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麻雀不停地跺着方步,漫不经心地样子惹恼了一只鸽子,鸽子咕咕地喊叫着,愤怒地朝麻雀挪近。鸽子的挪步多少带着一点示威的味道。那些阳光下的麦粒散发着诱惑的光芒,尽管那是些秕麦,可在漫长的冬天里,对于鸟儿来说却有着具大的吸引力。麻雀叽叽地招呼着同伴,根本无视鸽子的威胁,像士兵一样威武庄严地迈着自己的步子。
好多年没有看到这些麻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飞来了!耳根又不清净了!
陈二爷带着浓重的鼻音自言自语着,他的腔调里既有和宋三说话的意思,又有对自个儿嘲笑的味道。
蹲在墙根下的宋三明白那是陈二爷有和他闲聊的意思,但是宋三头也不抬一下,继续抽那根抽了一半的烟。陈二爷在离宋三一米远的墙角抖抖索索地蹲下了。他斜着肩膀从腰上解下烟袋,努力了好几次才装了一锅旱烟,划了好几根火柴才把旱烟点燃,吧嗒着嘴猛吸几下。吹掉烟锅子里的烟渣,一边咳嗽一边又满满地装了一锅烟叶,只是没有点着,擎在手里。陈二爷的脑子里满是进城的影子,进城是他的孙子。
宋三瞥了一眼陈二爷,看他把装了旱烟的烟杆擎在手心也不点火,这才打算跟陈二爷搭腔。
前些年啊,麻雀都跑到城里享福去了,可没有想到成了城里人的下酒菜,可那些心比天高的雀儿后悔晚了,想回到我们这穷地方却来不了,城里人不让啊!他们吃腻了那些我们眼里稀罕的东西,就想着法子吃城里没有的。你没听说吗?前些日子一些城里人还吃婴儿宴呢!
什么?陈二爷的耳朵突然不聋了,疑惑的眼神里满是吃惊。他朝宋三蹲的墙根处挪了一尺。
婴儿宴啊,就是小月了的娃娃。说什么吃那东西才有营养,造孽啊!
陈二爷听到宋三说婴儿宴,突然感觉胸口堵的厉害,一口气卡在嗓子里上不来下不去。
屁话。小月的娃娃有啥营养?陈二爷浑浊的眼里满是愤怒,长长地叹一口气,一挥手将那些麻雀和鸽子赶走。
城里人因为不吃麻雀了,所以麻雀又跑来了。城里人就是狡猾,吃腻了常见的东西,居然打着保护动物的旗号,假惺惺地装起好人来了。
二爷你说,我们的孙子将来上大学去了城里,也会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吗?宋三的这些话使陈二爷一下子蔫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便捋了捋山羊胡,撇撇嘴,声音不大但很有气度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唉!一辈人管不了一辈人的事,我们怎么知道那些龟孙子会不会忘本?我是快要入土的人了,现在什么也不指望了,只指望阎王爷早些收了我。
陈二爷的话使宋三吃惊不小,他没有想到陈二爷居然会说出那样大的气话。
麻雀和鸽子在他们的谈话中又飞到了他们面前,摇摇摆摆地走两步跳一下,根本不害怕眼前两个人,它们似乎听懂了陈二爷和宋三之间的谈话似的,一双双眼睛犀利地望一眼它们眼里的人类,转而又向那些秕麦进攻。
宋三也发出感慨,也说指望不上孙子们,只想图个清静,只要他们能考上大学多识几个字就算我们祖上积德了,我死后到了阴间也有脸面对祖宗了。
陈二爷鼻子里哼了一声,没有出声。
祖宗?祖上?你的祖上在哪里?
