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的海洋,善的年轮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我有幸加入《中华慈善年鉴》编辑部,协助各位老师开展年鉴校对工作。这次宝贵的工作机会不仅使我在实践中提升了工作技能,也让我体会到编辑校对工作的乐趣,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编撰《中华慈善年鉴》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早在2014年底,编辑部老师们就开始了2014年《中华慈善年鉴》稿件征集、分类和排版等工作。在几位老师辛勤工作的基础上,我与几位同事在9月底开始校对工作,历时近2个月校对完毕。和其他老师相比,我所做的工作微乎其微,但当一本本沉甸甸、红彤彤的年鉴被印刷出版、放在我的桌头时,心中还是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和自豪感。回顾近2个月的校对工作,我学习收获良多,愿与大家分享交流。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其语言规范和语言风格自有其特点。为此,杂志社主编李玉林老师撰写了《编写<中华慈善年鉴>的语言要求》(下面简称《语言要求》),使校对工作有了具体明确的规范指导。
  《语言要求》指出,编纂《中华慈善年鉴》首先要有丰富的慈善知识,掌握与所编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学术动态、材料出版情况等,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透彻、深入的了解。同时,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中华慈善年鉴》编纂工作需要严谨、细致的作风。一定的慈善理论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基础,对作品负责的同时要保有对读者的责任心。
  其次,要掌握并熟练应用年鉴语言规范,包括语言准确、用语规范、语言简洁、语言平实4个方面。详细来说,要做到用语、逻辑、资料和时间准确无误,规范书写各类名称,使用正确标点符号等等。作为记录全国慈善会发展状况的专业性、资料性、权威性大型工具书,《中华慈善年鉴》全面、客观、详实地反映着每一年度全国慈善会系统的整体工作情况,应“简明扼要,文约事丰,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记述尽可能多的信息”。此外,《中华慈善年鉴》记载慈善史实、弘扬慈善精神、传播慈善文化,语言应庄重平实,立言得体,掌握分寸,杜绝一切虚浮之语、溢美之词,切忌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不作空洞或臆测性的评语,如“发挥了很大作用”“引起了强烈反响”等。
  《语言要求》还提出了许多更为具体的规范和要求,是校对工作的总纲领和标尺。例如,“我会”“我市”等按照第三人称的要求,改为“XX会”“XX市”等;按照职务在前、姓名在后的原则将“李本公会长”“边志伟秘书长”等改为“会长李本公”“秘书长边志伟”等;年鉴记录已经发生的事,删去“召开了”“发表了”“已建成”“救助人数已达……万人”等句中的“了”“已”等冗词赘词;“对……进行了”“为了(为)……”等句式,转虚为实,事情原委开门见山,如将“对慈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为了改善市民生活,组织……活动”改为“审计慈善资金使用情况”“组织……活动,改善市民生活”等;按照语言习惯和逻辑关系,调整部分语序,如把“经第四届理事会第十九次会长办公会决定,考虑到总会妇女同志占全体员工半数以上,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调动女同志积极性,维护其合法权益,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慈善总会妇女组织”改为“考虑到总会妇女同志占全体成员半数以上,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届理事会第十九次会长办公会决定成立中华慈善总会妇女组织,进一步调动女同志积极性,维护其合法权益。”……
  我负责校对的“年度纪事和大事记”有26.27万多字,内容十分丰富,校对起来需要较多的细心和耐心。当然,工作中我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各地慈善组织对“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的表述不同,需要统一,而在实际校对中经常会顾此失彼,需要不断地查找核对;再比如,一些地方稿件的人物或项目名称表述存在出入时,就需要翻阅参照其他资料进行确认,等等。种种工作耗费心神,但却是保证作品质量必不可少的步骤——这让我体会到了编辑校对工作的不易,对前辈们的敬佩之情更盛。
  校对之余,我也常为各地慈善组织对慈善事业做出的付出和努力所感动。开展各类慈善项目、成立覆盖各个领域的慈善基金,为困难群众送去关怀;挖掘慈善资源,探索捐助新形式,让爱心传递通道更加顺畅;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慈善工作规范化运作提供保障……语言虽然严谨、平实,但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温情仍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一年又一年,《中华慈善年鉴》犹如慈的海洋、善的年轮,孕育着新的朝阳,见证着“爱”的成长和壮大。
  文章的最后,衷心地感谢中华慈善总会和团体会员认真负责的来稿,你们的辛勤工作和对慈善事业的付出和努力是《中华慈善年鉴》最丰富和最宝贵的素材来源;感谢李玉林主编和编辑部各位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帮助我成长进步;当然,还要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你们的鼓励和支持始终是慈善杂志社不断完善、进步的最大动力,从你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了中国慈善事业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每看一遍《慈善读本》,我都深受感动并获益匪浅。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像美国男孩扎克·班纳、美国少年慈善家马修这样向社会奉献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啊。   生活中,即便我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仍然要懂得:人活着不仅要为自己,更多的也要为他人,因为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慈善读本》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爱心,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他人,我们都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人,珍惜生命,善
