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考试题是高考命题专家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不仅对参加高考考生知识和能力起着检测作用,对高考复习教学也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因而我们只有深入研究高考试题,认真分析其特点,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才能使复习备考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考政治 试题特点 复习导向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试题,均设置了12道选择题和5道非选择题,且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各部分所占分数均分别为34、36、30。通过仔细比较和认真分析,发现两卷中政治试题特点突出,并对复习备考具有导向作用。
一、着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高考试题新情景、新角度的落脚点必须落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范围内,但不会过分强调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单纯记忆,哪怕有些试题的切入口较小,所考查的内容较细。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试题取材广泛,设问角度新颖、灵活,答案不拘一格,但都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教科书知识为依托,立足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政治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围绕背景材料和设置的问题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进行分析、整合,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如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考生解答本题时需要根据题意把“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的关系”及“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关系”等主要知识点加以分析、整合,并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B。
又如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39题第(5)问: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生解答本题时需要根据题意把“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依法治国”等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加以整合,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回答出来。
因此高考复习时不仅要重点掌握课文主干知识,而且要特别注意弄清细节知识,还要注意把知识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
二、突出考查重大时政热点,注重综合能力考核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都设置内容丰富的背景材料,而且这些素材的时代性很强,既贴近现实生活,又体现时政热点,充分反映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人民幸福与社会和谐,同时又是目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着力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全国卷Ⅰ文综第29—31题抗灾救灾、第35题中日关系、第38题粮食问题、第39题民族问题;全国卷Ⅱ文综第25题个税起征点调整、第27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个体经济的发展、第34题粮油副食品价格、第38题分配问题、第39题中美关系等。
当然,高考政治试题不会为了考时政热点而专门设计纯时政问题,而是联系课本知识来展示热点问题。只有考生能够运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说明的那些新观点、新理论以及热点问题,才可能是高考试题的命题切入点。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同时,侧重于学科思维方法的运用,知识的迁移、转化和综合,具体表现为突出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最佳组合式题型和实际联系理论的非选择题型,考查学生审读试题、准确把握题意以及辩证思维、综合应用的能力十分明显。
如全国卷Ⅱ文综第39题第(5)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正义战争。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威廉·凯宁“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本题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解读信息、阐述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生答题时,要先从宏观上明辨题中观点的是非,然后再从微观上加以具体的辨析,否则就可能导致答题思路混乱。
因此,我们平时教学和高考复习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分析、多思考、多探讨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三、最佳组合型选择题的考查力度较大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选择题可分为最佳单一型试题(如2008·全国卷Ⅰ·文综24)和最佳组合型试题(如2008·全国卷Ⅰ·文综26)这两类。
全国卷Ⅰ文综政治12道选择题中,最佳组合型试题共8道题,其中4选2的组合型试题7道,4选3的组合型试题1道;而全国卷Ⅱ文综政治12道选择题中,最佳组合型试题共7道题,且7道均为4选2的组合型试题。可见,2008年全国卷文综政治最佳组合型选择题数量较多,且突出4选2型试题的考查,此类题型信息量较大,有利于多角度多层面地考查学生的程度,但难度系数较大。
因而,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最佳组合型选择题的训练与评讲,指导解题方法,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平常要求学生解政治单项选择题,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是“仔细读题,选符题意”。所谓“仔细读题”就是认真全面地审读题干、题肢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很多情况下要把题干的最后一句同各个题肢连起来读,看能否形成正确的判断。所谓“选符题意”就是在仔细审读每个题肢后,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那个选项,同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受平时思维定势的影响,否则一不小心就很可能出错。
四、选择题的考查突出基础化、具体化和生活化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选择题除了突出考查重大时政热点外,还采取了“微观、具体、隐性”的形式,即凸显了基础化、具体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如全国卷Ⅰ文综第26题产业结构调整、第27题市场竞争、第28题外贸依存度,第33题两种政体的比较;全国卷Ⅱ文综第30—31题三农问题、第32题节约资源问题等。尤其应注意的是选择题题肢的设置,几乎看不到干巴巴的课文原理叙述,而是基础知识与具体事例有机融合的活生生的新表述。
这启示我们平常的教学在关注重大时政热点的同时,务必要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以下几种题型值得我们注意:
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25题为经济常识计算型选择题。学生对此类题较容易答错。主要原因是平时教师少讲学生少练。这启示我们平常教学一定要讲练结合而且要到位,一定要对经济常识中相关的计算型选择题进行归类,给予学生必要的解题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