宋三已经很久没有看到陈二爷的笑脸了。宋三也是念旧情的人,他知道要不是陈二爷替他说了好话,他现在在村里的地位可不是今天这样的。
陈家村是靠公路的一个小村,村里的状况比较好,没有像其他村里那样揭不开锅的人,只是女人们的肚子像中了魔咒一般,一生一个女娃,一生一个女娃,计划生育工作抓紧以后,大家一门心思想生男娃的计划也被打乱了,尤其是那些生了女娃的人家,为了将来有人养老,也为了延续香火,于是让外乡甚至外省的男子上门入赘,陈家村成了乡里出了名的招婿村。
还好陈家村的上门女婿都比较有本事,他们入赘的人家一点也不比本村后生差,房屋修的一样阔气,生的孩子也一样机灵,当然,上门女婿的责任和担子要比本村后生重些。
宋三刚做上门女婿的最初两三年时间,由于本讷,不善于和村里人打交道,所以在大家眼里是一个没有多大能耐的人,因此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宋三总是被分配干挑水的活。
挑水是个苦力活,想想看,一个人要好几天为有事情的人家供应水,那是多么繁重的任务啊,何况泉眼离村子还有两里路。宋三要走多少个来回才能使有事情的人家水缸满满的,没有人算过。正是因为宋三挑水的认真劲,几次红白喜事下来,一般不说什么的陈二爷看不过去了,他建议多安排几个人挑水,别让老实人吃亏。可是村子里的后生哪个会像宋三那样没有声响的干活呢?
陈二爷的一席话也让全村人觉得宋三是个不错的上门女婿,入了赘就是本村的一员,死了也会埋在本村的土地上。由于陈二爷的一席话,使宋三不再一个人给村里有红白喜事的人家挑水了,他要么是接待道喜、奔丧的亲戚,要么是提茶倒水,要么是陪那些客人喝酒。总之,比起先前朱三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陈二爷的孙子进城分配在县城中学上班,陈二爷的儿子也就是进城的爹命苦,进城上班几年后一个春天的后晌,他去包谷地里间苗时一头栽倒在地里再也没有站起来。当时宋三发现后喊来了人才把进城爹拉到乡卫生院的,可进城爹在医院躺了几小时就没了。
也是宋三第一个给进城打电话让他赶紧回家的。
宋三后来多次说,他从地里拉起进城爹时,进城爹的手心里还攥着一朵花,一朵已经揉蔫的蓝色花朵。不知道进城爹为什么要攥一朵花,还是蓝色的花,他下辈子想做女人吗?
村里人也想不明白,進城爹怎么就得脑溢血死了呢?年轻人不在乎,可是年长点的就心里发堵,毕竟进城爹正当壮年。那些掉光了牙的老太太们一有机会凑到一起就羡慕进城爹,说没有受什么病痛折磨就死了,是老天爷给的好呢。
一开始陈二爷听到那些碎嘴女人们的话就气不打一处来,后来他想想也就不怎么生气了。每次听到那样的话也会附和着说一句,那是命,也是他老汉的命。
儿子没了,孙子又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回家,陈二爷心里总是冷冷的。有时他躺在冷冰冰的床上,埋怨老天爷不明不白地把后人带走了。有后人最起码脊梁骨硬梆一些,可他现在像被抽了筋骨的人,软软的,没有一点当初送进城去念书的挺拔。 儿子死了,陈二爷的心是怎样的痛,没人从他的脸上看出,只有宋三看到了陈二爷的绝望和无奈,在和他的交谈里,陈二爷像个孩子似的哭泣。
还好陈二爷还有个很老实的大孙子,由于太老实,所以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有時陈二爷被谁家叫去吃饭,饭后喝上二两包谷酒了,他就开始念叨,念叨逝去的儿子,念叨娶不到媳妇的大孙子,念叨到最后,带着哭腔念叨的就是进城。在陈二爷的念叨里大家对进城越来越生气,对陈二爷越来越可怜,所以谁家只要有吃点喝点的事都会把陈二爷请去。
其实进城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考上师专,会成为公家人,拿工资吃饭的人。
就在毕业分配的那年,进城开始讨厌起陈二爷,并想方设法阻止陈二爷到学校去看他。他不再是陈二爷胳膊底下那个探头探脑的孩子,也不再是整天爷爷、爷爷喊个不停的孙子,当然也不是陈二爷眼里嘴里骄傲的进城。
起初陈二爷会喜滋滋地跑去县城,絮絮叨叨地和进城说这说那,说村里的人和事,说进城大哥相亲的事,也说进城的终身大事。但是进城总是不满意陈二爷吧嗒吧嗒唾沫星子飞溅的样子,陈二爷的话没说上几句就被进城打断,要么岔开话题,要么索性不让他说,一副嫌弃的样子。
以前进城会拉着陈二爷逛东逛西,给他讲城里人的生活,还给陈二爷买这买那,使陈二爷高兴得连睡觉也笑个不停。可后来进城的变化太大了,陈二爷怎么想也想不通,进城到底怎么了?
