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ym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的原因入手,探讨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第一个难点是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初高中物理在哪些具体方面存在“台阶”,如何给学生搭建一个坡度较缓的“引桥”让学生顺利地通过“引桥”,平稳地引他们上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值得物理教师研究探索的过程。
  一、 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认识
  (一) 初高中学生的认识与思维发展规律存在明显的不同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地位。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于生活中的亲自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根据这种思维习惯,初中物理教材大量地安排了演示实验,并举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入物理概念,强调从实验得出结论,因此定性的感性的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的。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的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发展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二) 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过程
  中学生物理的学习,通常是从生动的物理事实出发,认识这些物理事实所反映的物理本质而形成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这是由感性到理性的第一个飞跃。利用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来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则是由理性到感性的第二个飞跃。因此中学生学习物理一般需经过以下心理过程:
  1. 从物理感觉到物理知觉,感觉是认识的初级形式,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初步分析和综合的结果,是感觉与思维之间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眼鼻耳舌身对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形成物理感觉,从中了解到某些属性和特点形成物理知觉,这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
  2. 从物理知觉到物理表象。在物理感知的基础上,有可能建立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形成物理表象,是物理事实非本质属性与外界的联系,它虽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仍属于感性阶段,是事物的直观特点的反映,是从具体的物理感知到抽象的物理思维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渡和桥梁。
  3. 从物理表象到抽象思维,多数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由于内涵和外延因素的隐蔽性,仅靠物理表象是不能形成的,必须在物理表象的基础上,抓住反映物理事实的本质因素,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这就需要抽象思维,这是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关键。
  二、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施方法
  (一) 了解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物理教材之间的衔接,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高一物理教材的内容是力学部分。力学部分也是初中物理教材的重點内容之一。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涉及的力学知识点有: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快慢(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及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等。
  在高一物理教学时,教师在了解学生初中学习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相应知识的学习层次,在此基础上,决定高中物理的教学起点。如:有的知识在高中不再讲授,如杠杆、液体压强、浮力等,在初中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并且这些内容将来也不属于高考考核范围。但是作为知识基础,若在教学时有所涉及,可举例加以说明。有的内容高中不再讨论,可以直接运用,如: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功率等。其他的内容在高中将继续学习,并进一步扩大和加深。高中物理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 针对初中教学不到位的知识点,要给予必要的讲解和补充
  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初中接触到的有些物理知识是有局限性的,然而这些知识却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例如初中阶段学到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的情形,结果使不少学生有“压力等于重力”的片面认识,这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了负迁移。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教材的呈现除难易适当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取螺旋式的方法,降低知识的梯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也就是让教学内容在新授、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和期终复习等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知识逐步扩展和加深,最终达到或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决不可急于求成。
  (三) 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物理规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四) 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结构的重建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有排它性的,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是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而总想用以前的知识来认识解决新问题,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来更新认知结构,类似概念表述的不同,是造成错误的思维定式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相关知识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新的知识和新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完成认知结构的重建。
  搞好初高物理教学的衔接,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搭建好一个过渡的引桥。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朱刚,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2年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生素及外用耳滴,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外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n=28)。对照组给予西咪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善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
介绍在VFP环境下开发绘制动态数据趋势图的方法.
所谓级联式数据录入是指用户在输入数据时,用鼠标左键单击录入按钮(或菜单),则自动弹出对象的大类编码,在相应的大类编码上双击鼠标左键则弹出对象的小类编码,在相应的小类编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探讨借助人文关怀实现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构建更为完整的语文学科教学体系的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正确渠道。  关键词:人文关怀;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