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新课程目标的剖析,指出基础教育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 教师角色 学习方式
[作者简介]马淑卿(1975- ),女,邯郸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尹学民(1966- ),男,邯郸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学。(河北 邯郸 056005)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068-02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创立的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载体。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教师作为人文教育的“政治者”和“法律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學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应提升人格魅力,重新审视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培养崇高的道德观念;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师作为指导者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效的办法是促进其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其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师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开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的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了学生专心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
四、教师作为促进者和评价者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发展
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传统教育是通过考试和排榜来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培养,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新课程则要求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生活评价中主要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促进者,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自身必须要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新的评价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建立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发展和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五、教师作为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课程民主管理
新课程体系实现了由“制度课程”到“民主课程”的转化。课程的不确定性和民主性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过程,依据自身的经验、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不统一的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教育,对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让教材留有较大的余地。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应发挥主人翁作用,积极参与到课程管理中去,对课程开发、组织和管理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教师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美)麦金太尔,奥黑尔.教师角色[M].丁怡,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洪开文.在新课改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科学大众,2006(9).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 教师角色 学习方式
[作者简介]马淑卿(1975- ),女,邯郸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尹学民(1966- ),男,邯郸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学。(河北 邯郸 056005)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068-02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创立的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教师对于课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载体。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教师作为人文教育的“政治者”和“法律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學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应提升人格魅力,重新审视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培养崇高的道德观念;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师作为指导者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效的办法是促进其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其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师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开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的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发展了学生专心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
四、教师作为促进者和评价者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发展
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传统教育是通过考试和排榜来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培养,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新课程则要求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生活评价中主要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因此,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促进者,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自身必须要树立评价促进发展的新的评价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建立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发展和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五、教师作为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课程民主管理
新课程体系实现了由“制度课程”到“民主课程”的转化。课程的不确定性和民主性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管理和决策过程,依据自身的经验、情感、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不统一的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教育,对不确定的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让教材留有较大的余地。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因此,在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应发挥主人翁作用,积极参与到课程管理中去,对课程开发、组织和管理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教师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美)麦金太尔,奥黑尔.教师角色[M].丁怡,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洪开文.在新课改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科学大众,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