陈二爷慢慢地不去县城了,也不怎么提进城了,大家都觉得奇怪,尤其是宋三。也只有宋三才能耐着性子和陈二爷说东扯西,直到进城对陈二爷彻底翻脸后。一次酒后,陈二爷把他的苦都倒在宋三家的堂屋里,那个令陈二爷难堪又痛心的话题终于使陈二爷自己击垮了自己。
陈二爷在宋三家拍着胸膛说他不管进城的任何事。
就那样过了七八年,其实陈二爷也是死要面子的,他最怕别人在他面前提起进城。小时候进城是他的骄傲,是他最得意的孙子。进城学习好,人又聪明伶俐,眉眼长得俊秀,一点也不像他们山旮旯里的孩子。不仅干净,说话还很有礼貌,跟村里的娃娃们一点都不一样。陈二爷别提有多高兴了,给孙子取名是另有原因的,可到后来陈二爷索性把希望寄托在“进城”两字上,一心盼着进城长大后进城去上班,只要进了城,他就有脸面在村里讲话做事了,他就是死也会死的很排场。
进城也没有让陈二爷失望,那些年对师专学生还是分配的,他在家里没有呆多少日子就被分到了县中学。中学老师也是很不错的,陈二爷真的在村里出尽了风头,见人就夸他,逢人就托人给他说媒,似乎谁嫁给进城做媳妇就是谁的造化。
可不知道什么原因,渐渐地进城变了,要么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要么一开口就让陈二爷气得说不出话来。
不过进城对他母亲还算不错,有什么事都是给她说,发的工资也会给她一些,至于陈二爷,偶尔给上10块20块的。这样一来,家里的事就是进城母亲做主了,陈二爷的掌柜身份被取代了。陈二爷腰际挂的那串象征权利的钥匙,大家发觉不见了。倒不是被进城母亲要去了,而是陈二爷主动放到八仙桌上的。陈二爷把钥匙放在八仙桌上后,钥匙也就被进城母亲不声不响地收起了,当然也收起了钥匙所管辖的一切。
陈二爷是在进城做了中学老师后开始当起牧羊人的,从此不再对家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发话。
之后的日子,陈二爷怎么也笑不起来,他那似乎用镰刀雕刻过一般的额头,带着岁月的沧桑,使他浑浊的目光看去更加游离,他的心是冷的。那几只既是他的指望又是他哄心的羊,他已经卖了两只,是托宋三卖的,价钱还算不错。他给自己买了一条裤子,称了两斤冰糖,还买了两斤茶叶,顺便买了几块钱的糖果。尽管家里有茶叶和冰糖,他开口要进城母亲也会给他的,可是陈二爷偏偏不那样。有时饭莱做得硬点,他只是看看,不吃。他的牙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他咬不动干硬的食物了。
秋天到了,陈二爷的心也和秋天的树叶一样枯黄干瘪。有时坐在地埂边,总是想象自己会怎么死,怎样离开阳世。每当这时宋三会陪着陈二爷晒一会太阳聊一会天,催陈二爷回家吃晌午饭。望着陈二爷慢腾腾地向家里走去,看着他佝偻的背影,宋三心里可怜起陈二爷来。陈二爷除了脾气怪点外,对村人还是不错的,尤其对像宋三这样的上门女婿,陈二爷始终是客气的,即使与自己后人有点过节时,陈二爷也总是先呵斥自己后人,然后才对宋三说些无关痛痒的话。宋三不管错的是不是自己,每遇到发生口角或不愉快的事,宋三总是先认错,不和村里人争,这些都是陈二爷教给他这个上门女婿的。
人总是要吃亏的,吃亏就是吃福。宋三坚信吃亏是福的说法,他倒插门到肖家村的近30年里,一直是以吃亏就是福的准则过日子的。他的这个准则也使他的家庭生活过得很不错,他也成为村里好几个上门女婿学习的榜样,说是学习的榜样,其实就只有两点,一是学会低头做人,二是遇事懂得谦让。正因如此,宋三在村里口碑不错,大家有什么难事也愿意跟他商量,找他出谋划策。
宋三的三个孩子学习都好,去年大闺女参加高考,成绩不错,考个二本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宋三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老大复读。老大是个听话的孩子,尽管心里不愿意,可还是顺从父亲去复读了。
