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人对中学生的思想现状做过调查,调查表明,新世纪的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因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亟待加强的问题。作为德育核心和主渠道之一的思想政治课,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下面,本文就从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加强德育教育略谈浅见。
一、加强德育教育必要性
⑴这是由当代中学生道德的特征决定的。当代中学生道德的特征表现为崇高与庸俗的统一。在当代,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中学生的道德主流,他们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青团、甚至加入中国共产党,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道德理想。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是非、善恶、美丑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增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表现出道德的庸俗化。
当代中学生道德的特征还表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沉积出了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中学生作为一个动态的个体,从小就接受家庭传统美德的熏陶,受到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感染,因此,在他们身上肯定会把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延续下来,体现出道德的连续性。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了新的世纪,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道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时代特点。如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在人们的道德上过分强调索取,拜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泛滥;多元文化的撞击;信息网络的形成等,这些道德的出现明显带有这一阶段的阶段性特征。而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形成阶段,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或者还没有把这种评价标准内化为自己的准则,因此,肯定会受这种道德的阶段性特征的影响,从而表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⑵加强德育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目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由此可以看出,在培养目标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国家都把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即坚持德育为首。
⑶加强德育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应把着眼点之一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看它所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实际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任何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政治课教学改革都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而且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呢?
1、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古人云:“德高者可以为师”,也就是说,教师在学生面前需要以榜样姿态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政治教师只有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者的一个规则就是:要把自己在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好,那时你就必然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当你致力于教育别人时,不论是在教育活动的范围以内,或是在它的范围以外。同时要努力于自我教育。”我们政治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只有“身正”才能“为范”。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发挥政治课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
2、坚持启发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根据当前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切实把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础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創设问题情景、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对比、图表、选取典型事例等,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觉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
3、加强德育教育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专题的教育。第一、理想、信仰、信念专题。不少学生缺乏“三信”,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念淡薄,对党的领导不够信任,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途信心不足。这对于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来说,的确是发人深思、令人忧虑的。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政治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教学活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帮助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状,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树立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的思想感情,进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最终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我国人民历来有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上升为爱国行为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中国历史的教育和国情教育,让学生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壮丽、地大物博,我们的民族勤劳、勇敢、善良、聪慧,我们国家的未来将更美好。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学生只有对我们可爱的祖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祖国深厚的爱。
第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专题。道德是指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唤起学生的良知、同情心和羞耻感,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还能协调人际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沿着和谐、有序、健康、文明的轨道发展。
第四、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等革命传统教育专题。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劳动者,必须对青少年加强劳动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劳动是世界上最光荣、最伟大的事情,懂得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劳动,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离不开劳动的道理;懂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由我国国情和创业本身决定的。教育学生艰苦奋斗精神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专题。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政治课教学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学生增强民主意识,养成民主的習惯;同时经常开展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依法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目的是实现人民民主,其实质就是强调法律为治国最具权威的标准,确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基本原则。
以上五个方面的专题教育的内容,在中学各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政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选取历史或现实的典型事例。开展各种灵活有效、寓教于乐的活动,积极做好加强德育的工作。
总之,政治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学习政治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德育教育,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实效,进一步强化品德课教学这一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以更好地提高新时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加强德育教育必要性
⑴这是由当代中学生道德的特征决定的。当代中学生道德的特征表现为崇高与庸俗的统一。在当代,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中学生的道德主流,他们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青团、甚至加入中国共产党,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道德理想。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是非、善恶、美丑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增长,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表现出道德的庸俗化。
当代中学生道德的特征还表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沉积出了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中学生作为一个动态的个体,从小就接受家庭传统美德的熏陶,受到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感染,因此,在他们身上肯定会把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延续下来,体现出道德的连续性。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了新的世纪,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道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现时代特点。如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在人们的道德上过分强调索取,拜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泛滥;多元文化的撞击;信息网络的形成等,这些道德的出现明显带有这一阶段的阶段性特征。而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形成阶段,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或者还没有把这种评价标准内化为自己的准则,因此,肯定会受这种道德的阶段性特征的影响,从而表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⑵加强德育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目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由此可以看出,在培养目标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国家都把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即坚持德育为首。
⑶加强德育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应把着眼点之一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看它所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实际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任何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政治课教学改革都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而且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呢?
1、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古人云:“德高者可以为师”,也就是说,教师在学生面前需要以榜样姿态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政治教师只有用自己正确的政治觉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感染学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信度和实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者的一个规则就是:要把自己在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好,那时你就必然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当你致力于教育别人时,不论是在教育活动的范围以内,或是在它的范围以外。同时要努力于自我教育。”我们政治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只有“身正”才能“为范”。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发挥政治课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
2、坚持启发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根据当前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切实把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础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創设问题情景、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对比、图表、选取典型事例等,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觉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
3、加强德育教育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专题的教育。第一、理想、信仰、信念专题。不少学生缺乏“三信”,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念淡薄,对党的领导不够信任,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途信心不足。这对于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来说,的确是发人深思、令人忧虑的。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政治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教学活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帮助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起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状,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树立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的思想感情,进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最终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我国人民历来有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上升为爱国行为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中国历史的教育和国情教育,让学生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壮丽、地大物博,我们的民族勤劳、勇敢、善良、聪慧,我们国家的未来将更美好。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学生只有对我们可爱的祖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祖国深厚的爱。
第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专题。道德是指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唤起学生的良知、同情心和羞耻感,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还能协调人际关系,从而使整个社会沿着和谐、有序、健康、文明的轨道发展。
第四、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等革命传统教育专题。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劳动者,必须对青少年加强劳动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劳动是世界上最光荣、最伟大的事情,懂得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劳动,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离不开劳动的道理;懂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提倡艰苦奋斗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由我国国情和创业本身决定的。教育学生艰苦奋斗精神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专题。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政治课教学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学生增强民主意识,养成民主的習惯;同时经常开展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依法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目的是实现人民民主,其实质就是强调法律为治国最具权威的标准,确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基本原则。
以上五个方面的专题教育的内容,在中学各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政治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选取历史或现实的典型事例。开展各种灵活有效、寓教于乐的活动,积极做好加强德育的工作。
总之,政治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学习政治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德育教育,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实效,进一步强化品德课教学这一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以更好地提高新时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