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随着“醉驾入刑”宣传工作的深入,很多人对酒后驾车的危害都有所了解。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值得大家注意。首先,酒后驾驶与醉酒驾驶是如何界定呢?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阀值与检验(GB19522-2010)》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驾驶行为属于饮酒后驾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后驾车。
不管是有没有达到醉酒标准,我们都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做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误区一:醉驾仅针对四轮汽车
案例:小林参加聚会喝了很多啤酒。饭后,小林驾驶摩托车回家,途中与刘某驾驶的小轿车发生碰撞。交警对小林进行酒精含量测试,酒检显示小林已达到醉酒标准。随后,交警部门以小林醉酒驾车为由,对小林进行刑事拘留。案经法院审理,小林被判危险驾驶罪拘役一个月。小林百思不得其解,醉驾入罪不是针对汽车的吗?
点评:很多人认为醉酒驾驶的范围仅限于驾驶汽车等大型机动车,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2项对危险驾驶罪中的“机动车”作了明确规定,即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摩托车是以动力装置来驱动的,属于机动车范畴,所以醉酒驾驶摩托车和醉酒驾驶汽车一样属于犯罪。特别提醒的是,目前市场上很多超出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也应当属于机动车范畴,醉酒驾驶同样构成犯罪。
误区二:醉驾跟酒量大小有关
案例:老李喝了很多酒,回家时,同事提出代其开车,但他自恃酒量大,拒绝了同事提议。回家途中,老李被交警拦下,经酒精含量测试,老李达到醉驾标准,后以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法庭上,老李辩称自己并未喝醉,神智清醒,因此不属于醉驾,但法院并没有采纳老李的辩解意见,老李最终被判处拘役两个月。
点评:目前法律上认定的“醉酒”跟我们一般认识中的喝醉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并不是根据行为人的意识状态,而是依赖驾驶人员血液和呼吸中的酒精含量来确定。所以,法律上的“醉酒”与人的意识清晰度、控制能力等并无必然联系。
误区三:没发生事故不是犯罪
案例:小张参加喜宴,喝了很多酒。本想打车回家,但考虑到第二天取车不方便,便自己开车回家,可是没开出几米,他便被交警拦下。经酒精测试,小张已达到醉驾。小张认为自己醉驾并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只能对其行政处罚,而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但令他意外的是,检察院以他涉嫌危险驾驶罪向法院提起了公诉。法院最终判处其拘役两个月。
点评:醉驾是否发生事故并不是入刑的标准。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可见,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应按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行为人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误区四:“隔夜醉”不属于醉驾
案例:小徐和朋友一起泡吧。次日上午,他觉得酒劲过去,遂驾驶私家车送孩子上学。谁知被一辆大货车追尾,两车均有轻微损害。因赔偿问题未谈拢,小徐拨打了110。交警到达现场后,对双方进行酒精测试。经鉴定,小徐血液乙醇浓度达90毫克/ 100毫升,超过醉酒标准。随后小徐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案经法院审理,小徐被拘役一个月。
点评:一些司机认为,酒醉后休息几小时或者睡一晚,酒气散了,就可以开车。实际上由于个人体质不一样,酒精代谢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司机万万不能仅凭经验来判断酒醒与否。
(编辑 李婉莉 [email protected])
不管是有没有达到醉酒标准,我们都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做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误区一:醉驾仅针对四轮汽车
案例:小林参加聚会喝了很多啤酒。饭后,小林驾驶摩托车回家,途中与刘某驾驶的小轿车发生碰撞。交警对小林进行酒精含量测试,酒检显示小林已达到醉酒标准。随后,交警部门以小林醉酒驾车为由,对小林进行刑事拘留。案经法院审理,小林被判危险驾驶罪拘役一个月。小林百思不得其解,醉驾入罪不是针对汽车的吗?
点评:很多人认为醉酒驾驶的范围仅限于驾驶汽车等大型机动车,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2项对危险驾驶罪中的“机动车”作了明确规定,即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摩托车是以动力装置来驱动的,属于机动车范畴,所以醉酒驾驶摩托车和醉酒驾驶汽车一样属于犯罪。特别提醒的是,目前市场上很多超出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也应当属于机动车范畴,醉酒驾驶同样构成犯罪。
误区二:醉驾跟酒量大小有关
案例:老李喝了很多酒,回家时,同事提出代其开车,但他自恃酒量大,拒绝了同事提议。回家途中,老李被交警拦下,经酒精含量测试,老李达到醉驾标准,后以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法庭上,老李辩称自己并未喝醉,神智清醒,因此不属于醉驾,但法院并没有采纳老李的辩解意见,老李最终被判处拘役两个月。
点评:目前法律上认定的“醉酒”跟我们一般认识中的喝醉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并不是根据行为人的意识状态,而是依赖驾驶人员血液和呼吸中的酒精含量来确定。所以,法律上的“醉酒”与人的意识清晰度、控制能力等并无必然联系。
误区三:没发生事故不是犯罪
案例:小张参加喜宴,喝了很多酒。本想打车回家,但考虑到第二天取车不方便,便自己开车回家,可是没开出几米,他便被交警拦下。经酒精测试,小张已达到醉驾。小张认为自己醉驾并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只能对其行政处罚,而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但令他意外的是,检察院以他涉嫌危险驾驶罪向法院提起了公诉。法院最终判处其拘役两个月。
点评:醉驾是否发生事故并不是入刑的标准。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可见,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应按照危险驾驶罪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行为人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误区四:“隔夜醉”不属于醉驾
案例:小徐和朋友一起泡吧。次日上午,他觉得酒劲过去,遂驾驶私家车送孩子上学。谁知被一辆大货车追尾,两车均有轻微损害。因赔偿问题未谈拢,小徐拨打了110。交警到达现场后,对双方进行酒精测试。经鉴定,小徐血液乙醇浓度达90毫克/ 100毫升,超过醉酒标准。随后小徐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案经法院审理,小徐被拘役一个月。
点评:一些司机认为,酒醉后休息几小时或者睡一晚,酒气散了,就可以开车。实际上由于个人体质不一样,酒精代谢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司机万万不能仅凭经验来判断酒醒与否。
(编辑 李婉莉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