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纪实性纪录片顾名思义以“纪实”为其最主要特性,透过纪实性的镜头语言将真实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纪录片《人间世》从微观、宏观两个视角出发,将当前医患关系矛盾的症结以及一环双方真实的情感展示给观众。这样的纪录方式是从观众层面提高理性思辨的能力,建构起全社会范围内的理性价值观。
关键词:纪实性;医患矛盾;理性思辨;价值观
一、真实的客观记录是记录片的职责
(一)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第一要义
电视纪录片必须做到:首先对观众负责,让观众看到的全是事实。其次,对题材负责,选择真实、公正、准确的题材。什么是真实?从头至尾都是真实。【1】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首的一批纪录片人就已经提出了“直接电影”这样的电影主张。纪录片的纪实性一直是电视记录片创作中的主流思想。通过镜头真实的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真实状态一直是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的核心理念之一。
《人间世》这部纪录片在保持纪录片纪实性方面做得相当好,不同于其他纪实性纪录片大量采用了一些虚构性镜头作为补充解释,《人间世》全程都是采用了大量的真实情景作为素材。在第二集《理解》中,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救护车小组与家属就病患究竟送往哪个医院的问题上的矛盾冲突,通过细节性的客观记录反应出在现实社会中医患关系冲突的一个小方面。
(二)“纪实”是“真实”外在的情感表达
纪实不等于真实,但是纪实的意义在于将“真实”通过一种影视化的情感表达出现实世界真实的外在形象。“纪实,是一种特殊的记录形态这种形态强调记录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强调记录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2】
纪录片《人世间》通过纪实性的拍摄将真实世界中医生与患者在面对疾病时的心理情感变化完整地呈现给了观众。让观众通过镜头感受到当事人内心的情绪,感染观众。第五集《选择》中女患者被迫要切除子宫和卵巢时家属激动的情绪;第七集《新生》中,当医生面对着极为复杂的剖腹产手术时,因为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手术而内心不安而拒绝接受采访;痛失爱子、外孙女先天失聪的两位老人接受采访时的热泪盈眶。这些画面无不是透过摄像机镜头将被摄对象内心中痛苦、不安、难过的真实的心情传递给观众。纪录片透过镜头画面这一媒介将影片中人物的情感通过纪实的影像叙述转为外在的情感表达,这也是纪录片纪实性的一大作用。
二、纪录片的视角是观众理性思辨的助力
(一)微观角度的叙事是个体化的表达
《人间世》的的特点在于并列式的故事化叙事手法,10集的纪录片讲述了9种与医院相关的故事,每一集的视角都是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出发,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些事情的发展。例如第一集《救命》就是从ICU 急救医生的角度,讲述了作为一位急救医生当面对患者生命垂危、命悬一线时,拼尽全力、想尽办法去救助患者的过程。其他的角度诸如救护车队员的角度、面临生死抉择的病患的角度、捐献死者活体器官的父母的角度、成功治愈的病患家属的角度等等。每一集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看待生命在面临死亡边缘时每个个体的行为与内心的看法。微观的角度叙事的特点就在于每一个个体的经历可能是一样的,但是所产生的感受却是不同,医生可能是尽力之后的无奈,病人本身可能是在痛苦中一次次的挣扎,而病患的家属更多的可能是对亲人的担忧和失去亲人之后撕心裂肺的痛苦。微观角度的叙事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处于特定个人视角下的个体在经历相同事件时不同的体会。
通过多角度的微观叙事,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医患之间的矛盾,而通每一个不同情境下的个体化的表达都会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认识。观众会在脑海中自主地去对应自己在生活中的鱼刺类似的经历,更好地深入理解这种经历产生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所在。在结合多种视角的信息之后,观众会利用这些信息辩证地思考自己原来对于医患关系矛盾症结所在的分析。
(二)宏观视野的讲述是共性的展现
相比起多角度的微观叙事,该纪录片还采用了与之鲜明对比的宏大视野的整体叙事结构。全片涉及的角度和范围都是相当全面的几乎包含医患矛盾的各个主要方面。医生、护士、病人、家属、手术的成功与失败、手术面临的难度与风险、病人选择是否手术的挣扎与抉择,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这样的宏大视野体现在影片的整体结构,与每一集的微观视角相辅相成,更加有助于使观众全面、彻底地了解到当生命面临死亡危险时的真实境况,让观众不再仅仅从个人的视角出发对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非理性的思考。
同时,相比起其他故事片的戏剧化的故事表达,《人间世》在宏观视野下的故事叙述更显得理性与平衡。电视受众可能更倾向于“始于悲,终于和”的戏剧性故事翻转,但是《人间世》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故事叙事手法,因为纪录对象多是危重病人,生命存够存活可以说是奇迹,而死亡却是常态。所以《人间世》中更多则是人间悲剧,患者最终没有能够出现奇迹,失去了自己宝贵的性命。【3】
三、纪实性表达对观众的理性思维的建构
(一)提高观众理性思辨的能力