宋三是想要在村子里出人头地的,他想证明自己比村里的任何一个男人有本事、有能力、也有实力供孩子上一本院校。
宋三的二闺女高中毕业后原先在集市上的裁缝店当学徒工,一月回一趟家,日子过的倒也踏实。谁料想突然不见了,家里人以为她在裁缝店,裁缝店老板以为她回了家,店里活忙,才捎话让她赶紧回店,宋三这才知道闺女已经不在裁缝店有些日子了,家里顿时乱作一团。正当亲戚们和村里人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时,她居然来电话跟家里要钱,说在南方开了个店,还说走的急没有跟家里人商量。宋三一下子气病了,还好是跑出去挣钱了,起码给他留了点面子。可是宋三怎么想心里也不踏实,他不相信天下真有那样的好事,说白了其实是不相信自己的丫头有那本事。于是闺女的电话越多,他心里越烦。 最后一次电话是宋三亲自接的,尽管闺女在电话那头说生意好极了,她只想赚点钱后回家好好孝敬父母。還说电话费贵,让他们赶紧给她打钱,要不店面就被别人挤占了,挣不到大钱了。
闺女的离家出走,丢人不说也罢,没有想到闺女三番五次打电话要钱,还说要做什么大生意。宋三的气窝在心里,所以死活也没有给闺女打钱。
村里的后生们像着了魔一样,都争先恐后地跑到外地去挣钱。不管是开店还是开饭馆或是打工,没过多久都灰溜溜地回来了。看他们的穿戴倒也时髦,跟电视里的一模一样,只是少了离开家时的锐气。至于挣了多少钱,为什么回家,谁都没有言语。
宋三一分钱也没有给闺女寄。
宋三一下子老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宋三和陈二爷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讨论的事也越来越多,尽管年龄悬殊,可对事物的见解几乎如出一辙。对村里的青年男女跑到外地去做生意挣钱一事的看法也基本相同。宋三再也不逼大闺女去复读考一流的大学了,他想清楚了,读了大学不一定就会过上好日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学会一门手艺,只要肯吃苦,日子过得去的。
唉!人这辈子怎么过也是过,富也好穷也罢,不想过还是要过,不可能停留在原地。我以前总想着让孙子们过上好日子,可想归想,结果呢?还不是一样。上了大学能怎样?工作了又怎样?城里人、庄稼人都是人,谁不老啊?再说了最后还是要死,死了一样不是入土就是火烧。
陈二爷的一席话使宋三感到自己的想法与陈二爷越发一致了,两人蹲在墙根下,依旧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鸽子和麻雀依旧在他们眼前找粮食吃。
陈二爷在宋三眼里慢腾腾地挪着步子,但他踽踽的背影里分明有着很多沉重的东西。
麻雀和鸽子似乎因为陈二爷的离去变得有点无聊了,也不争抢食物了,各自也作出慢腾腾的样子,它们无视宋三的存在,既不争抢那些麦粒,也不怕宋三坐在那里,一边叽叽喳喳的,似乎给宋三放点音乐似的,它们不理会宋三把烟盒撕得咔咔响的声音,更不理会宋三的咳嗽,只是来来回回地跳跃着。
宋三的二闺女一直没有回家,电话再也没有打回来。听村里一个后生说,他二闺女做的是传销,怕是一时半会回来不了,也说不定是找了个外地人成家了。宋三的心一下子掉进冰窟窿了。于是宋三整天像霜打的茄子,总在院外的墙根下晒太阳,每天他都会在相同的时间里等来陈二爷,两人在冬日的阳光下共同取暖……
好多年没有看到这些麻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飞来了!耳根又不清净了!
