能高速发展。
由于在格兰仕总裁办工作,常常有朋友问我:“梁总平时有什么爱好?比如打高尔夫?比如旅游什么的?”每次我都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根据我对董事长梁庆德、执行总裁梁昭贤的了解,他们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爱好。但这样的回答往往又不能使喜欢刨根问底的朋友满意。经过近3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了“德叔”与“贤哥”的一个独特爱好:写信。
再造“情感资源”
可口可乐前首席营销官齐曼写过一本《首席营销官的忠告》:一个公司的广告有50%是浪费的,但首席营销官常常不知道浪费在哪里。因此,齐曼提出了一个观点:营销无处不在,一切皆可传播。从两位梁总身上,我看出“广告的漏斗”在哪里。
如果说企业是由同心圆构成,那么同心圆的第一层就是股东与员工,第二层就是各级供应商与经销商,第三层就是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由于受流行的理论诱导,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犯“王明主义”错误,片面地照搬照套西方营销理论,天上打广告,地面铺通道,舍得在央视一掷千金争标王,舍不得花点小钱给员工发个小红包,给员工家属写封慰问信,最后大把大把的银子花了,市场占有率还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内部营销做得不够。
营销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面对内部,要营造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一块是面向市场,要提高竞争力和战斗力。营销的科学与艺术就是掌握好“度”,如果将资源过多投放到外部市场,失去内部员工的支持,即使能轰轰烈烈领先一时,也难以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中国的家电企业竞争激烈,所有的企业都感到资源不足,但普遍忽视一种“再生资源”——情感资源。如何再造“情感资源”?格兰仕两位梁总就是通过不断写信——送信,不断地给员工、营销人员、商家输送信心,将心比心,以情换情,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血浓于水、情深似海的感情氛围。
给感情一个“保温瓶”
执行总裁梁昭贤可以说是一个写信的“偏执狂”:营销团队在市场取得了业绩,他要写信鼓励;经销商市场有起色,他会发去贺信;重要员工离开公司,不能面谈的,他要写信联系;海外市场有了突破,他要写信嘉奖;业务团队召开重要会议,不能亲自参加,他要写信表示关注;在部下送批的报告中,他会附上自己的便条,不时加以鼓励。他有一句名言:“做不好人,做不好事,不是聪明不够,而是笨得不够彻底。”
举一个例子,今年五一前夕,我到成都走访市场,当晚就住在营销中心。第二天早晨起床,发现在营销中心白勇刚经理的桌上有一面镶着金边的小镜框,里面装的不是一面镜子,而是梁昭贤的一封亲笔信。信的大意是:四川营销中心制定的营销方案很有针对性,这几年白经理在四川进步很大,希望白经理不仅要带好“兄弟连”,还要带好“娘子军”(促销员队伍),团结商家,把四川市场做大做强。下面还有一行白经理的读后感:过去成绩已经过去,一切从零开始,要把“贤哥”的鼓励化作动力,用新思维炒“新川菜”,将业绩再翻一番,努力向亿元大省冲刺。
2004年春节期间,格兰仕中国营销团队开展了“打捞春节市场”活动,梁昭贤在马不停蹄的拜年途中,仍然挤出时间写了三封亲笔信,为那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经销商、业务员、促销员打气鼓劲:
1月19日,第一封信发出——《用我们的感情、亲情和激情铸创新佳绩——致中国市场销售部一线全体营销人员的一封慰问信》。
1月25日,第二封信发出——《战胜自我,再接再厉——感谢战斗在中国市场第一线的兄弟姐妹》。
1月30日,第三封信发出——《大调整 大超越 大发展——致格兰仕中国市场全体经销商的一封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写信”这一古老的方式越来越少被采用,打电话、发短信、电子邮件越来越“格式化”。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大诗人杜甫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现代通信方便快捷的背后是个性的流失,人性的淡薄,书信有着其他联系方式无法取代的“不可替代性”。
梁昭贤认为,写亲笔信就好像在与对方谈话,能感觉到对方的音容笑貌,能缩短时空的距离,拉近与对方的感情。因此,在条件允许下,他总是坚持写信,长则千字,短则几十个字。这种沟通虽然简单,却非常实用:其一,表示写信人很重视收信人,出于真情才会写信;其二,表示对收信人的肯定和鼓励;其三,收信人会珍惜这份感情,更加努力回报对方;其四,书信便于保留,等于给感情加了一个“保温瓶”,特别是收信人经常会重读回味,热情更持久。
送出写信人的心
从“信”字的构成看,人言为信,人有心才叫信,人有心才会写信。送去的是信,实际是写信人的心,对方接到的是信,其实也是写信人的心。所以,当一个人接到一大堆邮件的时候,最想先打开的就是信。
大约从1997年开始,董事长梁庆德在每个年末岁尾都写一封《致格兰仕全体员工及家属的一封信》,这已经成为“德叔”的“规定动作”:一方面,总结当年公司经营情况;另一方面,回顾一年来员工们的感人事迹,表达自己对员工与家属们支持的心意,然后通过企业报刊登,作为员工春节带回家的“精神红包”。
1997年——《艰难困苦我们一起背》
1998年——《给全体员工拜个年》
1999年——《接受我最真诚的祝福》
2000年——《努力了,心血就不会白费》
2001年——《那些欢笑与泪水同行的日子》
2002年——《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一些》
2003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2004年5月9日。母亲节。格兰仕总裁办开展了一次“母亲节给母亲写封信”的征文活动,“德叔”知道后,也给企业报写来了《致格兰仕人母亲们的一封信》,代表公司表达了对员工母亲们的感谢、问候与关怀之情。
收到这封信的母亲们都十分感动,特别是许多生活在农村的母亲,她们还不知道母亲节这个来自西方的洋节日,更没有想到一个年销售突破百亿的大企业老总会给她们写来感谢信,有的生活在偏远山区的母亲一辈子都没有收到过外面的信。一位在湖北山村当教师的母亲在给女儿回信中写道:“过去,我反对你去广东打工,今天看了梁总和你的来信,我觉得格兰仕是一个可靠的企业,好好干,不要跳槽了,珍惜这份感情!”
执行总裁梁昭贤从市场考察回来,知道此事后,当即指示:今后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公司可以开通几条热线,免费供员工与家乡亲人通话,虽然公司倡导“干毛巾里拧出水”,用好每一分钱,但是该投入的一分不能少花,不该浪费的一分不能多花。
格兰仕的“仕”就是:人气+士气。一个人如果动了真情去工作,他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一切困难,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办不到”变成“办得到”。格兰仕最大的财富是经营了25年的“情感经济”和“感情富矿”,所以,格兰仕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就是首先让员工感动。员工感动了,他们就会高效率去工作,只有员工高效率工作,产品才能有“产品力”,销售才能有“销售力”,“品牌”才有“品牌力”,企业才能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