如前文所说,《人间世》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于当下医患关系的叙述,大大拓宽了观众对于医患关系矛盾产生原因的了解。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所产生的的“带入感”会让观众内心中换位思考这一理性思维觉醒。这种换位思考的思维在处理当下医患关系时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影片中不断重复的那句话“医生是人不是神。”死亡对于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而疾病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突发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影片透过镜头画面将一位位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展现给观众,在带给观众视觉和情感冲击的同时也是一种理性思辨能力的传播。利用纪实、感人的画面对观众的内心进行冲击,在观众受到感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换位思考”这一理性思维,提高观众对于客观世界理性思辨的能力,这也是纪录片社会教育功能的一种体现。
(二)对社会理性价值观的建构
纪实性纪录片社会教育功能除了对单个社会个体进行教育外,更体现在对社会整体理性价值观的建构。《人间世》作为一部由地方卫视联合地方卫生医疗部门创作的纪实性纪录片,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通过对于医患双方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各种故事来达到缓解社会医患关系矛盾这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纪录片本身对于社会大众的教育功能的凸显是必然的。
《人间世》很好的利用了视听语言对于观众的影响作用,利用一个个故事讲观众牢牢地抓住,通过镜头语言和解说词为观众剖析了当下医患关系的症结。再借助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平台在全社会引起了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矛盾的社会舆论场,在对于这场有关医患关系矛盾的社会讨论中,理性的思辨总是会占据上风,这也就在社会意识无形中建构起了有关正确看待医患关系的理性价值观。
纪录片《人间世》不仅仅是一部展现当下社会医患矛盾的一部纪实性纪录片,同时也是一部具有社會价值的影片。影片对于医患矛盾的讨论不再是单纯地争论孰是孰非,而是意图在社会中营造出一种冷静、正确看待医患双方关系的理性思考。《人间世》的社会价值不仅仅单纯地对真实事件的客观记录,也具有在社会中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任远著:《海外名家谈电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第65页
[2]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53页
[3]杨秋,倪祥保.医门多疾 人间有爱——简评上海医疗纪录片《人间世》[J].电影评介,2016,(13):7-9
作者简介
耿萍,女,1993年12月,江苏徐州人,硕士学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关键词:纪实性;医患矛盾;理性思辨;价值观
一、真实的客观记录是记录片的职责
(一)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第一要义
电视纪录片必须做到:首先对观众负责,让观众看到的全是事实。其次,对题材负责,选择真实、公正、准确的题材。什么是真实?从头至尾都是真实。【1】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首的一批纪录片人就已经提出了“直接电影”这样的电影主张。纪录片的纪实性一直是电视记录片创作中的主流思想。通过镜头真实的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真实状态一直是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的核心理念之一。
《人间世》这部纪录片在保持纪录片纪实性方面做得相当好,不同于其他纪实性纪录片大量采用了一些虚构性镜头作为补充解释,《人间世》全程都是采用了大量的真实情景作为素材。在第二集《理解》中,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救护车小组与家属就病患究竟送往哪个医院的问题上的矛盾冲突,通过细节性的客观记录反应出在现实社会中医患关系冲突的一个小方面。
(二)“纪实”是“真实”外在的情感表达
纪实不等于真实,但是纪实的意义在于将“真实”通过一种影视化的情感表达出现实世界真实的外在形象。“纪实,是一种特殊的记录形态这种形态强调记录行为空间的原始面貌,强调记录形声一体化的行为活动。”【2】
纪录片《人世间》通过纪实性的拍摄将真实世界中医生与患者在面对疾病时的心理情感变化完整地呈现给了观众。让观众通过镜头感受到当事人内心的情绪,感染观众。第五集《选择》中女患者被迫要切除子宫和卵巢时家属激动的情绪;第七集《新生》中,当医生面对着极为复杂的剖腹产手术时,因为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手术而内心不安而拒绝接受采访;痛失爱子、外孙女先天失聪的两位老人接受采访时的热泪盈眶。这些画面无不是透过摄像机镜头将被摄对象内心中痛苦、不安、难过的真实的心情传递给观众。纪录片透过镜头画面这一媒介将影片中人物的情感通过纪实的影像叙述转为外在的情感表达,这也是纪录片纪实性的一大作用。
二、纪录片的视角是观众理性思辨的助力
(一)微观角度的叙事是个体化的表达
