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保证。文章主要通过对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基本的改善方案,从而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够更加有效。
关键词: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现状;存在的问题;改善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59-01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是人口大国,当然农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世界各国对农业都采取了特殊政策,予以一定的财政投入,以促进农业稳步、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但是,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与其他产业投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农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农业基础脆弱、发展滞后的关键性因素。在农业投资中,财政投资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研究财政农业投人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对农业投入的情况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对农业方面的投入资金也在逐年递增,但是支农资金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远不够。从增长总量上看,财政对农业投入资金从1978年到2006年,从150.6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172.97亿元,增长了约20倍,而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从13.43%下降到7.85%。从财政农业投入规模上看,用于办事人员的投入费用多,而用于办实事的钱少,并且经常出现行政费用的开支大大多于事业费用、而事业费用又远远高于生产性支出的现象。
二、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够
从现阶段我国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情况来看,其所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农业投入年均只占财政支出的3%左右,而且还在下降,现阶段已降到了1%~2%,这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但就连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一般也都保持在10%左右。像缅甸、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均要占到财政支出的15%左右,远远高于我国的水平。
(二)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是缺位与越位问题的存在。在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中,地方财政支出的份额占了绝大部分,虽然所占比例大,但从最初预算的安排到执行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想投入的时候就投,不想投的时候就不投。不仅如此,财政对不同地区的支农力度差异也比较大。很明显,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财政支农的力度也相应大一些,而内陆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相对也较小一些。这一现象必然会加大地区间的不平衡,并且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这也势必影响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及新农村的建设。
(三)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对于支农资金的监督采取的是行政监督与审查监督两种方式,但这两方面的效果都不理想。据统计,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往往有30%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就不能到位,被短时或长期移作它用。许多地方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列入支农这一块资金往往就不能到位。更严重的是,我国还没有可行的农业投资法来监督和规范政府对农业的投资行为。
三、改善财政对农业投入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力度
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彻底改变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的局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完善农业“三补贴”政策,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
国家财政部門必须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农业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并且合理的分配支农资金,对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应加大资金的投入,且必须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同时,要求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对农业资金的投入,确保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
(三)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机制
为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要进一步健全在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执行、使用、项目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制度,并加大检查力度以确保财政支农法规、政策的全面落实。尽快对农业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并且制定相应的投资法律法规来监督约束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与此同时,国家还应加大对农业投资进程的监督执法力度,以切实保证国家对农业的投资真正合理到位。
作者单位:湖南省洪江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舒敏,傅新红.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分析与对策[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6.
[2]陈小林.新阶段西部"三农"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6,10.
[3]郭琳.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J].2002,06.
关键词: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现状;存在的问题;改善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59-01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是人口大国,当然农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世界各国对农业都采取了特殊政策,予以一定的财政投入,以促进农业稳步、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但是,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与其他产业投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农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农业基础脆弱、发展滞后的关键性因素。在农业投资中,财政投资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研究财政农业投人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对农业投入的情况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对农业方面的投入资金也在逐年递增,但是支农资金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远不够。从增长总量上看,财政对农业投入资金从1978年到2006年,从150.6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172.97亿元,增长了约20倍,而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从13.43%下降到7.85%。从财政农业投入规模上看,用于办事人员的投入费用多,而用于办实事的钱少,并且经常出现行政费用的开支大大多于事业费用、而事业费用又远远高于生产性支出的现象。
二、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够
从现阶段我国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情况来看,其所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农业投入年均只占财政支出的3%左右,而且还在下降,现阶段已降到了1%~2%,这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但就连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一般也都保持在10%左右。像缅甸、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均要占到财政支出的15%左右,远远高于我国的水平。
(二)财政对农业的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是缺位与越位问题的存在。在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中,地方财政支出的份额占了绝大部分,虽然所占比例大,但从最初预算的安排到执行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想投入的时候就投,不想投的时候就不投。不仅如此,财政对不同地区的支农力度差异也比较大。很明显,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财政支农的力度也相应大一些,而内陆地区财政支农的力度相对也较小一些。这一现象必然会加大地区间的不平衡,并且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这也势必影响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及新农村的建设。
(三)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不到位
目前我国对于支农资金的监督采取的是行政监督与审查监督两种方式,但这两方面的效果都不理想。据统计,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往往有30%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就不能到位,被短时或长期移作它用。许多地方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列入支农这一块资金往往就不能到位。更严重的是,我国还没有可行的农业投资法来监督和规范政府对农业的投资行为。
三、改善财政对农业投入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力度
为了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彻底改变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的局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完善农业“三补贴”政策,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
国家财政部門必须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农业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并且合理的分配支农资金,对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应加大资金的投入,且必须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同时,要求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对农业资金的投入,确保新增财力向农业倾斜。
(三)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机制
为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要进一步健全在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执行、使用、项目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制度,并加大检查力度以确保财政支农法规、政策的全面落实。尽快对农业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并且制定相应的投资法律法规来监督约束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与此同时,国家还应加大对农业投资进程的监督执法力度,以切实保证国家对农业的投资真正合理到位。
作者单位:湖南省洪江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舒敏,傅新红.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绩效分析与对策[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6.
[2]陈小林.新阶段西部"三农"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6,10.
[3]郭琳.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J].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