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古典主义时代文学批评与代表诗人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常所谓的英国新古典主义时代是指介于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以华兹华斯和科勒律治1798年合作出版的《抒情歌谣集》为创始标志的浪漫主义时期之间的英国文学时代。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德莱顿;蒲柏;约逊翰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
  
  一、引言
  18世纪初的英国,新古典主义成为时尚。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强调要求复兴古代趣味,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那种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倡导的浮华矫柔的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因为新古典主义排挤了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的美的概念和贫乏的、缺乏血肉的艺术形象,它以古代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及对古代景物的偏爱,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从我们手上的各种资料和书籍上我们可以看出,新古典主义模仿并推崇古代文学大师们的创作和美学原则。体现在文学上则表现为,文体上模仿古罗马的文学家,如贺拉斯,维吉尔和奥维德等等,追求用理性驾御作品,行文条理清晰,对仗工整,运用巧智,自然和谐。这一切新古典主义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是对17世纪巴洛克和18世纪罗可可这类艺术派别过分雕琢和滥用情感的一个纠正。正因为英国新古典主义推崇并模仿了贺拉斯,维吉尔和奥维德等古罗马奥古斯都大帝统治时期的文学家,所以后来有些文学史又称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为奥古斯都时期。
  在很多研究英国历史的书籍和资料中,18世纪文学被认为是异端散乱的过渡文学,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在它之前有文艺复兴的鼎盛以及弥尔顿的辉煌,在它之后有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灿烂以及维多利亚文学的丰硕,因而这当中的100年便相对的稍显暗淡许多。然而事实上,18世纪的英国文学也是可圈可点的,不仅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作家,在文论方面也发展迅速,为日后英国文学的蓬勃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这里选择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三位代表性作家约翰.德莱顿,亚历山大?蒲柏和塞缪尔·约翰逊作为代表,从中探索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特征和发展足迹。
  二、文论发展代表人物
  (一)约翰·德莱顿(1631—1700)
  约翰.德莱顿是英国18世纪交界时最显赫的古典主义作家,他几乎涉足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文学领域,既创作诗歌和戏剧,又搞文学评论,从王政复辟(1660)到17世纪结束,他一直是英国文学界的主导人物,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从17世纪向18世纪转换阶段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德莱顿在文学批评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正是从他开始,英国文学逐渐由创作时代转向批评时代。德莱顿的文学评论盛誉主要来自他的《论戏剧诗》。
  德莱顿在1668年所创作的《论戏剧诗》是一部独立的著作。这部作品成就了德莱顿在当时批评界独领风骚的地位。这部作品旨在保护当时的英国戏剧,反对古典主义和当时法国戏剧的拥护思潮,试图挖掘戏剧批评的一些共性的原则。作品以对话形式展开,对话形式为德莱顿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的便利条件,也是追随柏拉图和西塞罗作品古典样板的一种表现。在讨论中,德莱顿通过人物之口表明要维护由法国戏剧家和评论家提出的新古典主义戏剧原则,但是他接着就表现出了对英国戏剧的偏爱,特别赞扬了莎士比亚,本.琼生,还有鲍蒙特和弗莱彻。他在这篇文章里还捍卫了以他自己为代表的英国诗人所创立的悲喜剧和用压韵诗来写悲剧的做法,并设法把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和17世纪初期英国剧作家们的实践协调起来。德莱顿毫无顾忌的否定掉了法国新古典主义对三一律应用的过分狭隘的做法。除此之外,文章中也畅谈了戏剧创作中无数巨细议题,比如戏剧的审美问题,如何看待和运用行文中的机敏,戏剧中是否该保留暴力和恐怖场面等等。《论戏剧诗》是德莱顿早年的作品,文中对于英国各位剧作家的特点描述细致,史料详实,语言生动,观点大胆独到,可以算得上是赞颂批评的典范。《论戏剧诗》是英国文学批评发展里程中一部承上启下的划时代文献。
  (二)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
  亚历山大·蒲柏是英国启蒙运动时期古典主义诗人,曾翻译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发表过《田园诗集》,《批评论》和叙事诗《温莎林》等。蒲柏的文论成名作是《批评论》。他深受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家布瓦落的影响,在1711年出版的《批评论》中阐述了自己对诗歌的审美理论,被认为是对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宣言。
  在《批评论》中,蒲柏纵论了三方面的问题:1、文学批评的重要性与高明的批评家如何养成;2、批评之十弊及原因;3、批评的正确原则与欧洲批评史的简要回顾。具体来说,蒲柏提出只有自然才是值得研究和描写的对象,诗人不能离开自然,并认为古希腊古罗马的诗歌是最优秀的艺术典范。蒲柏遵循着这种古典主义的原则进行文学创作。他对文学批评重要性的进行讨论,认为缺乏文学评论的文学是不完整的;其次一篇好的批评所带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最后他强调有十个原因会导致文学批评的不准确与失败,用来警惕批评写作。它们分别是:1、骄傲自大,蒙蔽智慧的双眼;2、知识贫乏,缺乏知识是危险的;3、以偏概全,影响文章的理解;4、难以取悦,缺乏读者群;5、过于重视某个部分,使文章失衡;6、偏见,影响批评的客观态度;7、单一,内容流于平庸;8、不一致,文章缺失统一观点;9、社交情节,流于世俗;10、嫉妒,导致无知。十个原因中无论哪一个原因都可以使批评者对作品做出偏颇的批评,从而难以产生佳作。只有克服了这十个缺点,用高尚的思想,深刻的灵魂,渊博的知识才有可能创作出佳作。《批评论》是英国文学批评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三)塞缪尔·约逊翰(1709-1784)
  塞缪尔·约逊翰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传记家和评论家。约逊翰在文学批评上的成就主要源自1765年他为莎翁全集撰写的序言,一般称作“《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约翰逊在《莎士比亚序》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评论观点。他认为评论最重要之处是找出当代作家作品中的缺点,发现古代作家作品中的优点。他曾经这样说过,当一个作家活着的时候,我们要根据他最差的作品评论他的能力;而当一个作家离开的时候,我们要根据他最好的作品评论他的生平。他认为经的起评论和证明的作品才算是杰出的作品。约翰逊肯定历史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历史是被最多考虑的,而被最多考虑的也是被理解的最好的。当一个题材被理解的最好时,才能在作品中发挥光芒。他的这些评论观点在如今已经被我们熟知并且信奉。