陈二爷带着浓重的鼻音自言自语着,他的腔调里既有和宋三说话的意思,又有对自个儿嘲笑的味道。
蹲在墙根下的宋三明白那是陈二爷有和他闲聊的意思,但是宋三头也不抬一下,继续抽那根抽了一半的烟。陈二爷在离宋三一米远的墙角抖抖索索地蹲下了。他斜着肩膀从腰上解下烟袋,努力了好几次才装了一锅旱烟,划了好几根火柴才把旱烟点燃,吧嗒着嘴猛吸几下。吹掉烟锅子里的烟渣,一边咳嗽一边又满满地装了一锅烟叶,只是没有点着,擎在手里。陈二爷的脑子里满是进城的影子,进城是他的孙子。
宋三瞥了一眼陈二爷,看他把装了旱烟的烟杆擎在手心也不点火,这才打算跟陈二爷搭腔。
前些年啊,麻雀都跑到城里享福去了,可没有想到成了城里人的下酒菜,可那些心比天高的雀儿后悔晚了,想回到我们这穷地方却来不了,城里人不让啊!他们吃腻了那些我们眼里稀罕的东西,就想着法子吃城里没有的。你没听说吗?前些日子一些城里人还吃婴儿宴呢!
什么?陈二爷的耳朵突然不聋了,疑惑的眼神里满是吃惊。他朝宋三蹲的墙根处挪了一尺。
婴儿宴啊,就是小月了的娃娃。说什么吃那东西才有营养,造孽啊!
陈二爷听到宋三说婴儿宴,突然感觉胸口堵的厉害,一口气卡在嗓子里上不来下不去。
屁话。小月的娃娃有啥营养?陈二爷浑浊的眼里满是愤怒,长长地叹一口气,一挥手将那些麻雀和鸽子赶走。
城里人因为不吃麻雀了,所以麻雀又跑来了。城里人就是狡猾,吃腻了常见的东西,居然打着保护动物的旗号,假惺惺地装起好人来了。
二爷你说,我们的孙子将来上大学去了城里,也会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吗?宋三的这些话使陈二爷一下子蔫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便捋了捋山羊胡,撇撇嘴,声音不大但很有气度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唉!一辈人管不了一辈人的事,我们怎么知道那些龟孙子会不会忘本?我是快要入土的人了,现在什么也不指望了,只指望阎王爷早些收了我。
陈二爷的话使宋三吃惊不小,他没有想到陈二爷居然会说出那样大的气话。
麻雀和鸽子在他们的谈话中又飞到了他们面前,摇摇摆摆地走两步跳一下,根本不害怕眼前两个人,它们似乎听懂了陈二爷和宋三之间的谈话似的,一双双眼睛犀利地望一眼它们眼里的人类,转而又向那些秕麦进攻。
宋三也发出感慨,也说指望不上孙子们,只想图个清静,只要他们能考上大学多识几个字就算我们祖上积德了,我死后到了阴间也有脸面对祖宗了。
陈二爷鼻子里哼了一声,没有出声。
祖宗?祖上?你的祖上在哪里?