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27题为逆向型选择题,同时又属于最佳组合型选择题,学生更容易出错,主要是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而平常的训练、考试一定要设置此类题型,使学生更加注意审题和解题。
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33题为课文基础知识型选择题。此类题型在考前复习时容易被忽视。因此对此类题的基础知识,除了新课教学和第一轮复习全面把握到位外,考前的训练、考试也要有意识地设置此类基础题,以使学生有效地回归课本,从而真正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
2008年全国卷Ⅱ文综第29、33题为观点型选择题。此类题难度较大。对此类题的理解,一定要顺着题意去找答案,除了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外,还要注意进行发散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因而平常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对名言警句、领导人讲话、法规条文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词句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还应注意对漫画、寓言、俗语等进行思考,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非选择题答案重组的要求进一步强化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第38题,均为政治学科内综合题。其中,全国卷Ⅰ文综第38题考查粮食问题,全国卷Ⅱ文综第38题考查分配问题。这两道题,从试题的材料和设问来看,学生较容易入题作答。但从答案要点的设置来看,学生要答好不容易。因为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找答案要点,还要结合材料,按设问要求,从多角度去作答;不仅要从试题材料中去找答案要点,而且答案的有些词句还要来自时政知识和生活常识。学生如果只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受思维定势影响,不注意进行思维发散,不进行答案重组,那是难以答好这些非选择题的。尤其是,全国卷Ⅱ文综第38题属于文字、图表、数据材料混合题,要答好更不容易。
这启示我们平常教学和高考复习,应首先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本纲结合。在弄清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扣时政热点和生活实际,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分析重热点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试题材料,充分挖掘材料,作出判断,进行推理,提取有效信息,构建答题思路,从而形成符合题意的具体的答案要点。我们平常还要特别注意图表、数据材料题的解题指导。如要求学生解答图表材料题应掌握“二看三比一推理”的原则,即注意看图表和注,进行横比、纵比、综合比;对数据材料题,而应把试题数据(定量分析)转化为文字答案(定性分析),同时还要作出推理。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第39题,均为文科综合题。其中,政治学科的试题是从历史材料入手来考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39题第5、6问,是从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入手来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08年全国卷Ⅱ文综第39题第5、6问,是从抗日战争的历史入手来考查中美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如同两卷的第38题,学生要答好也不容易。因而我们只有真正教会学生根据材料和设问,整合所学知识来重新组织答案要点,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卷Ⅱ文综第39题第5问属于辨析型的观点型的材料题。学生要解答好此题型,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要对题中的观点具备辨别能力,否则很容易出错。因此,平常的教学一定要设置一些辨析型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与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在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高考动态和命题趋势,从而有效地指导我们高三复习备考工作。
关键词: 高考政治 试题特点 复习导向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试题,均设置了12道选择题和5道非选择题,且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各部分所占分数均分别为34、36、30。通过仔细比较和认真分析,发现两卷中政治试题特点突出,并对复习备考具有导向作用。
一、着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高考试题新情景、新角度的落脚点必须落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范围内,但不会过分强调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单纯记忆,哪怕有些试题的切入口较小,所考查的内容较细。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试题取材广泛,设问角度新颖、灵活,答案不拘一格,但都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教科书知识为依托,立足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政治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围绕背景材料和设置的问题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进行分析、整合,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如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考生解答本题时需要根据题意把“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的关系”及“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关系”等主要知识点加以分析、整合,并运用正确的数学方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B。
又如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39题第(5)问: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生解答本题时需要根据题意把“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依法治国”等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加以整合,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回答出来。
因此高考复习时不仅要重点掌握课文主干知识,而且要特别注意弄清细节知识,还要注意把知识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
二、突出考查重大时政热点,注重综合能力考核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都设置内容丰富的背景材料,而且这些素材的时代性很强,既贴近现实生活,又体现时政热点,充分反映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人民幸福与社会和谐,同时又是目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着力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全国卷Ⅰ文综第29—31题抗灾救灾、第35题中日关系、第38题粮食问题、第39题民族问题;全国卷Ⅱ文综第25题个税起征点调整、第27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个体经济的发展、第34题粮油副食品价格、第38题分配问题、第39题中美关系等。