  《莎士比亚序》是18世纪评论莎士比亚最好的文章。在评论莎士比亚的一生以及文学成就时,除了一些客观的批评,约翰逊还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既无任何政治概念,也不漫骂任何派系,既不沉迷虚荣,也不取悦大众。他的作品适合不同的品位,适合一代又一代,而且历经岁月的洗礼,变的越发经典。约翰逊评价莎士比亚是一位个性诗人,他为读者提供了一面真实生活的镜子。他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既不标榜不同的地区习俗,也不声明特殊的阶级,而是普通大众的共性存在。莎士比亚描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人类。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语言不晦涩,在当时算是做到了通俗,但却充满了力量。尤其是对话中的语气和词汇成就了他的作品中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人物。真实生活为莎士比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他的作品中没有英雄,他的戏剧充满了人情味,戏剧中的人物说着观众想说的话,做着观众想做的事,一切都以生活为脚本。总之,莎士比亚的戏剧就像生活的镜子,他用人类的语言阅读人类的情感,他的作品是不可超越的。从这些对莎士比亚恰如其分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约翰逊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和个人独到的评论视角。就当时而言,约翰逊做出了对莎士比亚最好的评论,这些独特的评论观点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研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莱顿,蒲柏和约翰逊不仅是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位文学巨匠和文学评论家,他们的作品《论戏剧诗》,《批评论》和《莎士比亚序》也是新古典主义时期文学批评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佳作,是研究英国文学批评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陈嘉.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
  [2]崔莉.欧洲文艺复兴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Daniel G.Hoffman&Samuel Hynes,English Literary Criticism: Romantic and Victoria[M].New York:Meredith Publishing Company,1963.
  [4]唐纳德.格林.塞缪尔·约翰逊[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3.
  [5]Richard Harland, 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7]刘意青.英国18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这三大女性主义主要流派争论百余年后,诞生了既要颠覆男权主义次序,又要颠覆女性主义三大流派赖以存在的基础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本文重点阐述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婚姻思想。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二元论;婚姻;权利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二
期刊
摘要: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首创了第一人称抒情小说之美学风范;本文欲从《浮生六记》的美学角度,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语言美、结构美及意境美三方面分析林语堂译作中美学意境的艺术再现。  关键词:《浮生六记》;林语堂;翻译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沈复,清代文人,字三白,苏州人;《浮生六记》是沈复的回忆录
期刊
摘要:长篇小说《白鲸》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其意象之丰富,内容之驳杂,思想之幽深为作者赢得了极高的文学地位。当代评论家都认为这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深受《圣经》的影响,充满了象征和寓意(symbol and moral)。本文将对文中各个要素的象征意义作探索性分析。  关键词:白鲸;赫尔曼·麦尔维尔;象征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本文从历时性角度来看英语词汇的发展。从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早期现代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及当代英语时期来探究英语词汇的演变。从中也了解到借词及它们的历史来源,从而提示了词汇发展的特征。  关键词:历时性;借词;古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一、引言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进行研究:一是共时
期刊
摘要:传统的测试与评价方法中数据的计算过于简单难以对学生学习成绩形成正确的评价。该文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视角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标准分为依据,结合教学中的实例说明原始分制度的弊端和标准分的比较优势,进而探讨标准分在英语测试与评价中的运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结构主义理论;标准分;英语测试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期刊
摘要: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三个英译本的遣词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功能对等;遣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一、引言  诗歌翻译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音韵节奏意境等方面,也存在于其遣词方面。本文选择了《送元二使安西》的三个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对等
期刊
摘要:语言僵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语境下的外语学习僵化现象更是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归纳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二语习得;语言僵化现象;成因探究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历经了艰难的历程,其中母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媒体间融合的深入,新闻套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近年来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当下,随意打开一份新闻报纸或是浏览网络新闻页面,含有“给力”、“浮云”、“被XX”、“史上最...”等字眼的新闻标题当即引入眼帘。网络用语适时适当的出现在纸媒新闻标题中,能给传统媒体新闻实践注入新鲜生机,展现新时代纸媒的活力。然而不经思索简单盲从,让网络流行语泛滥于报端并呈方兴未艾之势,不仅会因恶俗令人厌
期刊
摘要:一个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其进程应是由企业内部管理向外部管理、企业核心业务向企业整体业务扩展的,总体来说,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有以下五大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一、前言  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信息革命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随着信息技术广泛深入的渗透,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浪潮风
期刊
摘要:分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社会公众更多关注分配的结果,实质上分配的结果是由分配的机制决定的,因此,要从根据本上理顺分配关系,必须建立分配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机制,才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分配关系。  关键词:企业;分配;公平;决定;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    分配已成为全社会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