宋三已经很久没有看到陈二爷的笑脸了。宋三也是念旧情的人,他知道要不是陈二爷替他说了好话,他现在在村里的地位可不是今天这样的。
陈家村是靠公路的一个小村,村里的状况比较好,没有像其他村里那样揭不开锅的人,只是女人们的肚子像中了魔咒一般,一生一个女娃,一生一个女娃,计划生育工作抓紧以后,大家一门心思想生男娃的计划也被打乱了,尤其是那些生了女娃的人家,为了将来有人养老,也为了延续香火,于是让外乡甚至外省的男子上门入赘,陈家村成了乡里出了名的招婿村。
还好陈家村的上门女婿都比较有本事,他们入赘的人家一点也不比本村后生差,房屋修的一样阔气,生的孩子也一样机灵,当然,上门女婿的责任和担子要比本村后生重些。
宋三刚做上门女婿的最初两三年时间,由于本讷,不善于和村里人打交道,所以在大家眼里是一个没有多大能耐的人,因此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宋三总是被分配干挑水的活。
挑水是个苦力活,想想看,一个人要好几天为有事情的人家供应水,那是多么繁重的任务啊,何况泉眼离村子还有两里路。宋三要走多少个来回才能使有事情的人家水缸满满的,没有人算过。正是因为宋三挑水的认真劲,几次红白喜事下来,一般不说什么的陈二爷看不过去了,他建议多安排几个人挑水,别让老实人吃亏。可是村子里的后生哪个会像宋三那样没有声响的干活呢?
陈二爷的一席话也让全村人觉得宋三是个不错的上门女婿,入了赘就是本村的一员,死了也会埋在本村的土地上。由于陈二爷的一席话,使宋三不再一个人给村里有红白喜事的人家挑水了,他要么是接待道喜、奔丧的亲戚,要么是提茶倒水,要么是陪那些客人喝酒。总之,比起先前朱三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陈二爷的孙子进城分配在县城中学上班,陈二爷的儿子也就是进城的爹命苦,进城上班几年后一个春天的后晌,他去包谷地里间苗时一头栽倒在地里再也没有站起来。当时宋三发现后喊来了人才把进城爹拉到乡卫生院的,可进城爹在医院躺了几小时就没了。
也是宋三第一个给进城打电话让他赶紧回家的。
宋三后来多次说,他从地里拉起进城爹时,进城爹的手心里还攥着一朵花,一朵已经揉蔫的蓝色花朵。不知道进城爹为什么要攥一朵花,还是蓝色的花,他下辈子想做女人吗?
村里人也想不明白,進城爹怎么就得脑溢血死了呢?年轻人不在乎,可是年长点的就心里发堵,毕竟进城爹正当壮年。那些掉光了牙的老太太们一有机会凑到一起就羡慕进城爹,说没有受什么病痛折磨就死了,是老天爷给的好呢。
一开始陈二爷听到那些碎嘴女人们的话就气不打一处来,后来他想想也就不怎么生气了。每次听到那样的话也会附和着说一句,那是命,也是他老汉的命。
儿子没了,孙子又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回家,陈二爷心里总是冷冷的。有时他躺在冷冰冰的床上,埋怨老天爷不明不白地把后人带走了。有后人最起码脊梁骨硬梆一些,可他现在像被抽了筋骨的人,软软的,没有一点当初送进城去念书的挺拔。 儿子死了,陈二爷的心是怎样的痛,没人从他的脸上看出,只有宋三看到了陈二爷的绝望和无奈,在和他的交谈里,陈二爷像个孩子似的哭泣。
还好陈二爷还有个很老实的大孙子,由于太老实,所以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有時陈二爷被谁家叫去吃饭,饭后喝上二两包谷酒了,他就开始念叨,念叨逝去的儿子,念叨娶不到媳妇的大孙子,念叨到最后,带着哭腔念叨的就是进城。在陈二爷的念叨里大家对进城越来越生气,对陈二爷越来越可怜,所以谁家只要有吃点喝点的事都会把陈二爷请去。
其实进城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考上师专,会成为公家人,拿工资吃饭的人。
就在毕业分配的那年,进城开始讨厌起陈二爷,并想方设法阻止陈二爷到学校去看他。他不再是陈二爷胳膊底下那个探头探脑的孩子,也不再是整天爷爷、爷爷喊个不停的孙子,当然也不是陈二爷眼里嘴里骄傲的进城。
起初陈二爷会喜滋滋地跑去县城,絮絮叨叨地和进城说这说那,说村里的人和事,说进城大哥相亲的事,也说进城的终身大事。但是进城总是不满意陈二爷吧嗒吧嗒唾沫星子飞溅的样子,陈二爷的话没说上几句就被进城打断,要么岔开话题,要么索性不让他说,一副嫌弃的样子。
以前进城会拉着陈二爷逛东逛西,给他讲城里人的生活,还给陈二爷买这买那,使陈二爷高兴得连睡觉也笑个不停。可后来进城的变化太大了,陈二爷怎么想也想不通,进城到底怎么了?