我原以为慈善这件事,与我这种无名小卒是毫不相关的,甚至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去的。慈善,就应该是那些千万富豪、亿万富翁才去做的,才应该做的。但直到走近那些平凡却拥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才发现原来我错得是那么离谱。  他本为戈壁滩中一个普通汉子,走投无路之下,离开家乡来到贵州毕节谋生活。他用卖羊肉串攒下的血汗钱资助了一个个失学儿童。他是一个流浪的人,也是一个受过伤害的人,他的一条腿曾被一群小混混打断。他
4月16日下午,以“弘扬慈善义工精神,传递爱心正能量”为主题的“我慈善 我阳光,慈善义工走起来”公益行走活动在玄武湖莲花广场开展。2000多名慈善义工从府门、学校、机关、军营、社区、医院等四面八方赶来,她们代表南京市8万名慈善义工、500多个慈善义工团队、100家慈善义工服务基地,参加全市慈善义工公益走慈善活动。  其实,用不着介绍你的姓名,我知道你是南京慈善义工;用不着介绍你是哪个阶层,我知道你
众所周知,乐善好施,行善积德,扶贫济困,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汉代的“施粥”到清代的“义仓”、从明代的“同善会”到清代的“安济堂”,无不闪耀着人间慈爱的光芒。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人类爱心的生动展现,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以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慈善精神在继承中发扬、丰富、完善,“人人慈善,快乐慈善”在华夏大地蔚然成风。用善行,
孙女要去敬老院做义工。她说,这种活动对她即将出国留学亦大有幫助。而在美国,一些学校志愿者的义工活动就更是颇受鼓励。几天后,再问她有何收获时,她说这将是最难忘的一件事。尤其给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时,一种从未有的愉悦油然而生。望着她兴奋的面孔,我亦随之激动。同时,自然又想起一次赴美访问的经历。  若没记错,似乎是1997年的年初,因我的长篇小说《百年海狼》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先是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
这是一个爱的小屋。  屋里有一群等待幸福降临的人——孤儿想要有一个温暖的家,孤老希望能够安享晚年,贫困学生祈愿不再为学费发愁,重病患者只想无需为巨额的医疗费所困扰,残疾朋友期盼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群人等待着人们那能带给他们幸福的双手。  屋外有许多热情的人们,退休在家的老伯,幸福的准妈妈,年轻的新婚夫妻,忙碌的上班族……他们都是普通市民,都有一份投身慈善的热情,他们希望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读了这本《慈善读本》,我对“慈善”二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以前我对慈善的认识最多停留在报纸、网络和电视上,认为无非就是一些好心的人对可怜人的同情、怜悯造就了他们的行为,但现在我知道了,慈善,不仅仅是你救了谁那么简单,它还使你感到了一种纯真的心灵洗涤。原来你觉得有些虚假的善,在此刻,都变得如此动人,如此美好。慈善,它有很多种,一件衣服,一只纸鹤,甚至一个拥抱都是慈善。它们不论贵重与否,都是来自善
随着新一届理事会的成功召开,大连慈善总会已走过六年的成长历程,六年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大连慈善事业从探索到不断的完善、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创新建立募捐机制,慈善募捐成果显著    自2004年10月大连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大连现代慈善事业逐步成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累计募集慈善资金9.31亿元,使用救助资金7.74亿元,更探索出了具有大连特色的工作模式。总会始终把
华东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门类齐全,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这里也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较好、水平较高的地区,为中国的慈善事业贡献了力量。上期我们感受了江苏、浙江、山东三个省的慈善风采,本期我们将走进上海、江西、福建三地,领略它们的慈善风姿。  上海慈善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由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民政局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
在我的人生词典中,我最爱的词汇除了“父母”外,那就是“老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像春蚕,可我觉得老师更像我的亲人。在我的学生时代,我的老师们亦如父母般关怀呵护我,他们对我这个残疾学生的关爱甚至超出了职责范围。我是多么感激为我的成长付出心血的老师们。  一说到老师,我首先会想起孟瑞兰老师。想起她的和蔼笑容,想起她的谆谆教诲,想起与孟老师在一起度过的三年时光。孟老师之所以让我难忘,并不是因为她比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