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同伴交往的主要方式,这对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虽然起到辅助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不仅会使幼儿在交流上得到更好的学习与认识,而且会使幼儿学会礼貌诚信地待人,提高幼儿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角色游戏 同伴交往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游戏之一,通过游戏建立起来的关系,对于幼儿学会同伴交往起到重要影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轻松积极的游戏环境,通过科学的指导方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养成诚信礼貌的良好习惯,这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交往兴趣
游戏一般都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而角色游戏则要求幼儿扮演游戏中的各种角色,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自我创新,以及自主意识的提高。教师作为游戏的指导者,可以为幼儿创造较轻松有趣的游戏环境,从而激发幼儿的相互之间的交往兴趣,这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注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会影响幼儿以后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指导方式,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特点。例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选定游戏的方式以及角色,同时要使幼儿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自己的角色上增加自己的一些创新,或是让学生回答对同伴交往的理解。
2.由于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因此在沟通或者是性格上可能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现象,指导幼儿正确游戏。例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对其进行开导。对于不想参加游戏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或是以小朋友相互邀请的方式激发幼儿的交往兴趣。
3.教师要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将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自己,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与创新能力。基于幼儿对新事物充满无限的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增加游戏中的一些新元素,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安全的废旧物品,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样会提高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同时会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
二、通过正确的指导,提高幼儿自身交往水平
角色游戏最主要的是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不断提高,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幼儿的交流方式是否正确,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情感反应,教师要通过幼儿产生的情绪及时做出反应,及时矫正幼儿的一项不正确的交往行为,例如孤立其他小朋友、自私倾向及暴力倾向等。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幼儿改掉交往上的问题,促进幼儿交往水平的不断提高。
1.教师可以在一旁时刻关注游戏的发展进度,选择更好的实际介入游戏中,阻止一些不正确的事情的发生,同时要提醒幼儿怎样做是正确的。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不愉快的状态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帮助幼儿分析游戏的进行方式,同时要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观念,促进幼儿的交往。
2.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保证幼儿自主能力的充分发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时常遇到困难,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必要的,不能强制中断游戏,也不能打断游戏的进行。
3.在游戏中要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及交往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因材施教。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交往有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是扫除幼儿在交往中的障碍。
三、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做好游戏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办一些游戏活动,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例如:大班的幼儿可以与中班的幼儿进行游戏,同时可以加入更多新的元素,丰富游戏内容,从而不仅使大班幼儿学会什么叫作榜样,而且使小幼儿向优秀的哥哥姐姐学习,促进幼儿整体能力的提升。
1.创造有利于不同年级幼儿之间交往的环境。有些幼儿在刚开始可能较羞涩,较难融入游戏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指导使幼儿之间加强互动,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在交流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更好地融入游戏,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跨班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2.游戏评价最主要的是重视游戏过后的总结,首先是突出重点,使幼儿意识到自己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要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使幼儿评价自己的表现,促进自我意识的提高。
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练习,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以游戏作为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平台,使幼儿知道怎样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教师作为幼儿游戏中的指导者,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对幼儿进行系统的交往培养,使幼儿不断提高与同伴的交往能力,调动幼儿交流的积极性,同时要利用角色游戏挖掘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上的潜能。这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也是一个有利的方式,使角色游戏这种培养方式更有效、有趣,促进幼儿整体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阎平,曹爽英.幼儿教师组织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7(09).
[2]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4).
[3]辛世敏,郝春东.儿童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3(05).
[4]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角色游戏 同伴交往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游戏之一,通过游戏建立起来的关系,对于幼儿学会同伴交往起到重要影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流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轻松积极的游戏环境,通过科学的指导方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养成诚信礼貌的良好习惯,这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交往兴趣
游戏一般都是一种集体性的活动,而角色游戏则要求幼儿扮演游戏中的各种角色,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自我创新,以及自主意识的提高。教师作为游戏的指导者,可以为幼儿创造较轻松有趣的游戏环境,从而激发幼儿的相互之间的交往兴趣,这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注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会影响幼儿以后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指导方式,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特点。例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选定游戏的方式以及角色,同时要使幼儿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自己的角色上增加自己的一些创新,或是让学生回答对同伴交往的理解。
2.由于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因此在沟通或者是性格上可能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现象,指导幼儿正确游戏。例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对其进行开导。对于不想参加游戏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鼓励的方式,或是以小朋友相互邀请的方式激发幼儿的交往兴趣。
3.教师要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将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自己,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与创新能力。基于幼儿对新事物充满无限的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增加游戏中的一些新元素,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安全的废旧物品,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这样会提高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同时会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
二、通过正确的指导,提高幼儿自身交往水平
角色游戏最主要的是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不断提高,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幼儿的交流方式是否正确,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情感反应,教师要通过幼儿产生的情绪及时做出反应,及时矫正幼儿的一项不正确的交往行为,例如孤立其他小朋友、自私倾向及暴力倾向等。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幼儿改掉交往上的问题,促进幼儿交往水平的不断提高。
1.教师可以在一旁时刻关注游戏的发展进度,选择更好的实际介入游戏中,阻止一些不正确的事情的发生,同时要提醒幼儿怎样做是正确的。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不愉快的状态时,教师就要及时地帮助幼儿分析游戏的进行方式,同时要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观念,促进幼儿的交往。
2.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保证幼儿自主能力的充分发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时常遇到困难,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必要的,不能强制中断游戏,也不能打断游戏的进行。
3.在游戏中要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及交往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因材施教。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对交往有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是扫除幼儿在交往中的障碍。
三、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做好游戏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办一些游戏活动,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例如:大班的幼儿可以与中班的幼儿进行游戏,同时可以加入更多新的元素,丰富游戏内容,从而不仅使大班幼儿学会什么叫作榜样,而且使小幼儿向优秀的哥哥姐姐学习,促进幼儿整体能力的提升。
1.创造有利于不同年级幼儿之间交往的环境。有些幼儿在刚开始可能较羞涩,较难融入游戏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指导使幼儿之间加强互动,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在交流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更好地融入游戏,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跨班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2.游戏评价最主要的是重视游戏过后的总结,首先是突出重点,使幼儿意识到自己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要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使幼儿评价自己的表现,促进自我意识的提高。
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练习,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以游戏作为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平台,使幼儿知道怎样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教师作为幼儿游戏中的指导者,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对幼儿进行系统的交往培养,使幼儿不断提高与同伴的交往能力,调动幼儿交流的积极性,同时要利用角色游戏挖掘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上的潜能。这对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也是一个有利的方式,使角色游戏这种培养方式更有效、有趣,促进幼儿整体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阎平,曹爽英.幼儿教师组织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7(09).
[2]许有云.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4).
[3]辛世敏,郝春东.儿童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3(05).
[4]禄小平.对幼儿有效道德认识建构的思考[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