陈二爷慢慢地不去县城了,也不怎么提进城了,大家都觉得奇怪,尤其是宋三。也只有宋三才能耐着性子和陈二爷说东扯西,直到进城对陈二爷彻底翻脸后。一次酒后,陈二爷把他的苦都倒在宋三家的堂屋里,那个令陈二爷难堪又痛心的话题终于使陈二爷自己击垮了自己。
陈二爷在宋三家拍着胸膛说他不管进城的任何事。
就那样过了七八年,其实陈二爷也是死要面子的,他最怕别人在他面前提起进城。小时候进城是他的骄傲,是他最得意的孙子。进城学习好,人又聪明伶俐,眉眼长得俊秀,一点也不像他们山旮旯里的孩子。不仅干净,说话还很有礼貌,跟村里的娃娃们一点都不一样。陈二爷别提有多高兴了,给孙子取名是另有原因的,可到后来陈二爷索性把希望寄托在“进城”两字上,一心盼着进城长大后进城去上班,只要进了城,他就有脸面在村里讲话做事了,他就是死也会死的很排场。
进城也没有让陈二爷失望,那些年对师专学生还是分配的,他在家里没有呆多少日子就被分到了县中学。中学老师也是很不错的,陈二爷真的在村里出尽了风头,见人就夸他,逢人就托人给他说媒,似乎谁嫁给进城做媳妇就是谁的造化。
可不知道什么原因,渐渐地进城变了,要么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要么一开口就让陈二爷气得说不出话来。
不过进城对他母亲还算不错,有什么事都是给她说,发的工资也会给她一些,至于陈二爷,偶尔给上10块20块的。这样一来,家里的事就是进城母亲做主了,陈二爷的掌柜身份被取代了。陈二爷腰际挂的那串象征权利的钥匙,大家发觉不见了。倒不是被进城母亲要去了,而是陈二爷主动放到八仙桌上的。陈二爷把钥匙放在八仙桌上后,钥匙也就被进城母亲不声不响地收起了,当然也收起了钥匙所管辖的一切。
陈二爷是在进城做了中学老师后开始当起牧羊人的,从此不再对家里发生的任何事情发话。
之后的日子,陈二爷怎么也笑不起来,他那似乎用镰刀雕刻过一般的额头,带着岁月的沧桑,使他浑浊的目光看去更加游离,他的心是冷的。那几只既是他的指望又是他哄心的羊,他已经卖了两只,是托宋三卖的,价钱还算不错。他给自己买了一条裤子,称了两斤冰糖,还买了两斤茶叶,顺便买了几块钱的糖果。尽管家里有茶叶和冰糖,他开口要进城母亲也会给他的,可是陈二爷偏偏不那样。有时饭莱做得硬点,他只是看看,不吃。他的牙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他咬不动干硬的食物了。
秋天到了,陈二爷的心也和秋天的树叶一样枯黄干瘪。有时坐在地埂边,总是想象自己会怎么死,怎样离开阳世。每当这时宋三会陪着陈二爷晒一会太阳聊一会天,催陈二爷回家吃晌午饭。望着陈二爷慢腾腾地向家里走去,看着他佝偻的背影,宋三心里可怜起陈二爷来。陈二爷除了脾气怪点外,对村人还是不错的,尤其对像宋三这样的上门女婿,陈二爷始终是客气的,即使与自己后人有点过节时,陈二爷也总是先呵斥自己后人,然后才对宋三说些无关痛痒的话。宋三不管错的是不是自己,每遇到发生口角或不愉快的事,宋三总是先认错,不和村里人争,这些都是陈二爷教给他这个上门女婿的。
人总是要吃亏的,吃亏就是吃福。宋三坚信吃亏是福的说法,他倒插门到肖家村的近30年里,一直是以吃亏就是福的准则过日子的。他的这个准则也使他的家庭生活过得很不错,他也成为村里好几个上门女婿学习的榜样,说是学习的榜样,其实就只有两点,一是学会低头做人,二是遇事懂得谦让。正因如此,宋三在村里口碑不错,大家有什么难事也愿意跟他商量,找他出谋划策。
