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期作为儿童的启蒙阶段,对于儿童的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这一时期的儿童具有自控能力弱、可塑性强等特点,同时也是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幼儿教学中需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基于此,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出发点,简要分析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教育思想;幼儿;陶行知;良好习惯
幼儿期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幼儿阶段是儿童人格与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儿童最重要的人生习惯都是在这一阶段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更改,态度以及人格差不多就定型了。陶行知老先生更是在基于中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化教育教学的理论,主张学习应当在生活中进行,性格以及习惯更应如此。这与杜威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论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下面将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基点,简要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习惯
建立游戏卡,解决角色冲突。游戏是幼儿阶段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但是大部分儿童在游戏开始时,容易因为角色扮演混乱而产生争吵。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游戏卡的发放上限制人数,利用登记填表的形式记录每个幼儿玩耍的次数,以便更加便捷快速地掌握幼儿玩耍情况。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确保每位幼儿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游戏卡,并选择与之相应的自主性游戏,将游戏卡放在墙面上的游戏区,然后再利用桌面进行游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儿童一接触到游戏,就能够依据插卡情况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分配角色的时间,同时还提高了游戏效率,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游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争抢材料而向教师告状的現象。为了能够规范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发动儿童及其家长,通过收集废旧材料,将这些废旧材料插放到区域游戏活动中,以此让学生知道爱惜材料以及正确地运用材料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习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明确指出行动的重要性,唯有通过行动实践才能真正收获真知。幼儿时期作为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自然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与关注。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幼儿出现乱扔东西、不讲卫生的不良现象,教师可丰富教育形式,通过寓教于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时教师不妨借助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树立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将儿童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儿童平时的生活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平时的吃饭情况、打扫卫生情况等,通过比赛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之时,教师还应当强调儿童在平时生活中的表现,让其从生活着手,从学习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塑造儿童的良好人格。
三、抓住闪光之处,激励幼儿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句话与现今素质教育教学所提倡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谋而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对于那些纪律松散、顽皮的儿童,需要努力抓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与机会,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与自信。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与管制,对幼儿表现好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以此起到鼓舞与强化的作用;对于幼儿存在不良的地方,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并用委婉的话语指出,让其及时改正,并努力发现其闪光之处。如,在搭积木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幼儿自主操作与实践,并自由选择游戏材料以及搭建积木结构,告诉幼儿应当合作友爱,不争不抢,搭建的物种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房子,也可以是花坛,也可以是桥等。在教师的逐步鼓励下,幼儿的兴趣以及好奇心就能油然而生,如此一来,游戏积极性就能得到逐步提升,同时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幼儿规则意识,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幼儿期是儿童品德品质、性格特征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并强调教育应当从幼儿时期教起。可见,想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当借助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寓教于乐,从小抓起,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将其牢记于心中,形成机械记忆,为其后续的发展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达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静.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2):229.
[2]赵晴.小议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好家长,2015(42):37.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教育思想;幼儿;陶行知;良好习惯
幼儿期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幼儿阶段是儿童人格与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儿童最重要的人生习惯都是在这一阶段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更改,态度以及人格差不多就定型了。陶行知老先生更是在基于中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化教育教学的理论,主张学习应当在生活中进行,性格以及习惯更应如此。这与杜威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论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下面将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基点,简要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习惯
建立游戏卡,解决角色冲突。游戏是幼儿阶段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但是大部分儿童在游戏开始时,容易因为角色扮演混乱而产生争吵。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游戏卡的发放上限制人数,利用登记填表的形式记录每个幼儿玩耍的次数,以便更加便捷快速地掌握幼儿玩耍情况。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确保每位幼儿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游戏卡,并选择与之相应的自主性游戏,将游戏卡放在墙面上的游戏区,然后再利用桌面进行游戏。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儿童一接触到游戏,就能够依据插卡情况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分配角色的时间,同时还提高了游戏效率,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游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争抢材料而向教师告状的現象。为了能够规范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发动儿童及其家长,通过收集废旧材料,将这些废旧材料插放到区域游戏活动中,以此让学生知道爱惜材料以及正确地运用材料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习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明确指出行动的重要性,唯有通过行动实践才能真正收获真知。幼儿时期作为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自然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与关注。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幼儿出现乱扔东西、不讲卫生的不良现象,教师可丰富教育形式,通过寓教于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时教师不妨借助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树立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将儿童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儿童平时的生活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平时的吃饭情况、打扫卫生情况等,通过比赛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之时,教师还应当强调儿童在平时生活中的表现,让其从生活着手,从学习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塑造儿童的良好人格。
三、抓住闪光之处,激励幼儿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句话与现今素质教育教学所提倡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不谋而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对于那些纪律松散、顽皮的儿童,需要努力抓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与机会,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与自信。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与管制,对幼儿表现好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以此起到鼓舞与强化的作用;对于幼儿存在不良的地方,教师应当及时指出,并用委婉的话语指出,让其及时改正,并努力发现其闪光之处。如,在搭积木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幼儿自主操作与实践,并自由选择游戏材料以及搭建积木结构,告诉幼儿应当合作友爱,不争不抢,搭建的物种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房子,也可以是花坛,也可以是桥等。在教师的逐步鼓励下,幼儿的兴趣以及好奇心就能油然而生,如此一来,游戏积极性就能得到逐步提升,同时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幼儿规则意识,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幼儿期是儿童品德品质、性格特征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并强调教育应当从幼儿时期教起。可见,想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当借助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寓教于乐,从小抓起,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将其牢记于心中,形成机械记忆,为其后续的发展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达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静.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2):229.
[2]赵晴.小议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好家长,2015(42):3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