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孵化器集群化发展的新趋势,面向孵化器集群形成过程中多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以及政府在集群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作用,通过引入制度工作与价值共创理论,以广州开发区孵化器集群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并揭示了孵化器集群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政府通过外部与内部制度工作配合助力孵化器集群制度的形成,并随着外部制度环境的健全,孵化器集群内部的政府角色从"制度管理者"转变为"辅助服务者";第二,在制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874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U19012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孵化器集群化发展的新趋势,面向孵化器集群形成过程中多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以及政府在集群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作用,通过引入制度工作与价值共创理论,以广州开发区孵化器集群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并揭示了孵化器集群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政府通过外部与内部制度工作配合助力孵化器集群制度的形成,并随着外部制度环境的健全,孵化器集群内部的政府角色从"制度管理者"转变为"辅助服务者";第二,在制度环境与集群行为的交互影响下,孵化器集群主体价值共创的参与动机趋于协同,进一步使集群主体互动与资源整合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第三,政府制度工作与孵化器集群共同演化,在政府制度服从-制度融合-制度深化的过程中,孵化器集群制度实现价值共联-价值共融-价值共生的转化。
其他文献
牛支原体是一种广泛感染牛的重要病原,主要引起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病症。牛支原体肺炎在中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此后在全国普遍流行。该病在临床上经化学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因此接种疫苗可能是最理想的解决途径。对牛支原体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新型疫苗的研发、疫病控制并进一步获得疾病的进化趋势。因此,本研究分析了牛支原体中国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同时比较了这些菌株与其他国家临床分离株的相似
羊传染性口疮(Orf)是由副痘病毒引起的在山羊和绵羊群体中具有高传染性的人畜共患病。尽管目前有减毒和灭活的orf病毒(ORFV)疫苗,但它们既不能引起持久免疫,也不能避免再次感染。KISS1基因编码的吻素(Kisspeptin)通过与GPR54受体结合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HPG轴),尽管kisspeptin作为促性腺激素
转录因子如何在数十亿的碱基中找到并结合特异性位点,是转录调控和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表明转录因子与特异性序列的结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热力学的角度,即特异性由转录因子结合DNA特定位点的相对结合自由能决定。二是动力学的角度,即特异性与动态搜索过程中瞬态复合物的动力学性质相关。从热力学角度出发,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研究较为深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静电、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同时DNA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浸润麻醉在拇外翻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手术治疗拇外翻患者48例,根据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分为联合局部浸润组和静脉镇痛泵组。联合局部浸润组24例,男2例,女22例;年龄21~78 (58.3±7.7)岁;行软组织松解加Chevron截骨15例,行跖趾关节融合9例;术后即刻应用罗哌卡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混合稀释液20 m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已成为闽东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旅游品牌建设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在视觉形象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屏南在闽东乡村旅游中具有典型性,文章以此为例,基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分析,探讨乡村地域文化挖掘、提炼、转换的方法,让乡村旅游品牌视觉形象在差异化和规范性方面有更大的提升。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我国传统的优良观花灌木,其花色以黄色为主,有的品种内被片被紫红色条纹,花色较为单一。花色是观赏植物的重要性状,因而花色育种是今后蜡梅育种的重点研究方向。开展蜡梅花色形成机理的研究可为给蜡梅花色育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蜡梅花中花色素的主要成分是类黄酮,包括花青素和黄酮醇两类。花青素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受到一系列的转录因子和酶基因控制。前人已通过蜡梅花转
当前,农业机械和拖拉机在作物耕作和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是农业生产体系中不可回避的要素。但是,非理智无计划地大量使用重型轮式拖拉机及机具进行耕作,正在对土壤、能源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牵引力差、轴重大的轮式拖拉机是土壤压实、能源消耗过大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中许多相关问题的主要来源。为了使发动机动力更有效传递到牵引装置、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设计轻型高效的农业机械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为了减轻机器重量并减
柑橘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但自然生长条件下集多优良性状的品种较少。以我国南方主要栽培品种纽荷尔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Newhall’)为例,该品种鲜果香味浓郁,较耐贮藏,广受消费者喜爱,但是其果面粗糙黯淡,风味散发较快,因此果实采后打蜡增亮,套袋保鲜处理仍旧是果实商品流通过程中不可缺少环节,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剧了‘白色污染’。利用柑橘树种丰富的自然变异,鉴定和推广
橘小实蝇是一种毁灭性果蔬害虫,为害世界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50多种水果和蔬菜。昆虫不育技术(SIT)是通过大量释放不育雄虫来降低昆虫的繁殖能力,从而控制昆虫种群数量、甚至根除害虫的一种害虫防治技术,被认为是控制采采蝇等害虫的有效手段。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如转基因、RNAi、CRISR Cas9等进步和成熟,最近,基于遗传改造的不育昆虫技术已经成为现实。对精子发育中相关基因和mi RNAs的功能鉴定将为
柑橘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水果,近年来随着我国柑橘产业迅速发展,采后生产成为实现柑橘周年供应、保持果实品质的关键环节。果实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作为柑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贮运过程中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采后失水是引起果实品质下降及采后衰老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果实失水不仅与贮运环境密切相关,而且受到果实内部水分转运及表皮蜡质等因素的影响。细胞水平的水分转运过程主要由水通道蛋白(Aqua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