宋三的三个孩子学习都好,去年大闺女参加高考,成绩不错,考个二本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宋三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老大复读。老大是个听话的孩子,尽管心里不愿意,可还是顺从父亲去复读了。
宋三是想要在村子里出人头地的,他想证明自己比村里的任何一个男人有本事、有能力、也有实力供孩子上一本院校。
宋三的二闺女高中毕业后原先在集市上的裁缝店当学徒工,一月回一趟家,日子过的倒也踏实。谁料想突然不见了,家里人以为她在裁缝店,裁缝店老板以为她回了家,店里活忙,才捎话让她赶紧回店,宋三这才知道闺女已经不在裁缝店有些日子了,家里顿时乱作一团。正当亲戚们和村里人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时,她居然来电话跟家里要钱,说在南方开了个店,还说走的急没有跟家里人商量。宋三一下子气病了,还好是跑出去挣钱了,起码给他留了点面子。可是宋三怎么想心里也不踏实,他不相信天下真有那样的好事,说白了其实是不相信自己的丫头有那本事。于是闺女的电话越多,他心里越烦。 最后一次电话是宋三亲自接的,尽管闺女在电话那头说生意好极了,她只想赚点钱后回家好好孝敬父母。還说电话费贵,让他们赶紧给她打钱,要不店面就被别人挤占了,挣不到大钱了。
闺女的离家出走,丢人不说也罢,没有想到闺女三番五次打电话要钱,还说要做什么大生意。宋三的气窝在心里,所以死活也没有给闺女打钱。
村里的后生们像着了魔一样,都争先恐后地跑到外地去挣钱。不管是开店还是开饭馆或是打工,没过多久都灰溜溜地回来了。看他们的穿戴倒也时髦,跟电视里的一模一样,只是少了离开家时的锐气。至于挣了多少钱,为什么回家,谁都没有言语。
宋三一分钱也没有给闺女寄。
宋三一下子老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宋三和陈二爷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讨论的事也越来越多,尽管年龄悬殊,可对事物的见解几乎如出一辙。对村里的青年男女跑到外地去做生意挣钱一事的看法也基本相同。宋三再也不逼大闺女去复读考一流的大学了,他想清楚了,读了大学不一定就会过上好日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学会一门手艺,只要肯吃苦,日子过得去的。
唉!人这辈子怎么过也是过,富也好穷也罢,不想过还是要过,不可能停留在原地。我以前总想着让孙子们过上好日子,可想归想,结果呢?还不是一样。上了大学能怎样?工作了又怎样?城里人、庄稼人都是人,谁不老啊?再说了最后还是要死,死了一样不是入土就是火烧。
陈二爷的一席话使宋三感到自己的想法与陈二爷越发一致了,两人蹲在墙根下,依旧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鸽子和麻雀依旧在他们眼前找粮食吃。
陈二爷在宋三眼里慢腾腾地挪着步子,但他踽踽的背影里分明有着很多沉重的东西。
麻雀和鸽子似乎因为陈二爷的离去变得有点无聊了,也不争抢食物了,各自也作出慢腾腾的样子,它们无视宋三的存在,既不争抢那些麦粒,也不怕宋三坐在那里,一边叽叽喳喳的,似乎给宋三放点音乐似的,它们不理会宋三把烟盒撕得咔咔响的声音,更不理会宋三的咳嗽,只是来来回回地跳跃着。
宋三的二闺女一直没有回家,电话再也没有打回来。听村里一个后生说,他二闺女做的是传销,怕是一时半会回来不了,也说不定是找了个外地人成家了。宋三的心一下子掉进冰窟窿了。于是宋三整天像霜打的茄子,总在院外的墙根下晒太阳,每天他都会在相同的时间里等来陈二爷,两人在冬日的阳光下共同取暖……