当然,高考政治试题不会为了考时政热点而专门设计纯时政问题,而是联系课本知识来展示热点问题。只有考生能够运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说明的那些新观点、新理论以及热点问题,才可能是高考试题的命题切入点。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同时,侧重于学科思维方法的运用,知识的迁移、转化和综合,具体表现为突出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最佳组合式题型和实际联系理论的非选择题型,考查学生审读试题、准确把握题意以及辩证思维、综合应用的能力十分明显。
如全国卷Ⅱ文综第39题第(5)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正义战争。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威廉·凯宁“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本题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解读信息、阐述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生答题时,要先从宏观上明辨题中观点的是非,然后再从微观上加以具体的辨析,否则就可能导致答题思路混乱。
因此,我们平时教学和高考复习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分析、多思考、多探讨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三、最佳组合型选择题的考查力度较大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选择题可分为最佳单一型试题(如2008·全国卷Ⅰ·文综24)和最佳组合型试题(如2008·全国卷Ⅰ·文综26)这两类。
全国卷Ⅰ文综政治12道选择题中,最佳组合型试题共8道题,其中4选2的组合型试题7道,4选3的组合型试题1道;而全国卷Ⅱ文综政治12道选择题中,最佳组合型试题共7道题,且7道均为4选2的组合型试题。可见,2008年全国卷文综政治最佳组合型选择题数量较多,且突出4选2型试题的考查,此类题型信息量较大,有利于多角度多层面地考查学生的程度,但难度系数较大。
因而,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最佳组合型选择题的训练与评讲,指导解题方法,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平常要求学生解政治单项选择题,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是“仔细读题,选符题意”。所谓“仔细读题”就是认真全面地审读题干、题肢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很多情况下要把题干的最后一句同各个题肢连起来读,看能否形成正确的判断。所谓“选符题意”就是在仔细审读每个题肢后,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那个选项,同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受平时思维定势的影响,否则一不小心就很可能出错。
四、选择题的考查突出基础化、具体化和生活化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政治选择题除了突出考查重大时政热点外,还采取了“微观、具体、隐性”的形式,即凸显了基础化、具体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如全国卷Ⅰ文综第26题产业结构调整、第27题市场竞争、第28题外贸依存度,第33题两种政体的比较;全国卷Ⅱ文综第30—31题三农问题、第32题节约资源问题等。尤其应注意的是选择题题肢的设置,几乎看不到干巴巴的课文原理叙述,而是基础知识与具体事例有机融合的活生生的新表述。
这启示我们平常的教学在关注重大时政热点的同时,务必要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以下几种题型值得我们注意:
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25题为经济常识计算型选择题。学生对此类题较容易答错。主要原因是平时教师少讲学生少练。这启示我们平常教学一定要讲练结合而且要到位,一定要对经济常识中相关的计算型选择题进行归类,给予学生必要的解题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
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27题为逆向型选择题,同时又属于最佳组合型选择题,学生更容易出错,主要是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而平常的训练、考试一定要设置此类题型,使学生更加注意审题和解题。
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33题为课文基础知识型选择题。此类题型在考前复习时容易被忽视。因此对此类题的基础知识,除了新课教学和第一轮复习全面把握到位外,考前的训练、考试也要有意识地设置此类基础题,以使学生有效地回归课本,从而真正巩固课本的基础知识。
2008年全国卷Ⅱ文综第29、33题为观点型选择题。此类题难度较大。对此类题的理解,一定要顺着题意去找答案,除了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外,还要注意进行发散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因而平常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对名言警句、领导人讲话、法规条文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的词句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还应注意对漫画、寓言、俗语等进行思考,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非选择题答案重组的要求进一步强化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第38题,均为政治学科内综合题。其中,全国卷Ⅰ文综第38题考查粮食问题,全国卷Ⅱ文综第38题考查分配问题。这两道题,从试题的材料和设问来看,学生较容易入题作答。但从答案要点的设置来看,学生要答好不容易。因为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找答案要点,还要结合材料,按设问要求,从多角度去作答;不仅要从试题材料中去找答案要点,而且答案的有些词句还要来自时政知识和生活常识。学生如果只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受思维定势影响,不注意进行思维发散,不进行答案重组,那是难以答好这些非选择题的。尤其是,全国卷Ⅱ文综第38题属于文字、图表、数据材料混合题,要答好更不容易。
这启示我们平常教学和高考复习,应首先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本纲结合。在弄清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扣时政热点和生活实际,从多层面多视角去分析重热点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试题材料,充分挖掘材料,作出判断,进行推理,提取有效信息,构建答题思路,从而形成符合题意的具体的答案要点。我们平常还要特别注意图表、数据材料题的解题指导。如要求学生解答图表材料题应掌握“二看三比一推理”的原则,即注意看图表和注,进行横比、纵比、综合比;对数据材料题,而应把试题数据(定量分析)转化为文字答案(定性分析),同时还要作出推理。
2008年全国卷Ⅰ、Ⅱ文综第39题,均为文科综合题。其中,政治学科的试题是从历史材料入手来考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2008年全国卷Ⅰ文综第39题第5、6问,是从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入手来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08年全国卷Ⅱ文综第39题第5、6问,是从抗日战争的历史入手来考查中美关系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如同两卷的第38题,学生要答好也不容易。因而我们只有真正教会学生根据材料和设问,整合所学知识来重新组织答案要点,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卷Ⅱ文综第39题第5问属于辨析型的观点型的材料题。学生要解答好此题型,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外,还要对题中的观点具备辨别能力,否则很容易出错。因此,平常的教学一定要设置一些辨析型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与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
总之,我们必须在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高考动态和命题趋势,从而有效地指导我们高三复习备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