《人间世》的的特点在于并列式的故事化叙事手法,10集的纪录片讲述了9种与医院相关的故事,每一集的视角都是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出发,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些事情的发展。例如第一集《救命》就是从ICU 急救医生的角度,讲述了作为一位急救医生当面对患者生命垂危、命悬一线时,拼尽全力、想尽办法去救助患者的过程。其他的角度诸如救护车队员的角度、面临生死抉择的病患的角度、捐献死者活体器官的父母的角度、成功治愈的病患家属的角度等等。每一集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看待生命在面临死亡边缘时每个个体的行为与内心的看法。微观的角度叙事的特点就在于每一个个体的经历可能是一样的,但是所产生的感受却是不同,医生可能是尽力之后的无奈,病人本身可能是在痛苦中一次次的挣扎,而病患的家属更多的可能是对亲人的担忧和失去亲人之后撕心裂肺的痛苦。微观角度的叙事可以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处于特定个人视角下的个体在经历相同事件时不同的体会。
通过多角度的微观叙事,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医患之间的矛盾,而通每一个不同情境下的个体化的表达都会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认识。观众会在脑海中自主地去对应自己在生活中的鱼刺类似的经历,更好地深入理解这种经历产生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所在。在结合多种视角的信息之后,观众会利用这些信息辩证地思考自己原来对于医患关系矛盾症结所在的分析。
(二)宏观视野的讲述是共性的展现
相比起多角度的微观叙事,该纪录片还采用了与之鲜明对比的宏大视野的整体叙事结构。全片涉及的角度和范围都是相当全面的几乎包含医患矛盾的各个主要方面。医生、护士、病人、家属、手术的成功与失败、手术面临的难度与风险、病人选择是否手术的挣扎与抉择,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这样的宏大视野体现在影片的整体结构,与每一集的微观视角相辅相成,更加有助于使观众全面、彻底地了解到当生命面临死亡危险时的真实境况,让观众不再仅仅从个人的视角出发对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非理性的思考。
同时,相比起其他故事片的戏剧化的故事表达,《人间世》在宏观视野下的故事叙述更显得理性与平衡。电视受众可能更倾向于“始于悲,终于和”的戏剧性故事翻转,但是《人间世》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故事叙事手法,因为纪录对象多是危重病人,生命存够存活可以说是奇迹,而死亡却是常态。所以《人间世》中更多则是人间悲剧,患者最终没有能够出现奇迹,失去了自己宝贵的性命。【3】
三、纪实性表达对观众的理性思维的建构
(一)提高观众理性思辨的能力
如前文所说,《人间世》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于当下医患关系的叙述,大大拓宽了观众对于医患关系矛盾产生原因的了解。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所产生的的“带入感”会让观众内心中换位思考这一理性思维觉醒。这种换位思考的思维在处理当下医患关系时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影片中不断重复的那句话“医生是人不是神。”死亡对于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而疾病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突发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影片透过镜头画面将一位位医疗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展现给观众,在带给观众视觉和情感冲击的同时也是一种理性思辨能力的传播。利用纪实、感人的画面对观众的内心进行冲击,在观众受到感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换位思考”这一理性思维,提高观众对于客观世界理性思辨的能力,这也是纪录片社会教育功能的一种体现。
(二)对社会理性价值观的建构
纪实性纪录片社会教育功能除了对单个社会个体进行教育外,更体现在对社会整体理性价值观的建构。《人间世》作为一部由地方卫视联合地方卫生医疗部门创作的纪实性纪录片,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通过对于医患双方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各种故事来达到缓解社会医患关系矛盾这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纪录片本身对于社会大众的教育功能的凸显是必然的。
《人间世》很好的利用了视听语言对于观众的影响作用,利用一个个故事讲观众牢牢地抓住,通过镜头语言和解说词为观众剖析了当下医患关系的症结。再借助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平台在全社会引起了对于缓解医患关系矛盾的社会舆论场,在对于这场有关医患关系矛盾的社会讨论中,理性的思辨总是会占据上风,这也就在社会意识无形中建构起了有关正确看待医患关系的理性价值观。
纪录片《人间世》不仅仅是一部展现当下社会医患矛盾的一部纪实性纪录片,同时也是一部具有社會价值的影片。影片对于医患矛盾的讨论不再是单纯地争论孰是孰非,而是意图在社会中营造出一种冷静、正确看待医患双方关系的理性思考。《人间世》的社会价值不仅仅单纯地对真实事件的客观记录,也具有在社会中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任远著:《海外名家谈电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第65页
[2]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53页
[3]杨秋,倪祥保.医门多疾 人间有爱——简评上海医疗纪录片《人间世》[J].电影评介,2016,(13):7-9
作者简介
耿萍,女,1993年12月,江苏徐州人,硕士学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